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합이빈의과대학학보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1905
- 国内刊号: 23-115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不同人格类型的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不同性格类型的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将21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性格类型,采用癌症疲乏量表和HAD情绪测定量表评价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和焦虑、抑郁情绪的状况,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 抑郁质患者癌因性疲乏68例,发生率高(87.2%),多血质患者癌因性疲乏9例,发生率低(30%);对多血质患者来说,存在焦虑或抑郁的患者与不存在焦虑和抑郁的患者之间,CRF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汁质患者存在焦虑或抑郁的患者与不存在焦虑或抑郁的患者之间CRF的发生在总疲乏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情感疲乏维度上无差异(P>0.05);粘液质患者存在抑郁与不存在抑郁的患者之间CRF的发生在各维度都有差异(P<0.05),存在焦虑的患者与不存在焦虑的患者之间在认知疲乏维度上无差异(P>0.05);抑郁质患者存在焦虑或抑郁与不存在焦虑或抑郁的患者在总疲乏和疲乏的各维度之间都具有差异(P<0.05).结论 性格类型不同的乳腺癌患者CRF与焦虑和抑郁的相关性也不尽相同.
-
超声引导下经会阴24针饱和前列腺穿刺活检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组织Gleason评分差异性的研究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经会阴24针前列腺饱和穿刺活检病理组织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70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前会阴前列腺饱和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及其前列腺癌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比较两者在评估前列腺癌恶性程度方面的差别.结果 经会阴前列腺饱和穿刺活检的Gleason评分平均(7.17±1.51)分,前列腺根治切除术的Gleason评分平均(7.27±1.28)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前列腺癌根治术标本的Gleason评分相比,经会阴前列腺饱和穿刺标本的Gleason评分与其完全相符者53例(75.7%),评分偏低1分7例(10%),评分偏低2分及以上者8例(11.4%),评分偏高2例(2.9%).结论 经会阴超声引导24针前列腺饱和穿刺法的Gleason评分虽然较前列腺癌根治术标本Gleason评分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其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准确性.应用前列腺穿刺活检的Gleason评分指导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时应该考虑到穿刺Gleason评分的局限性.
-
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在上颌前牙残冠残根修复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在上颌前牙残冠残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82例上颌前牙残冠残根病例,将96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牙48例.实验组采用玻璃纤维桩联合全瓷冠修复,对照组采用铸造金属桩联合烤瓷冠修复.修复完成2年后,对全部病例进行随访,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成功率为95.8%,对照组成功率为81.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纤维桩修复上前牙残冠残根具有根折率低,美学效果好等优点,临床效果好于铸造金属桩.
-
青年脑梗塞脑动脉狭窄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究青年脑梗塞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住院治疗的青年脑梗塞患者270例.进行病史、家族史等询问,行血液学检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CT血管造影(CTA)等脑血管检查.按有无脑动脉狭窄将270例患者分为狭窄组和非狭窄组,对可能的血管狭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0例青年脑梗塞患者中,女100例(37%),男170例(63%);非狭窄组88例,狭窄组182例(67.41%);狭窄组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72例(39.56%),单纯颅外动脉狭窄46例(25.27%),同时合并脑动脉狭窄64例(35.16%);颅内动脉狭窄的总发生率为74.73%,颅外动脉狭窄的总发生率为60.44%;狭窄组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低高密度脂蛋白、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载脂蛋白A、高载脂蛋白B及高脂蛋白a.结论 ①脑动脉狭窄是青年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②青年脑梗塞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较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高;③男性、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低高密度脂蛋白、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载脂蛋白A、高载脂蛋白B及高脂蛋白a等因素与青年脑梗塞患者脑动脉狭窄相关.
-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鉴别诊断肾细胞癌亚型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鉴别肾细胞癌主要亚型的可行性.方法 搜集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资料,其中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carcinoma,CCRCC)2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20例,所有患者均行DKI扫描(b value=0,500,800 s/mm2,采样时间是110 s),对比分析两种肾癌亚型患者DKI差异,主要包括弥散(mean diffusivity,MD),表现各向异性指标(fractional anisotropy,FA),峰度各向异性(kurtosis anisotropy,KA),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4例CCRCC和20例PRCC两两比较,MD:7.13±1.19 vs0.68±0.11,P =0.01;FA:0.72±0.11 vs 0.76±0.14,P=3.24;KA:0.49±0.13 vs 2.89±1.ll,P=0.02.结论 DKI技术对CCRCC和PRCC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可以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外固定支架在儿童胫腓骨开放性骨折Gustilo Ⅲ型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 2014年10月8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清创及外固定支架骨折固定后,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8~10 d后拆除敷料,必要时再次行负压封闭引流,行游离植皮或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覆盖创面.结果 8例患者创面全部愈合,其中1例皮肤脱套回植大部分成活,5例患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后行二期游离植皮全部成活,2例软组织缺损严重行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覆盖创面成功.结论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经彻底清创后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外固定架能有效地封闭创面,提高儿童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成功率.
-
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家长版)哈尔滨地区应用的信效度研究
目的 研究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家长版)在哈尔滨地区6~12岁儿童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对哈尔滨两个行政区6所中小学共4 507名1~6年级学生进行SDQ(家长版)的评定.对其中466名学生间隔4~6周进行SDQ(家长版)重测.结果 总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0.630,各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为0.286 ~ 0.751;间隔4~6周的困难总分重测相关系数为0.692,各因子重测相关系数为0.516 ~0.713;分半信度为0.670.各因子分与困难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18~0.790,各条目分与对应因子分之问的相关系数为0.512 ~0.707;SDQ(家长版)与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的所有评分都相关(P<0.01);经因子分析后得到原作者的三个清晰因子(亲社会因子、注意缺陷/多动因子、情绪因子)及两个行为因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样本与学校抽样样本各因子分与困难总分显著差异(P <0.002).结论 长处和困难问卷(家长版)信度、效度较好,可以用于哈尔滨地区6~12岁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
静脉导管频谱在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孕11-14周胎儿静脉导管频谱在筛查和早期预测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2011年9月~2015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11~ 14周产检单胎孕妇2 051例静脉导管频谱,对64例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及随机抽取70例正常胎儿静脉导管频谱进行评估,对比分析两组间静脉导管频谱参数的差异.根据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结果,将先天性心脏畸形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11~14周静脉导管频谱.结果 ①2 051例胎儿中静脉导管舒张末期血流反转或缺失(absent or reversed end-diastolic flow,AREDF) 37例(37/2051,1.8%),NT增厚(NT≥2.5 mm)48例(48/2051,2.3%).64例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中静脉导管AREDF 15例(15/64,23.4%),NT增厚(NT≥2.5 mm)9例(9/64,14.1%);②静脉导管AREDF及NT增厚预测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3.4%、98.9%、40.5%、97.6%;14.1%、98%、18.8%、97.1%;③先天性心脏畸形组胎儿静脉导管频谱S、A低于正常组胎儿,PIV、RI值高于正常组胎儿;④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畸形组胎儿静脉导管频谱S、A低于简单型先天性心脏畸形组胎儿和正常组胎儿,PIV、RI值高于简单型先天性心脏畸形组胎儿和正常组胎儿.结论 11~14周胎儿静脉导管频谱异常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尤其是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畸形有预测价值,静脉导管AREDF、PI及RI值升高可作为预测指标.
-
钆塞酸二钠MR增强延迟期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估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延迟期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检查经病理、随访证实的49例病灶(2例胆管细胞癌,26例肝细胞性肝癌,14例肝血管瘤,7例肝硬化结节)在常规平扫及动态增强后的表现,观察病灶在各个时相的表现,着重分析门脉期至肝胆期的变化特点.结果 49例病灶中2例(2/2,100%)从门脉期至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于10 min达到峰值且此时病灶呈等信号,提示胆管细胞癌;24例(24/26,92%)从门脉期至延迟期逐渐廓清造影剂,于10 min病灶呈低信号,提示肝细胞性肝癌;13例(13/14,93%)从门脉期至延迟期周边呈向心性强化,并于10 min达到峰值且病灶呈稍高信号,提示肝血管瘤;3例(3/7,43%)从门脉期至延迟期强化无变化,于10 min病灶呈等信号,提示肝硬化结节.结论 观察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检查延迟期特点能够提高病变的鉴别和定性诊断价值,从而对临床手术方式及治疗的选择提供帮助,影响患者预后.
-
剪切波弹性成像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中的杨氏模量值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86例患者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绘制ROC曲线,取得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佳临界值.结果 共219个结节,良性结节90个,恶性结节129个.良性结节杨氏模量的平均、大和小值分别为(46.11±19.49)kPa、(69.13±32.26) kPa和(13.12±7.29) kPa,恶性结节杨氏模量的平均、大和小值分别为(81.22±21.99) kPa、(104.45±42.36) kPa和(24.76±10.91) kPa;良恶性结节杨氏模量平均值、大值及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灶杨氏模量大值和平均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3和0.893;大值、平均值佳诊断界值分别为80.5 kPa和63.5 kPa,以其为诊断界值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4%、73.3%和80.8%和85.6%.结论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的杨氏模量值能够直接、定量地反映甲状腺结节的软硬度,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提供更为客观的诊断依据,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不同年龄社区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在不同年龄人群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 108个病例的相关数据,并通过PSI、CURB65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研究人群以65岁作为分界点分为两组,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各年龄组人群特征、共患疾病、病原体及PSI、CURB65评分情况.结果 2 108例患者年龄16~ 96岁,平均年龄58.9岁;1 332例(占63.1%)患者年龄<65岁,776例(占36.9%)患者年龄≥65岁;男患为1 097例(52%),女患为1 010例(48%).在两个年龄组中,城镇居民CAP发病率、90天内抗生素应用史、入住ICU、PSI、CURB65评分和共患疾病情况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年龄是CAP患者危重程度的一个预测因素;PSI评分系统在预测CAP死亡风险中的敏感性仍比CURB65评分系统高;年龄≥65岁合并有肺部共患疾病(如COPD、陈旧肺结核)人群是感染CAP的高危人群;年龄≥65岁合并脑血管疾病和冠心病人群是CAP高危人群;年龄在16~ 64岁患有慢性肝脏疾病的人群更易患CAP.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是否可以促进胰腺干细胞的增殖.方法 应用L-精氨酸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G-CSF治疗组.于治疗后第21天处死大鼠,通过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组织表面标记物Pax-4、Nkx-6.结果 治疗后3周,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结果表明G-CSF治疗组大鼠的胰腺组织表面标志物Pax-4、Nkx-6表达的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G-CSF治疗可以促进胰腺干细胞增殖并修复损伤的胰腺组织.
-
PPAR-γ激动剂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评价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激动剂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9只,随机分为三组:吡格列酮SE组(Pio组),生理盐水对照SE组(M组)及正常对照组(N组)(每组13只).Pio组预先连续7天给予吡格列酮(10 mg/kg)灌胃处理,M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NaCl).其中Pio组及M组给予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 40 mg/kg腹腔注射制备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大鼠模型.采用行为学观察癫痫持续状态大鼠的发作潜伏期及发作级别.Western blot检测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Cox-2)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前列腺素I2(prostaglandinI2,PGI2),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PGE2)的浓度.结果 Pio组较M组发作潜伏期延长(13.880 ±8.610)s vs (3.750 ±2.493)s,P<0.05,癫痫发作程度减轻.Pio组较M组Cox-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Pio组及M组PGI2,PGE2浓度有所降低(0.724±0.025) pg/mL vs (0.734±0.027) pg/mL,P<0.05;(1.818±0.023) pg/mLvs(1.825±0.022) pg/mL,P<0.05.结论 吡格列酮对于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吡格列酮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进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
蝇蕈醇对β-淀粉样蛋白(25-35)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R)激动剂蝇蕈醇(muscimol)预处理是否能有效拮抗Aβ(25-35)所致的神经毒性,并探讨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含有Neurobasal及B-27的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并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采用MTT法测细胞活力,摸索药物作用细胞的合适浓度和时间;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GABAA-R蛋白α1亚基的表达水平.结果 muscimol浓度为1.0 μ.mol/L组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高.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加入muscimol 4天时GABAA-R蛋白α1亚基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GABA-R激动剂muscimol可直接作用于海马神经元细胞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胰岛细胞原代培养,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高浓度葡萄糖环境下,胰岛细胞活性明显下降,凋亡反应发生,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改变.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能够诱导胰岛细胞凋亡,凋亡机制与Bcl家族蛋白相关.
-
HCN2转染MSCs异体移植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实验研究
目的 构建HCN2重组载体并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以构建起搏细胞,将起搏细胞移植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的左束支,从而改善心脏的传导功能.方法 体外分离并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体外构建的HCN2重组载体用罗氏非脂质体转染试剂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采用射频消融的方法制犬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模型,同时置入临时起搏器,调节起搏心率60次/分予以保护.将体外构建起搏细胞原位植入动物模型.起搏细胞移植成功后28天将动物处死,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的MSCs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能够满足细胞转染及转染后细胞移植的需求.MSCs转染质粒后20 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测定转染效率约为30%.组织学研究显示,干细胞可以在宿主体内存活,并表达缝隙连接蛋白CX43、CX45.结论 MSCs转染HCN2后可以有效表达HCN2通道蛋白,MSCs重组细胞心脏移植后能够存活并表达缝隙连接蛋白CX43、CX45.
-
谷氨酸对大鼠海马CA3区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目的 观察海马CA3区,谷氨酸(Glu)及其拮抗剂MK-801对正常大鼠痛反应神经元放电情况的影响.方法 以串脉冲刺激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刺激,用玻璃微电极引导海马CA3区中痛反应神经元的放电变化.结果 海马CA3区注入Glu能使大鼠海马CA3区中痛兴奋神经元(PEN)痛诱发放电频率的净增值增加、潜伏期缩短,痛抑制神经元(PIN)痛诱发放电频率减少,完全抑制时程延长;海马CA3区注射Glu的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后,阻断了Glu的上述效应.结论 外源性Glu使正常大鼠海马CA3区痛反应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反应增强,表现为致痛效应.这种致痛作用主要是通过NM-DA受体介导的.Glu和海马CA3在痛觉调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替米沙坦对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替米沙坦对体外培养的人脐带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UA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HUASMCs,选传至3代的细胞实验;MTT比色法检测替米沙坦的同一浓度(97.16 μmol·L-1)在不同作用时间(3 ~96 h)和不同浓度(0.97~971.59 μmol·L-1)在同一作用时间(48 h)对HUA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法测定3种浓度的替米沙坦(1.94、19.43、194.32 μmol·L-1)对HUASMCs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mRNA的影响;ELISA法测定上述3种浓度的替米沙坦对HUASMCs分泌VEGF水平的影响.结果 替米沙坦的作用时间在3~48 h范围内,对HUA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P<0.05),48 h抑制作用强,抑制率为(29.12±2.89)%,72 h、96 h与48 h比较,抑制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的作用浓度在0.97~194.32 μmol·L-1范围内,对HUA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P<0.05),作用浓度为194.32μmol·L-1时抑制作用强,抑制率为(41.46±3.36)%,388.64 μmol·L-1、582.95 μmol·L-1、971.59μmol·L-1与194.32 μmol·L-1比较,抑制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194.32 μmol·L-1)、中(19.43 μmol·L-1)、低(1.94 μmol·L-)3种浓度的替米沙坦对HUASMCs表达VEGF的mRNA和因子均有抑制作用(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 替米沙坦可抑制体外培养的HUA-SMCs增殖,使其表达的VEGF下调.
-
卵丘细胞STAG3表达对卵母细胞及胚胎发育的预测研究
目的 分析卵丘细胞黏连素表达水平与卵母细胞及胚胎发育的关系,探讨卵丘细胞STAG3基因检测用于反应卵母细胞及胚胎发育情况的有效性.方法 提取35名患者的IVF-ET周期卵丘细胞,并应用RT-PCR技术定量检测卵丘细胞黏连素STAG3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母体因素、卵母细胞发育情况及卵裂率、受精率、优胚形成率、移植周期取消率的关系.结果 年龄35岁组的卵丘细胞STAG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35岁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丘细胞STAG3表达相对水平>1.00组的患者的Gn刺激天数、Gn总量明显低于卵丘细胞STAG3表达相对水平<1.00组的患者(P<0.05).STAG3表达上调与卵裂率、受精率、呈现正相关,与移植周期取消率负相关.结论 STAG3基因表达水平与卵母细胞及胚胎发育的存在相关性,对其表达水平的检测具有无创、量化的优势,可以预测卵母细胞及胚胎发育的发育情况.
-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代谢组学分析
目的 检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AAC)血清代谢物,并分析其在AAC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将1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组(AAC组)与对照组(CON组).在AAC组中,将大肠杆菌溶液注入胆囊中,对照组注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通过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确定造模成功.根据核磁共振光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研究AAC血清代谢物.结果 胆囊病理检测证明AAC组胆囊壁造模成功,且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AAC组中血脂浓度增加,磷脂、乳酸、3-羟基丁酸、赖氨酸、柠檬酸、天冬氨酸、组氨酸,葡萄糖及其他一些小分子代谢物含量下降.结论 血清代谢物谱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涉及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脂类的代谢紊乱,参与抑制免疫功能与炎症反应.
-
基于UPLC-MS技术的人体内芒果苷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 从整体角度研究口服芒果苷对人体代谢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1名男性健康志愿者,给予空腹口服芒果苷900 mg.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24h采集空腹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spectrometry,UPLC-MS)联用仪对血液进行代谢组学检测,采用偏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研究芒果苷干预前后人血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差异.结果 UPLC-MS检测结果显示,芒果苷干预前后两组样品能被显著区分,两组血浆样品内源性代谢产物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共鉴定6个差异性内源性代谢产物.结论 口服芒果苷可影响人体的代谢,这些代谢产物主要参与脂质代谢.
-
CCL20和MMP-9在COPD大鼠中的表达及多西环素对其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中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CCL2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的表达水平及多西环素对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COPD模型组、多西环素干预组.40天造模完成后,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CCL20、MMP-9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肺组织内CCL20、MMP-9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及干预组气管、支气管及肺组织中出现慢性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特征性病理改变,符合人类COPD的特点.光镜下模型组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明显扩张,肺泡壁变薄并有不同程度的断裂;干预组大鼠肺泡壁断裂和肺泡腔扩张情况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干预组肺泡灌洗液(BALF)中CCL20、MMP-9的含量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BALF中CCL20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MP-9的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干预组肺组织中CCL20、MMP-9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肺组织中CCL20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MP-9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 CCL20可能通过免疫反应参与COPD持续的慢性炎症过程;多西环素可能通过调节MMP-9的表达,减轻肺气肿时肺泡壁的破坏,发挥阻止COPD进展的作用.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