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림상간담병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256
- 国内刊号: 22-1108/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补钠与限钠对肝硬化尿钠及腹水消退的影响
比较补钠与限钠对肝硬化腹水消退的影响.9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补钠组45例低盐饮食,静脉补氯化钠(3~5)g/d,限钠组45例低盐饮食.治后10d补钠组尿钠、尿量分别为(265.46±63.68)mmol/L和(2362.11±613)ml/d,均显著高于限钠组分别为(181,23±61.31)mmol/L和(1657.13±475.60)ml/d(t=4.83、5.41,P<0.01).腹水消失,补钠组32例(71.11%)多于限钠组(19例,占42.22%),(x2=7.65,P<0.01);腹水消失时间,补钠组(28.01±18.12)d短于限钠组(42.01±12.11)d,(t=2.18,P<0.05).肝硬化腹水在用利尿剂同时应适当补钠,有利于腹水消退.
-
甘利欣治疗酒精性肝炎临床观察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人们酒精摄入量逐渐增加,酒精性肝病发病率日趋上升.我们于2001年2月至2003年4月共收治了46例酒精性肝炎患者,给予两种剂量甘利欣(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静滴治疗,其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16排螺旋CT门静脉造影对肝硬化病变程度的评价
肝硬化临床很常见,对肝硬化病变程度的评价尚没有一个理想的方法.本组研究通过16排螺旋CT门静脉造影观察门静脉系统病变,探讨其与肝硬化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
-
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对慢性肝病诊断的价值
观察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在慢性肝病中的变化,评价临床诊断价值.采用连续监测法测定131例各类慢性肝病患者和103名正常人血清GPDA活性,同步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进行比较分析.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GPDA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1),肝癌患者升高尤为显著;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GPDA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ALT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01),ALT升高的例数与倍数明显高于GPDA.血清GPDA对慢性肝炎的诊断及病情估计有一定的意义,但敏感性不如ALT.GPDA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不大,但GPDA异常升高有助于肝癌的诊断.
关键词: 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 慢性肝病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与HBVDNA及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
研究活化诱导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凋亡(AICD)在乙型肝炎慢性化中的作用以及与HBVDNA和Th1/Th2的关系.分离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1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PHA的刺激下培养,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ELISA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4、IL-10.经过PHA诱导的PBMC凋亡率乙型肝炎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慢乙肝组中,随着HBVDNA的上升,凋亡比率升高,IL-4与凋亡成正相关,有统计学差异(P<0.001).AICD可能在乙型肝炎感染慢性化与形成免疫耐受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HBVDNA与AICD有关,IL-4促进AICD的发生.
-
瘦素与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关系
研究瘦素与酒精性肝病(ALD)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用ELISA法检测60例AL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1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同步检测了ALD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及TGFβ1,对血清瘦素与肝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纤维化分期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ALD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单纯性脂肪肝(AFL)、脂肪性肝炎(AH)、脂肪性肝硬化(ALC)瘦素水平依次增高,差异有显著性.在AH、ALC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和TGFβ1正相关,ALD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密切相关.血清瘦素是ALD患者肝纤维化的始动因子之一.
-
酚妥拉明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观察酚妥拉明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3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应用酚妥拉明联合甘利欣等综合治疗;对照组14例,应用甘利欣等综合治疗,疗程为1月.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的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Bil降低、PTA上升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TBil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P<0.05),PTA明显上升(P<0.01).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酚妥拉明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降低胆红素、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有较好的疗效.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表达的临床价值.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50例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型患者CD+4细胞及CD4/CD8细胞比值明显低于正常组.三组患者CD28、CD+8CD+28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而CD80、CD+8CD-28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CD28、CD80、CD+8CD+28、CD+8CD-28的表达及CD4/CD8细胞比值在各型患者间均有明显差异,而CD3、CD8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的检测,对指导乙肝的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
顺铂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与Fas表达的临床研究
探讨顺铂(CDDP)在人体内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其与Fas表达的关系.将30例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CDDP治疗组患者在术前行顺铂诱导治疗(30mg/d,静脉滴注,连续4天);对照组则未给予任何化疗药物.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HCC患者手术标本的细胞凋亡(APO);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Fas蛋白及p53蛋白的表达;并作相关性分析.CDDP组APO为(7.72±6.66)%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4.09,P<0.01);CDDP组Fas的表达(10/16)明显高于对照组(3/14,P<0.05);p53的表达在两组间无差异(CDDP组5/16例,对照组4/14例,P>0.05);CDDP组中Fas与p53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CDDP在人体内能够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而起治疗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与Fas相关.
-
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检测与血清标志物及凝血四项相关性分析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乙肝标志物及凝血四项的相关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0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DNA含量,与血清标志物作比较;分别比较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三组中HBV DNA(+)组和HBV DNA(-)组凝血四项的差异.HBeAg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高于另两组,HBeAg阳性组中HBV DNA含量>107拷贝/ml的比率明显高于另两组;慢性肝炎组中HBV DNA(+)组和HBV DNA(-)组PT和APTT两项存在差异.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和凝血四项检测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和病情监测,出血倾向,评价抗病毒疗效以及指导用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和丙型重叠感染肝炎患者临床研究
为探讨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重叠丙型肝炎患者HBV-DNA水平及临床特征,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对203例HBVM一项/一项以上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DNA定量及HCV-RNA基因分型检测,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肝功能等临床特征.HBsAg阴性及HBsAg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布上无差异;但血清ALT及总胆红素水平在HBsAg阳性者较高.Ⅱ/1b型HCV感染在HBsAg阴性者中的比例高于HBsAg阳性者(P<0.05).HBsAg阴性慢性丙肝患者HBV-DNA阳性率及HBV水平均低于HBsAg阳性患者.HBsAg阴性的慢性丙肝患者中,抗HBc单独阳性者HBV-DNA阳性率高,但HBV-D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Ⅱ/1b型HCV感染在HBV-DNA阴性患者中的出现频率较高,与HBV-DNA阳性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因此,临床上对于那些肝功能损害严重,同时有抗HBc阳性或Ⅱ/1b型HCV感染,尤其是HCV-RNA阴性而肝功能仍有持续损害的患者要及时行HBV-DNA检测,以除外HBV活动的可能.
-
乳果糖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意义
探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体内内毒素、TNF-α、IL-6水平变化及乳果糖治疗的临床意义.将34例SBP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对照组和乳果糖治疗组.同时设肝硬化无菌性腹水(SA)对照组(11例)和健康对照组(11例).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液标本分别采用鲎试剂三肽显色基质偶氮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内毒素水平、TNF-α、IL-6水平.治疗前SBP组、SA组血浆内毒素、TNF-α、IL-6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01).治疗后乳果糖治疗组血浆内毒素、TNF-α、IL-6浓度较标准治疗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内毒素、TNF-α及IL-6水平相互正相关(P<0.001).乳果糖短期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肝炎肝硬化SBP患者血浆内毒素、TNF-α、IL-6水平.
-
心理测验、视觉诱发电位检测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价值
探讨心理测验、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在亚临床肝性脑病(SHE)诊断中的意义.对45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人进行数字连接试验(NCT),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研究其在亚临床肝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肝硬化组NCT异常占56%(25/45),VEP异常占49%(22/45),NCT和(或)VEP异常占71%(32/45),两者均异常33%(15/45);对照组NCT异常占30%(9/30),VEP异常占27%(8/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NCT和VEP可用于诊断SHE,联合检测可提高SHE检出率,对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慢乙肝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观察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探讨TGF-β1对慢乙肝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以ELISA法测定83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以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1.慢性乙肝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慢性乙肝轻、中、重度、肝硬化患者血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关分析发现,血清TGF-β1与CSD4+T细胞、CD4+/CD8+呈负相关,与CD8+T细胞呈正相关.慢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升高,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GF-β1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是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
-
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血清学与形态学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也是其必经阶段,肝纤维化是可复性病变,因此肝纤维化的诊断就显得十分重要,能否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血清学动态变化来诊断肝纤维化,它与形态学诊断有无相关性,我们作了实验性研究.
-
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关系及其相关研究
为了阐明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对肝纤维化的影响.4组共170例患者治疗(或观察)前后分别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其外周血中的HBV DNA及YMDD变异株,用RIA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治疗后未变异组与变异组比较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HBV DNA及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果显示拉米夫定能有效地抑制HBV复制,延缓或逆转肝纤维化进程,但是,YMDD变异使其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减弱,延缓或逆转肝纤维化进程的作用也受影响.
-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BV耐拉米夫定基因变异
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耐拉米夫定基因变异的可行性.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356例经拉米夫定治疗半年以上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得到HBV病毒的突变情况,对比直接测序结果.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直接测序结果具有很高的符合率.在检测单一病毒株感染时,两者符合率达到100%;检测混合病毒株感染时,两者符合率在85%以上.基因芯片技术在拉米夫定相关的HBV变异检测中具良好应用前景.
-
射频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肝肿瘤的坏死范围及安全性
比较射频联合全身化疗和单独射频治疗肝肿瘤的坏死范围及安全性.分析63例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患者,其中28例接受经射频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另外35例接受单独射频治疗.两组治疗疗效均由治疗后一个月的螺旋CT增强扫描评估.相对大肝癌组中联合化疗和单独射频两组的坏死范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各组的安全性指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射频治疗肝肿瘤是安全有效的,与单独射频毁损治疗相比较,联合全身化疗后射频毁损治疗在治疗相对大肝癌时能增大肿瘤坏死范围,并且比较安全.
-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对酒精性肝病的保肝、降酶、退黄等的临床疗效.73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38例(阿拓莫兰注射液1200mg/d+丹参、维生素C、肌苷注射液静滴),对照组35例(丹参、维生素C、肌苷注射液静滴),疗程30天,分别观察两组治疗1月后ALT、AST、GGT、TBil、TBA等肝功能恢复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治疗后ALT、AST、TBil、GGT、TBA值较前明显下降(P<0.05),其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较好,且安全可靠.
-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内HBVDNA含量与肝脏损害程度的研究
了解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与肝损害的关系;选择94例慢性乙肝患者经肝穿术取肝组织标本,作为病理诊断,同时采用基因定量系统检测了血清HBVDNA含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以重度为高,其次为中度和轻度患者(H=10.017,P<0.01).提示慢性乙肝患者的病情轻重是由机体和病毒两方面决定的.
-
心得安治疗食道静脉曲张31例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3年2月,用心得安治疗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患者31例,病例均经胃镜证实.经胃镜证实食道静脉曲张患者31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4例,年龄为28~70岁,其中5度6例,4度10例,3度7例,2度5例,1度3例.食道静脉曲张分期采用吴锡琛主编<消化道内镜术>之标准.对所有入选病例,在原发病治疗的同时,给予心得安片,剂量30mg~120mg,口服每日三次,使安静时的心率减慢到原心率的25%或使安静状态下心率控制在55~60次之间.其中1例5度曲张者,服药1月后,因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其余三年后复查胃镜8例无变化,减轻1度者18例,减轻2度者4例.
-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
对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月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进行分析,以探讨其诊断价值.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LA-DRB等位基因表达频率分析及其与抗病毒治疗应答关系的比较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LA-DRB等位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应答率的相关性.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2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HLA-DRB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患者DRB1*04和DRB1*13等位基因出现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DRB1*07阳性者对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应答率较高,而DRB1*04阳性者应答率较低.患者性别、HCV基因型、宿主HLA-DRB等位基因三种因素均与抗病毒疗效密切相关,DRB1*07等位基因及Ⅳ型HCV感染对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大.病毒与宿主在影响抗病毒治疗应答方面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
非甲~庚型慢性肝炎患者中TTV检测及临床意义
研究TTV在非甲~庚型慢性肝炎患者中的感染状况及临床意义.采用巢式PCR法对44例非甲~庚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进行检测,并与肝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44例中,TTVDNA阳性率为27.3%(12/44),TTV阳性组肝组织损伤程度记分高于TTV阴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TV感染可能是导致非甲~庚型慢性肝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原因之一.
-
肝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肝癌是常见且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为肝癌高发国家,每年新发患者在10万以上,死亡率高,生存期短,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在我国以HBV与肝癌发生的关系为显著.肝癌临床上手术切除率低,对放、化疗敏感性差,转移情况普遍,预后极差,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肝癌分子病理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为正在兴起的肝癌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人们用分子手段治疗肝癌的探索性研究[2].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研究癌变分子机制的中心问题,寻找更具特异性和普遍性的肝癌抗原是解决基因治疗靶向性的关键,根据疾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基因转运系统和调控元件是未来基因治疗的方向[3].
-
对肝肾综合征几个问题的重新评价
自1863年Austin Flint首先报道晚期肝硬化患者可出现少尿等肾功能衰竭的表现后,1924年Heyd首次将肝功能不全患者在胆道梗阻手术后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称为"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 drome,HRS),直到1987年在意大利的Sassari召开的一次肝肾综合征国际会议上才订出了诊断标准,并且对HRS的概念内涵取得了较统一的认识,1996年国际腹水研究小组推荐了关于HRS的新定义[1],即"慢性肝病患者出现进展性肝功能衰竭和门脉高压时,以肾功能损伤,肾血流灌注减少和内源性血管活性系统异常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
-
转化生长因子β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重要的病理特征,也是进一步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中间环节.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受诸多因素调控.细胞-细胞因子-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细胞外基质代谢紊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作为一族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多肽在肝纤维化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就近年来TGF-β在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及防治对策等方面作一综述.
-
红细胞异常与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均以乙肝病毒感染为基础病因,故笼统地称为"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在上述三种疾病中,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均发生明显的异常变化并且参与上述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现将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概括.
-
2004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多达3.6亿,我国占1.2亿.慢性感染者中约50%~75%有活跃的病毒复制和肝脏炎症改变,部分慢性肝炎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原发性肝癌,是主要的疾病死亡因素之一.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漫长,可持续30~50年,并且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期间可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残留期(低复制或无复制期)或终末肝病期.在免疫清除期,机体免疫系统和病毒反复相互作用,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情持续进展,因而是亟需接受治疗的重要时期.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
1998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