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

临床皮肤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림상피부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4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4963
  • 国内刊号: 32-120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7
  • 曾用名: 皮肤病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范卫新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结节型皮肤淀粉样变性

    作者:李彦希;曾奇峰;郝进

    报告2例结节型皮肤淀粉样变性.例1.男,61岁.右下颌蚕豆大红色斑块1年.例2.女,64岁.左腘窝两枚蚕豆至鸡蛋大的黄红色斑块30余年.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提示表皮萎缩,真皮全层可见淡红色结节状均一物质沉积,结晶紫染色阳性.诊断为结节型皮肤淀粉样变性.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1例

    作者:苏孟;王文岭;田艳丽;杨蓉娅

    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常见的一种亚型,约占NHL的30%[1].也是成人淋巴瘤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并且是一组在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和预后等多方面具有很大异质性的恶性肿瘤.本文报告1例98岁高龄的DLBCL患者.1 病历摘要患者男,98岁.双小腿多发性红色结节、肿物3个月.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小腿散在花生米到蚕豆大红色结节和肿物,无自觉症状,不痛不痒,迅速扩大,未曾破溃.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结节性红斑”,给予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炉甘石洗剂等,疗效不佳,皮损持续增多增大,至就诊时已增至鸡蛋大.病后3个月体重下降约4 kg、食欲差,但无发热、咳嗽等伴随症状.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皮肤
  • 播散性黄瘤并发垂体、骨受累及尿崩症

    作者:徐晨琛;刘跃华

    报告1例播散性黄瘤并发垂体、骨受累及尿崩症.患者女,14岁.全身丘疹伴多饮及多尿1年余.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皮肤科检查:双眼睑及睑缘、口周、双侧腋下、腹部及背部多发粟粒至黄豆大棕红色丘疹,表面光滑、质韧,无压痛.口咽部及肛周黏膜未见异常.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脂无异常;胸部CT示T4椎体内可见骨破坏.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棘层不规则增厚,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可见泡沫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CD68(+++),S-100蛋白(-),CD1a(-).诊断:播散性黄瘤;中枢性尿崩症.

  • 变形综合征1例

    作者:刘华杰;田燕

    变形综合征(proteus syndrome,PS)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可能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表现为局部组织团块状增生,肢端肥大、巨趾及骨骼畸形等为特征的综合征.现报告1例伴有单侧肢体严重静脉曲张的变形综合征患者.1 病历摘要患者女,45岁.因左手掌、左足跖部皮肤团块状增生,左腿静脉曲张20余年,行动不便,于2013年5月来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就诊.患者3岁时无明显诱因左手示指关节向外侧弯曲变形.20岁时左手拇指及示指间皮肤逐渐隆起.左下肢静脉曲张逐渐加重.

    关键词: 变形综合征
  • 皮肤利什曼病并发JK棒状杆菌感染

    作者:徐晨琛;方凯;刘跃华

    报告1例并发Corynebacterium jeikeium(JK)棒状杆菌感染的皮肤利什曼病病例.患者男,49岁.双前臂红色丘疹、结节、渗液、溃疡、结痂伴疼痛7个月余.患者发病前于阿富汗工作,有白蛉叮咬史.体格检查:系统查体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双前臂肿胀明显,可见散在分布、蚕豆至乒乓球大、红色至暗紫红色斑块、结节,质中,活动可,略浸润,表面可见黄色渗液、结痂,部分皮疹中央可见浅溃疡,溃疡基底未见明显脓性分泌物,触痛(+).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皮损组织细菌培养可见JK棒状杆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缺损并有溃疡、不规则增生,真皮内可见弥漫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浸润,组织细胞胞质内及周围可见很多圆形或卵圆形嗜碱性小体.诊断:皮肤利什曼病;皮肤JK棒状杆菌感染.治疗予头孢呋辛及葡萄糖酸锑钠治疗,皮损痊愈.

  • 儿童弹性纤维性假黄瘤

    作者:徐教生;周春菊;徐子刚;翁丽;褚岩;徐哲;马琳

    报告1例幼儿期发病的弹性纤维性假黄瘤.患儿男,8岁.因发现腹部丘疹、斑块5年余,加重1年入院.否认家族遗传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颈部、腋窝、胸腹部及腹股沟可见密集融合的黄色扁平丘疹及斑块,下腹部皮肤松弛.腹部B超示肾脏多发性钙化.上腹部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真皮中层弹性纤维嗜碱性变、断裂.诊断:弹性纤维性假黄瘤.

  •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ADAR1致病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彭琛;赖维;邓伟平

    目的:检测1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H)并发银屑病患者及其家系ADAR1致病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该家系患者临床资料,抽取家系中所有成员及与该家系无关的100例健康人外周血,提取外周血DNA,PCR扩增外周血基因组DNA ADAR1基因的15个外显子编码区并对所扩增序列直接测序检测突变位点.同时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体格检查及血液学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资料分析显示,仅先证者表现为DSH并发银屑病,家系中其他患者仅表现为表型轻重不一的DSH.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及家系中其他患者均存在ADAR1基因c.2745_2746del CT(p.D582X)突变.家系中表型正常者及对照组不存在此突变,经多个数据库文献检索及对照新文献未发现该突变的相关报道,考虑为新突变位点.结论:ADAR1基因突变c.2745_2746del CT(p.D582X)可能导致了DSH的发生,但该家系中临床表型不同及轻重不一的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 277例晕痣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倩;李舒丽;张伟刚;戴维;朱龙飞;田军;柳琳;曹天宇;高天文

    目的:总结晕痣的临床特点,初步探讨晕痣与白癜风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对277例晕痣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访.结果:277例行晕痣切除术的患者中,皮损单发219例(79.06%),多发58例(20.94%).好发于面颈部(54.86%)与躯干(37.03%).106例患者(38.27%)并发白癜风,其平均发病年龄小于未并发白癜风者(P=-0.041).随访110例未并发白癜风的晕痣患者术后转归,17例继发白癜风,其中11例于半年内发生.比较未并发白癜风的晕痣患者与继发白癜风的晕痣患者,后者多发晕痣的比例高于前者(P=0.003).结论:晕痣皮损以单发多见,面颈部好发.晕痣发病年龄小、皮损多发是白癜风发病的危险因素.手术切除是治疗晕痣的一种有效方法,晕痣切除术后半年可能是白癜风发生的高风险期,应密切随访.

  • 2940nm Er∶YAG激光联合儿茶素抗鼠皮肤光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芳;李文芳

    目的:探究2 940 nm Er∶YAG激光、儿茶素抗光损伤的作用,进一步探讨两者对于光老化皮肤氧化应激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分为5组:A组(对照组)、B组(光老化组)、C组(光老化+激光组)、D组(光老化+儿茶素组)、E组(光老化+激光+儿茶素组),每组各12只,除对照组外,对其他组小鼠分别行持续8周紫外线照射、持续4周儿茶素、激光处理再观察4周后,对各组小鼠皮肤结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B组小鼠皮肤肉眼可见皮肤干燥、粗糙、皮沟明显、色素沉着明显;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小鼠皮肤表皮层增厚厚度不均一,角质层增生偶可见脱落;真皮层胶原减少,厚度变薄,纤维层断裂,胶原纤维变粗条索化,腺体增生;与其余各组小鼠相比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增多(P<0.01).与B组相比较,其他各干预组小鼠皮肤均有明显改善,皮肤较光滑、红润、光泽度好、细腻、动态性皱纹基本消失、无明显色素沉着;HE染色可见表皮层结构完整,但仍可见角质层脱落,真皮层变厚,可见新生胶原,腺体稍增多,排列较均匀;SOD活力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组与C组相较SOD活力值、MDA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 940 nm Er∶YAG激光、儿茶素均可促进皮肤紧致、减缓光老化、刺激胶原再生、增强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两者联合应用较单独使用激光疗效更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 成人型黄色肉芽肿20例临床和组织病理分析

    作者:郝军峰;刘宇;王雷;王刚

    目的:总结成人型黄色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于2005年10月-2014年3月诊断的20例成人型黄色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特点.结果:20例患者中,男15例,女5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9岁,其中19例为单发皮损,1例为多发.皮损多见于头面颈部,尚未发现皮肤以外器官受累.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轻度萎缩变薄,真皮可见境界清楚但无包膜包绕的细胞团块,由数量不等的组织细胞、Touton巨细胞及多种炎性细胞组成,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皮损处浸润细胞CD68阳性,CD1a和S-100蛋白阴性.结论:成人型黄色肉芽肿大多为单发皮损,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轻度萎缩变薄,真皮可见境界清楚但无包膜包绕的细胞团块,早期为单一形态、无泡沫化的组织细胞浸润,成熟期组织细胞出现泡沫化,伴有Touton巨细胞和多种炎性细胞,晚期常见梭形细胞浸润.

    关键词: 黄色肉芽肿 成人
  • 特应性皮炎患者特应性斑贴试验与点刺试验的比较

    作者:张洢祎;王学民;任香玉;戴莎;王婷婷;孙丽囡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食物特应性斑贴试验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反应特点.方法:以7种常见食物过敏原为抗原,分别使用新鲜食物和过敏原提取液对60例AD患者同时进行食物特应性斑贴试验(APT)和皮肤点刺试验(SPT),对比两种皮肤试验的反应结果,并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过敏性鼻炎或哮喘、年龄、背部皮肤干燥度分组对比分析APT反应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①食物APT的阳性率均高于SPT;②分析APT阳性率高于20%的食物,即海虾、大豆、牛肉,<12岁年龄组APT阳性率均高于≥12岁年龄组,但仅海虾APT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或不并发过敏性鼻炎组,背部皮肤干燥与非干燥组相比,3种食物APT阳性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去除斑试器后24 h与0.5 h判读结果相比,食物APT的阳性反应均无逐渐增强趋势.结论:AD患者食物APT阳性反应率高于SPT;食物APT可能受年龄的影响,与患者是否并发过敏性鼻炎及皮肤干燥程度等因素无关;不应以反应渐强趋势作为APT的阳性判读标准.

  • 上皮样血管瘤9例

    作者:王翠彦;孙兰;安湘杰;王明;黄长征

    上皮样血管瘤(epithelioid hemangioma)是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疾病,由Wells和Whimster[1]在1969年首先报告,以增生的毛细血管伴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上皮样血管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外科切除、激光及糖皮质激素、咪喹莫特等药物,但容易复发.本文对9例确诊为上皮样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瘤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邓琳;刘海波;孔庆涛;桑红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e,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在我国性病中排名第三,患者主要为年轻成人[1].本病的发病位置特殊,且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常表现为生殖器、会阴和肛门等部位皮肤黏膜良性乳头样增生,而发生在尿道口的CA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电灼、冷冻或外用细胞毒性药物等.然而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尿道口CA存在诸多弊端,如损伤大、易感染、复发率高、易导致瘢痕形成和尿道口狭窄等,给患者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压力[2].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首次由Kennedy等[3]在1990年提出,是近年来用于治疗CA的新方法.

  • 婴儿色素失禁症11例临床分析

    作者:苏海辉;苑世萍;段志华;王晓艳

    色素失禁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IP)又称Bloch-Sulzberger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X性联锁显性遗传病,具有特征性皮肤损害,还可累及牙齿、眼、头发、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大多数患者有明确的家族史.患者主要为女性,男性患者十分罕见.本研究收集2008年8月-2013年8月天津市儿童医院皮肤科收治的婴儿色素失禁症患儿11例,其中包括3例男性患儿.现总结如下.

  • 斑秃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的信度分析及因子分析

    作者:谭欢;兰雪梅;周村建;余南岚;杨希川

    目的:探讨斑秃(AA)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时的信度及因子结构.方法:采用DLQI量表评估AA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用信度分析及因子分析评估DLQI的信度及因子结构.结果:共调查了168例AA患者,DLQI得分为0~26分,平均为(6.82±5.85)分.DLQI评分与患者的病程、脱发面积、斑秃类型、拉发试验、甲改变及应激事件等6个因素有关.DLQI量表信度分析显示,整体量表的Cronbach系数α=0.876(>0.7),删除问题l,α达大值0.886.因子分析显示,DLQI量表用于测评AA时,特征值>1的因子有2个,累计贡献率达59.58%.结论:AA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中等程度的影响.DLQI可以用来评估AA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内外科综合治疗重型毛囊闭锁三联征3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颂楠;毕新岭;贲道锋;顾军

    目的:评价内外科综合治疗重型毛囊闭锁三联征的疗效.方法:对3例严重毛囊闭锁三联征患者进行异维A酸及敏感抗生素治疗后,采用外科清创及植皮术治疗,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例1.患者男,26岁.头皮、颈项、背部及臀部多发疖肿、窦道12年;例2.患者男,35岁.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多发化脓性感染灶10年;例3.患者男,44岁.颈部及背部多发脓性皮疹6年,臀部类似损害2年.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及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均符合毛囊闭锁三联征.予维A酸类及抗生素等治疗稳定病情后,再行局部病灶切除及植皮术,取得了良好疗效.结论:对于重型毛囊闭锁三联征患者,可内科治疗控制病情,外科完整切除病灶可以达到根治目的.

  • 阿维A治疗重症鱼鳞病2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芳;唐志平;陈霄霄;张锡宝

    1 病历资料例1.男,12岁.全身红斑、鳞屑12年.患儿出生半个月后开始出现全身弥漫性红斑,5个月后渐出现黄色鳞屑,伴大量脓疱、糜烂,脓疱可融合,干涸后形成黄色痂皮、脱屑,病情反复.患者系足月顺产,母孕期无特殊用药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发育较差,身高1.42 m,体重26 kg,智力正常.皮肤科检查:头皮弥漫分布大量淡黄色粘着性鳞屑,头发呈束发状.耳郭、面部弥漫性红斑基础上覆大量的黄白色痂皮、鳞屑,散在针头至绿豆大脓疱,部分融合,轻度睑外翻,胸部可见较厚的麦片状鳞屑,四肢及背部为弥漫红斑基础上大量大小不等的不规则黄色痂皮、鳞屑,中央附着、边缘游离,部分可见糜烂面(图1A、C).

  • 幼儿带状疱疹1例

    作者:李晓楠;王华;于泳;张淑娜;李冉;韩世新

    患儿女,1岁零1周.因左头面部集簇性水疱3d,于2014年6月6日就诊.患儿3d前无明显诱因于眼睑出现红斑,水疱,迅速向周围扩展,累及额头、鼻周等处,无明显自觉症状.发病以来无发热,饮食、睡眠、二便、活动如常.既往身体健康,无水痘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足月顺产,按时预防接种.发病前无水痘、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史.父母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其母妊娠32周时曾患水痘,未用药自愈.体格检查:一般状况好,各系统检查无特殊.皮肤科检查:左侧头皮、面部可见集簇性小米粒大水疱,基底潮红,部分水疱破溃结痂.眼睑肿胀,球结膜水肿充血.皮疹沿三叉神经走行分布(图1),基本不过中线.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诊断:带状疱疹.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幼儿
  • 甲下外生骨疣1例

    作者:宝龙

    患儿女,13岁.右足拇趾远端甲下赘生物8个月.初起为右足拇趾远端甲下靠外侧肉色结节,绿豆大,缓慢增大,致趾甲轻微上抬,无明显触痛,否认局部创伤史及甲沟炎等慢性感染病史,8个月来逐渐增大,未曾治疗过.既往健康,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

    关键词: 外生骨疣 甲下
  • 脂肪干细胞的旁分泌功能及其对皮肤损伤修复的作用

    作者:武艳伟;张进进;范力星;邢颜超

    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SCs)来源丰富、取材简便,被视为组织工程的佳细胞来源,并具有显著的旁分泌效应.皮肤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皮肤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包括了多种细胞的协同作用,同时需要基质成分和信号分子的参与,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其修复过程涉及炎症反应、细胞增殖迁移、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重塑以及再上皮化等.ASCs旁分泌功能对于不同程度、不同原因引起的皮肤损伤都有修复作用,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了证实.另外,ASCs对皮肤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还受到细胞诱导因子及培养方式等因素影响,由于这些条件都会引起ASCs旁分泌功能的显著变化.ASCs的旁分泌作用提示了ASCs在皮肤损伤修复或抗衰老领域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 308nm准分子光治疗皮肤病的进展

    作者:堵桂梅;王杰;何春峰;杜华

    总结历年来308 nm准分子光在皮肤科的各种应用,并从中得出其治疗皮肤病的各种适应证,意在为临床医生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参考和依据,指导医生的临床应用.

  •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作者:杨慧;刘琬;常建民

    患者男,45岁.主诉:面部、躯干及四肢斑丘疹20余年.现病史:患者20年前于胸部出现黄豆大淡红色斑片,无自觉症状,未治疗.近5年淡红色斑片泛发全身,偶有瘙痒,面、颈、躯干及双上肢出现色素沉着及增生物,双手掌角化过度并脱屑.于外院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口服维A酸类药物治疗(不详),皮损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治于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肿瘤病史.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及其他遗传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可见散在多数淡红色斑片,直径0.5~1.5 cm,上覆少许鳞屑,部分相互融合成网状.面、颈、上胸部及双上肢可见多数色素沉着斑及黑褐色角化性丘疹(图1A~C),部分呈疣状增生,少数有溃疡,双手掌角化过度并有糠状脱屑.

  • 不剃发应用于非感染性头皮肿块术前备皮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杰

    头皮肿块在临床较常见,多数需手术治疗.术前剃光头或局部剃发是常规的术前准备,目的是方便手术操作,减少感染.有文献报告剃发并不能减少感染机会,国外多采用局部剃发甚至不剃发[1-2].本研究观察非感染性头皮肿块术前备皮时不剃发对术中操作和切口愈合的影响,探讨不剃发应用于术前准备的可行性.

  • 手术切除联合高频电灼法治疗上皮样血管瘤

    作者:苏云伟;吴信峰

    报告1例上皮样血管瘤.患者女,30岁.左耳郭及同侧头皮散在或融合成片暗红色结节,部分破溃出血.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轻度增生,真皮内大量薄壁血管增生,内衬胞质丰富且核大的内皮细胞,部分凸向管腔,血管周围见团块状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诊断:上皮样血管瘤.治疗:手术切除结合高频电灼法.

临床皮肤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