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

临床皮肤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림상피부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4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4963
  • 国内刊号: 32-120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7
  • 曾用名: 皮肤病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范卫新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泛发性巨大疣状痣1例

    作者:林挺;洪树铉

    患儿男,5个月.因头面部、背部起疣状增生物5个月,于2003年3月6日来我科就诊.患儿出生时上述部位即有皮损,随着年龄增长皮损不断扩大、增厚、增多.枕部、颈部、面部、背部及下颌也出现皮损,皮损沿同侧头部、枕部、颈部、面部呈带状及片状纵向分布,表面呈疣状,由于皮疹广泛并伴瘙痒,患儿常摩擦、哭闹等,影响正常生活.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其母孕4产2.患儿系足月顺产.体格检查:全身状况一般,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检查:右侧头面部见25 cm×16 cm、前额6 cm×2cm、下颌5 cm×4 cm的淡红色和褐色疣状增生物,呈磨菇状,表面不平(图1A、B).口唇黏膜也有疣状增生物.背部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直径为1~5 cm的淡红色疣状增生物(图1C).疣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符合疣状痣组织病理改变.诊断:疣状痣.

    关键词: 疣状 泛发性
  • 可变性红斑角化症1例

    作者:李常兴;张锡宝;罗权;吴志华

    患者女,38岁.因下肢游走性角化性红斑20年,于2004年2月至我科就诊.患者20年前首先在左大腿伸侧出现红斑,偶痒,后皮疹逐渐增大、增厚,脱屑,由圆形变为不规则形,渐向下发展累及膝关节,夏重冬轻;2个月后,右小腿中段伸侧出现类似皮疹,逐渐增大,斑块由圆形变为不规则形,数年内部分皮疹消退,部分皮疹向下蔓延至踝关节背面.掌跖部皮肤干燥、粗糙,伴有角化性脱屑.经口服抗组胺药及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未见明显好转.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关键词: 红斑角化症 可变性
  • 先天性角化不良1例及家系调查

    作者:张敏;汪盛;雷观鲁;王琳

    报告1例先天性角化不良并附家系调查报告.先证者男,9岁.全身呈网状棕黑色色素沉着,口腔黏膜白斑,牙齿排列不整齐,20甲营养不良.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轻度角化,棘层明显变薄,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上部有较多噬黑素细胞.血染色体G带分析结果示:核型为46.XY,染色体正常.家族中另有3例男性患此病,其中2例已故.

  • 严重Fournier坏疽1例

    作者:韦应波;叶庆佾;郝飞;向明明;邓军;张琬;尹锐;郝进;张晖

    报告1例严重Fournier坏疽.患者男,50岁.外阴红肿、水疱、疼痛,并迅速溃烂,形成溃疡,累及肛周、会阴及阴囊,皮损面积约占体表面积的3%,多次脓液细菌培养均为大肠埃希菌生长,厌氧菌培养阴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皮肤慢性炎症伴局部组织坏死.

  • 猫抓病1例

    作者:方兴;周云龙

    患者女,50岁.因右肘部肿块20余天,于2003年3月至常州市皮肤病专科医院就诊.患者20余天前因发热、乏力、畏寒,肘部肿块至外院就诊,诊断不明,分别给予头孢曲松钠、头孢唑啉静脉滴注治疗,7 d后体温降至正常,但肿块未消退,遂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平素养猫,就诊前1个月曾被猫抓咬过,当时未作任何处理,否认有结核病史.

    关键词: 猫抓病
  • 慢性放射性皮炎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

    作者:杜娟;刘海杰;张建中

    1病历摘要患者男,37岁,个体医生.3年前自觉双手出汗明显减少,2年前双手指甲增厚、变黄,伴甲周红斑.以后双手手指脱屑,瘙痒,有时出现皲裂,并逐渐加重.约8个月前右手示指甲周皲裂不易愈合,并逐渐扩大、加深,形成溃疡,但疼痛不明显.曾多次在外院就诊,皮屑查真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为"硬皮病".患者经口服西替利嗪、丹参,外用中药等治疗,效果欠佳,溃疡逐渐扩大、加深,遂于2004年4月28 日来我院就诊.经询问病史,得知患者近10年来,因工作需要经常在X线下为患者行正骨、按摩等治疗,大约每月接触X射线10次,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及睡眠、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否认有肝脏疾病、结核病及糖尿病史.

  • 蜂王浆引起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1例

    作者:闻卫兢;窦侠;刘玲玲;朱学骏

    患者女,32岁,蜂王浆厂工人.因全身反复出现红色风团伴瘙痒6年余于2003年12月16日就诊于我科.患者于7年前开始在蜂王浆厂工作,负责压片、包装.工作间内蜂王浆气味大,数月后,患者进入车间数分钟后,全身便出现直径约0.5 cm大的红色皮疹,瘙痒,且打喷嚏,流涕,眼充血,有时伴有气喘,脱离工作环境数分钟后上述症状可逐渐消失.既往有银屑病病史7年余.无药物、食物及花粉过敏史.皮肤科检查:未见原发皮疹,皮肤划痕征(-).用患者自带的蜂王浆原浆进行皮肤点刺试验:20 min时风团直径为0.8 cm,红晕直径为2.0 cm.阳性对照组胺(10 mg/L)风团直径为0.6cm,红晕直径为15 cm,阴性对照0.9%生理盐水无反应.另外,点刺试验进行0.5h后,发现患者双眼结膜充血,流清涕,四肢出现直径0.5 cm左右的水肿性红斑.诊断:急性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生结膜炎(蜂王浆所致).治疗:建议患者改换工作环境,口服抗组胺药.患者在脱离该工作环境后,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 结节性硬化症合并颅内肿瘤1例

    作者:任诗峰;饶美英

    患儿女,11岁.患儿2岁时两侧鼻唇沟出现紫红色小丘疹,腰背部、骶部出现斑块,质软.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红色丘疹逐渐增多,波及两颊部、口周等处,无任何不适.腰背部、骶部软生斑块也逐渐扩大.2个月前患儿出现头痛、四肢肌肉酸痛,并逐渐加重,半个月前出现行走不便,于2004年3月22日来我科就诊.患儿无癫癎病发作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 以环状皮损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1例

    作者:李勇坚;肖嵘;文海泉;颜兰香

    患者男,30岁,未婚.因阴囊、包皮多个环状红斑、丘疹1个月余,于2004年4月12日来我科就诊.患者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阴囊起红色丘疹,偶痒,未予重视.此后,皮疹逐渐增多,扩展至包皮,且向周边扩大成环状,中央消退,部分融合成多环状,曾在外院诊断为"股癣"、"环状肉芽肿"等,经治疗无明显好转.患者既往体健,有非婚性接触史,无输血、献血史,无一期硬下疳及其他皮疹史.

    关键词: 梅毒 二期
  • 新生儿皮肤再生不良1例

    作者:乔建军;张宏;曾翰翔

    报告1例新生儿皮肤再生不良.患儿男,出生1 h.生后即被发现左上肢皮肤缺损,分娩时无外伤史.给予0.1%利凡诺溶液及莫匹罗星软膏外用.10 d后缺损处被新生组织填充,表面光滑,略凹陷,颜色较周围正常皮肤暗.

  •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1例

    作者:陈敬;李振英;李景云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malignant atrophic papulosis)亦称Degos病,即致死性皮肤-肠道闭塞性动脉炎综合征,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

  • 嗜酸细胞性脂膜炎1例

    作者:王娣;涂平;陈喜雪;武玲慎;朱学骏

    报告1例嗜酸细胞性脂膜炎.患者男,33岁.因双下肢皮损伴肿胀2个月,症状加重伴发热10余天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皮下脂肪层有弥漫性嗜酸粒细胞为主的浸润.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所见,诊断为嗜酸细胞性脂膜炎.经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皮损痊愈.

    关键词: 脂膜炎 嗜酸细胞性
  •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1例

    作者:彭少文;杨希川;邓军;叶庆佾

    患者男,50岁.右侧颞部、肩背部起皮疹,伴瘙痒半年余,于2004年4月15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003年8月无明显诱因右侧颞部、肩背部先后出现数个米粒大紫红色扁平皮疹,未予治疗,皮疹逐渐增多,并隆起增大,部分相互融合成紫红色斑块,有轻度瘙痒,无光敏.既往无外伤及手术史.

  • 线状型与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并存1例及家系调查

    作者:张正华;蒋法兴;赵敬军;项蕾红;刘维达;郑志忠

    汗孔角化症是一组少见的慢性进行性角化性皮肤病,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组织病理学上以表皮内角化不全柱为特征.现报告1例线状型与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并存患者及其家系调查.

  • 副肿瘤性天疱疮1例

    作者:张思平;赵政龙;卫广英;刘金丽;廖理超

    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PNP)是一种与肿瘤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国内近几年陆续有该病的个例报道.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PNP报告如下.

    关键词: 天疱疮 副肿瘤性
  • 疣状银屑病与脓疱性银屑病并存1例

    作者:王建有;俞玲玲;朱可建;蔡绥勍;劳力民;郑敏

    1病历摘要患者男,41岁.因头皮斑块、鳞屑1年,全身泛发丘疹、脓疱4个月,于2003年4月21日至我科就诊.患者1年前无意中发现头部有一直径1.0 cm大的斑块,表面覆有厚的鳞屑,面积逐渐增大,周围也逐渐出现类似皮疹,无瘙痒等自觉症状,一直未予重视.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背部、下肢出现散在粟粒大红色丘疹,无脓疱,可自行消退,消退后又复发,反复约3个月余.3周前全身泛发小脓疱,1周前双下肢脓疱融合成片,并出现水肿,伴畏寒、寒颤,体温未测,无关节酸痛.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拟诊为"脓皮病",给予青霉素等药物治疗,皮疹仍继续增多,故来我科就诊.

    关键词: 银屑病 疣状 脓疱性
  • 坏死性筋膜炎1例

    作者:

    报告1例具有典型症状的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女,70岁.皮损位于左臀部和左大腿,为显著性红斑、硬结、片状坏死,皮损有恶臭,组织中有产气现象,自觉疼痛剧烈.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坏死性筋膜炎.对患者施行清创术和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消炎、镇痛和补液,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 结节性硬化症67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新芬;闫春林;方丽;廖康煌

    目的:了解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TS)的特征性皮肤表现及常见的皮肤外病变,使该疾病及内脏病变得到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T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67例TS患者常常受累的器官为皮肤、脑及肾脏,神经系统损害多见,头颅CT检查阳性率高达94.3%.皮肤损害常见和早出现的表现是色素减退斑,有81.5%的患者其色素减退斑数目>3个,其次常见的是面部血管纤维瘤和鲨革样皮疹;前额纤维斑块、面部血管纤维瘤、鲨革样皮疹、甲周纤维瘤平均发现年龄分别为2.2、5.7、7.7、14.5岁.结论:临床医师对色素减退斑应提高警惕,尤其是伴有癫癎的患者,或者在婴儿期其色素减退斑数目>3个者;头颅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帮助.

  • 隐性梅毒患者血清白介素-12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陶小华;郑爱媚;杨日东;林路洋;梁艳华;吴志华

    白介素(IL)-12又称自然杀伤(NK)细胞刺激因子或细胞毒淋巴细胞成熟因子,它来源于B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抗原提呈细胞(APC),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诱导外周血细胞、T细胞、NK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1],增强NK细胞、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2],促进Thl型细胞反应[3].IL-12在介导感染性疾病细胞免疫中的重要作用正在成为研究热点.笔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隐性梅毒患者驱梅治疗前后血清IL-12水平的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疣状癌16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赵亮;方方;林皆鹏;谈君林;吴信峰;曾学思

    目的:探讨男性口腔、足部及阴茎部位疣状癌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6例临床拟诊为疣状癌的男性患者,采取多点、多次组织病理检查;对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疣状癌的患者,采取外科手术切除等措施进行根治性治疗,并对组织块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定性检测.结果: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16例患者均为疣状癌,其中9例患者HPV阳性.14例患者经手术治疗,9例术后随访1~2年无异常发现;1例术后14个月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23个月局部复发.1例未治疗患者4个月后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另有3例失访.结论:疣状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应该早期诊断,早期进行外科根治性治疗,术后应定期随访.

    关键词: 疣状 手术 外科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IL-4受体水平的研究

    作者:姚煦;李遇梅;弓娟琴;胡兹嘉;李文忠;陈志强

    目的:探讨白介素(IL)-4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9例SLE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IL-4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4水平.结果:①活动期SLE患者、非活动期SLE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BMCIL-4受体表达阳性率为100%.②活动期SLE患者、非活动期SLE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BMCIL-4受体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604±0.147、0.400±0.130、0.370±0.070.活动期SLE患者和非活动期SLE患者比较、活动期SLE患者和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0),非活动期SLE患者和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351).③血清中IL-4水平在活动期SLE患者显著高于非活动期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00),非活动期SLE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活动期和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IL-4水平与PBMC IL-4受体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22~0.859,P<0.05).结论:IL-4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可能在SLE疾病活动和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LE患者PBMCIL-4受体的表达水平可作为了解疾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

  • 皮肤链格孢霉病1例

    作者:尤海燕;尤刚;李晓杰;刘冰梅;张美莲;王敬

    报告1例皮肤链格孢霉病.患者女,27岁.右颊部出现浸润性斑块,其中央形成溃疡8年.真菌学检查及扫描电镜观察,鉴定为交链链格孢.组织病理检查示:溃疡边缘伴有大量多核巨细胞肉芽肿;寄生形态苏木精-伊红染色表现为空泡样结构、棕色分隔菌丝或棕色孢子;PAS染色见大型圆形孢子和粗细不一的分隔菌丝.患者接受伊曲康唑200 mg/d口服治疗,第9周溃疡结痂、愈合.复查组织病理仍见肉芽肿及真菌成分,分离培养未阴转.

  • 咪唑斯汀对健康人心脏复极化影响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作者:李恒进;葛萍;刘劲燕;丁长锐

    目的:研究治疗剂量咪唑斯汀对健康志愿者心室复极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给予4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服用咪唑斯汀或安慰剂3 d,以12导联心电图记录服药前及服药后1、2、13、24 h心电图变化.结果:用药前、后健康志愿者所有心电图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咪唑斯汀与安慰剂组心电图指标(心率、P-R间期、QRS波、Q-T间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短期应用治疗剂量咪唑斯汀对健康志愿者心室复极化无影响.

  • 淋球菌116株β-内酰胺酶和营养分型测定及分析

    作者:宋矿余;胡嘉;黎帆;余克花

    淋球菌菌株的营养型随着地理区域分布不同以及时间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其营养型别与临床感染类型、抗生素敏感谱型有关,监测淋球菌菌株的营养型变化情况,可以为本地区临床选用抗生素治疗淋病提供实验依据.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菌株对青霉素高度耐药.PPNG在高度耐青霉素的同时,对四环素和氟哌酸等也有较高的耐药水平[1].监测淋球菌临床分离株体外药物敏感性可以了解现行淋病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为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2].笔者对南昌地区116株淋球菌进行青霉素敏感性研究和营养学分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原发性红斑肢痛症一家系SCN9A基因突变

    作者:李颂;杨勇;王云;徐哲;卜定方;涂平;朱学骏

    目的:研究原发性红斑肢痛症一家系成员中SCN9A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对原发性红斑肢痛症一个家系成员的SCN9A基因外显子进行测序,并与正常序列进行对比.结果:在此家系的患者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基因突变,患者SCN9A基因的第2572个碱基由胞嘧啶(C)突变为胸腺嘧啶(T),对应的氨基酸改为Leu858Phe.结论:在该家系红斑肢痛症患者中发现的突变基因证明为该病的致病基因,对明确该病的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为进一步开展基因诊断和研究其发病机制、探索治疗药物提供了依据.

  • 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胺类物质含量测定

    作者:高莹;李春阳

    近年来研究表明,银屑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心理因素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对该病的发生和发展起一定作用.单胺类神经递质是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重要成分.笔者对30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单胺类物质,即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银屑病患者病情变化与单胺类物质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报告如下.

  • 早期梅毒319例临床分析

    作者:任昌贵

    对1996年1月-2004年3月在我科诊治的319例早期梅毒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319例患者中男183例,女136例.年龄5~42 d 5例,11~20岁15例,21~30岁128例,31~40岁109例,41~50岁41例,51~60岁17例,61~70岁4例.已婚226例,未婚78例,离婚15例.传播途径:非婚性行为280例,夫妻间29例,男同性恋2例,胎传5例,不详3例.

    关键词: 梅毒 早期 临床分析
  •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1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探讨

    作者:张杏平;陈兴平

    目的:研究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1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分子在尖锐湿疣(CA)皮损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在尖锐湿疣患者中是否存在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的缺陷.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CA患者皮损和10名正常人包皮组织中TAP1和MHC-I类分子的表达.结果:①与正常包皮对照组相比,CA皮损中TAP1和MHC-I类分子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②在CA皮损中TAP1和MHC-I类分子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A患者皮损中TAP1和MHC-I类分子表达降低,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缺陷,这在人乳头瘤病毒逃逸机体免疫监视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对梅毒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评价

    作者:党倩丽;冯捷;张小艳;陆学东;刘超;牛新武

    目的:为评价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在梅毒早期诊断及治疗后的意义.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m blotting,WB)、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梅毒颗粒凝集试验(TPPA)3种方法,对67例梅毒及其中经治疗后随诊18~24个月的2l例患者作血清检测.对5年来诊治的临床一期、二期梅毒血清抗体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20例一期梅毒WB检测出现不同抗体谱条带,其中均有相对分子质量为47000的条带,RPR试验及TPPA部分为阴性.经治疗后随诊18~24个月的21例梅毒患者,18个月内检测时WB 9.52%阴转,24个月时28.57%阴转;TPPA阴转的情况同WB;RPR滴度随疗后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6个月内28.57%阴转,24个月85.71%阴转.结论:相对分子质量为47 000、17 000的条带对早期梅毒的诊断既敏感又特异;部分一期和二期梅毒患者在经过有效治疗后2年,梅毒抗体可以完全消失;RPR试验可用于梅毒治疗期间的疗效判定.

  • 中西医结合辅以复方倍他米松穴位注射治疗坏疽性脓皮病6例疗效观察

    作者:邱实;谭升顺;冉立伟;张江安;刘平;雷小兵;文京华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临床表现各异,以皮肤疼痛性大疱、脓疱、溃疡、坏死等为特征,常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和器官受累,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死亡率高[1].我科2003年1月-2004年4月采用中西医结合再辅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6例PG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脓皮病 坏疽性
  • 免疫吸附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毅;张卫民;袁萍;张淑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抗DNA抗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笔者采用DNA免疫吸附剂对有明显脏器损害(如心、肺、肾、骨等),且病情处于进展期的SLE患者进行治疗,现将资料完整的11例患者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 两种卤米松乳膏治疗局限性白癜风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吴纪园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皮肤病,外用含卤米松成分的乳膏治疗白癜风具有一定疗效[1].笔者采用含0.05%卤米松的两种乳膏(商品名分别为澳能和新适确得)治疗白癜风,并对两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白癜风 卤米松
  • 他卡西醇软膏治疗白癜风的自身对照观察

    作者:汤芦艳;傅雯雯;吴文育;项蕾红;郑志忠

    目的:观察他卡西醇外用治疗白癜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单盲、自身对照的方法,对34例白癜风患者的自身对称或相邻皮损分别外用他卡西醇或安慰剂,1个月观察1次疗效.结果:对30例患者进行评价,他卡西醇外用耐受性好,治疗侧皮损有效率为733%,对照侧为36.7%,治疗侧初色素再生时间早于对照侧,临床特征与疗效无相关性.结论:他卡西醇治疗白癜风有效,而且安全.

    关键词: 白癜风 他卡西醇
  • 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多形性日光疹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苏晓杰;杨德秀;李烜;陈明

    笔者于2000年6月-2003年6月采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商品名:艾洛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治疗50例多形性日光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联合高频电灼术治疗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作者:金泓;邓列华;谢明;徐瑾;李克俭

    尖锐湿疣(CA)的高复发率仍然是临床治疗十分棘手的问题.细胞功能低下,是造成复发的原因之一[1,2].2002年6月-2003年8月,笔者以单纯高频电灼术和高频电灼术联合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商品名:尤靖安)治疗85例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率明显下降,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 皮肌炎治疗的探讨

    作者:罗燕

    近来皮肌炎发病有增多的趋势,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儿童和老人均可受累,但以青壮年为主.笔者对本院皮肤科门诊随访2年以上的42例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笔者20年来在皮肌炎专病门诊诊治的体会,就皮肌炎治疗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探讨如下.

    关键词: 皮肌炎 治疗
  • 基底细胞癌18例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杨亚东;鲁元刚;伍津津;朱堂友

    我科近期在扩大性根治手术的基础上,应用自体皮片移植及近位任意皮瓣移植等一期修复术后皮肤缺损,治疗头面部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18例,并结合局部放射治疗,使患者得到彻底根治.现将治疗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基底细胞 治疗 手术
  • 频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马慧军;朱文元

    回顾近年来治疗频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经典方法,如核苷类抗病毒药使用方法和免疫应答调节剂、疫苗等新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妊娠期间的治疗和药物耐药问题进行了讨论.

  • 银屑病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作者:邵长庚

    银屑病新药的临床试验是治疗银屑病的新药在上市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包括I、Ⅱ、Ⅲ、Ⅳ期临床试验.该文就银屑病的临床试验分期、患者病情的测量、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以及试验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一介绍.

    关键词: 银屑病 临床试验
  • 汗孔角化症

    作者:姚红娜;蒙秉新;张燕

    患者女,45岁.主诉:双侧臀部大片疣状隆起斑块16年.现病史:患者于29岁开始,双侧臀部出现散在角化性丘疹,并缓慢向周围扩展,形状如不规则的地图状,因皮损面积不断扩大,至就诊时双臀布有巨大疣状隆起的斑块.近1年来皮损偶有瘙痒感,于2003年12月8日来我科就诊.

    关键词: 汗孔角化症
  • 冷球蛋白血症

    作者:文海泉;胡南;杨艳

    1病例资料患者男,66岁.因双手皮肤出现紫红斑8年余,局部关节疼痛1年,于2003年1月8日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近8年来每年冬季双手皮肤出现紫红斑,皮温下降,症状持续至环境温度上升后才能恢复正常肤色,自觉有刺痛和麻木感.双腕及双膝关节间歇性疼痛1年余,无肿胀及活动受限.8个月前双下肢曾出现水肿,无腰痛、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史.不规则饮酒20余年,1年前已戒酒.既往有"胃病"史,无输血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史.

临床皮肤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