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료녕중의약대학학보
- 主管单位: 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842X
- 国内刊号: 21-1543/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宝文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药经验分析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刘宝文教授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药特色.方法:对刘宝文教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83例(502诊次)患者病案建立信息数据库.采用SPSS Modeler作为数据挖掘平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提炼出刘宝文教授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用核心药物共32味,药对5对,药物以补气、补血药物为主,辅以清热止血药物,主要归经为肝、脾、肾.结论:刘宝文教授以健脾益气、补血、摄血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膏方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肝肾不足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膏方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中药膏方20 mL口服,2次/d,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2%米诺地尔溶液1mL,2次/d局部外用,疗程12周.分别测评治疗6周、12周治疗结束后及第16周随访时的疗效结果,从而评估两组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12周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治疗组88.89%,对照组64.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膏方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有较好疗效.
-
银质针疗法在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中的应用研究
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是发生在肌肉、筋膜、关节囊等部位的无菌性炎症和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包括腰椎病、颈椎病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发病率上升,常规保守治疗疗效欠佳,手术治疗创伤严重,因此由宣蛰人开创的银质针疗法在临床中逐渐广泛应用,并因其有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炎症消散及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在临床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疗效,同时部分学者还针对其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研究,为银质针的临床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就银质针在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应用的研究做出综述.
-
耳甲-迷走神经刺激对轻中度抑郁症干预机制研究
抑郁症是一种情志障碍性疾病,为高致残性疾病之一.该文从经皮耳甲-迷走神经刺激的基础和临床两个方面并结合特异性耳穴的疗法,以抑郁症为切入点,确立耳穴-迷走神经联系途径理论,探讨耳穴刺激疗法对轻中度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为提高耳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提供有力的生理学证据支持.
-
自噬在糖尿病性心肌病中作用
糖尿病性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被定义为无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或其他潜在病因的糖尿病患者存在的心室舒缩功能障碍.尽管其病理生理广泛地被研究后仍未完全清楚.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糖、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增强,胰岛素抵抗及晚期糖基化产物的糖毒性等损害了心肌正常的功能.自噬在维持细胞的自身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糖尿病患者能量代谢及内分泌发生严重紊乱的基础上又引发氧化应激和晚期糖基化产物增多时,自噬的增强对糖尿病性心肌病心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作用.该文就自噬在糖尿病性心肌病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
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血管性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目的:明确通督调神针刺法对VCIND患者认知功能的治疗效果,并观察通督调神针刺对患者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影响.方法:63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2例和西药组31例.西药组予口服奥拉西坦胶囊,针药组加用通督调神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MMSE、MoCA积分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指标数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针药组和西药组的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和西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70.96%,组间有效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方法的配合使用增加了对VCIND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ERP-P300可以较客观地显示出VCIND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能及时有效地诊断患者的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并评价其预后.
-
论热敏灸临床疗效优势
热敏灸是一种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的一种新疗法.文章从热敏灸的灸感、灸量、灸位灸效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热敏化的规律和临床应用.并通过灸感、灸量、灸位、灸效四者之间的联系,论述热敏灸临床疗效相比传统艾灸疗法的优势所在.
-
"以热治热"之我见
以热治热,灸治热证.该文根据历代中医文献对灸治热证的记载,对灸法治疗热证的作用及各型热证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讨论,认为灸治热证的主要作用是开阖腠理、引热外达,拔毒泄热、消瘀散结,补阳助阴、益气除热.引用当代灸法治疗热证的临床应用,如灸法在治疗急性乳汁淤积性乳腺炎、小儿发热、热证疮疡、糖尿病、妇女绝经后潮热的临床应用,同时结合现代医学对灸治热证的研究成果,证明了灸治热证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论医用功能影像技术在中医应用中的前景
探究医用功能影像技术应用于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的利与弊.通过总结SPECT、PET、fMRI、红外热像技术等医用功能影像技术在中医诊断、针灸等领域的应用概况,分析其在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认为医用功能性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成为中医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为今后更深入地将医用功能影像技术应用于中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中医古代人体解剖对中医学术形成与发展影响
人体解剖知识是中医学形成重要基础,中国古代医籍中有着丰富的人体解剖内容的记载,从人体体表解剖、内脏解剖两方面内容进行梳理,探讨人体解剖对中医脏腑功能认识、脉法形成、经络学说形成、针灸腧穴应用、外科与骨伤科形成与发展、以脏治脏疗法等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
知母化学成分及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
对知母的化学成分及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理进行文献整理,期待能为阐明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提供依据.
-
穴位隔姜灸联合中药贴敷促进大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周围血象影响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穴位隔姜灸联合中药贴敷与常规对照治疗促进大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笔者对150例大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穴位隔姜灸联合中药贴敷的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两组方法对大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外周血象的变化、中医证候的改变,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研究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缩短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主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P<0.01),术后中医临床证候显著改变,及外周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率的恢复(P<0.05或P<0.01),采用穴位隔姜灸联合中药贴敷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隔姜灸联合中药贴敷促进大肠癌术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双相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率,预期能够缩短疗程.
-
脾胃病中西医治疗进展
脾胃病属于中医一个系统类疾病,它主要包括胃痛、痞满、呕吐、呃逆、腹痛等.现代医学可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脾胃病的治疗方法日趋完善,有必要通过对近年来有关脾胃病的书籍、文献进行查阅,对脾胃病的中医辨证施治、现代医学的系统治疗现状进行综合、整理及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
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中医药防治哮喘气道重塑研究进展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儿科临床常见性、难治性疾病,中医药在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其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研究发现TGF-β 1/Smads信号通路与哮喘气道重塑具有密切关系.该文对TGF-β 1/Smads信号通路的信号转导途径和生物学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综述了TGF-β 1/Smads信号通路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中医药通过对TGF-β 1/Smads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机制.同时,对TGF-β 1/Smads信号通路在中医药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临证指南医案》研究近况
《临证指南医案》是学术界比较公认的能够代表叶天士学术思想和经验的文献,叶氏理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近10年,不少学者基于《临证指南医案》中的理、法、方、药、病证、辨证等方面对叶氏学术思想进行了研究,现作一综述.
-
夹脊穴临床功效分析
夹脊穴是临床常用经外奇穴,结合临床实践及文献,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腧穴定位、经络走行及联系和相关解剖病理分析夹脊穴具有止痛、安神定志、提升中气等诸多作用,配合不同针刺方法,用于治疗颈腰背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痛症、失眠等精神系统疾病、胃下垂等内脏下垂疾病,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
中药复方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85%,单纯放化疗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随着中药复方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不断推广,以及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中药复方在治疗NSCLC过程中具有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减少复发转移、提高生存率等作用.该文从中药复方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
《金匮要略》妇人三十六病探析
文章从《金匮要略》中方论的重要性引出"妇人三十六病"的概念,详细辨析了多位注家对这一特定概念的注解,以期从根本还原该特定概念的基本涵义,并阐述了研究"妇人三十六病"的意义.
-
"肺主皮毛"理论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肺主皮毛"理论与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内在联系.方法:查阅CNKI、万方数据库,研究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综合治疗、"肺主皮毛"的古籍研究及理论进展,分析"肺主皮毛"与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肺主皮毛"理论关系紧密,哮喘的发病及临床症状表现与皮毛防御功能紧密相关,在临床施治中,以"从皮论治"治则的内外治疗法取得肯定的疗效.结论:"肺主皮毛"理论可应用于诊疗儿童支气管哮喘.
-
尤瑞克林针联合中药对首发急性脑梗死局部脑血流影响
目的:探究在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采用尤瑞克林针联合中药治疗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影响,为提高该类患者的疗效提供实践依据.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脱水、脑保护、降颅内压、改善脑部循环等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尤瑞克林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结论:在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采用尤瑞克林针联合中药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局部脑血流,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补肾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中成药喘可治注射液对COPD稳定期肾虚证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为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予以联合使用喘可治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疗效、症状积分、CAT评分、肺功能及Th17/CD4+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后咳嗽、咳痰、喘息及胸闷症状积分与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改善喘息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CAT评分较疗前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CAT评分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实验组肺功能指标较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的情况.(4)两组治疗后Th17/CD4+细胞比例较疗前比例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组间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比例下降明显.结论:联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在改善COPD稳定期肾虚证患者症状、CAT评分、肺功能以及细胞免疫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因此,补肾中药可以改善COPD肾虚证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
耳穴治疗神志病取穴规律探讨
目的:总结并分析耳穴治疗神志病临床文献中的取穴规律.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等数据库中1980年1月-2015年2月收录有关耳穴治疗神志病的临床文献,将纳入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99篇中文文献,主穴使用频率多为神门和皮质下,配穴选用多的为脾和肝;耳穴对应的解剖学位置中选用较多的为耳甲和对耳屏.结论:耳穴治疗神志病选穴组方上已有一定规律,但具体治疗方法繁杂,应进一步制定规范合理的治疗方案.
-
叶天士温病理论研究概述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巨大贡献,有"天医星"之称.他对中医的学术贡献体现在温病理论、络病理论、胃阴学说、中风学说、诊断方法、妇科诊治、儿科诊治、奇经辨治等多个方面,其中对温病理论的贡献大,是温病学的奠基者和集大成者,又被称为"温热大师".该文通过查阅叶天士相关著作及文献,对其温病理论进行总结和归纳.叶天士辨明了温病与伤寒之异,系统阐述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确立了温病治疗大法,丰富了温病诊断学内容,并且论述了妇人温病与小儿温病的证治特点.对叶天士温病理论进行研究和梳理,有利于深入探讨叶天士的学术思想,并且对全面掌握温病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
从脾胃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与防治
类风湿关节炎是由于自身免疫障碍引起的以对称性小关节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免疫系统疾病,该病也可累及关节外的组织,如皮肤、血管及心肺等.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属于痹证范畴,其病因病机、病情转归及防治与脾胃有密切的联系,该文将从脾胃角度综述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防治.
-
痰湿体质、湿热体质与代谢性疾病关系研究
体质是疾病发生的背景,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各个阶段.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是以能量、营养素代谢异常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是以津液代谢异常、湿浊内蕴为特征的体质类型.通过病因、病机、体质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发现痰湿体质、湿热体质与3种代谢性疾病之间存在相关性,是其主要的高危体质.了解体质与代谢性疾病之间的相关性,为辨体防、治、调、养疾病,降低发病率,减轻医疗负担,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
经痛愈舒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经痛愈舒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将86例经腹腔镜手术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0例,比较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及患者术后痛经、腹痛及盆腔包块的复发情况.结果:经过手术+药物治疗,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更低的症状体征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痛经、腹痛、盆腔包块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痛愈舒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与孕三烯酮比较具有更好的预防效果,副作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
中药外敷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经前中药外敷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给予中药外敷关元穴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田七痛经胶囊口服,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12.17±3.01、4.32±1.28,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11.76±2.64、5.45±3.16.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前中药外敷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满意.
-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中医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单纯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病机转化相关性.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组及糖心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两组,根据《中医内科学》制定中医证候观察表,测定所有采集证型患者的baPWV、性别、年龄、病程,进行baPWV数值分段等比较,观察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糖心病组病程、年龄、baPWV数值、血瘀证、湿热证、气郁证、痰湿证、心虚证例数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而单纯糖尿病组中气虚、燥热、阴虚例数明显高于糖心痛组(P<0.01),糖尿病与糖心病患者baPWV在1800 cm/s以上更具有差异(P<0.01),baPWV数值与血瘀证、痰湿证、心虚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8、0.291、0.045).结论:baPWV在1800 cm/s以上糖尿病患者更易患冠心痛,baPWV可间接反映糖尿病与冠心病病机转化,对进一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具有深远意义.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西药组复方口服避孕药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萎缩子宫内膜治疗,而中西药结合组则运用中药联合优思明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西药结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优于单纯西医疗法,不仅能被临床青春期患者接受,而且起效快,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运用.
-
中药微调3号方联合消症膏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观察中药微调3号方联合消症膏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57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28例中药微调3号方内服联合消症膏外敷及对症支持治疗(即治疗组)与29例单纯对症支持治疗(即对照组),两者临床主要症状、生存质量、生存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67.86%),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率64.29%),一年生存率为28.57%,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结论:中药微调3号方联合消症膏治疗晚期胰腺癌,可以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
试论"热证可灸"
全面归纳传统文献中历代医家对"热证可灸"的论述、临床验证及禁忌,并就现代文献中对"热证可灸"的临床发展概况和灸法的机理研究等进行比较,分析出现代文献的论述和研究多是为了进一步印证古代文献中的观点,从而指导现代医家扩大灸法的应用范围,以促进灸法的长远发展.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Meta分析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估.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76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未发现双盲试验.根据意向治疗分析显示与常规西医西药治疗相比,结合中医中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总有效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势比为7.68(3.48,16.97)],对治愈率的影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势比为2.75(1.97,3.83)].漏斗图显示基本对称,提示纳入文献的发表性偏倚控制尚可.结论:以本项Meta分析为基础,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单纯西医治疗有益,但受纳入文献质量限制,以上结论尚需要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
扶正通络法联合舒利迭防治儿童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运用扶正通络法(朱氏加味定喘散)联合舒利迭吸入防治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吸入舒利迭50 μg/100 μg,12h1次,治疗组同时予朱氏加味定喘散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为84.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CT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TNF-α及IL-4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IFN-γ较治疗前升高(P<0.01).结论:该研究证实朱氏加味定喘散加减口服联合舒利迭吸入能改善哮喘患儿临床症状,调节免疫功能,有效防治哮喘.
-
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与肌电图相关性分析
目的:统计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后的疗效,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后肌电图数据的改变情况,探讨疗效与肌电图数据改善情况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10月-2015年12月,收集入院肌电图检查异常的神经根型颈椎病64例,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推拿+牵引+中药热敷+电脑中频+药物治疗)20例,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方法+骶管冲击治疗)44例.出院时统计患者疗效,并且复查肌电图,分析疗效与肌电图改善情况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20例(优5例,良4例,有效8例,差3例)中,疗效与肌电图改变的相关性r=0.121,t=0.516,P>0.05.治疗组44例(优10例,良25例,有效8例,差1例)中,疗效与肌电图改变的相关性r=0.412,t=2.932,P<0.01.两组的疗效有统计学差别(x2=7.64,P<0.01).结论:治疗组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与肌电图的改善数据呈正相关性;骶管冲击治疗可更快地改善患者的病情或促进神经的恢复.
-
血府逐瘀汤加味煮散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味煮散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血府逐瘀汤加味煮散组、血府逐瘀汤加味饮片组和抗凝组.血府逐瘀汤加味煮散组与血府逐瘀汤加味饮片组和抗凝组患者除用药煮散与饮片形式不同外,处方组成一致.各组病例分别予以相应治疗.完成治疗及观察病例106例.分别观察3组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局部症状和体征积分、凝血功能,计算总有效率.计算病例脱失率、治疗费用及煎煮药液所花时间等成本效益指标,评价煮散、饮片及抗凝治疗的优势.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各症状积分均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3组间治疗后第7天、第14天及3个月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提示3组间各症状改善程度无差异.治疗后疗效比较,各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卡方值=0.0338,P>0.05;提示3组方法治疗DVT的临床疗效相当.与饮片组及煮散组比较,抗凝组治疗7、14d,PT、INR及APTT值均显著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饮片组及煮散组的PT、INR及APTT值均处正常范围,提示血府逐瘀汤加味对凝血功能影响小,不存在出血风险.与抗凝组比较,饮片组与煮散组D-D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血府逐瘀汤加味有一定的溶栓功效.煮散组与饮片组和抗凝组比较,病例脱失率明显要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煮散组与饮片组比较,日均治疗费用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每剂平均煎煮耗时,煮散仅为饮片的1/3.提示煮散组较饮片组及抗凝组更具依从性.结论:以益气活血为原则组方的血府逐瘀汤加味方在临床上完全可以替代抗凝,尤其是前期治疗后的长期抗凝治疗.血府逐瘀汤加味煮散因其治疗费用低、煎煮耗时少,煎煮方便等使其更具依从性,更能体现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
-
熊果酸自微乳冻干制剂体外评价
目的:制备熊果酸自微乳冻干制剂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制备熊果酸自微乳冻干制剂,考察其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pH值、电导率、折光率、黏度、稳定性及体外释放度等.结果:熊果酸自微乳冻干制剂在透射电镜下成球状或类球状,平均粒径为34.5 nm,Zeta电位为-9.72,pH值为5.72,电导率为16.2 μs·cm-1,折光率为1.3354,黏度为2.4 mPa·s,冻干制剂在6个月内稳定性良好,与药物溶液相比,熊果酸自微乳制剂在体外具有一定缓释效果.结论:熊果酸自微乳冻干制剂物理和化学稳定性良好,体外释药表明熊果酸自微乳制剂呈现一定的缓释效果.
-
HPLC法同时测定山楂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山楂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为山楂质量评价提供快速、准确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40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结果:芦丁和槲皮素分别在1.53~15.25 μg· mL-1(r=0.9997)、1.20~12.00μg·mL-1(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5%、98.98%,RSD分别为1.55%、0.93%.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山楂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为山楂饮片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方法.
-
HPLC法同时测定参归中风康复颗粒中芍药苷、阿魏酸含量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法对参归中风康复颗粒中芍药苷、阿魏酸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色谱柱:依特利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1%乙酸水(17:83),检测波长:230 nm、316 nm,流速:1.0 mL· min-1,柱温:35℃.结果:芍药苷进样量在79.5~79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98.74%,RSD=1.11%,n=6.阿魏酸进样量在1.2~1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98.35%,RSD=0.83%,n=6.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可用于参归中风康复颗粒中芍药苷、阿魏酸的质量控制.
-
黄芩素在纳米金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
目的:研究黄芩素在纳米金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对其测定的电化学分析方法.方法:该文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示脉冲伏安法研究了黄芩素在纳米金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具体考察了支持电解质和缓冲溶液的pH及扫速等测定条件.结果:在pH 6.0的PBS缓冲溶液中,黄芩素氧化峰电流Ⅰ与其浓度C在1.25×10-7~6.98×10-6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0.0414x(C黄芩素)+0.8159,r=0.9956,依据LOD=3 σ/S,该方法的检测限为4.56×10-8 mol/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实际样品中黄芩素的直接测定.
-
不同方法提取石菖蒲挥发油气质联用成分分析
目的: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石菖蒲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石油醚提取法及挥发油提取器法提取石菖蒲挥发油,以挥发油得率、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为考察指标,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3种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3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66%、0.83%、0.72%;3种提取物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47种化学成分,水蒸气蒸馏法、石油醚提取法以及挥发油提取器法分别鉴定出23种、39种、33种,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98.55%、97.87%、98.07%;3种提取物中共有成分有18种,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98.14%、94.32%、97.03%,其中β-细辛醚的相对含量高,其次为α-细辛醚;特有成分分别有1、10、6种,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0.04%、2.08%、0.48%.结论:该研究为石菖蒲挥发油的提取及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依据.
-
湖北贝母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湖北贝母不同提取物和总生物碱及单体生物碱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通过醇提法和萃取法得到湖北贝母的不同提取物和总生物碱,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该提取物和总生物碱及单体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体外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湖北贝母95%乙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强于60%乙醇提取物;湖北贝母总生物碱及单体生物碱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作用强于革兰氏阴性菌.结论:湖北贝母醇提物和总生物碱以及单体生物碱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
UV法测定叠鞘石斛中总酚含量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叠鞘石斛中总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叠鞘石斛中的总酚含量进行测定.方法:考察磷钼酸显色法、普鲁士蓝显色法和福林酚法3种显色方法对叠鞘石斛中总酚定量分析的适用性,通过L9(34)正交实验选择佳的显色条件.结果:福林酚法适用于叠鞘石斛中总酚含量的测定;显色条件:检测波长760 nm,福林酚试剂用量为1 mL,10% Na2CO3溶液用量为5mL,反应时间为1h,反应温度为30℃,线性范围为 4~12μg·mL-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4%,RSD为1.64%;总酚平均含量为6.75~7.85 mg/g.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叠鞘石斛中总酚含量的测定,且简单易行,稳定可靠,重现性好.
-
HPLC-MS/MS法测定巴天酸模中7个蒽醌类成分含量
目的:采用HPLC-MS/MS法测定巴天酸模中7个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SB-C18色谱柱(4.6 mm×100 mm,1.8 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B).梯度洗脱程序为:0~8.5 min,95%~95%A;8.5~8.51 min,95%~40%A;8.51~12 min,40%~40%A.流动相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20℃,进样量为10 μL.结果: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在2.5~50 ng/mL,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在10~250 ng/mL,大黄酚在25~1000ng/mL,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在10~500 ng/mL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2均>0.98).同时,其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0.32%~106.75%(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巴天酸模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
土鳖虫酶解液DA201-C不同洗脱部位溶栓活性药效学筛选
目的:通过对土鳖虫酶解液不同DA201-C大孔树脂洗脱部位进行溶栓活性的药效学筛选,筛选其强活性部位.方法:以凝血块体外溶解率;角叉菜胶血栓模型24、48 h黑尾长度及黑尾形成率及72 h眼眶取血凝血时间为检测指标,利用角叉菜胶诱发小鼠血栓模型进行筛选.结果:75%乙醇洗脱部位能够显著地增加凝血块体外溶解率、缩短大鼠黑尾长度、延长小鼠凝血时间.结论:土鳖虫酶解液DA201-C型大孔树脂75%乙醇洗脱部位具有明显的溶栓活性.
-
UFLC-DAD法同时测定三叶青中原花青素B1和儿茶素含量
目的:建立超快速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UFLC-DAD)同时测定三叶青药材中原花青素B1和儿茶素的含量.方法:采用菲罗门Kinetex C18色谱柱(4.6 mm×100 mm,2.6 μm),流动相为乙腈(B)-0.1%甲酸(A)梯度洗脱,流速0.4mL·min-1,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278 nm,柱温30℃.结果:原花青素B1和儿茶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5~12.35μg·mL-1(r=0.9992)、1.85~18.28 μg· mL-1 (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1%(RSD=2.80%)、99.64%(RSD=2.90%).结论:建立的UFLC-DAD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三叶青药材的质量评价,为三叶青的质量提供实验依据.
-
韩国、日本治未病研究概况
未病学,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等整体现出发而建立的中医独特理论."上工治未病"思想已被广泛接受,其学术思想从古代就影响了韩国和日本,不仅奠定了两国医学的基础,而且促进了本民族独特的医学发展.
-
马钱子减毒增效研究进展
该文介绍了目前关于马钱子减毒增效的主要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马钱子减毒增效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马钱子为临床常用中药,但因其容易发生中毒反应使得中药马钱子的应用受到了诸多限制,因此马钱子的减毒增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现有报道进行综述.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研究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慢性或反复发作性的功能性胃肠病.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该病的治疗常采用对症处理的方式,疗效欠佳并且存在较多不良反应.中医发挥其独特优势,从辨证论治理论阐述其发病机制,遵循个体化治疗,效果显著.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常常运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辨病与辨证结合,整体与局部统一,可达到优效的治疗目的,值得在临床推广.
-
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研究概况
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在稳定期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较轻.COPD稳定期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日常急性发作,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COPD稳定期上取得了一些疗效,该文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方面探讨COPD稳定期的研究概况.
-
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近年来针灸对于过敏性鼻炎的现代研究进展.方法:通过主要以传统针灸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法,还有针灸配合的电针、拔罐、特殊取穴法、自注血液疗法、挑刺疗法等等治疗方法来进行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相关研究.结果:得出近些年来关于以针灸为主要手段并配以相关辅助疗法的方法应用广泛并且被认可.结论:针灸对于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
-
姜黄素诱导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以期为姜黄素用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SFBs)作为工具细胞,分别通过MTT细胞毒性试验、细胞生长曲线和蛋白印记法分析姜黄素对细胞的增殖影响.结果:姜黄素能够抑制HSFBs细胞的增殖而姜黄素对NSFBs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在姜黄素处理后NSFBs细胞p-JNK蛋白表达上调,使用JNK抑制剂后,能阻断JNK蛋白的磷酸化,并且降低姜黄素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结论:姜黄素能够选择性的抑制HSFBs细胞的增殖,或可成为治疗增生性瘢痕的药物.
-
阳和平喘颗粒对哮喘大鼠肺组织MMP-9和VEGF表达影响
目的:探讨阳和平喘颗粒对哮喘大鼠肺组织金属基质蛋白酶-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从气道重塑的角度探讨阳和平喘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M组)、阳和平喘颗粒低、中、高剂量治疗组(YHPC-L、YHPC-M和YHPC-H组)和地塞米松组(DXM组).其中,M、YHPC-L、YHPC-M、YHPC-H和DXM组均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即卵蛋白腹腔注射致敏及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同时,应用氢化可的松进行腹腔注射以复制肾阳虚模型,N组均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MMP-9和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N组相比,M组大鼠肺组织MMP-9和VEGF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M组相比,经低、中、高剂量的阳和平喘颗粒治疗后大鼠肺组织MMP-9和VEGF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阳和平喘颗粒可通过下调MMP-9和VEGF的表达而调控气道重塑,从而起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
-
清亮饮对兔玻璃体积血视网膜保护作用影响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清亮饮治疗玻璃体积血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抽取10只兔为A组,即空白对照组;其余30只确认玻璃体积血成功造模后再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B、C、D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中药(清亮饮)组,D组为西药(安妥碘)组.各组干预8周后,收集视网膜标本,检测MDA含量、Na+-K+-ATP酶活性.结果:清亮饮组较模型组、安妥碘组中MDA含量降低,Na+-K+-ATP酶活性增高.结论:清亮饮对治疗兔玻璃体积血有显著疗效,同时对视网膜有保护作用.
-
疏风止痛方有效成分体外透皮实验研究
目的:以藁苯内酯、欧前胡素为指标考察疏风止痛方的透皮吸收特性.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大鼠腹皮为模型,UPLC法测定指标成分的累积渗透量.结果:选择乙醇/PEG400/生理盐水(1:1:8)作为该实验接收液;随着给药量的增加藁苯内酯的累积渗透量变化不大,而欧前胡素的累积渗透量随着给药量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藁苯内酯和欧前胡素的透皮行为分别符合一级和Higuchi方程.结论:疏风止痛方具有经皮渗透特性性,为其透皮吸收给药途径提供了依据.
-
沙棘果油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研究沙棘果油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大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游泳结合束缚制备CFS动物模型,以沙棘果油1mL灌胃干预,给药21 d后检测指标,采用免疫磁珠分离大鼠脾脏NK细胞,采用LDH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在全血中的分布,realtime PCR检测N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IFN-γ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FS模型组大鼠NK细胞杀伤活性、全血NK细胞数量、N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及IFN-γ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CFS模型组相比,CFS+沙棘果油干预组大鼠NK细胞杀伤活性、全血NK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并且此两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CFS模型组大鼠相比,CFS+沙棘果油干预组大鼠穿孔素、颗粒酶B 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穿孔素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沙棘果油可通过提高NK细胞在全血中的数量、促进穿孔素和颗粒酶的表达提高CFS大鼠NK细胞杀伤活性.
-
不同丹皮炮制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丹皮炮制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药理作用,为饮片合理炮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奥心血康组、丹皮黑组、丹皮白组,每组各20只,所有大鼠造模前先给予相应的生理盐水或药物,每天上午8:00-9:00灌胃给药1次,连续灌药14d,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水平(NO),比较心肌梗死面积差异.结果:不同组别血清SOD、MDA、CK、LDH、GSH、NO、心肌梗死面积存在明显差异,F=8.112、5.643、5.856、7.028、6.242、5.117、8.164,均P<0.01,地奥心血康组、丹皮黑组、丹皮白组血清SOD、GSH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5,MDA、CK、LDH、心肌梗死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不同丹皮炮制品均能增强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作用效果相近.
-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严重的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大量临床及动物实验证明,中医药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较单纯西药治疗有明显的改善心功能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文阐述了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的认识及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为中医药防治慢性心衰奠定基础并提供临床依据.
-
从经络、气血论肝肾同源主男性不育症理论构建
经络系统作为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体、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对于协调全身各脏腑器官的功能、平衡阴阳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气和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肝肾同源的基础是经络、气血沟通肝肾两脏,使得精血互化,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与男性不育症有很强的理论与临床意义.该文从上述角度阐述,试论如下.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