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남경중의약대학학보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0482
  • 国内刊号: 32-124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232
  • 曾用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自然科学版);南京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范欣生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家兔肌肉b-FGF、CD34的影响

    作者:李晓泓;刘乃刚;郭长青;孙红梅;吴海霞;许红;张义

    目的 观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兔横突局部肌肉组织匀浆中b-FGF、CD34的含量变化,探讨针刀松解法对局部组织血管再生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和针刀+电针组5组,每组6只.后4组采用在左侧第三腰椎横突部埋置明胶海绵的方法制作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针刀组和电针组分别给予针刀松解法和电针双侧“委中”干预,针刀+电针组则同时给予针刀松解法和电针干预.造模后第28天,取左侧第三腰椎横突周围肌肉组织,采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肌肉组织匀浆中b-FGF、CD34含量的变化.结果 造模后,模型兔局部肌肉组织匀浆中b-FGF含量较正常明显升高(P<0.01),CD34含量较正常明显降低(P<0.01);针刀组、电针组、针刀+电针组b-FGF和CD34含量与正常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刀组、电针组、针刀+电针组b-FGF含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针刀+电针组CD34含量较模型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针刀组、针刀+电针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刀松解法可调节肌肉组织匀浆中b-FGF、CD34的含量,时局部组织的血管再生有一定的良性调节作用.

  • 白藜芦醇乳脂体小鼠体内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陈洪轩;陈倩倩;杨小云;李锟;黄涛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乳脂体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与组织分布.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白藜芦醇乳脂体.以白藜芦醇乳剂为对照,考察乳脂体小鼠尾静脉注射后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采用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计算Re、Te.结果 乳脂体在小鼠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β为50.17 min;AUC为67.29μg· min· mL-1.乳脂体在心、肝、脾、肺、肾的Re分别为2.10、2.16、1.80、1.42、1.34.Te分别为0.92、1.60、0.94、0.79、0.25,Ce分别为1.31、1.18、0.70、0.29、0.43,乳脂体在各组织的分布特点:C肝>C心>C脾>>肺>C肾.结论 乳脂体能相对延长白藜芦醇在体内滞留时间,且明显改变了小鼠体内的分布.

  •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肝硬化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作者:孟娣娟;徐桂华;蒋高霞;姜荣荣;李洁;何领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 LIPC)对肝硬化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否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稳定的新西兰兔肝硬化模型,将28只肝硬化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 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肝脏缺血预处理组(IPC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IPC组),每组7只,各组处理结束(再灌注2 h)后取血测肝功能ALT、AST水平,取肝组织测定MDA、SOD的含量.结果 LIPC、IPC组肝硬化兔血清的ALT、AST水平显著低于IR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IR组相比,LIPC、IPC组兔肝组织MDA显著降低(P<0.05),而SOD活性明显增加(P<0.05).LIPC组与IPC组无论是血清ALT、AST水平,还是肝组织MDA、SOD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IPC能够减轻氧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肝脏的IR损伤,加速自由基的清除,对伴有肝硬化的肝脏IRI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为伴肝硬化的患者行肝脏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中如何减轻术后肝脏IR损伤,加快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新的视角.

  • 龙葵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

    作者:张彦华;钱大玮;唐于平;段金廒

    目的 建立龙葵药材的质量标准,并对市售龙葵药材进行质量分析与评价.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澳洲茄碱和澳洲茄边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ELSD法测定龙葵中上述2种生物碱的含量;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中相应测定方法分析考察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结果 10批药材中澳洲茄碱和澳洲茄边碱含量范围分别为0.005%~0.048%,0.006%~0.053%、水分范围为7.25%~11.2%、总灰分范围为10.1%~15.7%、酸不溶性范围为0.499%~2.08%、浸出物范围为14.1%~23.9%.结论 所建立的龙葵药材中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的薄层鉴别及HPLC-ELSD含量测定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药材的质量控制.

  • 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作者:曾莉;毛春芹;陆兔林;王晓雯;李争艳;苏桃;冯全福

    目的 建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 用0.25%胰酶-0.016% EDTA消化大鼠腹膜组织,用免疫组化鉴定细胞.结果 免疫组化细胞角蛋白和波形蛋白染色均为阳性,2种染色胞浆均呈棕色;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及白细胞CD45抗原染色均为阴性.确定了所培养的细胞为RPMCs.结论 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培养成功,该方法可为进一步研究腹腔粘连的防治提供实验基础.

  • 以牡蛎壳为钙源的L-天冬氨酸螯合钙的合成及其生物利用度研究

    作者:邵江娟;王唯;陈斌寅;陈韬;陈建伟

    目的 探究以牡蛎壳为钙源制备L-天冬氨酸螯合钙的合成路线,并分析产品的生物利用度.方法 制定合成路线,并按照4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得到产率高的反应条件;对优反应条件下生成的产物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并与葡萄糖酸钙进行对照试验.结果 以牡蛎壳为钙源与酸性氨基酸L-天冬氨酸直接作用合成了L-天冬氨酸螯合钙,合适的pH为3、摩尔配比(牡蛎:L-天冬氨酸)为1:2、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1 h;产品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结论 以牡蛎壳为钙源的天冬氨酸螯合钙的合成工艺可行,产率较高,产品的生物利用度较葡萄糖酸钙高.

  • 基于TCMGIS的明党参产地适宜性研究

    作者:严辉;段金廒;孙成忠;于光;江曙

    目的 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对明党参Changium sm ymioides Wolff.在全国的生态适宜区进行分析.方法 以明党参主产区43个样点为分析基点,选取海拔、降水、土壤类型、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等影响明党参生长发育的关键生态因子,通过对主产地野外GPS采点调查确定明党参的各生态因子的属性数值范围.结果 明党参适宜产地主要分布于江苏西南部、安徽中部及南部、浙江西北部、湖北东部、江西中部及北部、湖南东北部、河南南部,上海、重庆、贵州等省市自治区也有少量分布.结论 分析结果可为我国明党参药材的生产布局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 吴茱萸碱通过新的机制激活AMP蛋白激酶的研究

    作者:陈志芬;张志杰;易俊阳;张璐;杨颛搏;李珍

    目的 检测吴茱萸碱在293T细胞中是否激活AMP蛋白激酶(AMPK),并探索吴茱萸碱激活AMPK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10%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磷酸化的AMPK和AMPK总量.将已知的AMPK激活剂(小檗碱、AICAR和A-769662)与吴茱萸碱同时处理293T细胞,通过检测吴茱萸碱与其共同处理的激活剂是否有协同效应来初步鉴定其激活AMPK的机制.结果 本研究发现传统中药吴茱萸中的喹唑啉咔生物碱吴茱萸碱在293T中能激活AMPK,吴茱萸碱激活AMPK的机制不同于该研究中用到的AMPK激活剂(P<0.05,P<0.01).结论 吴茱萸碱是一种新AMPK激活剂,它通过不同于小檗碱、AICAR和A-769662的机制激活AMPK.

  • 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的反药组合对大鼠离体回肠运动的影响

    作者:丁爱华;华永庆;段金廒;陈艳琰;宿树兰;陶伟伟;姜玮

    目的 从离体回肠运动的角度,探讨中药“十八反”中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存在配伍禁忌的科学依据.方法 制作大鼠离体回肠模型,以回肠收缩张力为指标,观察不同浓度的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的单煎液、合并液、合煎液对大鼠离体回肠运动的影响.结果 甘草单煎液呈现抑制回肠收缩作用,而大戟、甘遂,芫花各单煎液则表现为不同程度促进回肠收缩作用;甘草分别与大戟、甘遂、芫花合并给药后,可减弱后者促进回肠收缩的作用;各合煎液促进回肠收缩的作用均弱于其单煎液,其中甘草-甘遂合煎液的作用弱于其合并液,而甘草-大戟合煎液与甘草-芫花合煎液强于其合并液.结论 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合用后能显著抑制后者促进回肠收缩作用,从该角度探讨和揭示了甘草与具有峻下逐水功效的各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的作用特点与机制.

  • 青藤碱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血清OPG/RANKL、IL-17含量的影响

    作者:丁从珠;姚瑶;方芸;孙凌云;汪悦

    目的 探讨青藤碱(SIN)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血清骨破坏因子血清骨保护素(OPG)、核周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的配体(RANKL)、白细胞介素17(IL-17)的作用,了解其治疗的骨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CIA大鼠模型,以炎症指标、X线片证实造模成功;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IN组、MTX组,用ELISA法分析CIA大鼠血清OPG、RANKL、炎性细胞因子IL-17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RANKL、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OPG水平明显降低(P<0.05),OPG/RANKL比值下降.与模型组比较,SIN组外周血OPG水平及OPG/RANKL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MTX组比较,SIN组OPG、OPG/RANKL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成功建立的CIA大鼠模型中,青藤碱能够提高外周血OPG/RANKL比值,提示青藤碱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骨保护作用.

  • 电针、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PTSD样大鼠焦虑行为及血清皮质酮的比较研究

    作者:方杨琪;蔡定均;周奇志;余曙光;彭晓华;郑重

    目的 研究电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PTSD样模型大鼠的焦虑行为及HPA轴的影响,并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差异.方法 采用SPS(Single prolonged stress)方法建立PTSD样焦虑动物模型,运用电针、重复经颅磁刺激分别进行治疗,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测试动物情绪反应,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酮.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模针组和模磁组的OT%值、OE%值均有显著增加,电针和重复经颅磁刺激2者比较未现差异;模针组、模磁组均可降低血清皮质酮水平,且模针组降低更显著.结论 电针、重复经颅磁刺激2种治疗方法均有减轻模型大鼠的焦虑情绪的作用,且电针降低HPA轴活性作用更明显.

  • 生肌玉红胶原海绵促进胶原合成与组织愈合的研究

    作者:缪雪华;张宇轩;陈运;周勇;黄金龙;姚昶

    目的 探讨生肌玉红胶原海绵促进肉芽生长与创面愈合的可能机理.方法 修饰后胶原海绵、生肌玉红膏、生肌玉红胶原海绵敷于大鼠背部机械性皮肤全层创面,控制组以凡士林纱布覆盖,于造模后3、7、14d,测试创面愈合率、肉芽组织中Ⅰ、Ⅲ胶原含量、bFGF阳性细胞数、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造模第3天时,羟脯氨酸含量、bFGF阳性细胞数、I型胶原含量,生肌玉红胶原海绵组均显著高于生肌玉红膏组及控制组;第7天时,实验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控制组,其中创面愈合率、Ⅰ型胶原含量、bFGF阳性细胞数、羟脯氨酸含量,生肌玉红胶原海绵组显著高于生肌玉红膏组;第14天时,Ⅰ型胶原含量各组无显著差异,创面愈合率、bFGF阳性细胞数、Ⅲ型胶原含量、羟脯氨酸含量,生肌玉红胶原海绵组显著高于控制组.结论 生肌玉红胶原海绵促进创面愈合与减少瘢痕形成的机制之一可能是调节创面bFGF水平与调节创面Ⅰ、Ⅲ型胶原含量实现的.

  • 四角蛤蜊提取物中脂肪酸与甾醇成分分析

    作者:刘睿;嵇晶;王令充;陈士勇;吴皓

    目的 分析四角培蜊醇沉上清中脂肪酸及甾醇类成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四角蛤蜊醇沉上清中脂肪酸类、甾醇类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 共分离鉴定出35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7.74%,其中17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54.52%,主要为十六烷酸、十八烷酸等;18种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43.22%,主要为9-十六烯酸、6-十四烯酸、EPA等.共分离鉴定出10种甾醇,包括3种胆甾醇、3种麦角甾醇、2种豆甾醇、岩甾醇及雄甾醇各1种,其中胆甾醇含量高为63.38%,其次为麦角甾醇20.81%与豆甾醇9.68%.结论 以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四角蛤蜊醇沉上清中的脂肪酸类、甾醇类成分,为四角蛤蜊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龟甲胶中铬的含量

    作者:王海波;申二永;宋汉敏;李振国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龟甲胶中铬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对龟甲胶样品进行微波消解,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检测龟甲胶中铬元素的含量.结果 铬元素在0~1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9%(n=6).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简便,可用于龟甲胶中铬的含量测定.

  • 温和灸促进肛瘘术后组织修复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彦辉;曹永清;黄鸿翔;郭修田;胡德昌;董青军

    目的 观察温和灸防治肛瘘术后并发症,促进创面组织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温和灸治疗组和微波组,熏洗后分别予以温和灸和微波照射创面局部以及长强穴30 min,常规换药;对照组,熏洗后常规换药.观察术后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水肿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微波组及对照组比较,温和灸组创面愈合率明显提高(P<0.01),愈合时间缩短(P<0.01).3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温和灸治疗组优于微波组和对熙组(P<0.05或P<0.01).3组水肿评分比较,温和灸组和微波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而温和灸组与微波组无差异(P>0.05).结论 温和灸在减轻术后并发症,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疗效较好.

  • 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疗效观察

    作者:侯江红;单海军;王晓燕;王林;董志巧;朱瑛;李玮

    目的 评价中药药浴治疗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方法 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3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浴组,对熙组进行基础治疗(静脉注射炎琥宁注射液和口服柴黄颗粒),药浴组进行基础治疗加中药药浴治疗,记录入组后72h患儿的体温,绘制72h体温曲线图,比较2组的退热效率、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和第1、2、3天及72h体温曲线下面积.结果 ①药浴组退热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药浴组起效时间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药浴组的解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④药浴组的第1、2、3天及72 h体温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具有确定的退热疗效,中药药浴联合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退热率,缩短解热时间,减小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体温曲线下面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不能缩短退热起效时间.

  • 清利活血养阴方对IgA肾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费梅;熊佩华;孙美娟;陈爱平

    目的 观察清利活血养阴方治疗IgA肾病(IgAN)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经肾活检确诊IgAN患者48例,时熙组24例予控制感染、控制血压、激素等治疗;治疗组2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清利活血养阴方,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肾小球轻微病变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型、局灶增生型、弥漫增生型血VEGF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Scr)下降,24 h尿蛋白定量(UTP)下降,血VEGF水平下降(P<0.01),2组治疗后比较,P<0.01.结论 清利活血养阴方通过抑制VEGF的分泌和表达,从而减少蛋白尿,廷缓疾病进展.

  • 3种热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刘晓亭;李春日;董宝强

    目的 观察传统灸、新型灸疗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治疗膝骨关节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各种热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评价自行研制的新型灸疗器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原则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序号随机分为传统灸组、灸疗器组、TDP组,共316例患者,连续治疗4周,随访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JOA骨性关节炎指数评价和疼痛VAS评分,观察比较各种热疗法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均显示明显的镇痛效果,并且对膝关节的功能改善均显示明显的效果.灸疗器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肿胀及屈曲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其它疗法(P<0.05);传统灸、新型灸疗器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肿胀及屈曲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TDP(P<0.05).结论 热疗法对膝骨关节炎疼痛效果较好,新型灸疗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灸和TDP.

  • 倍生冲剂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凌波;薛莉;李靖

    目的 探讨倍生冲剂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倍生冲剂联合中药灌肠,治疗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8.6%、5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临床症状、体征及Ccr、Scr、BUN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治疗12周后临床症状积分及Ccr、Scr、BUN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倍生冲剂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能明显改善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改善肾功能水平,倍生冲剂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具有较好疗效.

  • 对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后续修订的思考——源自《日本药局方》第十六改正版中生药标准的规定

    作者:张丽;丁安伟

    介绍了《日本药局方》第十六改正版中生药标准的概况,对相关标准特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后续修订工作提供参考.

  • 益气活血法防治失神经肌萎缩的理论探讨

    作者:周岚;梅晓云

    失神经肌萎缩病性为本虚标实.元气大伤为本,血脉瘀阻为标;元气大伤、血脉瘀阻是失神经肌萎缩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益气活血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 《伤寒论》下法禁忌探析

    作者:陈宁勇;李芸;范欣生

    《伤寒论》下法主要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多为驱邪而设,力专药猛.该法在攻邪的同时易使病邪传里并损伤正气,故病在表不可下,阳明病腑实未成者不可下,脾胃虚寒者不可下,阴血亏虚者不可下,阳气虚衰者不可下,下后慎用攻下.

    关键词: 伤寒论 治法 下法 禁忌
  • 浅析《金匮要略》方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夏宁俊;田永立;章永红

    中医经典名著《金匮要略》所载方药至今对治疗胃癌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胃癌本虚标实不同病机,分析《金匮要略》方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认为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应用《金匮要略》方能增加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发挥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优势.

  • 腰椎间盘突出后的重吸收研究进展

    作者:俞振翰;姜宏;周红海

    介绍了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的时间特点及其与分型的关系,并论述了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的发生机制,包括炎性细胞吞噬作用、自身免疫反应、血管化、基质金属蛋白酶合成减少、脱水及血肿的吸收、生长因子与细胞因子的影响等,另外论述了中医药对此现象的认识.认为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现象为中医保守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合理性、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并提出炎性反应有利于重吸收但同时会造成神经刺激引发疼痛,如何控制、利用炎症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 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冯靖涵;蔡宝昌;过伟峰;何媛媛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介绍了目前关于AD发病机制常见的几种学说,并从单味中药、复方的角度总结中医药对AD的干预作用,包括调节神经递质、减轻炎症与免疫反应、减少细胞凋亡、抑制神经纤维缠结等,提出探索AD中医病理与西医病理之间的交叉点,发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可成为筛选有效治疗AD中药的有效途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