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氡及其子体对大鼠靶器官损伤的研究

    作者:李冰燕;童建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氡暴露致大鼠肺和外周血损伤的生物学效应,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雄性SD大鼠吸入氡及子体的累积剂量分别达66、111、174工作水平月(WLM)后,观察支气肺灌洗液(BALF)和外周血中细胞计数和分类的变化.测定BALF上清液和血清中LDH、GSH和总蛋白含量;用SCGE和RT-PCR方法检测BALF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DNA链断裂情况及IL-6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吸入氧及子体后,各染毒组BALF中淋巴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粒细胞增多,而外周血中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高剂量组BALF上清液总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而血清总蛋白则明显降低.各剂量组PBMC、BALF细胞的DNA迁移长度显著增加,有剂量-效应关系.BALF细胞中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174 WLM剂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BMC在66和174 WLM 2个剂量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该实验的染毒剂量下,大鼠吸入氡及子体后PBMC和BALF细胞DNA损伤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血清和BALF上清液中总蛋白含量之间存在负相关性.

  • 母-儿细胞转运在HBV宫内感染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魏俊妮;王素萍;冯丽萍;双杰玉

    目的探索HBsAg阳性孕妇细胞是否可进入胎儿血循环,HBV通过细胞转运使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的机制.方法以2001年12月至2003年10月由太原市传染病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各123例为研究对象.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和半巢式PCR(hemi-nPCR)方法检测母-儿细胞转运.结果以GSTM1、ACE基因作为母亲的特异性等位基因,收集到42对信息病例对,其中26例新生儿发生了母-儿细胞转运,占61.90%(26/42);母-儿细胞转运与HBV宫内感染显著相关(x2=8.58,P<0.01);母-儿细胞转运与新生儿PBMC HBV DNA显著相关(x2=10.10,P<0.01).结论母-儿细胞转运是HBV宫内感染的一个原因,PBMC可能介导HBV穿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

  •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0、IL-12的影响研究

    作者:郝秀红

    目的:研究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IL-10、IL-12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慢性丙肝患者8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对照组单用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联合利巴韦林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抗病毒疗效;用药前和用药48周患者PBMC IL-10、IL-12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抗病毒疗效更高(P<0.05).用药前两组PBMC IL-10、IL-12水平相似(P>0.05);用药48周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PBMC IL-10、IL-12水平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联合利巴韦林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丙肝患者PBMC IL-10、IL-12的影响大,可有效发挥抗病毒作用,促使PBMC IL-10、IL-12水平的降低,值得推广.

  • 不同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人PBMC的STAT5信号转导途径的作用

    作者:刘智斌;杨晓航

    目的:研究不同手法针刺对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细胞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活化子(STAT5) mRNA和DNA的结合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0例健康受试者分补法针刺组(补足三里)、泻法针刺组(泻足三里)、正常对照组各10例.采集外周血经Ficoll-Hypaque梯度离心获得PBMC,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STAT5 mRNA半定量检测;凝胶阻滞电泳(EMSA)分析PBMC中STAT5与DNA结合活性.结果:补法针刺足三里穴可显著提高人PBMC的STAT5 mRNA基础转录水平和STAT5与特定DNA的结合能力(P<0.01),但泻法针刺足三里穴的试验结果与健康人正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法针刺免疫调节作用有细胞因子及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的参与,但影响STAT5 mRNA转录水平及DNA结合的原因并不明了.

    关键词: 针刺 PBMC STAT5 信号途径
  • 青藤碱抗炎机理--青藤碱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环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文君;王培训;李晓娟

    目的:研究青藤碱对人环氧化酶(COX)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深入探讨青藤碱的抗炎药理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放射免疫测定,RT-PCR 等方法,观察青藤碱等药物对LPS 刺激和非LPS 刺激的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前列腺素E2C PGE2C 的影响,并深入研究其对COX-1 和COX-2 基因表达的作用.结果:青藤碱对LPS 刺激状态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GE2 合成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不加LPS 的状态,间接反映青藤碱对COX-2 的抑制作用较强.RT-PCR 结果表明青藤碱对人COX-1 及COX-2 的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青藤碱对COX-2 活性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并可能主要是通过对COX 酶活性的直接作用来实现.

  • 转染NY-ESO-1特异性TCR增强人PBMC对NY-ESO-1阳性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性

    作者:郭佳;田洲;顾娜;徐珩;闾军

    目的 探讨体外转导NY-ESO-1特异性T细胞受体至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是否可增强转导后细胞体外特异性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方法 将NY-ESO-1特异性TCR质粒(pCDNA3.1-ESO-TCR)体外电转入新分离的正常人PBMC中,RT-PCR法鉴定转导是否成功;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转导后PBMC表型;用特异性NY-ESO-1b抗原肽(p157-165)刺激转导PBMC后,用ELISPOT法检测PBMC分泌IFN-γ的能力,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仪检测PBMC特异性细胞毒性作用.结果 电转后PBMC能够扩增出特异性TCR片段;电转pCDNA3.1-ESO-TCR质粒的PBMC细胞表面特异性TCR表达率高于电转空载体的PBMC的表达率(P<0.05);经多肽刺激后,电转目的质粒的PBMC分泌IFN-γ的斑点数明显多于电转空载体的PBMC(P <0.05);转导后PBMC特异性细胞毒性作用明显强于电转空载体的PBMC.结论 经NY-ESO-1特异性TCR基因修饰的PBMC对NY-ESO-1阳性HepG2细胞的体外特异性杀伤作用有明显提高,为进行下一步肝癌过继性免疫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TCR PBMC 电转 NY-ESO-1
  • 间日疟原虫抗原体外诱导间日疟患者PBMC凋亡的研究

    作者:胡开明;陶志勇;夏惠;方强;王雪梅;孙新

    目的 分析间日疟原虫抗原(PvAg)诱导宿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凋亡水平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应用膜联蛋白-V(Annexin-V),测定7例间日疟现症感染者PBMC经PvAg刺激后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19+B细胞的凋亡率,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结果 经PvAg刺激后的间日疟现症感染者CD19+B细胞及CD4+T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26%和48.08%,与空白对照凋亡率4.08%和22.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凋亡率为55.16%,与对照凋亡率22.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vAg可诱导间日疟现症感染者CD8+T细胞凋亡,从而可能参与介导间日疟原虫发生免疫逃逸.

  • 感染HBV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东;申元英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于1966年被发现,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是全球传染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现已证明HBV除肝细胞外还有泛嗜性[1],可存在于除肝脏以外的其他组织细胞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 MC)也是其靶细胞之一.由于PBMC是T和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的集合体,其在机体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PBMC中发现HBV DNA及其对机体所产生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现就近来感染HBV的PBMC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纯化和标记抗人轻链β2m的单克隆抗体在细胞表面HLA-Ⅰ类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阮光萍;姚翔;陈燕;戴莹;邓淑芬;王桂华;叶蕾;杨晓顺

    HLA-Ⅰ类分子在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表达丰富,HLA-Ⅰ类分子除了参与全身免疫应答外,还有调节免疫和参与免疫细胞分化的作用.研究表明,PBMC的HLA-Ⅰ类分子在细胞免疫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表达降低可能会减弱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从而导致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1].

  • 肾移植术后受者PBMC中TNF-α mRNA的表达

    作者:徐婷;张燕松;秦东春

    同种异体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有效的方法,而移植成功与否受多因素影响,其中手术技术与排斥反应是关键的因素.随着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免疫抑制治疗的不断完善,肾移植术后患者存活率显著提高.TNF-α是移植排斥反应中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可以介导多种炎症和免疫反应.近年来,TNF-α已逐步用于器官移植中排斥反应的预测与诊断[1].以往研究主要是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中可溶性TNF-α,而检测细胞内TNF-α的mRNA表达鲜有报道.本试验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感染和稳定患者外周血PBMC中TNF-α mRNA的表达情况,旨在讨论其能否作为肾移植术后免疫状态的评估指标,辅助指导临床用药.

  • 孕酮在人正常早期妊娠及自然流产中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NF-γ、IL-4的作用

    作者:于晓明;沈浣;何培英;魏丽惠

    目的探讨孕酮(P)在人正常早期妊娠及自然流产中,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FN-γ、IL-4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21例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和26例正常早孕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植物血凝素(PHA)在有或无孕酮诱导培养后,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的水平.结果 1.PBMC经PHA诱导(无孕酮刺激)培养后,流产组IL-4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早孕组(P<0.01);IFN-γ含量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流产组PBMC经PHA和P刺激培养后的IFN-γ含量显著低于无孕激素刺激组(P<0.01),而IL-4含量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正常早孕组PBMC经PHA和P刺激培养后及的IFN-γ含量显著低于无孕激素刺激组(P<0.01),而IL-4含量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正常早期妊娠免疫以Th2反应为主;孕酮对人妊娠早期PBMC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FN-γ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孕酮 PBMC IFN-γ IL-4
  • 运动对生长期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wnt途径相关骨重塑基因的影响

    作者:杨永杰;高丽;章岚;陈万;李向东;陈岩;王朝晖;沈东颖

    目的:研究水平跑台训练后生长期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wnt信号途径的Jun、Mmp9、Cox2、Tnf和Msx2 mRNA表达水平,揭示其与骨重塑的关系.方法:24只2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12)和运动组(n=12),运动组以25 m/min,50 min/d,5d/w水平跑台运动12 w;训练结束进行大鼠体重、全身肌肉含量、整体BMD和BMC检测,股骨BMD和骨形态学测量,Micro-CT扫描观察股骨远端松质骨骨微结构;分离PBMC,QRT-PCR检测其Jun、Mmp9、Cox2、Tnf和Msx2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大鼠除了体重显著下降外,全身肌肉含量、整体BMD、BMC和股骨BMD增加,但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股骨长度、厚度和宽度均无显著性变化;股骨远端松质骨骨微结构参数除骨小梁数量(Tb.N)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无显著性变化外,骨体积分数(BV/TV)和骨小梁厚度(Tb.Th)显著增加(P<0.05),骨表面积和体积比(BS/BV)及骨小梁模式因子(Tb.Pf)显著降低(P<0.05);股骨远端松质骨骨小梁数量增多,小梁间隔小、断裂少;大鼠PBMC中Msx2 mRNA表达上调,Jun、Mmp9和Cox-2 mRNA表达下调,Tnf无表达差异.结论:运动后PBMC中Jun、Mmp9、Cox2、Tnf和Msx2 mRNA表达变化与骨重塑变化一致,提示上述基因可作为反映运动对骨重塑影响的候选分子标记.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单个核细胞(PBMC)中ITGAL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胡南;吕晓雅;温云鹏;江一帆;饶宗建

    目的 探讨ITGAL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分离SLE患者及正常人群PBMC,采用Qiagen RNA/DNA mini kit提取RNA,实时-定量PCR检测ITGAL mRNA的表达,对SLE患者的ITGAL表达与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采用SLEDAI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活动性SLE患者中ITGAL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376,P<0.05).结论 活动性SLE患者PBMC的ITGAL mRNA表达明显上升,其变化与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ITGAL表达可能与SLE发病有关.

  • CCK-8法在淋巴细胞增殖检测中佳实验条件的筛选

    作者:王瑾;马肖容;张王刚

    目的 筛选CCK-8法在淋巴细胞增殖检测中的佳实验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初始细胞浓度、培养时间、LPS浓度、显色时间这4个主要因素各水平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对各实验组合测得的刺激指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CCK-8检测人PBMC增殖试验的佳条件:初始细胞浓度为2.5×106/mL,培养时间为48 h,LPS浓度为1μg/mL,加入CCK-8后孵育4.5 h;检测小鼠脾细胞增殖试验的佳条件:初始细胞浓度为5.0×106/mL,培养时间为48 h,LPS浓度为1μg/mL,加入CCK-8后孵育4.5 h.结论 CCK-8法便捷、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的稳定方法.本研究建立的CCK-8佳实验条件可为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体外筛选和免疫药理学作用的研究提供依据.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PBMC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与c-FLIP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林美娜;章涛;许瑞元;梅序桥;郭月丽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与c-FLI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标本按RA疾病活动指数(DAS28)分为低度活动期(DAS28<3.2)、中度活动期(DAS283.2~5.1)与高度活动期(DAS28>5.1),以同期2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作为健康对照组(N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A患者PBMC中Bcl-2、c-FLIP、caspase-8凋亡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BMC中c-FLIP、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Bcl-2的低活动组mRNA相对表达量为1.02±0.35,高于健康对照组(0.32±0.18,P<0.05),而中、高活动组分别为0.08±0.01,0.05±0.02,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c-FLIP的低、中、高三个活动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7±0.28,1.32±0.34,1.93±0.40,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08±0.12,均P<0.05);caspase-8的低、中、高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77±0.97,4.52±0.85,2.13±0.44,也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中活动组c-FLIP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低、高活动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活动组caspase-8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低活动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MC中凋亡相关蛋白c-FLIP mRNA表达水平随着RA疾病的进程增高,而Bcl-2只有低活动组有明显增高,此可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简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方法的探索

    作者:樊卫平;宋玉靖;郝颜琴;刘军权;陈复兴;王宏伟

    目的 探索简单、经济易行的大容量血样无菌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方法.方法 同时用新方法和经典的聚蔗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同一份血样.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获取PBMC的数量.新方法采用先离心抗凝血,取出血浆与红细胞交界层,再用经典分离法分离交界层获得PBMC,余留抗凝血再次离心取出交界层并分离获取PBMC.结果 新方法得到的PBMC总数不低于经典分离法(P>0.05).结论 该法能简单安全地从大量血样中无菌分离PBMC.

    关键词: PBMC 分离
  • HBsAg阳性孕妇细胞转运意义的研究

    作者:魏俊妮;王素萍;冯丽萍;双杰玉

    目的了解HBsAg阳性孕妇细胞是否可进入胎儿血循环,探索母-儿细胞转运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关系.方法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fic PCR,AS-PCR)和半巢式PCR(hemi-nPCR)技术扩增新生儿外周血中母亲-S-DNA,判定母-儿细胞转运.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儿细胞转运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结果以谷胱甘肽转移酶(GST)M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作为母亲的特异性等位基因,检测42对信息病例对中26例(61.90%,26/42)新生儿发生了母-儿细胞转运.母-儿细胞转运、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HBVDNA阳性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8.40(1.42~49.74),8.78(1.23~62.69).结论母-儿细胞转运可能是HBV宫内感染的重要原因,PBMC可能介导HBV穿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共刺激因子PDCD-1的表达及其与发病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李英楠;张凤山;李露露;于慧敏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CD-1的表达及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术测定36例SLE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DCD-1的表达,并将其与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SLEDAI积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SLE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DCD-1的表达异常,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DCD-1的表达较正常人降低(P<0.02),淋巴细胞PDCD-1表达与抗ds-DNA抗体、SLEDAI积分呈低度相关(r=0.343,r=0.335,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DCD-1的表达异常,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耐受平衡,在SLE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肺结核患者PBMC基因表达谱差异

    作者:魏晶;张晨晨;张国良;张明霞;陈心春;孟志忠

    目的:应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肺结核患者和健康人群PBMC基因表达谱差异,以寻找与肺结核发病相关的基因.方法:分离肺结核患者和健康人群PBMC,提取总RNA,并制备cDNA文库,通过接头序列固定在Flow cell上进行桥式PCR扩增,再用Illumina测序仪进行深度测序,结合生物信息方法分析两类人群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情况.结果:测序产生的原始数据经过滤、比对、注释后得到肺结核样本36 390类标签12 270个基因,正常对照样本35 009类标签12 244个基因.按照FDR≤0.001,l log2 Ratiol≥1筛选标准,筛选出3 097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 601个,下调基因1 469个.增大筛选标准至4倍,并对表达量进行控制,筛选出33个差异极显著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6个,下调基因17个.结论:差异基因大部分位于细胞内,起着连接功能(蛋白质连接),具有酶催化活性,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主要位于MAPK信号通路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中.这些差异基因可以为今后肺结核领域筛选诊断标识和药物作用靶点做参考.

  • 输注人PBMC建立“人-鼠”异种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

    作者:陈俊;张伟;翁秀芳;陆盛军;吴雄文;梁智辉

    目的:摸索X-GVHD模型的合适小鼠品系,建立稳定的“人-鼠”X-GVHD模型。方法:选取了裸鼠、NOD/SCID经亚致死剂量γ射线全身照射后,腹腔输注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建立异种X-GVHD模型。通过检测人T细胞在模型鼠外周血、组织、器官中的浸润情况等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比较两种模型鼠中人免疫细胞的浸润率和各组生存时间,从而确定建立X-GVHD模型的合适小鼠品系,并摸索人PBMC的输注途径和合适细胞量,以及观察免疫细胞表型变化与功能的佳时间窗口。结果:NOD/SCID鼠更适合诱导“人-鼠”X-GVHD模型的小鼠;腹腔输注途径和尾静脉输注途径对建立“人-鼠”X-GVHD模型无明显差异;腹腔输注5×107以上人PBMC可以成功建立“人-鼠”X-GVHD模型。在采用优化后的实验条件建立模型中,监测人T细胞表型动态变化与功能的佳时间窗口为7~11 d;模型鼠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4.16±1.77)d。结论:NOD/SCID鼠通过腹腔注射5×107以上人PBMC可以成功建立“人-鼠”X-GVHD模型,7~11 d为监测人T细胞表型动态变化与功能的佳时间。

79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