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莲必治注射液SD大鼠肾毒性病理学研究/莲必治注射液昆明小鼠肾毒性病理学研究/幼年大鼠口服盐酸安妥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膝关节软骨毒性的比较
-
高脂饮食对幼年大鼠小肠组织FABP2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检测幼年大鼠在应答高脂饮食时,小肠组织FABP2 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FABP2的表达与幼年大鼠肥胖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幼年大鼠肥胖模型,采用SYBR Green Ⅰ荧光染料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分析幼年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中FABP2 mRNA的表达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无论是对照组还是肥胖组大鼠,FABP2 mRNA的表达水平在回肠高,空肠次之,十二指肠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中FABP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肥胖组大鼠血清TG和血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FABP2基因在小肠组织不同区段表达量不同;高脂饮食使幼年大鼠小肠组织FABP2 mRNA表达水平降低,体重增加,血清TG水平升高,提示FABP2参与了脂类代谢,与幼年肥胖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 高脂饮食 幼年大鼠 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实时荧光定量PCR 肥胖 -
不同剂量卵蛋白诱发幼年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的比较
目的:利用不同剂量的卵清蛋白(OVA)诱导大鼠,探索建立一个稳定、理想的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方法:用低、中、高剂量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后再雾化吸入同一致敏原从而诱发大鼠哮喘发作,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切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计数和分类以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BALF中OVA特异性IgE(OVA-IgE)以及外周血和BALF白细胞介素(IL-4)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结果:3个模型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均出现哮喘异常症状,但高剂量组有明显的腹式呼吸和呼吸短促,且高剂量组肺组织病理显示气道炎症较低、中剂量组明显严重,3个模型组的BALF中细胞总数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且高剂量组增高有显著性(P<0.05);中、高剂量组的嗜酸粒细胞较对照组增高,且3个剂量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和P<0.01).中、高剂量组的淋巴细胞较对照组增高均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和P<0.01).中、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显著升高(P均<0.05).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4和BALF中OVA-IgE较对照组和低、中剂量组增高有显著性(P<0.05),中剂量组BALF中OVA IgE较对照组增高有显著性(P<0.05).高、中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和对照组IFN-γ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分别<0.01和<0.05).结论:幼年大鼠哮喘模型中的致敏原剂量的大小与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的程度有关,大剂量腹腔注射OVA是一种操作简便的诱发大鼠哮喘模型的方法,成功率高,重复性好,值得动物实验推广使用.
-
临床高剂量雷公藤多苷对幼年大鼠生育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儿科临床高剂量( 1.5mg/kg)雷公藤多苷(GTW)对幼年大鼠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 雄性、雌性SD幼鼠各50只,均随机分为空白组与GTW组,每组25只,GTW按每日9 mg/kg给药,用药12周后,雄鼠按1∶1与健康成年雌性大鼠合笼,雌鼠按2∶1与健康成年雄鼠合笼,分3次合笼,每次合笼时间为2周,合笼后观察雌鼠受孕率、仔鼠离乳存活率.结果 雌、雄鼠每次合笼后GTW组受孕率、离乳存活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高剂量GTW对幼年大鼠发育为成年大鼠后生育能力和所生仔鼠的生长发育未见明显影响.
-
CO/HO体系影响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幼年大鼠肺动脉超微结构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一氧化碳(HO/CO)体系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幼年大鼠肺动脉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氧组、低氧+锌原卟啉(ZnPP)组和低氧+一氧化碳(CO)组.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并对大鼠肺动脉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低氧组大鼠肺动脉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内皮细胞呈柱状,部分核突入管腔,排列呈栅状,内皮细胞肿胀,胞浆内可见大量空泡,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平滑肌细胞胞体肥大,胞浆中肌丝和致密斑减少,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等细胞器增多.约半数平滑肌细胞处于收缩表型,余呈过渡表型或合成表型,有肺血管结构重构形成.低氧+ZnPP组肺血管结构重建程度较低氧组加重:内皮细胞呈柱状,呈栅状排列,部分脱落致管腔,胞浆内可见大量空泡,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平滑肌细胞形态不规则,胞体肥大,胞浆中肌丝和致密斑明显减少,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等细胞器明显增多.低氧组+CO组肺血管结构重建程度较低氧组减轻:内皮细胞胞体扁平,内衬血管内壁,其肿胀程度较低氧组减轻,空泡明显减少;平滑肌细胞改变较低氧组为轻,约半数平滑肌细胞处于收缩表型,余呈合成表型或过渡表型.结论 HO/CO系统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以及缺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
双歧杆菌对内毒素损伤幼年大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内毒素损伤时幼年大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及双歧杆菌的保护作用.方法:ip内毒素制造内毒素损伤动物模型(模型组,E组),治疗组(T组)提前7 d给予双歧杆菌灌胃,同时设对照组(C组,ip生理盐水)和治疗对照组(Tc组,ip内毒素同时提前7 d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后观察大体及光镜下肠组织损伤变化,同时检测血清和肠组织中SOD的活性.结果:双歧杆菌治疗组大鼠萎靡、食欲差、腹胀、腹泻、肠组织的充血水肿及肠管扩张情况均比模型组轻,HE染色光镜下可见肠绒毛损伤修复时间提前.治疗组血清SOD活性6 h(2158.10±219.04),12 h(2295.96±247.38)和24 h(2416.48±197.21)比模型组高(1644.66±240.38,2016.40±147.03,2108.42±225.55,P<0.05);治疗组回肠组织SOD活性6 h(7604.69±662.80),12 h(7573.85±780.66)比模型组高(6805.36±741.98,6723.51±614.62,P<0.05).结论:双歧杆菌能减轻由内毒素损伤引起的幼年大鼠的肠组织改变,SOD活性增高进而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尼莫通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远期学习记忆的影响
本研究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HI)模型,观察脑损伤后幼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尼莫通治疗的效果,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影响远期学习记忆的神经机制,为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应激性胃溃疡幼年大鼠胃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
应激性胃溃疡是儿科临床各种危重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它的发生涉及机体神经内分泌失调等各种因素,其机制十分复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是1983年由Rosenfeld发现的来自降钙素基因的一种新的脑肠肽,具有改善胃粘膜血流量,降低胃酸分泌,抑制胃运动及刺激生长抑素释放等功能。本研究利用束缚-浸水应激性胃溃疡动物模型,观察应激过程中胃组织中CGRP 含量的动态变化,以说明CGRP与应激性胃溃疡的关系。
-
新霉素损伤后大鼠耳蜗新发现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
继在新霉素损伤后幼年大鼠耳蜗中发现一种新发现细胞,暂命名为"小胶质样细胞"后[1],近的研究证实了该发现的可重复性,并发现该细胞可以演变为毛细胞样细胞[2].通过进一步的透射电镜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新发现细胞的特征,并根据目前获得的结果,对其来源做出进一步探讨.
-
传统药物抗感颗粒幼年大鼠急性毒性及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研究
目的 通过幼年SD大鼠急性毒性及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评价传统民族药物抗感颗粒的安全性.方法 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大给药量法(36 g·kg-1),观察给药后大鼠毒性反应.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分为1、3、9 g·kg-13个给药组和溶剂对照组,对幼年大鼠连续灌胃30天,恢复期4周,检测指标包括一般状况、血液学、凝血、生化、尿指标、激素指标、病理组织学、神经行为指标等.结果 急性毒性试验雌性大鼠36 g·kg-1剂量下体重增长缓慢.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在9 g·kg-1剂量下可见红系指标出现变化,主要表现在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轻度降低,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加,恢复期4周后可逆.结论 传统药物抗感颗粒对幼年大鼠无急性毒性作用,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为3 g·kg-1.
-
乙酰甲胺磷对幼年大鼠肝脏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目的 研究乙酰甲胺磷对幼年大鼠肝脏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 80只健康清洁级21d龄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对照(蒸馏水)组和0.09、0.18、0.37、0.74、1.48、2.95、5.90 mg/kg乙酰甲胺磷染毒组,每组10只.连续21d灌胃染毒,每天1次,.测定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0.18~2.95 mg/kg乙酰甲胺磷染毒组幼年大鼠肝匀浆中SOD活力均较高,0.37~5.90 mg/kg乙酰甲胺磷染毒组幼年大鼠肝匀浆中CAT活力均较高,各剂量乙酰甲胺磷染毒组幼年大鼠肝匀浆中MDA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随着乙酰甲胺磷染毒剂量的升高,幼年大鼠肝匀浆中SOD、CAT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MDA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 乙酰甲胺磷可诱导幼年大鼠肝脏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
CRF R1受体拮抗剂对幼年大鼠快眼动睡眠的影响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CRF R1受体拮抗荆NBI27914对幼年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生后13 d的大鼠行电极安装术,术后12 h开始多导睡眠描记,描记的第6 h分别给予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NBI27914、阿托品和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基础水平相比,腹腔注射任何剂量NBI27914使幼年大鼠快眼动(REM)睡眠均显著减少,同时伴随着非快眼动(NREM)睡眠的增加,而生理盐水组无显著变化;阿托品组的大鼠REM睡眠也显著减少,伴随的是觉醒的增加.结论:阻断CRF RI受体可以剥夺幼鼠的REM睡眠.
-
幼年大鼠脑挫伤后长期病理学改变及慢性认知功能缺陷
创伤性脑损伤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幸存患儿常遗留有持久性认知功能缺陷,尤其是4岁以下的伤者.虽然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但并发的局部脑挫伤亦可能是导致该类患儿预后不良的原因(发病率高达32%).近年来相关的动物实验揭示了脑外伤反应的年龄相关性差异,作者认为损伤发生年龄可能是决定其病理学和行为学转归的一个关键因素.
-
短期睡眠剥夺对幼鼠海马CA1区SS、β1-AR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短期睡眠剥夺对幼年大鼠海马CA1区生长抑素和β1‐肾上腺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幼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h、24h、36h和48h睡眠剥夺组,每组8只。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SD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SS、β1‐AR的表达量。结果:12h、24h、36h睡眠剥夺组大鼠海马CA1区S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多(P<0.01),48h睡眠剥夺组大鼠海马CA1区S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12h、24h、36h睡眠剥夺组大鼠海马CA1区β1‐AR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多(P<0.01),48h睡眠剥夺组大鼠海马CA1区β1‐AR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12h、24h、36h睡眠剥夺组明显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睡眠剥夺36h内幼鼠海马CA1区神经元SS、β1‐AR的表达量增加,可能参与代偿性神经保护机制,而48h后SS、β1‐AR的表达量显著下降,提示海马CA1区神经元可能已受损,致学习记忆障碍。
-
脂氧素A4干预幼年肥胖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LXA4可能改善幼年肥胖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作用.方法 50只三周龄断乳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n=8)及高脂组(HF组n=42),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及高脂饲料喂养6周.每周测身长及体重,计算Lee's指数.6周后,内眦取血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然后将造模成功的肥胖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LM组n=8)、脂氧素小剂量组(LS组n=8)、脂氧素大剂量组(LB组n=8),LS组及LB组分别给予0.5ug/(kg﹒d),2ug/(kg﹒d)的LXA4腹腔注射2周,其余两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周后,采用硝酸盐还原法测定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①HF组的体重、Lee,s指数明显高于NC组,(P<0.05).②与NC组比较,HF组的TC、TG、LDL升高,HDL明显下降(P<0.05).③实验结束时,LM组血清NO含量较NC组明显下降,LS组及LB组血清中NO含量与LM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0.05),LB较LS组升高更为明显.结论 脂氧素A4可能存在通过提高肥胖大鼠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改善肥胖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作用.
-
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α-平滑肌蛋白和E-钙黏蛋白表达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途径[1],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在其中的意义尤为重要.近年来研究提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是致肾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幼年大鼠慢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形成的不同时期,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相关分子E-钙黏蛋白与α-平滑肌蛋白的蛋白表达趋势及给予干预治疗的效应.
-
维生素C对铅中毒幼年大鼠的中枢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铅对大鼠中枢神经元的损伤以及应用维生素C后的影响,探讨维生素C对铅中毒条件下中枢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健康1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铅染毒组,维生素C给药组及生理盐水组.各组于出生后第2周、第3周、第4周取材.铅染毒组、维生素c给药组每组18只,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共42只.测血铅,分别进行凋亡抑制基因Bcl-2、凋亡基因Bax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Fluoro-Jade B荧光染色,并作光密度分析.结果 通过对各个时间段各组血铅测定,可得维生素C给药组血铅含量为(2.395±0.974)μmol/L,低于铅染毒组(3.164±1.481)μmol/L.Bcl-2铅染毒组阳性细胞表达少于给药组(P<0.01),而Bax多于给药组(P<0.01),Flouro-Jade B铅染毒组阳性细胞率明显多于给药组(P<0.01).结论 维生素C可降低染铅大鼠的血铅浓度,并具有一定抗细胞损伤作用,对染铅大鼠的中枢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幼年大鼠脑室下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2B的表达及其细胞类型
背景:神经干细胞表达有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D-aspartic acid receptor,NR)亚单位2B,深入研究其在幼年大鼠脑室下区的表达情况有助于揭示该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机制.目的:观察NR2B在幼年大鼠脑室下区的表达及表达高峰期所在的细胞类型.方法:取出生后7,14,21,28 d SD大鼠,制备5 μm厚脑组织冰冻切片,观察脑室下区NR2B的表达,及其在出生后14 d大鼠脑室下区所在的细胞类型.结果与结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R2B在出生后7,14,21,28 d大鼠脑室下区存在差异表达,于出生后14 d时表达达高峰,以侧脑室外侧角旁表达高;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可见NR2B在脑室下区与胶质纤维酸性纤维蛋白、巢蛋白、β-Ⅲ微管蛋白共定位,以室管膜细胞明显;而与NeuN在脑室下区无共定位.说明NR2B在幼年大鼠脑室下区的表达存在时空变化,可能在神经发生中发挥作用.
-
幼年大鼠脾虚腹泻合并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脾虚腹泻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的模型,为研究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虚腹泻证的疗效机制提供可行性模型.方法 按照随机的原则将20只清洁级3周龄SD幼年大鼠分为正常和模型两组,采用番泻叶、生大黄联合头孢拉定、硫酸庆大霉素灌胃,观察其对幼年SD大鼠外观、体质量、肠道微生物和小肠黏膜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幼年大鼠被毛枯槁、精神萎靡,体质量增长缓慢;4种琼脂培养基培养的肠球菌、大肠埃希菌、细菌、乳酸菌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1);小肠黏膜层次模糊,结构混乱,小肠绒毛形态破坏.结论 番泻叶、生大黄联合头孢拉定、硫酸庆大霉素灌胃能够建立一种合适的幼年大鼠脾虚腹泻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的模型.
-
不同抗癫痫药物对幼年癫痫大鼠海马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 levetiracetam , LEV)、丙戊酸钠( sodium valproate , VPA)和蝎毒耐热蛋白( scorpi-on venom heat resistant protein , SVHRP )对幼年癫痫大鼠海马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lia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 GFAP)的影响。方法生后2周SD大鼠共40只,分为(1)正常对照组:正常大鼠1次/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周;(2)癫痫模型组:应用匹罗卡品制作颞叶癫痫模型,癫痫造模后,1次/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周;(3)LEV治疗组:癫痫造模后1次/d LEV灌胃(150 mg/kg)1周;(4)VPA治疗组:癫痫造模后1次/d VPA(250 mg/kg)灌胃1周;(5)SVHRP治疗组:癫痫造模后腹腔注射SVHRP(0.01 mg/kg),连续1周。用药后行免疫组化检测GFAP。结果癫痫模型组海马齿状回GFAP免疫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分别与LEV治疗组、VPA治疗组和SVHRP治疗组相比明显增生( P<0.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LEV治疗组、VPA治疗组和SVHRP治疗组与癫痫模型组比较,海马CA3区神经元损伤较小。结论幼年大鼠癫痫发作可能与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有关, LEV、VPA 、SVHRP的抗癫痫作用可能与抑制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有关,但其具体作用及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