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1例报告

    作者:潘禹辰;左艳;劳晓玲;王贤

    患儿女,14d,体重3.25kg.因出生后第10天出现呼吸急促,颜面、手足发绀于2007年8月1日入院.查体:R58~78次/min,Bp60~70/30~38mmHg(1 mm Hg=0.133kPa),HR 150~160次/min,颜面部、手足发绀,四肢皮肤欠红润,双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界稍向左扩大,心前区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头罩给氧6L/mln下经皮血氧饱和度维持在0.87~0.91,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胸部X线片示肺部感染,左肺膨胀不全,心脏外形增大;心脏彩超提示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重度肺动脉高压.

  • 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脑卒中研究进展

    作者:王广义;杨波

    不明原因脑卒中是一项排除性的诊断,即在不能明确地找到导致脑卒中的病因时,才能下此诊断.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我们发现部分不明原因脑卒中的发生是有其隐性病因的,只是过去我们对其认识不足,其中先天性的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就是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 心脏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作者:袁康;吴晓球

    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等,然而许多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过全面的检查,仍找不到明确的病因,称之为隐源性卒中.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卒中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卵圆孔未闭通过反常栓塞等机制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卵圆孔未闭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介入封堵术治疗、外科手术等.

  • 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在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患者筛查及封堵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利;王娟娟;刘莹莹

    目的 观察经颅多普勒(TCD)发泡试验在卵圆孔未闭(PFO)合并偏头痛患者筛查价值及封堵PFO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0例为偏头痛组,其中先兆偏头痛(MA)51例,非先兆偏头痛(MO)29例,另选择同期于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TCD发泡试验;偏头痛组行食道超声心动图、头部CT检查.对确诊为卵圆孔未闭且同意封堵治疗的患者经皮穿刺介入封堵治疗,在封堵术后1、3个月行TCD发泡试验及常规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及头部CT检查,以观察封堵术疗效.结果 偏头痛组TCD发泡试验检测37例存在右向左分流,且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存在卵圆孔未闭,其中Ⅱ级患者13例,Ⅲ级患者19例,Ⅳ级患者5例;对照组中Ⅱ级患者5例,Ⅲ级患者2例,无Ⅳ级患者,两组RLS分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MA患者13例,MO患者7例)接受介入封堵治疗,手术成功,12例患者术后偏头痛症状消失,5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3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TCD发泡试验仍提示存在右向左分流,但偏头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减少,其中2例患者仅在Valsalva动作后出现症状,l例患者手术前后均为Ⅳ级.所有患者复查头部CT检测均未发现新发梗死病灶.结论 介入封堵治疗可明显改善PFO合并偏头痛患者的症状,TCD发泡试验在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患者筛查及疗效评估中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右心声学造影发泡试验在诊断卵圆孔未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韬;王敬;陈恩;陈文清

    目的:探讨右心声学造影发泡试验在诊断卵圆孔未闭(PFO)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就诊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和90例非卒中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TTE静息RLS与TTE静息LRS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PFO与PFO合并ASA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声学造影对观察组卵圆孔未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均高于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P<0.05)。结论右心声学造影发泡试验诊断卵圆孔未闭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经股静脉穿刺卵圆窝建立猪卵圆孔未闭模型

    作者:张曹进;黄奕高;黄涛;黄文晖;黄新胜

    目的 探讨猪卵圆孔未闭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方法 选用20只广西巴马小型猪,体重(28.20±3.87)kg,X线透视下经皮股静脉穿刺卵圆窝,扩张管及球囊扩张,建立卵圆孔未闭动物模型.结果 1只小型猪穿刺失败放弃手术,19只小型猪成功建立卵圆孔未闭模型,其中1只小型猪术中发现心包横窦内出现造影剂储留,后透视见造影剂消失.术后所有动物模型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第1天2只小型猪的大体解剖测量卵圆孔大小分别为0.45 cm×0.36 cm、0.47 cm×0.33 cm.结论 经皮股静脉穿刺卵圆窝建立卵圆孔未闭动物模型,创伤小,重复性好.

  • 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卒中的关系探讨

    作者:姚婧璠;张玉梅;王拥军;陈启东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 PFO)与隐源性卒中之间的临床关系,为 PFO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入排标准的15例隐源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常规化验、颈部血管超声、主动脉弓超声、下肢静脉彩超、24小时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常规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及TCD发泡试验( c-TCD),整理分析相关数据。结果15例患者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6~76岁,平均(49.73±15.19)岁;所有患者均做头CT或MRI检查证实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其中累及单侧颈内动脉系统6例,双侧颈内动脉系统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4例,同时累及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3例。入院后完善TCD发泡试验证实阳性患者13例,阴性者2例,TEE检查证实15例患者均合并有PFO;15例患者中仅有4例提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尚不能明确其与卒中发生的先后关系,其他患者未检测出可疑栓子来源;所有患者均根据实际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治疗后,均未做介入治疗。结论 PFO在隐源性卒中患者中较为常见,但常规检查很难发现引起反常栓塞的栓子来源;TCD发泡试验可初步筛查PFO,而TEE是诊断PFO的金标准,将两者有效结合能够大大提高PFO的检出率;PFO的治疗除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外,尚需结合心外科会诊意见指导是否进一步进行介入治疗。

  • 卵圆孔未闭

    作者:孙静平

    卵圆孔是房间隔中部的一个开放区,位于胚胎期原发间隔与继发间隔的交界处.卵圆孔通常由原发间隔的一个薄片所覆盖.出生前,由于血流是从右到左,使卵圆孔持续开放.出生后, 建立了正常的肺循环,由于心房内压力的增加, 迫使原发房间隔的薄片压在卵圆孔的表面,而使卵圆孔闭合.原发房间隔的薄片继而与继发房间隔融合使此孔永久闭合.或者仍然是分开的,当右心房的压力大于左心房时,就可使卵圆孔再次打开,称之为卵圆孔未闭(图1)[1].

  • 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与卵圆孔未闭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豪;宋嫣;邓雅琴;孙园园

    目的:探讨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cryptogenic ischemic stroke,CS)与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中青年不明原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8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与研究组年龄、性别等基本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8例为对照组.所有脑卒中患者行右心声学造影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诊断PFO,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对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颈部斑块等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PFO的检出率及高危因素的差异.结果:研究组PFO检出率为48.4%(62/1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9%(15/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7例卵圆孔未闭,右心声学造影检出率为81.8%(63/77),TEE检出率为90.9%(70/77),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联合检出率97.4%(75/77).两组其他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O与中青年CS患者有密切关系,在临床中,对于不明原因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应想到PFO存在的可能性,右心声学造影及TEE都是检查PFO的重要检查方法,两者联合运用可以提高检出率.

  • 卵圆孔未闭的围手术期危害与防治

    作者:王甜;朱斌

    在非心脏外科和麻醉领域,卵圆孔未闭及其危害远未得到相应重视.在围手术期某些特定条件下,卵圆孔未闭可以引起诸多临床问题,如反常性栓塞和低氧血症等.本文简要介绍卵圆孔未闭的定义、发生率、反常性栓塞机制、诊断检查及病情分级,同时结合临床病例重点介绍其围手术期危害,提出卵圆孔未闭患者的术前评估、处理、围手术期监护及反常性栓塞的防治措施.

  •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误诊为卵圆孔未闭1例

    作者:李涛;刘建新

    1 病史资料患者女,9岁,因"呼吸道感染后胸闷,胸痛4天"入院.入院体查:发育迟缓,口唇无发绀,可见剑突下抬举性心脏搏动,心率94次/分,律齐,心脏叩诊心界向右扩大,可于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2/6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入院检查:①胸片: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高压,可见肺门截断征;②心脏彩超回报:右心增大,肺动脉增宽,(PA内径21mm,AO根部内径14mm)肺动脉高压,卵圆孔未闭,三尖瓣关闭不全.③ECG:窦性心律,右室肥大.右心造影,肺动脉测压结果:主肺动脉平均压52mmHg,右心室压27mmHg,肺动脉楔入压12mmHg,吸氧15分钟后测肺动脉平均压51mmHg,考虑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重度)可能性大,入院胸闷,口唇紫绀时测动脉血气,PO2 43mmHg.

  • 合并卵圆孔未闭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作者:李晓晴;袁鹏;马闻建;刘广志

    目的 研究合并卵圆孔未闭(PFO)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合并PFO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隐源性脑梗死(CS)46例,归为CS组,其他类型归为非C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PFO特点,分析PFO相关性CS的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298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合并PFO 88例,PFO的发生率为29.5%.CS组46例,非CS组PFO 42例.CS组患者心房纤颤(0例)、颈动脉狭窄(ICAS)(4例)例数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浓度(HCY)[(10.4±1.1) mmol/L]显著低于非CS组[12例、22例、(14.6±2.4) mmol/L,P<0.05];偏头痛(18例)例数和反常性栓塞风险量表评分(RoPE)[(6.8±2.5)分]显著高于非CS组[4例、(5.5±1.4)分,P<0.05].CS组大面积PFO(26例)、持续性右向左分流(RLS)(36例)、房间隔瘤(ASA)(5例)例数显著多于非CS组(6例、18例、0例,P<0.05).CS组后循环梗死灶(25例)、单发皮质梗死(15例)和多血管支配区的多发梗死灶(20例)的例数显著多于非CS组(18例、7例、8例,P<0.05).结论 合并偏头痛、RoPE高分值、大面积PFO、持续性RLS和ASA均提示PFO在中青年CS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梗死灶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

  • 隐源性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治疗进展

    作者:于长申;王新平

    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致残致死原因之一,其中隐源性卒中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30%~40%,以年轻患者更为常见.经食道超声检查发现年龄<55岁的隐源性卒中患者,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比例显著超过普通人群,两者之间具备明显相关性.近年来隐源性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治疗愈来愈受到关注,而理想二级预防策略仍未确定,对于选择应用抗栓药物治疗或经导管封堵治疗预防卒中复发尚有争议.本文选择近5年发表在国外杂志的比较封堵治疗与内科药物治疗对隐源性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卒中复发预防效果的5项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重点介绍其研究结果.

  • AAN关于卵圆孔未闭和复发卒中的指南

    作者:

    美国神经病学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在<神经病学(Neurobgy)>2004年4月刊发表了一篇名为<复发卒中与卵圆孔未闭和房间隔瘤(Practice Parameter:Recurrent Stroke With Patent Foramen Ovale and Atrial Septal Aneurysm)>的文章.

  • 新生儿心电图呈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原因分析

    作者:姚丽娜

    新生儿6例,均系早产儿,男性4例,女性2例,孕28周至孕34周出生,以生后出现呻吟、青紫、吐沫或哭声弱10分钟~2小时收入院.入院后胸片均提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血常规只有2例患儿白细胞达到20×10×9/L以上,其余正常范围;电解质所有患儿均低血钙,2例高钾;心电图检查,所有患儿均表现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部分附图见图1,图2);心脏彩超均提示卵圆孔未闭.经过纠正电解质及对症治疗后,有2例患儿病情好转,各指标恢复正常,心电图亦恢复正常,痊愈出院,其余4例因合并严重多脏器功能障碍,治疗效果较差.

  • 超声诊断三房心畸形并卵圆孔未闭4例

    作者:蔡忠凤;赖淑君;吴胜海

    三房心是罕见的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0.1%,以往靠创伤性的心血管造影来确诊.现将应用彩色心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4例三房心畸形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临床情况报告如下.

  • 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夹层1例

    作者:张跃忠;郭文彬;冯娟

    患者男,4岁.2年前发现心脏杂音,超声检查发现肺动脉瓣狭窄,卵圆孔未闭,后行介入球囊扩张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术后1月复查,超声显示主肺动脉内径明显增宽,主肺动脉内测及隔膜样回声自肺动脉瓣口延续至左、右肺动脉分叉处.

  • 主动脉闭锁合并单心室超声表现1例

    作者:凌雁;刘延玲;戴汝平;蒋士良

    患者女,7岁,主因"憋气、发绀7年"就诊.超声检查显示:内脏和心脏位置正常.心房正位,右心房相对较大,卵圆孔未闭,心室腔内无室间隔结构,单心室为右心室形态,其右侧可见小的流出腔.两组独立的房室瓣发育正常,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三尖瓣有少量反流(图1).

  • 首诊为脑卒中的卵圆孔未闭11例临床分析

    作者:黎蕾;兰弘文;徐利军;王于昌;李军

    目的:探讨首诊为脑卒中的卵圆孔未闭( FPO)的诊断状况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首诊为卒中而住院159例患者临床资料,均常规排除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及血脂异常、心源性栓子、周围血管系统疾病、血管炎、高凝状态等卒中原因,无阳性发现者为“隐源性卒中”,则进一步行经胸心脏彩色超声( TTE)、经食管超声( TEE)和心肺血管造影( CTA)检查以排除有PFO。结果以脑卒中首诊的患者中,有18例无法确认卒中原因,进一步检查发现PFO 11例:其中TTE检查发现1例,TEE+声学造影检查证实9例,CTA检查证实1例。所有PFO经封堵或手术处理:10例接受TEE引导下经皮PFO封堵术,1例因PFO上骑跨血栓直接行体外循环胸腔镜下血栓取出+PFO缝闭术;术后所有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卒中症状缓解或消失而出院,常规抗凝3个月,随访6个月PFO无复发。结论对于脑卒中尤其是隐源性卒中应排除有无PFO存在。

  • 传统与滴血发泡试验在隐源性脑卒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戚玉娟;殷乐;李苏毅;庄娜;邱欢欢;王园园;徐君;张婷;周芳;姜建东

    目的 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结合生理盐水发泡试验、滴血生理盐水发泡试验在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PFO)筛查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将医院2013年7月-2014年3月收治的55岁以下不明原因(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设为对照组,行TCD结合生理盐水发泡试验;将2014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5岁以下不明原因(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7例设为试验组,行TCD结合滴血生理盐水发泡试验,比较2组阳性率.结果 对照组:66例生理盐水发泡试验中阳性18例,阳性率为27.27%,其中11例患者TTE检查发现PFO,而在48例TCD检查栓子阴性的患者中未发现PFO.试验组:67例加血生理盐水发泡实验中阳性23例,阳性率为34.33%,其中15例患者TTE检查发现PFO,而在44例TCD检查栓子阴性的患者中未发现PFO.2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技术结合生理盐水发泡试验、滴血生理盐水发泡试验在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筛查中阳性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滴血生理盐水比传统生理盐水发泡迅速,操作简便,产生的泡沫更加细腻、均匀,且操作简单、无创、安全,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371 条记录 6/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