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心动图诊断卵圆孔未闭

    作者:李政;潘翠珍;孔德红;舒先红

    卵圆孔未闭(PFO)在成人的发生率约20%~25%,其与年轻患者的隐源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等多种疾病有关.超声心动图在PFO的诊断、经皮封堵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中均有重要价值.本文对PFO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做一综述.

  • 卵圆孔未闭动物模型中Valsalva动作与矛盾性栓塞的研究

    作者:姜卫剑;肖湘生

    目的:利用中华小型猪卵圆孔未闭动物模型研究Valsalva动作与矛盾性栓塞的关系.材料和方法:10只中华小型猪,建立卵圆孔未闭的动物实验模型后随机均等分入两组.经右股静脉注入栓塞物时,组1模拟Valsalva动作,组2无Valsalva动作;同期动态监测动脉、左右心房压力.所有动物,术后6h 和2周行头颅MRI检查;术后24h行肺和全身核素灌注检查;术后3周处死,对脑、肝脏、脾脏和双肾脏病理取材.结果:组1有相应血流动力学改变,其中2例出现矛盾性栓塞.组2无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矛盾性栓塞.结论:模拟Valsalva动作时卵圆孔未闭动物模型可出现短暂性心房水平的右向左分流导致矛盾性栓塞.

  • MSCT诊断卵圆孔未闭

    作者:毛新波;陈涛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MSCT心脏成像检测卵圆孔未闭的可行性.方法:对124例患者行MSCT心脏成像,根据房间隔隧道样外观和心房间左向右分流来诊断PFO.结果:在MSCT上共发现29例PFO(23.4%).在22例同时行经胸超声(TTE)和CT的患者中,以TTE作为金标准,根据房间隔内通道和分流,CT诊断PFO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6.6%和93.7%,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88.2%.结论:MSCT能可靠地检测PFO.

  • 颅骨陷窝症合并脑发育不全、多发畸形一例

    作者:杨惠泉;黄玉柱;苏锋;周征兵;陈红;李丽丽

    患儿男,4月龄。因发热、咳嗽2 d伴前囟隆起半天入院。母孕期体健,母孕晚期有小腿腓肠肌痉挛发作史;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000 g;出生时后枕部有一软组织包块,3 cm×5 cm大小,后渐消,家族成员无特殊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8.4℃,头围42 cm,体重5.5 kg,身长61 cm。前囟饱满、张力高,神志清,表情淡漠,营养一般;耳鼻无异常、左眼睑下垂,肋骨串珠(+);心前区级Ⅱ~Ⅲ收缩期杂音;双肺呼吸音粗。腹平软,肝脾不大。能抬头、不会翻身、视力、听力无明显异常,运动、感觉检查未见异常,无姿势异常。实验室检查:Hb 88 g/L,RBC 275×1012/L,WBC 10.2×109/L;IgA 0.53 g/L,IgG 4.46 g/L。碱性磷酸酶260.60 U/L(26.00~117.00 U/L),血钙2.46 mmol/L,血清骨碱性磷酸酶:200 U/L,总蛋白54.00 g/L、白蛋白:37.34 g/L、球蛋白:16.57 g/L、补体C30.72 g/L(0.9~1.8 g/L),TORCH(-)。X线平片提示:肺炎、腹部无异常。心电图:正常。心脏彩色超声:卵圆孔未闭;头颅64排螺旋CT:双侧大脑半球,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脑池稍增大、前额部蛛网膜下腔增宽、大于0.5 cm,顶、枕骨见广泛多发穿凿样改变,左顶部见局限性双层颅骨(图1)。CT诊断:外部性脑积水、颅骨陷窝症。遗传代谢串联质谱检查(圣元惠仁检测)提示:血清C3丙酰基肉毒碱稍高5.84μmol/L(0~4.0μmol/L)。入院诊断:支气管肺炎,颅骨陷窝征并局部双层颅骨,脑发育不全并外部性脑积水,贫血,卵圆孔未闭,左睑下垂。予指导喂养、抗感染,补充维生素D、钙剂、维生素B12和叶酸、神经节甘酯等治疗1周后出院。7月龄时随访,患儿会翻身、手能持物,复查头颅64排螺旋CT(图2):两侧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额颞叶蛛网膜下腔扩大,脑沟增深,中线居中,两侧顶枕骨内板仍见多个凹陷性改变;与3个月前比较部分陷窝部位有穿透迹象。13月龄时,扶手能走,智力、运动发育相当9月龄。头颅64排螺旋CT(图3)示颅骨陷窝有好转,部分陷窝已愈合,但仍见多个陷窝。摄腕骨骨龄正常。无脊柱裂征象。当时因家长否认存在运动、智力落后,拒绝采用营养脑细胞治疗及康复治疗。

  • 超声诊断右冠状窦瘤破入右心室流出道合并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一例

    作者:侯苏芸;秦石成;程安玲

    患者男,24岁.20 d前于饮酒后出现上腹部疼痛,在当地医院按"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对症治疗后自觉症状有所好转来我院检查.听诊:心率108次/min,律齐,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6级连续机械样杂音,伴有心前区震颤.二维超声检查示:全心增大,右心房内径53 mm×60 mm,右心室内径30 mm×39 mm,左心房内径48 mm×50 mm,左心室内径70 mm×43mm.主动脉右冠瓣瘤样扩张,基底宽22 mm,深20 mm,呈囊袋样突入右心室流出道(图1),其顶端开口约10 mm(图2),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为双期连续性分流,流速3.9 m/s,室间隔近干下可见宽6 mm的左向右分流束,房间隔卵圆孔处可见宽3 mm的左向右分流束.三尖瓣中等量反流,二尖瓣、主动脉瓣少量反流,心包少量积液,用三尖瓣反流法估测肺动脉压约86 mm Hg(1 mm Hg=0.133 kPa).超声诊断:主动脉右冠窦瘤破入右心室流出道、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及肺动脉重度高压.该病例经手术证实,行窦瘤及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修补后经食管超声检查示窦瘤近三尖瓣口处可及宽约2 mm的左向右分流信号,随后再次阻断主动脉,行残余漏口缝合,转机加固后复查窦瘤修补处残余分流消失后结束手术.术后超声复查修补处未见缺损及分流,患者恢复良好.

  • 改良右心声学造影与传统右心声学造影对照研究

    作者:王胰;曾杰;李文华;邓燕;李春梅;尹立雪

    目的 比较改良右心声学造影与传统右心声学造影检测心内或心外右向左分流(RLS)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方法 (1)显微镜下检测:2种右心声学造影方法[改良法:8ml生理盐水(AS)+1 ml静脉血+1ml空气;传统法:9 mlAS+1ml空气]分别震荡10、20次后(AS10组、AS20组、ASb10组、ASb20组)显微镜下观察产生微泡大小、数目、红细胞形态;(2)临床实验:选取2014年4至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临床怀疑有RLS者(隐源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性偏头痛、仰卧呼吸-直立位低氧血症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2种右心声学造影方法分别震荡10、20次进行造影(AS10组、AS20组、ASb10组、ASb20组).记录患者右心显影时间,观察RLS情况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监测患者造影前后血氧饱和度、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及尿胆原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产生微泡数目、大小及患者右心显影时间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x2比较各组患者RSL检出率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x2分割检验;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各组患者RLS半定量分析结果,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采用配对t检验患者造影前后血氧饱和度、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及尿胆原浓度差异.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震荡次数越多,红细胞膜破坏越明显.ASb20组产生微泡数目多,约为AS10组的4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80,P<0.01);而各组产生微泡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例患者中,改良右心声学造影法观测到RLS者22例(22/32,68.8%),传统右心声学造影法观测到RLS者18例(18/32,56.3%).任意两组患者间RLS半定量分析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Sb20组与AS10组、AS20组、ASb10组比较:x2=13.567、11.646、9.001;Asb10组与AS10组、AS20组比较:x2=9.125、2.589;AS20组与AS10组比较:x2=8.127;P均<0.01).所有患者造影前后血氧饱和度、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及尿胆原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右心声学造影法是一种安全、稳定、高性价比的检查RSL的方法;改良右心声学造影法RLS的半定量评估及其与临床事件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 Valsalva动作对卵圆孔未闭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右向左分流的影响

    作者:赵艺娜;赵恩法;亢春苗;刘保民

    目的 探讨Valsalva动作对卵圆孔未闭(PFO)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以及右向左分流(RLS)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至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以伴有不同程度偏头痛、一过性晕厥、眩晕、短暂脑缺血发作(TIA)、不明原因脑卒中等症状就诊的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排除颅内、颅外血管畸形及肺动静脉畸形,并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造影(c-TCD)和对比增强经胸超声心动图(c-TTE)检查.c-TTE观察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张力期,舒张期二、三尖瓣口频谱E峰值、A峰值及E/A值、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面积(LVEA)、右心房面积(RAEA).c-TTE观察静息状态下与辅以标准Valsalva动作时c-TTE检出PFO-RLS评定结果分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静息状态下与Valsalva动作张力期舒张期二、三尖瓣口正向血流频谱E、A、E/A值及LVEDV、LVEA、RAEA差异.采用x2检验比较Valsalva动作前后PFO-RLS评定结果分级差异.结果 与静息状态下比较,Valsalva动作张力期舒张期二尖瓣口正向血流频谱E、A均减小[(64.1±16.2) cm/s vs (78.2±18.2) cm/s, (58.4±14.9) cm/s vs(52.2±16.0) cm/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04,P<0.01;t=2.642,P<0.05),而E/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alsalva动作张力期LVEDV、LVEA均较静息状态下减小[(43.0±16.3) ml vs(69.0±14.8) ml,(19.1±5.1) cm2 vs (24.4±3.8) cm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10、8.780,P均<0.01).与静息状态下比较,Valsalva动作张力期舒张期三尖瓣口正向血流频谱E、A及E/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alsalva动作张力期RAEA较静息状态下减少[(8.2±3.9) cm2 vs (12.8±3.8) cm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65,P<0.01).辅以Valsalva动作时诊断PFO阳性率提高,比静息状态下增加了32.7% (x2=24,50,P<0.01).结论 标准Valsalva动作使胸腔压力增加,肺静脉回心血流减少,继而引起左心充盈减少,E峰值、A峰值减低;体静脉回流受限,右心房充盈减少;Valsalva动作结束瞬间右心房压一过性高于左心房压,继而导致卵圆孔开放或变大,实现RLS.Valsalva动作可以提高c-TTE诊断PFO的阳性率.

  • 脑卒中患者经导管封堵卵圆孔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焦萌;金梅;王霄芳;郑可;梁永梅;肖燕燕;李伟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PFO),预防脑部矛盾栓塞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共6例,年龄16~67岁,均经临床经胸超声心动图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PFO合并右向左分流患者.6例术前均有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选用PFO封堵器经导管置入,进行介入治疗.结果:本组封堵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能成功置入并释放封堵器.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封堵器移位.术后未有脑卒中事件.结论:经导管封堵PFO是一种较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可用于预防由于DFO导的致脑部矛盾栓塞.

  • 偏头痛伴卵圆孔未闭患者介入封堵疗效观察

    作者:张宏伟;沈群山

    目的 探讨偏头痛伴卵圆孔未闭(PFO)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介入封堵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以偏头痛为主要症状来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及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就诊并确诊为PFO的成年患者238例,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119例)和介入组(119例).介入组患者直接行介入封堵治疗,于术后1、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及经颅多普勒声学造影检查;对照组予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对症治疗,1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及经颅多普勒声学造影检查,对症状无明显好转且手术意愿强烈的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并纳入介入组进行6个月随访.结果 全部患者均有偏头痛症状,其中先兆性偏头痛患者为145例(60.9%).1个月后随访,介入组患者偏头痛缓解率(78.2%比13.4%,P<0.001)、右心声学造影查右向左分流(RLS)缓解率(82.4%比7.6%,P<0.001)及经颅多普勒声学造影查RLS缓解率(87.4%比9.2%,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随访时,对照组有86例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终共205例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并全部成功,术后1个月时随访患者204例,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194例.1个月随访患者偏头痛缓解率[76.5%(156/204)比87.6%(170/194),χ2=8.355,P=0.004]、右心声学造影查RLS缓解率[81.4% (166/204)比 95.4%(185/194),χ2=18.683,P<0.001]显著低于6个月随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经颅多普勒声学造影查PLS缓解率两时间点比较[90.7%(185/204)比94.3%(183/194),χ2=1.894,P=0.1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9例(4.4%)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无患者死亡或因手术导致再次入院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对偏头痛伴PFO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安全有效.

  • 卵圆孔未闭致精神异常1例

    作者:周振东;李亚平;刘群会;黄本艳;张宏伟;张刚成;沈群山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33岁,未婚.因"发作性精神异常12年,再发1 h"于2016年12月3日来恩施州中心医院就诊.患者于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异常,表现为胡言乱语、夹杂垢语、语无伦次、言语间无逻辑性,伴有肢体不自主运动、颤抖,偶伴"手舞足蹈"现象,还偶有幻听、幻视;无抽搐、流涎、凝视、大小便失禁.发作持续时间为十几分钟至30 min不等,长持续时间约为2 h,未给予特殊治疗,可自行缓解.后每年发作3~5次,症状缓解后有头晕、嗜睡,约3~4 h后可恢复正常,对发作过程有记忆.曾反复至多家医院行头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脑电图、脑电地形图、24 h动态脑电图、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电解质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曾遵医嘱口服过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镁250 mg、每日2次,维持半年,效果不明显后停药;后又遵医嘱口服抗精神异常药物帕罗西汀20 mg、每日1次,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0.5 mg、每日2次,阿立哌唑10 mg、每日1次,维持两年半,效果不明显后停药.本次入院前1 h上述症状再次发作,遂经急诊送入本院.既往有慢性咽炎史,否认脑外伤史.家庭和睦,幼年时期无不良刺激事件发生.平素个性不偏激、不固执,性格文静,有礼貌,工作压力大时有轻微焦虑、失眠现象.入院查体:躯体及神经系统均无阳性体征.住院期间常规采血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症状发作时检查脑电图无异常,动态脑电图监测无异常.头部MRI提示点状缺血灶,脑白质变性改变(图1).脑动脉造影显示无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 PFO).术前静息状态下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未见异常信号(图2);Vasalva动作后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可见雨帘状信号(图3).术前行右心声学造影试验,监测到大量气泡(图4).在做Vasalva动作时,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监测到大量右向左分流的微栓,可诊断为PFO[1-2].

  • 卵圆孔相关的脑卒中、偏头痛及介入治疗进展

    作者:向阳;马依彤

    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的广泛应用及诊断水平的提高,卵圆孔未闭与脑卒中及偏头痛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国外对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与脑卒中及偏头痛关系的认识和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 不采用封堵治疗作为卵圆孔未闭患者不明原因脑卒中次级预防的循证医学依据

    作者:黄颖;伍伟锋

    脑卒中是人类死中的第三大原因,其中不明原因脑卒中高达40%.而在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中50%有卵圆孔未闭(PFO)[1].对于有不明原因脑卒中的PFO患者是否应该行经导管封堵术治疗,以防止再次脑卒中发生,目前尚无统一意见.本文就不采用封堵治疗作为PFO患者不明原因脑卒中次级预防的循证医学依据进行综述,以提高认识.

  • 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滔;欧阳文斌;赵广智;张凤文;潘湘斌

    目的:本研究探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行经皮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成功实施的单纯TTE引导下经皮PFO封堵术的患者35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34.8±13.8)岁,平均体重(58.3±11.5)kg.术后即刻以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治疗效果,并于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在TTE引导下行经皮PFO封堵术.5例患者因声窗不清晰,而加用食道超声辅助引导.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穿刺至拔除鞘管)为(22.1±6.0)min.1例患者术后即刻存在微量残余分流,24 h后消失;1例术后发现少量心包积液,对症治疗后好转.35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3±0.5)d,均康复出院,未出现外周血管损伤、心脏穿孔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卒中、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单纯TTE引导下经皮PFO封堵术安全、有效,可以避免使用X线及对比剂,近期效果满意.

  • 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治疗及近期随访研究

    作者:李世军;岳庆雄;王苏平;潘晓芳;赵红玲;王琳;庞占琪;董赫;杨健;李亚文;马奔;孙喜琢

    目的:评价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术后残余分流发生情况。
      方法:对24例卵圆孔未闭患者进行封堵治疗[包括偏头痛15例,其中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提示双侧皮层及皮层下多发小灶脑梗死3例,不明原因卒中9例,偏头痛合并卒中3例]。分别在术后即刻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c-TCD)检查,在术后3天、1个月、3个月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及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术后第6个月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及头颅电子C T检查。偏头痛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行头痛影响测定-6(HIT-6)评分。
      结果:共21例成功封堵,3例不明原因卒中患者未能通过未闭的卵圆孔,放弃封堵治疗。封堵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提示右向左残余分流分别为7例、4例、3例、3例。封堵术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检查提示残余分流少量、中量、大量封堵术后即刻分别为8例、1例、0例和6个月分别为1例、1例、1例。所有患者复查头颅电子CT无新发梗死病灶。21例中有15例出现偏头痛,其中14例患者封堵术后6个月偏头痛症状明显改善(P<0.001)。所有封堵患者无卒中再发。
      结论:介入封堵治疗卵圆孔未闭可预防卒中再发及改善偏头痛症状,但短期内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残余右向左分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不明原因脑卒中伴卵圆孔未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

    作者:黄永涛

    不明原因脑卒中伴卵圆孔未闭(PFO)患者二级预防是临床面临的难题.随着越来越多针对不明原因脑卒中伴PFO患者二级预防临床试验的开展,介入封堵PFO已成为关注的新焦点.本文综述不明原因脑卒中伴PFO的二级预防与PFO封堵围术期抗栓治疗现状,以引起对介入封堵PFO围术期抗栓方案的重视.

  • 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治疗相关新进展

    作者:史雪莉

    卵圆孔未闭 (PFO) 是目前成年人中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通常认为PFO不会干扰到心脏的血流动力学,但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PFO与不明原因卒中、偏头痛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随着心导管技术的发展,经皮介入封堵PFO安全有效,可有效预防PFO合并不明原因卒中患者再次卒中事件的发生;可以改善PFO合并偏头痛患者头痛症状,部分患者偏头痛症状完全消失,PFO介入封堵治疗不明原因卒中及偏头痛疗效得到初步验证.现针对介入封堵PFO治疗不明原因卒中和偏头痛的研究进展做出综述.

  • 左心室训练术对左心室退化先天性矫正性大动脉转位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影响

    作者:崔彬;李守军;闫军;沈向东;王旭;杨克明;花中东;王强

    目的:评价左室训练术对左室退化先天性矫正性大动脉转位(CCTGA)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影响。
      方法: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24例左室退化CCTGA患儿行左室训练术,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3.73±4.35岁(0.17~22岁),体重15.71±10.95 kg(5.1~61 kg),其中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23例(TR,轻度11例,中度7例,重度5例),其他主要合并畸形:限制型室间隔缺损18例,房间隔缺损5例,卵圆孔未闭5例,动脉导管未闭4例,肺动脉瓣轻度狭窄5例,主动脉弓缩窄1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或心导管检查确诊,形态学左室舒张末径( mlVEDd)21.56±6.60 mm (8~32 mm),形态学左室( mlV)后壁厚度4.29±1.52 mm(2~7 mm),形态学左室与形态学右室(mRV)压力比(P mlV/mRV)0.41±0.12(0.12~0.65)。手术均采用胸骨上端小切口或胸骨正中切口,在全麻下完成肺动脉环缩术。

  •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作者:吕瑛;王军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2007年7月至2013年4月,共纠治体重≤10 kg的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525例。男284例,女241例,月龄1~39个月,体重1.2~10 kg,平均(6.3±3.4) kg。膜周型VSD 396例,嵴内型46例,干下型83例。VSD直径0.7~2.5 cm,平均(1.1±0.6)cm。合并继发性房间隔缺损(ASD)73例,卵圆孔未闭(PFO)5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48例,肺动脉瓣狭窄(PS)34例。肺动脉压力4.73~12.23kPa。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一期根治术。

  • 先天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作者:赵青;戴研;孙奇;陈柯萍

    患儿男,5岁8个月,主因“发现心跳慢5年8个月”入院。患者母亲孕38周产检时,胎心监测提示胎心偏慢,行剖宫产。出生时(2009-02-08)即发现患儿心率慢,心电图提示:心房率147 bpm,心室率49 bpm,三度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560 ms),X线胸片提示心影饱满,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19 mm,心内结构及心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患儿5个月时复查心电图提示心室率38 bpm、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厚、QT间期延长(647 ms)。1岁时化验尿常规提示尿蛋白(+),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QT间期正常高限;超声心动图提示LVEDD 39.8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74.4%,左心室增大,卵圆孔未闭,左心收缩功能正常范围。患者平素经常“感冒、发热”,平均每年3~5次,曾发热39℃,出现抽搐,持续10余分钟,自行缓解。平时无头晕、黑曚、胸闷、气短,自觉体力与同龄儿童相仿,5岁7个月时复查动态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平均心率43 bpm,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前后径19.7 mm,LVEDD 48.0 mm,LVEF 66.0%,左心室内径重度增大,二、三尖瓣反流(少量),升主动脉内径轻度增宽,卵圆孔未闭;建议植入永久起搏器。5岁8个月求治于我院门诊,拟"心律失常、先天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收入我科。患儿母亲曾化验:抗ENA抗体-SSA(+++),抗ENA抗体-SSB(+++),余未见明显异常。父亲、姐姐体健。

  • 婴幼儿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护理配合

    作者:王冉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治疗婴幼儿肺动脉瓣狭窄手术的护理配合。
      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对24例患儿施行球囊扩张术,年龄分别为12天至11个月,体重从2.5~9.7 kg,其中10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9例合并卵圆孔未闭,7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1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手术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常规开胸,悬吊心包,肝素化后于右室流出道表面缝荷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通过肺动脉瓣到达主肺动脉,放导丝成功后,沿导丝置入球囊导管,大气压下反复扩张2~3次,测肺动脉压力,右室压力致满意为止,撤离球囊,荷包线打结,止血关胸。

371 条记录 2/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