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Q开关红宝石激光治疗早期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作者:方芳;林美玲;张虹;程波

    目的:评价Q开关红宝石激光治疗早期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Q开关红宝石激光和超脉冲CO2激光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治疗组疼痛感低于对照组,脱痂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治疗效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色素沉着发生率和瘢痕形成均低于对照组,2组色素减退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Q开关红宝石激光治疗早期脂溢性角化病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微波治疗慢性苔藓样角化病9例分析

    作者:张雁来;靳卓;赵晓秋

    2002年2月~2006年2月我科采用微波治疗慢性苔藓样角化病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灰泥角化病1例

    作者:田艳;刘建;李鹿

    临床资料 患者女,49岁.因双前臂、双手背、右足背疣状增生、覆鳞屑5年,就诊.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背出现淡灰色斑丘疹,表面粗糙似疣状,搔抓后表面有灰白色的鳞屑脱落.以后皮损逐渐增多,无瘙痒感,冬重夏轻,未予治疗,患者既往体健,无其他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双前臂、双手背、右足背可见散在直径3~5 mm淡灰色丘疹,表面粗糙似疣状,上覆鳞屑,鳞屑易刮除,刮除后露出正常皮肤(图1).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无异常.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颗粒层增厚,灶性炎性细胞浸润,海绵水肿形成,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皮下组织未见异常(图2).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灰泥角化病.

  • 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黑棘皮病综合征1例

    作者:马英;卢忠

    黑棘皮病(acanthosis nigrican,AN)又称黑色角化病或色素性乳头状营养障碍,是以疣状增殖和色素加深为特点的一种少见皮肤病.介绍1例伴有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的黑棘皮病(hyperandrogenism - insulin resistance - acanthosis nigrican,HAIN-AN).

  • 皮肤镜在汗孔角化症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孙瑞凤;连石;朱威

    汗孔角化症( Porokeratosis,PK)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角化不全性皮肤病,典型临床表现可明确诊断,但不典型临床表现可被误诊为银屑病[1]、红斑狼疮[2]、扁平苔癣样角化病[3]、疣状皮肤结核、股癣[4]、慢性湿疹[5]等. 组织病理是诊断PK的金标准,但具有创伤性[6,7]. 皮肤镜是一种无创性检测手段,近年来,多位学者将皮肤镜用于PK患者. 本文就皮肤镜在PK中应用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巨大鳞状细胞癌1例

    作者:张宝祥;张淑英

    患者女,82岁,农民.左面部溃疡伴恶臭3年余,于2007年11月22日就诊.3年前左眼睑下方曾有单发丘疹,直径约0.5 cm,在外诊断为"角化病"未作治疗,其后丘疹渐增大,中央糜烂,形成溃疡,自行外用药膏、口服消炎药等无效.体检:一般情况尚可,意识清,听力下降,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无肿大及压痛.

  • 外耳道胆脂瘤与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两种不同的疾病

    作者:汤建国;曹克利

    自从Toynbee(1850)首次描述在尸检中发现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Keratosis obturans,KO)以来,在耳科学的著作和文献中一直交替或同时使用着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和KO这两个术语来阐述"外耳道骨部脱落上皮角化栓聚集"这样一个概念[1].

  • 儿童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的临床特点

    作者:尹德佩;朱慧娥;马慧敏;陈培培;窦训武

    目的:探讨儿童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外耳道胆脂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主诉症状、病程、临床特征、CT表现、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并与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进行鉴别诊断.结果:所有患者中20例(22耳)修正诊断为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其中单纯右耳11例,单纯左耳7例,双耳发病2例.主诉疼痛20例(100%)、耳道出脓17耳(77.3%),听力下降伴耳道出脓3耳(13.6%).行耳镜检查发现耳道肉芽17耳(77.3%);CT发现骨性耳道受压变形鼓膜受压移位18耳(81.8%),其中7耳(38.9%)表现为骨性耳道后壁压迫吸收.所有患者均在耳内镜下操作,术中发现鼓膜小穿孔4例,术后病理均显示为角化上皮.结论:外耳道阻塞性角化上皮栓容易与外耳道胆脂瘤诊断混淆,临床上主诉耳痛、耳道肉芽伴出脓的患者,CT发现耳道骨质环形受压改变伴有鼓膜受压移位患者,需考虑为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

  • 强脉冲光与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丁徐安;袁定芬;邓辉;陈丽莎

    [目的]比较强脉冲光与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双侧面部均有脂溢性角化皮损的患者共15例,左侧皮损使用强脉冲光治疗,治疗间隔为4~5周,连续3次为一个疗程.右侧皮损使用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治疗间隔为4~5周,疗程为1~2次.患者和医生根据照片对每次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强脉冲光治疗3次后的疗效与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1~2次后的疗效经患者和医生评价差异均无显著性(S =-5,P>0.05;S=-4.5,P>0.05).强脉冲光治疗后色素沉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Q-开关倍频Nd:YAG激光(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水疱、瘢痕及色素减退.[结论]强脉冲光和Q-开关倍频Nd:YAG激光均能有效地治疗脂溢性角化病.在使用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时应适当降低能量密度,以防色素沉着的发生率.

  • 超声检查在艾滋病相关性卡波西肉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秀梅;苏燕;黄莉丽

    [目的]探讨超声在艾滋病相关性卡波西肉瘤(K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5例成功进行超声引导下皮肤结节穿刺活检的KS患者的超声资料,分析其影像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55倒患者经皮肤组织活检中KS患者40例,脂溢性角化病8例,黑色素瘤4例,基底细胞癌3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32例,其中KS 28例,其他疾病4例,漏诊12例,误诊11例,其中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病5例,黑色素瘤3例,基底细胞癌3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超声诊断KS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 (28/40),26.7%(4/15),58.2%(32/55),71.8%(28/39),25%(4/16).[结论]应用二维声像图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测值,超声对KS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耳廓脂溢角化病伴皮角形成1例

    作者:赵允沛;封新荣;张增;赵青松;孙兆通

    患者女,70岁,因右耳廓牛角样新生物3余月而入院.3个月前自觉右耳廓发痒不适,后逐渐长出~肿物,不断增大、变硬、变尖,曾自行用剪刀剪除2次,无效,反而加速新生物生长,后长成牛角样.即往有糖尿病、肾炎及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无遗传病史.体格检查:心、肺、腹无异常发现,左耳正常,右耳廓舟状窝中下部有一牛角尖样新生物,长约2cm,底部直径1cm,深灰色,表面坚硬如牛角样,根部红肿,较尖部软,与耳廓软骨无粘连.化验室检查:血糖6.4mmol/L,余均正常.术后新生物送病理检验,结果:耳廓脂溢角化病伴皮角形成.术后10天痊愈出院,随诊2月无复发.

  • 调Q开关755 nm翠绿宝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华伟;李凡;米新陵;蔡华

    目的 观察调Q开关755 nm翠绿宝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调Q开关755 nm翠绿宝石激光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病112例(286处皮损),根据皮损的部位、性质及对激光的反应,94例患者(266个皮损)选择纳秒模式,光斑直径2 mm时,能量密度10~12J/cm2,光斑直径3 mm时,能量密度5~6 J/cm2,光斑直径4 mm时,能量密度3-4 J/cm2;18例患者(20个皮损)选择微秒模式,光斑直径3 mm,能量密度20 ~ 24 J/cm2.结果 112例患者,共计286个皮损,治疗8周后随访1次,238个皮损痊愈,治愈率83.22%,48个皮损经过2~3次治疗痊愈,痊愈率为100%,未出现创面感染和瘢痕形成.结论 调Q开关755 nm翠绿宝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效果好,安全,创面无感染及瘢痕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 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ct-4在表皮肿瘤中表达的临床实验研究

    作者:沈颖;蔡绥勍

    目的 探讨表皮非黑素肿瘤中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ct-4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表皮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选择20例人皮肤鳞状细胞癌(SCC)、20例基底细胞癌(BCC)、20例脂溢性角化(SK)和2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组织中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ct-4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意义.结果 (1)Oct-4在皮肤SCC、BCC中表达强度分别为90% (18/20)、80%(16/20),与正常皮肤组织65% (13/20)和皮肤SK 75%(15/20)相比明显增高(P<0.05),Oct-4在皮肤SCC和BCC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t-4在皮肤SK和正常皮肤组织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t-4在皮肤SK和BCC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CNA在皮肤SCC、BCC中表达强度分别为95%(19/20)、90% (18/20),与正常皮肤组织75% (12/20)和皮肤SK 85%(1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皮肤SCC和BCC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肤SK和正常皮肤组织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NA在皮肤SK和BCC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Oct-4在皮肤SCC、BCC中表达强度与细胞周期蛋白PCNA表达阳性强度均呈正相关(rs=0.450,0.457,P<0.05).结论 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ct-4在BCC和SCC中表达强度明显增高,可能与BCC和SCC发生发展有关.PCNA在BCC和SCC中强阳性表达,可能参与了BCC和SCC增殖过程.Oct4和PCNA在皮肤SCC、BCC中的阳性表达强度呈正相关性,Oct-4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参与了BCC和SCC的发病过程.

  • 兄弟同患多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二例

    作者:石铁梅;王玲

    例1 男,66岁,因"体表多发性肿物2年"于2011年5月17日入院.患者于近2年来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全身体表多发性肿物,呈黄豆至蚕豆大小不等,自觉有瘙痒不适,经常搔抓致破溃出血,不伴有明显疼痛不适,一直未曾治疗,因全身体表多发性肿物不消失入院要求手术切除肿物.自幼有"日光性角化病"史.查体:全身皮肤偏白,四肢外露部位及耳廓、手背可见黄豆至蚕豆大小不等丘疹样改变,伴有大量鳞屑,其中左大腿伸侧皮损约2.5 cm×2.5 cm,表面不光整(图1),予行手术切除左小腿外侧、左侧大腿伸侧及右侧耳廓3处肿物,术后病理报告均为"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图2).

  • 水源性肢端角化病1例

    作者:王先文;余群英

    报告1例水源性肢端角化病.男,49岁,汉族.双手、手腕部皮肤接触水约1分半钟后出现米粒或芝麻大小苍白色及肤色丘疹,双手掌及手指侧缘起皱发白,增厚,时间越长皮损增多越明显,融合增大更明显;水温越高,皮损出现速度越快.无痒痛,轻度胀紧感,停止浸水并擦干后,皮疹逐渐消退,约15分钟后完全消退.高渗氯化钠溶液浸泡试验(-).诊断:水源性肢端角化病.

    关键词: 角化病 肢端 水源性
  • 激光结合维A酸乳膏治疗丘疹型脂溢性角化病疗效观察

    作者:凌伟军

    目的:观察使用CO2激光烧除结合外涂维A酸乳膏治疗丘疹型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方法:17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仍用传统的CO2激光把皮损一次性全部烧除,观察组则把皮损烧除至与正常皮面平行,伤口结痂脱落后再外涂0.1%维A酸乳膏至皮损完全消退或用药8周.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87.5%)低于对照组(96.8%),差异有显著性(x2=17.17,P<0.01),但有效率与对照组无差异,且色素改变、瘢痕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CO2激光烧除结合外涂维A酸乳膏治疗丘疹型脂溢性角化病具有较高的一次治愈率,且可极大地减少有碍美观的不良反应.

  • 日光性角化病中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魏荣;吴斌;彭春

    目的 探讨突变型P53蛋白在日光性角化病(SK)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在40例SK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2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突变型P53蛋白在SK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00%、10.00%,其在SK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其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SK相关,提示SK皮损细胞中有P53蛋白的异常表达.

  • 外耳道胆脂瘤的治疗和健康教育

    作者:钟小苑

    原发于外耳道的胆脂瘤称外耳道胆脂瘤,又称外耳道栓塞性角化病.组织学结构同中耳胆脂瘤,但常混有耵聍碎屑[1].我科门诊2002~2007年共收治外耳道胆脂瘤患者146例(148耳),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其中健康教育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 慢性苔藓样角化病1例

    作者:姜福娜;李志;于美玲;赵建伟

    慢性苔藓样角化病为一种罕见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现将我所门诊见到1例报告如下:张某,男,14岁,山东泰安人.因双手足面部皮疹10年,门角糜烂3年,于2000年3月来我所就诊.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原因地双手掌、足底皮肤发红、变硬,之后右耳周出现红斑,感痒,伴有渗出,到当地医院诊为"湿疹"给予皮康王、鱼肝油丸等多种药物治疗后皮损渐消退,但停药后又有新皮疹出现.3年前发展至耳周、颈部、面部、痒感加重,且出现丘疹,抓破后有渗出.

  • 消风生发酊治疗脂溢性脱发105例

    作者:吕冬菊;黄东明;黄春明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消风生发酊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消风生发酊外涂治疗,对照组给予采乐和5%硫磺软膏洗头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病情评分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自身比较均有差异性(P<0.01),两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制剂消风生发酊治疗脂溢性脱发可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151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