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放缓皮肤衰老的脚步
人过中年,无论如何掩饰,脸上的皱纹都会泄露年龄的秘密.不仅如此,干燥、暗淡无光、松弛、色斑等皮肤问题也纷至沓来.对此,读者朋友有许多疑问,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医院皮肤科主任王丽华如是回答——Q:皮肤是人类大的呼吸器官,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极易粘附各种尘埃、碎屑、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随着环境、年龄、营养、健康等因素的变化,皮肤出现问题的几率增大,我们的皮肤分为哪几种类型?
-
口腔专科医院小器械的消毒灭菌
口腔科器械种类繁多,精细锐利,使用频繁,尤其是牙科手机车针几乎每位患者均需使用,在口腔诊治过程中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牙髓感染物、切割碎屑等,是造成患者间传染乙型肝炎病毒(HBV)、艾滋病病毒(HIV)等传染病的重要媒介.
-
甲癣有何简易外治方法?
答:甲癣(灰指甲)是由真菌寄生在甲板内而引起,俗称灰指(趾)甲.多由手足癣传染.其临床症状为甲板增厚,不平,呈灰白色,质地疏松变脆,游离缘可见甲下碎屑,有的病甲与甲床分离.夏秋季为治疗甲癣的佳时机,以下简易的外治方法可供选择使用.
-
腹壁肺吸虫病1例
患儿男性,10岁.发现腹壁肿块1周.肿块约核桃大小,质地偏硬,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无破溃,无发热恶心呕吐及腹泻.5个月前曾因左腰部肿块行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肉芽肿性病变伴碎屑样坏死及见大量嗜酸性细胞浸润.查体:腹平,左腹直肌处扪及约1.5cm×1cm×1cm大小肿块,质地偏硬,有轻压痛,肿块边界清,表面光滑,腹直肌紧张时肿块更加明显,遂手术切除.
-
伴软骨肉瘤成分的胆囊癌肉瘤一例
患者女,67岁.因上腹及右上腹不适反复发作20余年于2005年6月就诊,疼痛性质为胀痛、绞痛,多次发作与进食油腻食物有关,伴有腰背放射痛,无发热、黄疸.外院CT示:胆囊结石、胆囊炎.入院后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充血、水肿,周围粘连较重,减压吸出少量结石碎屑及脓性积液后,胆囊体及壶腹部张力仍较高,腹腔镜钳无法钳夹,三角区暴露困难,改行开腹手术切除.临床术后剖示标本可见胆囊底少量结石碎渣及脓性积液.
-
掰安瓿时预防手指划伤的方法
临床护士加药掰安瓿时,经常会出现安瓿破碎,划伤手指,或玻璃碎屑扎入手指的情况,既给护士带来了伤痛,也影响了工作.
-
改良清理脾屑法在完全腔镜下巨脾切除加断流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腹腔镜下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正在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开始应用这项手术。以往有文献报道该类手术,术中需取1个辅助切口或扩大1个操作孔至4 cm以上用于取出脾脏。我院对取脾技术进行了改良,即利用旋切器将脾脏旋切成条索状取出,使该手术真正实现微创化。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取出旋切的条索状脾脏后,残留的脾脏碎屑、残渣,用冲洗泵连接500 ml 0.9%氯化钠溶液瓶冲洗清理费时费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院手术室采用一次性吸引器皮条捆绑腹腔镜吸引器棒的方法,来扩大吸引脾脏碎屑、残渣的内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密封瓶粉剂注射剂溶解方法的改进
密封瓶在临床常用于存放结晶或粉剂注射剂,使用密封瓶内的药物须用生理盐水、注射用水或专用溶媒将其充分溶解后吸取使用,而一些药物很难溶解.对于此类药物溶解一般注入溶解液后须振荡密封瓶,但此法嗓音大,容易使密封瓶内产生碎屑引起微粒污染,而且易使密封瓶破损.
-
临床简易去除胶粘痕迹的小技巧
临床护理中胶布撕掉后会在病人皮肤上留下胶粘痕迹,因皮肤的新陈代谢迅速,其代谢产物如皮脂、汗液及表皮碎屑等,能与外界细菌及尘埃结合形成污垢,粘附于皮肤表面,如不及时清除,可刺激皮肤,降低皮肤的抵抗力,以致破坏其屏障作用,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造成各种感染.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笔者找到一种简易去除胶粘痕迹的紧急方法,并在工作中进行多次试验,均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酒精砂轮制作方法
砂轮是临床上在加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于其较小,将其固定在某一个地方又不利于取用,如不将其固定又极易丢失.通常我们都将其用一长绳固定抽屉的把手上,但在输液数量多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绳不够长,只能将安瓿移到靠近砂轮的地方,割完后再拿酒精纱布擦拭碎屑,既浪费时间,又易将药放错位置;长期将其固定在抽屉把手上,易将抽屉把手损坏.
-
医用注射器活塞在气管切开试堵管中的巧用
对于原发病已痊愈或减轻、呼吸困难已解除的气管切开患者,应当作拔管前的准备工作:试堵管。堵管后呼吸平稳、无憋气是确定拔管的指征。以往临床常采用纱布条或木塞堵管的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安全隐患:纱布的棉丝和木塞的碎屑脱落时容易形成气管异物;木塞在患者呼吸过程容易受潮变形,给患者带来潜在危险。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了另一种气管套管堵管用具,经过3年的临床摸索使用,发现该堵管器能够克服传统堵管器的不足,现报道如下。
-
粉剂瓶加药小技巧
临床上护士在给患者加药溶解、稀释瓶装粉剂药物过程中,容易出现粉剂药液堵塞针头或当针头穿过瓶塞时,有可能将瓶塞切割下来的皮塞碎屑及内衬薄膜带入药液,这些不溶性微粒如果经静脉进入人体,堵塞血管导致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形成局部肉芽肿[1-2].
-
双侧孔针与斜面针穿刺胶塞形成输液微粒的研究
目的 研究双侧孔针头与斜面针头穿刺药物密封瓶胶塞时微粒及碎屑的形成情况,探讨减少输液微粒污染的方法。方法 取头孢呋辛钠密封瓶90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双侧孔针头与普通斜面针头配制药液,观察配制药液中的胶塞微粒量及碎屑。结果 两种针头配药,液体中的胶塞微粒数均随着针头穿刺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双侧孔针形成≥25 μm的微粒量少于斜面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6,3.32;P<0.01);而≥10 μm的微粒量多于斜面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65,5.38,6.58;P<0.01)。双侧孔针穿刺胶塞无碎屑形成,斜面针穿刺有碎屑形成。结论 采用双侧孔针溶药可有效地减少较大胶塞微粒及碎屑的形成,减少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临床上比较实用和理想的配药针头。
-
肝、胰术后腹腔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的护理
双套管负压引流已被广泛应用于腹部大手术,尤其是肝、胰手术.目前临床应用的双套管大多仅作单纯负压吸引,此法易使内套管被干燥的凝血块或组织碎屑堵塞而失去引流作用.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科自1998年1月~2001年3月应用腹腔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的共60例患者.取得了较满意引流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与自身免疫有关的,以高球蛋白血症、多种自身抗体和碎屑样坏死(界面炎)为特征的肝脏炎症性疾病.该病主要发生于女性,肝实质损害往往持续存在,易进展为肝硬化,病死率较高,但AIH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因此,早期诊断十分重要[1].AIH在欧美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往认为我国少见,但目前对该病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重视.
-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度、诊断的一些问题
0引言慢性肝炎的分度和诊断是临床诊断中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长期以来在临床上慢性肝炎的诊断受De Groote et al[1]的慢性肝炎分类的影响,该分类法以肝组织病理有无界面性炎症(界板破坏,又称碎屑样坏死)定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和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的分界线,无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有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并认为二者是相互独立的疾病,他的临床过程、治疗和预后也不相同;后来增加了慢性小叶性肝炎(CLH),即肝组织病理仅见小叶内炎症和肝细胞坏死,比CPH病变轻;这一鉴于病理学标准的命名既忽视了病因学不同所致肝炎的特点,又混淆几种特殊类型肝炎的诊断,并由此而影响了治疗.
-
颞浅动脉双蒂岛状组织瓣修复上颌窦洞穿伤一例
病例女,16岁。因面部爆炸伤1d入院。检查:右面颊皮肤及软组织缺损3cm×3cm,上颌窦开放,骨性前壁缺损,窦腔内留存大量鞭炮碎屑皮及泥土,窦腔上壁、下壁骨折,骨片游离(图1)。清创后,窦腔内填塞凡士林纱布引流。经换药,见窦壁有少量肉芽组织生长。伤后38d,行右颞浅动脉双蒂岛状组织移植修复术。沿颞浅动脉及其顶支、额支走行,设计颞浅动脉顶支筋膜瓣及额支额部皮瓣(图1)。
-
171 中耳胆脂瘤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中耳胆脂瘤形成机理是个难题,本文主要介绍染色体异常的内在遗传特性;胆脂瘤上皮异常增殖、骨质破坏吸收、角化碎屑堆积形成过程中各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酶的相互作用机制,并通过信号转导途径,使转录因子异常表达,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
间接检眼镜下恒磁棒摘出眼内磁性异物
2000年3月~2000年8月我们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以恒磁棒摘出磁性异物2例,报告如下:例1,郑某,男,27岁,住院号370068.于2000年5月11日用铁锤打击铁块时不慎左眼有碎屑击入7小时后入院.入院检查:视力右1.5,左0.3,左眼球结膜充血(+++),伴睫状充血(++),角膜中央有一长约5mm规则横型创口,创口内虹膜嵌顿.
-
甲基紫血影细胞染色法
血影细胞是变性的红血球,容易阻塞前房角小梁网,引起继发性血影细胞性青光眼[1,2].由于常规涂片或组织切片细胞膜易破裂,用HE染色常被误认为无结构的碎屑,故我们采用在湿片时用甲基紫方法可将其显示[3,4],此法简单,较HE染色方法快捷,容易观察.现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