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肠黏膜嗜酸细胞浸润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活动中的意义

    作者:赵树巧;杨宪武;魏静;徐静;刘继喜

    目的 评估结肠黏膜嗜酸细胞浸润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0例住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资料,并按照病理报告是否有嗜酸细胞浸润分为2组.记录并比较临床、实验室、内镜、病理、治疗及随访资料.结果 48例嗜酸细胞浸润组的临床资料与142例非嗜酸细胞浸润组相似,前者中首发症状为腹痛者为22例(45.8%),后者为46例(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6);疾病严重度前者显著高于后者(79.2%/54.9%,P=0.003);两者的内镜分型及表现相似,前者的内镜表现为不规则溃疡:22(45.8%)/24(16.9%),纵行溃疡:14(29.2%)/18(12.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和0.004);两者的治疗反应不同,前者需要激素及硫唑嘌呤治疗的患者高于后者:40(83.3%)/78(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嗜酸细胞浸润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活动的重要指标.

  • PPI-反应性食管嗜酸细胞增多症1例

    作者:王珍珍;何必立;李永连;叶丽萍

    患者,男性,76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月余”于2014-08-28收住我院消化内科。患者于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吞咽困难,以进食馒头、米饭等干硬食物时明显,无反酸、嗳气、烧心,无恶心、呕吐、呕血,无腹痛、腹胀,无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无胸闷气短,无胸痛,无畏寒发热等,当时未重视未诊治处理,症状逐渐加重,3天前患者进食稀饭即可出现梗阻感,仅可进食少量米汤等流质,有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无胸痛,无腹痛等,门诊行胃镜检查提示食管潴留。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等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吸烟史:20-40支/天*40年,未戒烟。否认饮酒史。入院查体:T 36.2℃,P 66次/分,R 18次/分,BP 108/60mmHg ,神志清,皮肤巩膜无黄染,左锁骨上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66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腹肌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包块未触及,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9×109/l,嗜酸性细胞比率:10.8%,嗜酸细胞绝对值:0.75×109/L,血红蛋白139g/l, PLT139×109/l。总IgE浓度:275.3IU/mL。免疫系列C:免疫球蛋白G:21.80g/L。血IgG40.651g/l。胸部+上腹部CT增强(见图1):两肺上叶肺气肿伴肺大泡形成;两肺上叶炎症;心包少量积液。肝右叶前下段及双肾囊肿。食管造影(见图2):食管下段局限性狭窄,炎症狭窄?超声内镜(见图3、图4):食管下段局部以闭合状态多见,注气后可张开,食管肌层明显增厚,呈低回声结构,部分层面肌层达5mm,其中黏膜肌层增厚更显著。食管肌层增厚长度大约5c m,下方贲门处以及距离门齿30c m以上位置肌层无异常增厚。病理(见图5):(食管活检)粘膜慢性炎伴间质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138(+),IgG(+), IgG4(-))。肿瘤系列、ANCA+抗核抗体系列未见明显异常。诊断:PPI-反应性食管嗜酸细胞增多症。入院后予禁食、营养支持、PPI抑酸等治疗,患者吞咽困难逐渐好转,逐渐恢复饮食,后可顺利进食软食,予带PPI出院。随访1个半月,患者可顺利进食软食,进食较硬食物时有哽噎感。

  • 布地奈德气雾剂(普米克)治疗儿童哮喘57例疗效观察

    作者:杜淑媛

    支气管哮喘是当今世界常见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支气管粘膜上皮损伤,以嗜酸性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微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和渗出物增多.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诊治及文献分析

    作者:黄曼玲;孙圣斌;宋敏;张姮;吴杰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并结合PubMed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我院收治的2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均经内镜检查发现,其中1例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采用手术治疗,预后均较好.检索到的文献共报道了92例患者,其中23例(25.0%)患者有过敏性疾病史.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浆膜累及者多伴有腹腔积液.92例患者均经内镜检查发现,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大部分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少部分患者可有复发.结论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和内镜下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内镜检查是主要诊断方法,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患者可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良好,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少部分患者可复发,但目前尚无恶变报道.

  • 喘乐宁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也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患.近年来报道患病率及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儿童患病率明显增高[1],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对急性发作的哮喘患儿尽快减轻喘息症状,缩短发作时间是治疗的关键[2].2000年3月-2004年3月采用喘乐宁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6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肠管CT病变范围关系与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性分析

    作者:曾于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例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CT病变范围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胃肠镜及病理活检证实的1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资料,根据CT上病变累及部位多少分为多部位组和非多部位组:多部位组为CT显示病变累及消化道或肠外部位达2个以上者,反之为非多部位组.同时,比较2组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例差异.结果 非多部位者6例:单纯胃受累1例;食管、胃受累1例;胃、十二指肠受累1例;胃、空肠受累1例;空肠、回肠受累2例.多部位者5例:胃、空肠受累伴腹腔积液1例;食管、胃、空肠、回肠受累2例;胃、空肠、回肠受累1例;空肠、回肠、升结肠受累且伴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者1例.多部位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例均比非多部位组高,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例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病变累及范围有一定关系,当其计数、比例明显升高时,病变累及范围可能较广,在临床工作中应扩大内镜或影像检查范围.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白介素8在不同病理类型鼻息肉中表达的对比研究

    作者:赵艳波;曹忠胜

    目的:通过观察VEGF及IL-8在以嗜酸性细胞为主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鼻息肉中的表达,分析它们在鼻息肉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于2009年6月~2011年12月对在我院行鼻内镜手术的240余例鼻息肉患者的标本进行严格筛选,选出以嗜酸性细胞浸润为主及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鼻息肉标本各32例,对照组选自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正常中鼻甲黏膜30例.将正常中鼻甲黏膜和鼻息肉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白介素8在正常中鼻甲黏膜和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鼻息肉中的表达.结果:VEGF及IL-8在正常鼻黏膜均呈弱阳性,即少见棕黄色颗粒,在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鼻息肉中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VEGF在以嗜酸性细胞为主的鼻息肉中呈强阳性表达,在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鼻息肉中呈阳性表达;IL-8在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鼻息肉中呈强阳性表达,在以嗜酸性细胞为主的鼻息肉中呈阳性表达.结论:VEGF及IL-8在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及以中性粒细胞鼻息肉为主的鼻息肉中表达成正相关,VEGF及IL-8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儿童支气管哮喘监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文;赵若智

    目前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治疗主要是依据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尽可能地应用小剂量的类固醇来控制呼吸道炎症.儿童哮喘监测和预后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主观和客观临床指标的测定或评估,以及诸如生活质量和哮喘治疗费用等社会经济指标的评估.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比,呼出气一氧化氮和痰嗜酸性细胞等的检测尽管有一些不足之处,但仍不失为安全、简易、无创性的儿童哮喘监测方法.

  • 神经纤维瘤病伴幼年性黄色瘤1例

    作者:关小红

    患儿男,5岁.因皮肤色斑和皮疹于1998年5月6日入院.患儿出生后发现背部皮肤有散在的咖啡色斑,周身有散在的肿物,皮色正常.于生后8个月时又发现周身皮肤出现散在的黄红色结节,颜色逐渐变淡呈豆黄色.均无自觉症状.体检:发育正常,智力无低下,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表现:背部、腰间可见散在分布的多个卵圆型、黄豆至蚕豆大的淡棕色斑,边界清楚,皮疹数多于6个.腋下未见雀斑样色素斑.躯干及四肢散在大小不一的、黄豆至拇指甲大的半球型肿物,质软、无蒂.其间散在米粒至黄豆大的淡黄色卵圆形丘疹及结节,有弹性感,表面呈蜡样光泽.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血清胆固醇2.5mmol/L,甘油三脂0.45mmol/L.皮肤病理检查:根据不同皮损分别取材二处.淡黄色结节活检:真皮内可见大量组织细胞浸润,间有少量嗜酸性细胞,Touton细胞、泡沫细胞及异形巨细胞等幼年性黄色瘤的特征性改变.肿物活检镜下见:细长梭形的神经鞘细胞,细胞界限不清,其胞核排列与胶原纤维束方向一致呈涡状,此表现符合神经纤维瘤的病理改变.患儿母亲,29岁.其出生后即发现皮肤有散在分布的小肿物,伴有不突出皮肤的咖啡色斑.随着年龄增长肿物逐渐增多、长大,遍布全身,无自觉症状.曾就诊于某医院,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神经纤维瘤病.否认近亲婚配.讨论:小儿神经纤维瘤病少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除引起神经外胚叶异常外,可同时伴有中胚叶的器官组织畸形或功能异常,故而其临床症状多种多样.部分患儿可表现为惊厥、智力低下、语言和运动发育迟缓.本例患儿与其母同患神经纤维瘤病,而患儿同时患有幼年性黄色瘤,后者病因不明,某些合并有神经纤维瘤者可发生髓性增殖,进而发展为白血病.故本例患儿应定期复查.至于神经纤维瘤病与幼年性黄色瘤有何种联系,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 胸膜间皮瘤胸腔灌注顺铂后胸腔积液内出现嗜酸细胞增多1例

    作者:贺岩松;于力

    患者,男,即往无特殊病史.胸闷、气短1周.检查:心率102次/min.心电图示心房纤颤、T波低平,倒置.B超示大量心包积液,左、右胸腔积液.CT检查胸腔积液,部分胸膜可见增厚.参考资料:

  • 小肠及系膜淋巴管瘤致消化道出血1例

    作者:陈燕;孙小明;李敏

    患者,男性,20岁,学生,于2013年10月24日因“反复头晕、乏力1年余”拟诊“贫血待查、缺铁性贫血”收住我院血液内科,入院后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25 g/L、平均红细胞体积63 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14 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229 g/L。骨穿报告提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其中粒系占39.5%(酸性占4%),红系占50%,粒红比=0.79,其中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红系缺铁表现,未见寄生虫,考虑缺铁性贫血、组织细胞嗜酸性细胞偏高。大便常规提示黄色、隐血实验阳性、未见寄生虫卵。胃镜示胆汁反流性胃炎。结肠镜示基本正常黏膜像。血液内科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缺铁性贫血,予以输血、补充铁剂治疗后于11月4日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89 g/L,大便常规提示褐色、隐血阴性、未见寄生虫卵,我科会诊建议患者排除小肠疾病,家属因经济原因拒绝。11月5日自动出院门诊随访。患者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复查大便常规6次提示隐血试验阳性,2月4日我科门诊拟诊“消化道出血”收住,入院后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2 g/L、平均红细胞体积91.80 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7.8 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03.3 g/L。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肠镜示基本正常黏膜像。胶囊内镜示空肠菜花样新生物伴渗血、末端回肠淋巴滤泡增生(图1)。初步诊断空肠病变伴出血,拟进一步行腹部CT、小肠镜活检。但胶囊内镜检查术后第1天患者出现反复血洗肉水样便,量约1200 mL,考虑有活动性出血,故放弃小肠镜检查,经家属同意后于2014年2月10日转普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可见中段小肠约20 cm其所属系膜内大量淋巴液潴留,其中小肠约5 cm肠壁可见蔓状血管瘤样增生伴肠腔内出血(图2),予以部分小肠切除手术,术后第6天出院。术后大体病理终确诊小肠及系膜淋巴管瘤。

  • 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无创检测技术的应用与评价

    作者:刘春涛

    对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进行评估和监测对于评价病情、治疗反应以及预测急性发作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相关的检测技术包括无创技术和有创技术,无创检测技术主要有气道反应性测定、诱导痰检测、呼出一氧化氮(NO)测定、呼出气冷凝物检测以及血液、尿液当中炎性介质的检测,常用的测定指标包括NO以及代谢产物、H2O2、嗜酸粒细胞计数及其颗粒蛋白、白三烯等等.在应用于临床时还需要解决标本采集的标准化问题.

  •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颜华东;佟绅;张子言;武汉;郭亚峰;张翘

    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 )是以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性细胞的浸润为特征的良性病变,是郎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u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一种亚型,约占LCH的60%80%,一般认为其与LettererSiwe(LS)病、HandSchüler–Christian(HSC)病是一种疾病在不同年龄、不同系统的不同表现.病因不明确,可能与细胞克隆增殖异常、细胞因子介导、病毒感染、免疫调节紊乱等有关[1].骨EG发病率较低,约占骨肿瘤的1%,发生于脊柱的EG更少见,占脊柱良性肿瘤的7%.并且骨嗜酸性肉芽肿因发病年龄、部位及病程的不同,其影像学表现也具有多样性、易变性,易误诊.现就脊柱EG 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 老年哮喘患者血清sICAM-1和嗜酸性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徐伟;于晓丽;魏丽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和嗜酸性细胞的关系.方法:用芬兰WACLAC公司生产的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监测正常人及老年性哮喘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老年哮喘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批量测定60例患者,平均数值为2.61+0.5,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联合检测以上两种试验对诊断和治疗有实用价值.

  • 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50例临床观察

    作者:陆亚康;刘敏

    过敏性鼻炎是五官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2000-07-2007-08在每年三伏天时采用穴位敷贴来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1)常年发病,具有打喷嚏,流清涕和鼻黏膜肿胀3个主要临床表现,1年内发病日累计超过6个月,1日内发病时间累积超过0.5小时;病程至少1年.有明确吸人物致敏原史,有个人或家族过敏病史,发作期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鼻分泌物涂片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细胞阳性[1].

  • 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IgE和EOS的影响

    作者:晏亮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对过敏性鼻炎患儿的疗效及其对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将过敏性鼻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以14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对IgE和EOS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gE、EOS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可以降低IgE和EOS,提高临床疗效.

  • 嗜酸性粒细胞凋亡与哮喘发病及治疗的关系

    作者:杨国宏

    支气管哮喘是机体对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的一种气管-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的疾病,简称哮喘.其临床特征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或更长,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病理上是以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为主,多种细胞(胞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患者嗜喘发作时,其外周血及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均明显增多,而病情缓解时嗜酸性粒细胞又明显减少.活化的嗜酸性粒细胞可以释放多种碱性蛋白质,包括主碱蛋白(MBP)、嗜酸阳离子蛋白(ECP)、嗜酸细胞源神经毒素(EDN)及嗜酸性过氧化物酶(EPO)等,直接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引起气道高反应性;活化的EOS还可以释放LTC4、PAF、PGD2与氧自由基,直接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微血管透性增高及粘液分泌增多;EOS 还可合成释放细胞因子,如IL-3,IL-5、IL-8、GM-CSF,影响其它细胞的功能.所以通过调控嗜酸性细胞的凋亡,清除聚集在气道内的嗜酸性粒细胞,已成为治疗哮喘的关键.

  • 脑垂体染色法的改良

    作者:张翠香;冯化杰;陆佰荣

    脑垂体分远侧部、中间部和神经部.为了能在同一张切片上清楚地观察到远侧部的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嫌色细胞及神经部的赫令体.我们通过多次试验,发现一种能将以上四种细胞同量显示出来的染色方法,现介绍如下.

  • 支气管哮喘特色治疗的观察

    作者:刘玉霞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反应性炎症和气管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易感者对此类炎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可逆性阻塞症状。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伴有哮名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咳嗽,可自行或治疗后缓解,若长期反复发作,使气道重建,导致气道增厚与狭窄,成为阻塞性肺气肿,以往认为气道平滑肌收缩引起气道……

  • 中药抗炎1号注射液对急性湿疹疗效及血清IgE的影响

    作者:潘祥龙;缪晓;竺炯;边风华;樊梅风;丁佳频;曾秋妹;杨希鏸

    应用自制中药抗炎1号注射液治疗30例急性湿疹,同时观察了患者血清中IgE的含量和外周血嗜酸性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痊愈6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治疗前患者血清IgE和外周血嗜酸性细胞较正常值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有所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抗炎1号注射液能抑制急性湿疹患者亢进的体液免疫.

148 条记录 3/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