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D5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黄悦;黄文斌;赵建华;李俐;赵有财;杨小兵;王劲松

    目的 探讨CD5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12例甲状腺腺瘤中CD56的表达.结果 4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45例CD56(-),仅1例弥漫(+),3例散在(+).阳性表达部位位于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CD56失表达与乳头状癌组织学亚型、肿瘤大小均无关.而癌旁良性甲状腺组织、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均CD56(+).结论 CD56可能是一种新的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免疫标记物,其失表达可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而与组织学亚型和肿瘤大小无关.

  • 甲状舌管乳头状癌1例

    作者:陈琛;黄凤昌

    患者女性,36岁.发现颈部肿物1月余.查体:颈软,无抵抗,颈部见一肿物,呈球形,体积3 cm×2cm×1.5 cm,表面光滑,边缘清楚,无压痛,随吞咽及伸舌上下活动;双侧甲状腺无肿大,无压痛;咽部黏膜充血,咽后壁少量淋巴滤泡增生.B超示颈部正中甲状腺上方可探及一大小2.7 cm×1.4cm×1.9 cm无回声包块,边界清,呈椭圆形,内回声好,后方回声增强.颈部CT示舌骨下方中线区见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晰,壁薄光滑,病灶后下部见结节状软组织密度灶,形态欠规则,密度不均匀,内见斑点状钙化灶,增强扫描病灶后下部结节灶明显渐进性强化,其余部分未见强化;甲状腺未见异常强化灶;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舌骨下方中线区占位性病变,甲状舌管囊肿合并血管畸形可能性大.血清学T3、T4均正常,其余检查结果均为阴性.

  •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合并乳头状癌及滤泡性腺瘤1例

    作者:杨开颜

    患者女性,47岁.20余年前患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或好转,但甲状腺一直肿大.查体:双侧甲状腺Ⅲ度肿大,质偏硬,无明显结节形成.行甲状腺切除术.病理检查巨检:两叶甲状腺组织,右侧7 cm×4 cm×2.5 cm,红色,从中间切开见一包膜完整的圆形实性结节,直径1.5 cm,粉红色,质偏软;左侧6 cm×5 cm×3 cm,红色,从中间切开见一包膜完整的实性结节,大小1.2 cm×1 cm×0.8 cm,包膜钙化,切面灰白色,颗粒状.

  • 桥本甲状腺炎癌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性分析

    作者:戴军;陈方荟;包建东;沈海燕;赵菁;王铁生

    Lindsay等[1]在1952年首先报告了桥本甲状腺炎(HT)癌变的情况,302例HT中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为12%,随后Dailey等[2]报告278例HT中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为17%,HT癌变以乳头状癌为主,滤泡状癌偶见.本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CK19、Ret/PTC、PCNA等肿瘤标记物,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HT癌变相关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指标,有助于HT癌变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

  • 甲状腺滤泡性病变

    作者:孔令非

    甲状腺滤泡性病变是甲状腺疾病中常见的病变,占甲状腺病变的大多数,且形态复杂、多样,诊断标准不统一,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该类病变可出现在甲状腺滤泡性增生、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甲状腺滤泡性癌、甲状腺滤泡性乳头状癌及甲状腺滤泡性髓样癌等病变中.熟悉该类病变的形态学特点、诊断原则、诊断程序等,对诊断甲状腺滤泡性病变有很大帮助.

  • 特殊类型乳腺癌(一)

    作者:丁华野;皋岚湘

    乳腺特殊类型的癌是一组少见或罕见的癌,其中一些类型已经作为独立的病理实体,是因为它们除具有特殊的形态学改变外,还有着更好或更差的预后.某些类型的癌由于报道的病例尚少,正处于一个积累资料的过程,把它们单独加以介绍也是完全必要的.目前,对乳腺特殊类型癌的诊断还存在着随意性,没有严格掌握标准,致使存在着过诊断或低诊断的现象,这样至少部分丧失了划分特殊类型乳腺癌的意义.例如:真正的髓样癌具有好的预后,如果将某些浸润性导管癌归入髓样癌,或将某些髓样癌诊断为其它类型的癌,其预后就不得而知了.教科书和文献中对髓样癌、粘液癌、大汗腺癌和乳头状癌等已经有了比较多的介绍,化生性乳腺癌我们已经单独进行了专题论述(诊断病理学杂志,1998,5:40),所以本文仅对以下特殊类型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问题进行讨论.

  • 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作者:张晋夏;崔全才

    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评估与分类一直是乳腺病理中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本文集中讨论乳腺病理诊断中常见的几种乳头状病变的诊断与处理原则,包括:①乳头状瘤的各种变异形式、乳头状瘤伴不典型性(不典型乳头状瘤)、乳头状瘤伴导管内癌与导管内乳头状癌的鉴别;②包裹性乳头状癌与实性乳头状癌的新进展;③细针活检时乳头状病变的诊断和对标本评估的影响.重点讨论免疫组化,尤其是肌上皮标记在这些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 胃原发性浸润性微小乳头状癌(英)

    作者:沈勤;王芳

    作者报道了1例74岁男性患者胃部罕见肿瘤--原发性浸润性微小乳头状癌.浸润性微小乳头状癌(IMPC)初报道是一种罕见的浸润性乳腺癌亚型,因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淋巴结转移率高、临床预后很差而受到人们关注.

  • 甲状腺乳头状癌14年后再发为甲状腺岛状癌1例

    作者:苏哲

    患者女性,58岁.甲状腺癌术后14年,因再发甲状腺肿物半年来我院治疗.患者于1991年因左侧甲状腺肿块在当地县医院行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再次于当地医院行左侧甲状腺全切术,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效果好,未再继续治疗.

  • 甲状腺癌鉴别诊断的几点体会

    作者:侯亚莉;段秀英

    甲状腺癌分乳头状癌、滤泡型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4型,前两型不易鉴别,现结合工作实践着重谈几点体会.1 甲状腺乳头的鉴别乳头是甲状腺疾病中常见的形态之一,鉴别其性质是病理诊断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乳头的分布和形态特点分为:①弥漫性乳头状增生:多见于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受TST的刺激,滤泡上皮增生肥大,形成明显的乳头状突起;上皮高柱状,核位于基底,染色正常或浓染,胞质透明;低倍镜下仍保持腺体小叶结构,病变弥漫均匀.

  • 甲状腺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并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报道

    作者:徐红;杨昌伟;杨守京

    甲状腺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spindle cell tumor with thymus-likes differentiation,SETTLE)是一类罕见的伴胸腺或第三腮囊相关分化的甲状腺恶性肿瘤.1991年Chan等[1]首先报道了1例发生于颈部的伴有胸腺或第三腮囊相关分化的肿瘤,然而SETTLE并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例至今尚未见报道.目前国内外文献仅报道了近30例SETTLE[1-5].该肿瘤好发于年轻人,平均年龄17.9岁(2~59岁)[2];男女发病率相同.临床上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无甲状腺功能改变,病程较长.SETrLE一般较晚出现血道转移,转移部位依次为肺(60%)、纵隔、局部淋巴结、肾和软组织[3,4].本文报道1例SETTLE并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就其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 甲状腺乳头状癌冷冻切片病理诊断有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何春年

    甲状腺癌手术中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在日常冷冻切片工作中占较大比重.开展好该项目,发展该技术,对甲状腺临床手术和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其重要性、经济效益和学术意义不言而喻.而提高甲状腺冷冻切片的诊断水平靠技术和形态特点的熟练掌握,甲状腺冷冻切片依然是术中甲状腺癌诊断的金标准.

  • 甲状腺混合性髓样乳头状癌一例

    作者:高志斌;王兆平;赵莺;余心如

    患者男,51岁,发现颈部肿块1年,近期明显增大于2007年11月28日入院.体检:右颈部可触及2cm×2cm肿块,随吞咽上下活动.临床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中冷冻切片检查发现双侧甲状腺多发性结节,其中2个结节较硬,灰白色,界限均清楚.冷冻切片诊镲断: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癌.进而行淋巴结清扫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现进一步随访中.

  • 乳腺浸润性微小乳头状癌伴大量黏液分泌一例

    作者:魏兵;步宏;陈卉娇

    患者女,37岁.发现右侧乳房肿块半年,于2001年2月19日入院.体检:右乳外上象限扪及5 cm×5 cm×3 cm质硬肿块,边界不清.B超示右乳有5 cm×4 cm×2 cm不均匀弱回声区域,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回声.右腋有多个结节影,大者2.5 cm×2.0 cm×1.0 cm.临床诊断:右乳肿瘤性质待查.行右乳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右乳外上象限有6 cm×3 cm×2 cm灰白质硬区.右腋及右锁骨下有多枚直径0.5~2.5 cm淋巴结,质硬有融合.

  • Warthin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一例

    作者:付燕飚;李秀珍;李百周

    患者男,46岁。体检发现双侧甲状腺结节于2014年7月入院。彩超示双侧甲状腺体积增大,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增粗、减低,分布不均,呈网络状,在右侧上极可见一个低回声结节,大小约0.45 cm ×0.37 cm,边界不清;左实质内见两个结节,较大者约2.2 cm ×1.4 cm,呈囊实性,较小结节大小约0.9 cm ×0.6 cm,呈低回声。考虑双侧桥本甲状腺炎,右侧上极结节考虑甲状腺癌,左侧腺瘤样结节可能。实验室检查示血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3.11 IU/mL (正常<4.11 IU/m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1000 IU/mL (正常<5.61 IU/mL),高敏促甲状腺素5.71 mIU/L,其他总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等均正常。临床考虑桥本甲状腺炎,乳头状癌待排。术中见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右侧甲状腺上极可及一大小约0.3 cm ×0.3 cm质硬结节,边界不清,左侧甲状腺可及一大小约3 cm ×2 cm结节,质尚软,边界清,颈前区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予以行左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和右侧次全切除,冷冻切片示右侧微小乳头状癌,伴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左侧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常规病理检查,右侧甲状腺如上述,切面可见直径0.3 cm的灰白质硬区;左侧甲状腺质地软,红褐色肉样,无明显质硬区。镜下见甲状腺滤泡间散在分布淋巴滤泡,右侧甲状腺可见典型的乳头状癌特征和纤维化,左侧甲状腺内一个结节似淋巴结,周围见纤维组织围绕,结节内有较宽阔的人工裂隙,形成宽大的乳头状结构,乳头间质为淋巴组织,并形成淋巴滤泡(图1)。乳头表面覆盖单层或复层上皮,局灶呈靴钉样突起、细胞异型性大,细胞质丰富嗜酸性,部分细胞扁平,似血管内皮或间皮,无甲状腺滤泡或胶质形成(图2)。部分上皮在淋巴组织内呈腺样,似淋巴结内转移性腺癌(图3)。免疫组织化学示上皮细胞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图4)和CK19,弱表达甲状腺球蛋白(TG),提示为甲状腺上皮来源。 Ki-67阳性指数约10%。

  • 肾脏孤立性纤维瘤一例

    作者:陈旭东;郑晓刚;周晓军

    患者女,33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部疼痛,呈持续性隐痛,无阵发性加剧,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血尿.MRI:右肾盂占位性病变,考虑为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癌,合并肾上盏积水.专科检查:双侧肾区无隆起,未扪及包块,无触压痛.术中见右肾盂肿瘤2 cm×2 cm×2 cm,境界较清;肾上盏扩张积水,未压迫肾动静脉.

  • 筛状桑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作者:崔秀杰;赵海鸥;苏鹏;陈劼;张仁亚;潘毅;欧阳小明;刘军;张健强;杨阳;杨荣;丁岚;刘志艳

    目的 探讨筛状桑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ribriform mor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CMV-PTC)的细胞学特点、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收集10例CMV-PTC患者存档资料,行细胞学、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LASB法)染色.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其腺瘤性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突变,采用突变扩增系统(ARMS)法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7岁.肿瘤主要位于甲状腺右叶.3例行术前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检查,2例诊断为可疑甲状腺乳头状癌(PTC), 1例诊断为PTC.8例均为孤立性结节,2例为双叶多发结节,3例呈浸润性生长.平均直径2.6 cm.细胞学上缺乏炎性病变、坏死背景,肿瘤细胞特点为乳头状、筛状、实性、腺状排列,胶质稀少或缺无.PTC细胞核特点不典型,可见核内包涵体和核沟.桑葚体可有或无.组织形态学上复杂多变,肿瘤细胞特点与细胞学一致,细胞核多呈柱状或高细胞状,桑葚体细胞核多透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及桑葚体甲状腺球蛋白(TG)、p63阴性.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雌激素受体(ER)、细胞角蛋白(CK)、CK19阳性表达于肿瘤细胞.β-catenin特异性阳性表达于肿瘤细胞质和细胞核.以上抗体桑葚体仅表达CK.Ki-67阳性指数1%~30%.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APC基因检测发现1例结直肠癌相关性基因体细胞突变,该例血清学检查发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相关性胚系突变,肠镜证实多发性息肉病,其母亲死于肠癌.所有肿瘤均无BRAF V600E基因突变.结论 CMV-PTC因罕见、细胞学、病理学及临床病理学特点不被熟知,容易漏诊、误诊或过诊.TG、TTF1、β-catenin、ER是诊断CMV-PTC较为特异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桑葚体不同于鳞状上皮化生,不表达p63和CK19,但表达CK.尽管肿瘤本身预后良好,但因其易伴发APC基因突变相关性肿瘤(如FAP、Gardner综合征)而须准确诊断.

  • 甲状腺癌病理诊断中的若干问题

    作者:李媛;霍真;陈杰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同时,一些侵袭性亚型乳头状癌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1],诊断技术提高使得一些亚临床甲状腺癌被早期发现是重要原因。甲状腺癌的主要病理学类型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癌、低分化癌、未分化/间变性癌和髓样癌,前三者属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其中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又称为高分化癌。大于90%的甲状腺癌属于高分化癌,临床表现为惰性过程,手术切除可治愈,即使有区域淋巴结转移,预后仍良好,属于低度复发危险因素。高分化癌的某些亚型(包括乳头状癌的高细胞型、柱状细胞型、弥漫硬化型、鞋钉亚型和滤泡癌的广泛浸润型)呈现临床侵袭性过程,有较高复发率,称为高分化癌侵袭性亚型,预后较一般高分化癌差,但好于低分化癌,属于中度复发危险因素。未分化癌罕见,是恶性度高的甲状腺癌,中位生存期不足6个月,即使灶性出现亦提示预后不良,TNM分期直接将其归入T4期。低分化癌临床及生物学行为介于高分化癌和未分化癌之间。本文将对甲状腺癌病理诊断中现存问题进行讨论。髓样癌起源于甲状腺C细胞,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张立涛;高东宸;卢晓梅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因其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特点和高度的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预后较差的特点,在2003年10月出版的WHO乳腺和女性生殖系肿瘤的病理学与遗传学分类中,作为一种新的肿瘤类型被单列出来.本研究旨在了解乳腺IMPC的临床病理特点.

  • 低分化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学进展

    作者:孙健;杨堤;崔全才

    低分化甲状腺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PDTC)概念的提出已超过25年,用来描述在临床病理特点上介于分化型癌(滤泡癌和乳头状癌)与未分化型癌(间变性癌)之间的一种甲状腺滤泡源性肿瘤.PDTC曾被冠以多种名称,如低分化滤泡癌、实性型滤泡癌[1]、低分化乳头状癌、梁状癌[2]及岛状癌[3]等.虽然20多年的研究均支持存在这样一种类型的甲状腺癌,但对其具体定义学者们并未达成一致.近年来,有关PDTC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已成为临床医师及病理医师关注的热点之一.一、PDTC的定义从PDTC的概念提出伊始,就存在对此种肿瘤各种不同的具体定义.1983年,Sakamoto等[4]学者基于日本的研究经验,将具有实性、梁状或硬化结构的甲状腺滤泡癌或乳头状癌定义为PDTC(不论其是否存在高级别的细胞特点如核分裂象较多及坏死).1984年,Carcangiu等[5]将具有岛状生长方式,出现坏死及较多核分裂象的甲状腺滤泡源性肿瘤定义为PDTC.自此以后,文献中对于PDTC的解释就变得十分多样.其中日本学者普遍采用Sakamoto的定义[6],而欧美学者遵从Carcangiu定义的较多[3].此外,尚有学者将此两种定义综合后使用,或者将PDTC的定义扩展到包括甲状腺黏液表皮样癌及柱状细胞癌的范畴[1].

457 条记录 2/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