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评估甲状腺血管直径在良恶性结节鉴别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评估甲状腺结节内血管直径在鉴别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超声检出的甲状腺结节105例患者111个病灶,根据其病理结果 分成良性组和恶性组,再根据结节的大小将良性组、恶性组分别分为≤2 cm组和>2 cm组,应用SMI软件检测结节内血管直径,比较测量结果.结果结节≤2 cm中良性组、恶性组平均血管直径分别为(0.90±0.13)、(0.61±0.17)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诊断阈为≤0.75 mm,敏感度为77%,特异度为85%;结节>2 cm组中良性组、恶性组平均血管直径分别为(1.12±0.19)、(0.76±0.20)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诊断阈为≤0.95 mm,敏感度为76%,特异度为83%.结论 SMI技术能有效测量血管直径,有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
大鼠心脏压力负荷增高疾病模型建立方法的改良
目的:目前,大鼠升主动脉缩窄是研究压力负荷增高型心肌肥大的经典建模方法。传统方法是将一根小于血管管径的缩窄针顺着升主动脉走行方向置于其上,用丝线将血管和缩窄针结扎在一起,然后将缩窄针抽出,从而将升主动脉缩窄成针的粗细,即垫针法。但该方法存在明显不足:(1)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差;(2)模型的死亡率高。因此,本研究旨在针对垫针法的局限性,对传统建模方法加以改进。创造一种安全可行,并且可实施个体化缩窄,得到模型参数一致性更高的模型建立方法。
-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人群中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标准Judkdns法连续对418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同时行腹主动脉造影或选择性双肾动脉造影检查,投照角度为左前斜22度,其中男271例,女147例,年龄35~80岁.肾动脉及冠状动脉狭窄定义为血管管径狭窄程度≥50%,<50%时称为血管病变.
-
股前外侧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体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常造成深部组织的裸露,需行皮瓣修复.1984年宋业光、徐达传、罗力生等[1-3]报道了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由于该皮瓣具有血管蒂恒定、血管蒂长、血管管径粗、皮瓣可切取面积大、部位隐蔽、带有感觉神经、不牺牲主干血管、切取后对供区功能和外形影响较小、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已经成为修复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常用的皮瓣之一.
-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黄斑水肿一例
患者男性,55岁,双眼视力下降半年,伴夜间行走困难,于2013年2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时患者双眼视力0.5,眼压14 mm Hg(1 mm Hg=0.133 kPa),眼前节正常。间接检眼镜检查:视盘色稍淡,视网膜动脉变细,A ∶V=1∶2,周边视网膜可见大量骨细胞样色素沉着,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清。视网膜电流图检查:显示双眼F-ERG视杆反应无波形,视锥和大反应振幅重度降低, OPS无波形。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背景荧光充盈迟缓,静脉期盘周血管细,拱环外各方向视网膜可见颗粒状强荧光和骨细胞样遮蔽荧光,赤道以远视网膜血管管径不见,晚期黄斑中心凹可见环形荧光着染,拱环外颗粒状强荧光部分退行,视网膜黄斑区囊样水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 OCT)显示双眼黄斑水肿。给予羟苯磺酸钙、卵磷脂络合碘、以及小剂量醋甲唑胺口服,1.5个月后好转,3个月后患者复诊发现其视网膜黄斑区囊样肿基本消退。
-
单眼视网膜色素变性一例
患者女性,58岁。因“右眼似有眼前暗影遮挡4个月余”于1999年5月24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7,左眼视力0.6;双眼睑球结膜轻度充血,上眼睑可见细小乳头;双眼角膜透明,瞳孔直径约3 mm,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存在;前房清晰、中等深度,虹膜纹理清晰,双眼晶状体未见混浊。眼底检查:患者右眼视乳头边界清,色淡黄,视盘杯盘比约0.3;视网膜颜色较暗,血管变细,周边部可见骨细胞样色素沉着,黄斑中心凹反射存在。左眼视乳头边界清,色淡红,杯盘比约0.3;视网膜颜色正常,动、静脉血管走形及管径比例正常,管径比约2∶3;黄斑中心凹反射存在。视网膜电图( electroretinogram,ERG)检查:显示患者左眼各反应振幅与潜伏期均正常;右眼视杆细胞反应、视锥细胞反应及大混合反应均未记录到明显波形。诊断:右眼视网膜色素变性( retinitis pigmentosa,RP),未做特殊处理。患者因“右眼视力下降2年,伴暗适应能力下降”于2004年10月26日第2次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患者否认同类家族史。眼底检查:患者右眼视盘边界正常,色蜡黄,杯盘比约为0.3;视网膜血管管径变细,视网膜周边部散在骨细胞样色素沉着斑,黄斑区呈金箔样反光,中心凹反射不清。视野检查:患者右眼周边视野丧失仅余中央10°以内管状视野。患者于2014年5月19日再次复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0.6。双眼结膜无明显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晰、中等深度;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应存在,晶状体密度稍高。右眼视盘边界清,颜色蜡黄;视网膜血管管径变细明显,周边部可见骨细胞样色素沉着斑,黄斑区中心凹反射消失,左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见图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显示患者右眼黄斑视锥、视杆细胞层及色素上皮层萎缩性改变,左眼黄斑区未见异常(见图2)。
-
上肢静脉超声图像管径的测量与深度矫正
目的 计算和测量上肢静脉超声图像中穿刺靶血管的深度和管径信息,为实现自动穿刺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两种静脉横截面超声图像中管径的测量方法,一是基于评估后自适应选取的阈值分割血管,然后上下分别扫描静脉血管上下边缘,得到管径信息.二是基于大津(Otsu)法分割血管,运用形态学运算对二值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用与方法一类似的方式计算管径信息,结合管径信息再对静脉的深度信息进行矫正.结果 在500张上肢静脉超声图像上测试上述两种方法,方法一、二的准确率分别为93.0%和99.4%.结论 基于大津和形态学处理的方法对上肢静脉超声图像管径测量效果更佳.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分析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的简称,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又称缺血性心肌病[1],是一种常见而又后果严重的疾病。冠脉造影术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是一种安全而可靠的有创检查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根据手术穿刺部位不同,冠脉造影术分为经股动脉途径和经桡动脉途径。经股动脉途径的冠脉造影术术后患者需要较长时间卧床,术后并发症相对增加,周围血管出血并发症也较多见,因此近些年临床中较少采用。而桡动脉位置表浅,无重要的神经血管伴行,血管管径细,易于压迫止血,患者痛苦少,住院时间短[2],同时不影响患者活动。现我科多采用经桡动脉途径的冠脉造影术,下面对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1241例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
-
单极电刀凝切与传统剥离儿童扁桃体深面血管管径测量对比的研究
目的:对儿童双侧扁桃体分别采用单极电刀凝切与传统剥离切除两种术式,利用Image-proplus(IPP)图像分析软件观察术后扁桃体深面血管管径的变化,为选择扁桃体术中及术后止血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80例需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以随机方法对一侧扁桃体采用单极电刀凝切术切除,另一侧扁桃体采用传统剥离术切除。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电刀凝切组与传统剥离组,取两组扁桃体标本的深面将其包埋、切片,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用图像分析软件IPP测量扁桃体动脉,静脉血管管径,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电刀凝切组的扁桃体深面静脉小于传统剥离组的深面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刀凝切组与剥离组的扁桃体深面动脉管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刀凝切组的扁桃体深面静脉血管管径小于传统剥离组,电刀凝切组的扁桃体深面动脉管径与传统剥离组的血管管径相比,差别不大。
-
望舌,可以预测中风
舌诊,是中医的一种常规诊断方法,它反映了中医诊病的传统经验和特色,在望、闻、问、切四诊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舌为五脏六腑之总使,又为心之苗窍。不少医家认为中医所谓的“心开窍于舌”,不仅是指心经有热、心血淤阻等病变能在舌上反映出来,而且还由于舌是发音的器官,语言思维支配着舌的运动。因此,当人觉醒时,舌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具有相应的形态结构和能量供应,当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发生紊乱时,便可在显著于外但反应灵敏的舌象上表现出来,使之成为一个判断内部生理病理变化的参考依据之一。关于舌诊辨中风,《中藏经》中就有“心脉搏坚而长,主舌强不能语”。心脾俱中风,则“舌强不能言”和“肝风入心,舌缩”等记载,这是对《黄帝内经》理论的发挥。我们在治疗脑血管病多年的实践中观察到,凡脑血管病急性期过后,舌体灵活,言语很快恢复者,肢体功能恢复则较好,舌强语蹇者,恢复则较差。经脑血管造影证实,栓塞的部位及栓塞血管管径的大小与病人预后直接关联。
-
血管内皮功能的无创超声检测
检测内皮功能对于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临床上,常依据冠状动脉和/或外周动脉血管管径的变化评价血管内皮功能[1],但以往对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常用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方法和血管内超声检查,不易为患者所接受,也不适于评价药物疗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分辨力超声的出现,二维图像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为评价血管内皮功能提供了一种无创性方法,临床上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
腕掌动脉栓塞超声表现2例
例1:男,43岁.在劳动中左手持物,用力甩动后即感前臂酸沉,左手中、环、小指麻木,时有疼痛,2 h后逐渐出现中、环、小指颜色发黑.当地县医院给予改善循环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并温水浸浴,手指发黑无明显好转,麻木无改善,即来我院就诊.超声显示:距腕部4 cm第2、3指总动脉增粗,直径2.2 mm(正常侧1.3 mm),管腔被实性不均质略低回声填塞,内无彩色血流信号显示,其下方中、环、小指尺、桡侧动脉管腔显示不清,余动脉未见异常.超声提示:左手第2、3指总动脉栓子形成(图1).专科情况:左手拇、食指色泽红润,张力适中,感觉无明显异常;左中、环、小指中远节色泽暗黑,张力较低,毛细血管反应缓慢,指温冰凉,中、环、小指屈伸功能可,感觉存在;多普勒听诊:第2、3指总动脉搏动音未闻及.沿腕部以远尺动脉及掌浅弓体表投影作切口,顺皮纹切口长约10.0 cm,显露出腕部以远尺动脉、掌浅弓、指总动脉、中指、环指固有动脉.见腕横纹以远约3.0 cm尺动脉血管管径增粗,继续向远端探查见掌浅弓发出的中、环指间指总动脉和环、小指间指总动脉全程栓塞,中指尺侧、环指桡侧部分指动脉完全闭塞.分段在栓塞血管上切开小口后见血管内类脂肪组织样物质填塞在管腔内,并间断有血栓形成;彻底切除栓子,用肝素盐水冲洗血管后,血管通畅,吻合血管,间断缝合皮肤.松止血带后观察中、环、小指张力恢复,指肤色泽由暗黑逐渐转红.术后诊断:左手掌血管损伤.
-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1例
患者女47岁于2005年1月5日因双眼干涩、流泪、异物感1y余而来诊.否认夜盲及家族遗传病史.视力:右眼0.05(-8.50DS→0.2),左眼0.05(-8.50DS→0.1).双眼泪河线极窄,眼表面干燥,角膜轻度混浊,双晶体轻度混浊,双眼底呈豹纹状,视盘边界清楚,色正常,视网膜血管管径及分布正常,双眼呈对称性分布在后极部、围绕黄斑中心凹,散在大小均匀、边界清楚、位于视网膜血管之后的类圆形黄白色萎缩斑,其周边围绕以较小的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厚及萎缩斑,双眼病变对称(图1).眼压:右眼17mmHg,左眼15mmHg.双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臂-视网膜循环时间:13.3秒,动脉期:双眼后极部散在小圆形斑痕,色素游离,遮蔽背景荧光(图2);静脉期:双眼黄斑区及视乳头周围大片班驳样透见荧光(图3);晚期:双眼后极部斑痕组织染色.
-
眼底白色斑点1例
患者女68岁因体检发现双眼底异常而来诊.患者自觉有时双眼痛,无明显视物不清,无眼红,否认夜盲及家族遗传病史.视力:右眼0.5,左眼0.5.双外眼无明显异常,双晶体皮质周边部轻度混浊.双眼视盘边界清楚,色正常,视网膜血管管径及分布正常,双眼呈对称性,分布在黄斑中心凹以外,后极部及赤道部、大量大小均匀、边界清楚、位于视网膜血管之后的黄白色斑点(图).
-
肝门静脉与肝静脉比值在诊断门脉高压和肝淤血中的应用
因体格大小不同,肝脏血管管径粗细各异,所以,既往单以肝门静脉、肝静脉管征增粗作为诊断门脉高压、肝脏淤血依据的方法,有时不够.为了取得一种随体格变化相对稳定的诊断标准,根据血管径比值相对恒定这一点,我们测量了正常人,门脉高压及肝淤血患者的P/H值(门脉左手干横段内径:肝中静脉内径),并进一步探讨了其临床应用价值.
-
脑循环分析仪的研制
介绍脑循环分析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软件设计和临床应用等内容.该仪器运用超声多普勒、超声脉冲和压力变送器,在心电同步信号监测下检测血液流速、压力波形和血管管径等数据,然后通过分析计算得到脑血管阻力,代偿血流量和血管壁弹性等脑循环血液动力学参数.
-
眼内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及视力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眼内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患者的视网膜血管及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7名A M D患者,共53只眼。比较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厚度、视网膜动脉直径、视网膜静脉直径的变化,并将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者纳入A组,而视力提高不明显或者恶化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视网膜动脉直径均减小( P=0.007),黄斑中心厚度减小( P<0.001)。两组治疗前视网膜动脉直径(P=0.017)、视网膜静脉直径(P=0.001)、黄斑中心厚度(P=0.039)、平均佳矫正视力(P=0.00)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雷珠单克隆抗体治疗AMD能够使视网膜小动脉收缩,降低黄斑中心厚度,促进视力恢复。
-
复胰糖瘀消胶囊对小鼠微循环作用的研究
复胰糖瘀消胶囊主要成分丹参、川芎、黄芪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筋活络功能,能明显改善微循环,并通过保护体内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防止心、肝、肾等缺血及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微循环障碍既是血瘀症的本质,又是许多疾病发生的中间环节.研究血瘀发生发展过程中微循环障碍,有助于全面认识血瘀症的机制.本实验研究复胰糖瘀消胶囊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复胰糖瘀消胶囊给药组小鼠耳廓微动脉、微静脉血管管径明显增加,血液流速亦显著加快.
-
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的临床应用进展
围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是麻醉医师重点关注的内容,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因素包括循环容量、心排血量、血管管径和心肌收缩力。目前认为,血流动力学的早期优化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感染发生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这在危重患者中尤其重要。
-
"裤裆式"静脉移植在大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大血管损伤后常因长段血管挫伤、血栓形成、断端回缩、血管缺损等因素,而不能进行无张力的血管端端吻合,需行血管移植修复[1].而自身血管供体(静脉)管径常过小,与大血管管径相差悬殊,无法用单一的静脉移植体桥接,故笔者应用静脉并联"裤裆式"移植以扩大移植血管内径.临床应用33例,获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