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光眼患者血清及房水一氧化氮浓度的测定及意义

    作者:申家泉;楚艳华;康汝秀;岳爱环;刘真;李琳;王荣

    目的:测定青光眼患者血清及房水一氧化氮(NO)浓度并探讨其在青光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型青光眼患者(实验组)及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血清及房水NO浓度.结果:两组患者血清NO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各青光眼类型之间血清NO浓度无差异(P>0.05);实验组房水NO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房水NO浓度低于对照组及其它类型青光眼组,闭角型青光眼房水NO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开角型青光眼由于房角原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的减少引起房水NO浓度的降低,导致房水外流阻力增大,眼压升高可引起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NO浓度升高,损伤小梁网及邻近的葡萄膜和视网膜组织.

  • 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中MMP-3、TIMP-1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翠青;申家泉

    目的 检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反应(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开角型青光眼(A组)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B组)患者房水中MMP-3和TIMP-1的水平.结果 A、B两组MMP-3水平分别为(68.0310±4.1400)、(69.7941±2.1315) μmol/L;TIMP-1水平分别为(6.7604±0.6632)、(3.1617±0.1603) μmol/L,MMP-3/TIMP-1分别为9.9017±0.3447、22.0592±1.0172,以上指标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 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中MMP-3表达,TIMP-1表达升高,二者共同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异常堆积从而参与了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 醋氮酰胺引起肾绞痛、尿路结石1例

    作者:杨芳;李洁

    醋氮酰胺为磺胺类衍生物,能使房水生成减少。我院发现口服该药引起肾绞痛1例,现报告如下.

  • 兔眼小梁切除术中丝裂霉素C放置部位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作者:陈艳辉;赵春梅;吕瀛娟;季健

    目的:探讨兔眼小梁切除术中丝裂霉素C( MMC)放置部位对其房水残存浓度及巩膜滤过道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将4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结膜瓣组、巩膜瓣组、对照组各15只,均常规行小梁切除术。结膜瓣组及巩膜瓣组术中将浸在浓度为0.2 mg/mL MMC中的海绵片分别放置于结膜瓣及巩膜瓣下,120 s后移除,用乳酸林格液连续冲洗眼表组织;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处理。各组分别于乳酸林格液冲洗后5、30、60 min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检测房水MMC浓度,术后1、7、14天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滤过道瘢痕形成情况及功能性滤过泡数量。结果结膜瓣组、巩膜瓣组房水MMC残存浓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均于用药后30 min达到高峰。用药后5 min结膜瓣组、巩膜瓣组房水MMC残存浓度分别为(14.95±4.26)、(44.81±8.42)ng/mL,30 min分别为(27.26±6.33)、(74.52±6.27)ng/mL,60 min分别为(2.99±0.79)、(17.89±6.85) ng/mL,P均<0.05;结膜瓣组、巩膜瓣组组内各时点比较,P均<0.05。各组术后1、7天滤过道均开放;术后14天,结膜瓣组、巩膜瓣组仍存在有效滤过道,对照组滤过道被纤维结缔组织阻塞。各组术后1、7、14天对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数量进行比较,P均>0.05。结论兔眼小梁切除术中于结膜瓣、巩膜瓣下放置浓度为0.2 mg/mL的MMC后均可形成有效滤过道,但是前者房水残留浓度较低,相对更安全。

  • 角膜移植术后大鼠房水IL-1β含量变化

    作者:翟长斌;周跃华;张文华;潘志强;王阳;武宇影;李辽青;张士元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发现正常大鼠房水中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为(95.95±11.33) pg/ml,角膜移植术后大鼠为(552.16±68.32)pg/m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明正常大鼠房水中即存在IL-1β,角膜移植术后大鼠房水IL-1β含量显著升高,参与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的启动.

  • 眼内炎的治疗

    作者:王玉;颜世龙

    眼内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葡萄膜、视网膜、玻璃体和房水均受累的眼内炎症性疾病.外源性眼内炎起病急、进展快,特别是化脓性眼内炎,对眼内组织的损害更为严重.内源性眼内炎病程迁延,预后较差.因此必须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

  •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作者:乔智

    浅前房是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目前普遍采用的浅前房分级法是Speath法,即浅前房Ⅰ度为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Ⅱ度除瞳孔区晶状体前表面与角膜内皮之间存在裂隙状前房外,其他区域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Ⅲ度为虹膜-晶状体前表面与角膜内皮之间完全接触,前房完全消失.一般Ⅰ度浅前房能自行恢复,Ⅱ度经保守治疗后大部分也能恢复,Ⅲ度浅前房和保守治疗无效的Ⅱ度浅前房则多需手术干预.现将浅前房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介绍如下.1 低眼压性浅前房1.1 滤过过盛多由于滤口过大或巩膜瓣缝合过松所致,表现为滤泡大而弥散.处理:散瞳,加压包扎,限制房水外流.1.2 结膜瓣漏水多因手术缝合不紧密或术中未及时发现微穿孔所致,仔细操作可完全避免.处理:可先加压包扎,口服乙酰唑胺减少房水产生,如不奏效应及时行手术修补.

  • 非功能性垂体腺瘤1例

    作者:李谊;李上;李志华;邹倩;朱豫

    患者,女,57岁.入院专科见视力右LP(一),左0.4.双眼眼前节末见异常,双眼前房深浅正常,房水清,瞳孔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正常.双眼晶体透明,玻璃体透明.

  • 给青光眼患者选眼药

    作者:薛东

    青光眼是眼球内压力升高,造成视觉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所致.造成眼压升高的原因是循环于眼前房中的房水淤积所引起.房水的生成和排除在正常情况下维持着一种平衡状态,如果房水生成过多或排除受阻,就会滞留在眼球内,使眼压升高.过大的压力强加在眼后部视网膜的血管上,影响血液流通,致使视神经出现病理性变化,损伤视力,造成失明.

  • 血清及房水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作者:王玲;杨丽萍;王大博;孟旭霞

    目的 分析血清及房水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相关性,探讨IL-6在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其中20例20眼无DR(non-DR,NDR)为NDR组,20例20眼非增生性DR(non-proliferative DR,NPDR)为NPDR组,20例20眼增生性DR(proliferative DR,PDR)为PDR组;健康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0例20眼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及房水中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NDR组、NPDR组、PDR组血清IL-6水平分别为(3.72±1.50)、(4.56±2.33)、(4.52±1.97)ng/L,对照组为(3.50±2.24)ng/L,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30,P=0.240);NDR组、NPDR组和PDR组房水IL-6水平分别为(128.42±32.22)、(205.15±25.15)、(1 618.00±42.66) ng/L,对照组为(115.80±29.97)ng/L,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 851.950,P=0.000);NDR组房水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DR组与PDR组房水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眼部病情加重,有增高趋势(P<0.01).结论 房水IL-6水平的表达与DR程度相关.

  • OP增敏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房水中镁的含量

    作者:闫素清;赖泽仁;刘洁;刘利娥;马湘玲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微量镁的含量,受火焰基体干扰较大,通常加入La或Sr加以抑制,但回收率较低,为提高微量镁测定的灵敏度,本文拟用表面活性剂对其干扰抑制进行实验,现报道如下:

  • 实验性眼炎家兔房水蛋白浓度与眼压的关系的探讨

    作者:李桂英;闫素清;张幼梅;刘利娥;刘洁

    1材料1.1试剂与仪器双氯芬酸胆碱滴眼液(自制),5g/L醋酸可的松滴眼剂(潜江市制药厂980701),9g/LNaCl生理水(郑州化学药业有限公司980922),花生四烯酸(Fluka瑞士)以下简称AA,50g/L花生四烯酸,500g/L牛血清蛋白储备液,0.1mol/LNaOH,20g/LNa2CO3、20g/L CuSO4、铜试剂、0.1000mol/L的Folin的酚试剂.

  • 彩色多普勒及声学造影在诊断婴幼儿房间隔交通的价值

    作者:苏静君;张永春;苏刚

    本研究通过对婴幼儿房间隔交通的彩色多普勒检测及声学造影检查,分析其特异性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超声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对小房间隔缺损及卵圆孔未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本院超声心动图检出中心型房间隔缺损者婴幼儿(3个月~10a)286例,其中直径<6 mm者25例,卵圆孔未闭者32例,直径2~5mm,另外,其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发现卵圆孔未闭者15例(5~17a)。采用Acuson 128×P/1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V4c探头,按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操作,对于心房水平分流不明显者,结合50%葡萄糖心脏声学造影。观察指标:房间隔连续性,卵圆孔活瓣运动,心房水平分流方向(彩色多普勒显示负性造影区及左心房显影情况),分流时相、速度及频谱形态。

  •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作者:丁国龙;谢安明;雷剑琴;丁国鹏;胡亚光

    目的 研究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intravitreal bevacizumab,IVB)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术联合术前3~7d给予IVB辅助治疗的严重PDR患者56例(63眼),分别于IVB及PPV术时收集两次房水,采用Cytometric Bead Array (CBA)方法测量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的浓度;分析IVB后房水中细胞因子浓度变化及各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IVB后3~7d,房水中VEGF浓度为(6.57±12.29)pg·mL-1,较术前(278.71±340.20)pg·mL-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8浓度为(385.60±1099.47) pg·mL-1,较术前(298.87±1005.79)pg·mL-1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6及MCP-1浓度均高于术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VEGF、IL-6、IL-8及MCP-1各细胞因子两两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PDR患者新生血管的生成过程可能是由多种细胞因子调节,针对性降低VEGF浓度可以代偿性引起其他细胞因子浓度的升高.

  • 虹膜膨隆对房水流动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作者:陈伟;张向东;余涵;刘海凤;宋影慧

    目的 采用ANSYS-FLUENT软件建立二维人眼前房仿真模型,分析虹膜膨隆对眼内房水流动的影响.方法 根据房水生理学基本理论,在超声生物显微镜扫描结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人眼前房为主的二维模型.考虑虹膜膨隆夹角的大小,将虹膜膨隆简化为3种类型.重点分析了3种虹膜膨隆夹角对眼压差和眼前房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 计算结果表明虹膜膨隆较为严重时,前后房眼压差值急剧上升,但是眼前房温度分布变化依然较小.结论 该研究初步揭示了虹膜膨隆对房水流动的影响,为该类闭角型青光眼病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 糖尿病对后发性白内障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玉洁;杨永利;徐春丽;谢铃;蔡岩;孙秋萍;李林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对后发性白内障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108例(108眼)白内障患者房水并行ELISA检测房水中IL-6含量,其中对照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例(50眼),试验组(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58例(58眼),比较两组佳矫正视力、眼压、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发生率、PCO严重程度、房水中IL-6含量等.结果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提高了两组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且对照组较试验组佳矫正视力提高明显(P=0.002).对照组术前、术后眼压分别为(13.93±3.25) mmHg(1 kPa=7.5 mmHg)、(14.60±4.3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术后眼压分别为(14.18±3.56) mmHg、(15.12±4.66)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CO发生率26.00%,试验组PCO发生率41.38%,两组间PCO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95).试验组房水中IL-6含量与后发性白内障呈正相关(r=0.731,P=0.001),且试验组房水中IL-6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结论 房水中IL-6含量可能促进了糖尿病患者PCO的发生发展,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氧化应激物质含量的测定

    作者:陈星;刘黎明

    目的 测定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的氧化应激物质的含量.方法 收集59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并测定患者房水中蛋白质的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e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e,GSHPX)的活性.结果 59例患者中术前蛋白质的浓度、SOD、CAT、GSH-PX的活性平均分别为(2.572±0.176)g·L-1、(0.156±0.180)U·mL-1、(1.118±0.015)U·mL-1、(0.062±0.022)U·mL-1,术前对数视力是0.402±0.070.随着白内障的核硬度的分级增加可以观察到蛋白质的浓度、SOD、GSH-PX的活性显著性增加(P<0.05),没有发现明显年龄相关性氧化应激物质的差异.结论 随着白内障核硬度的分级增加,蛋白质浓度、SOD、GSH-PX的活性显著性增加,而不是随着患者的年龄增加而增加.表明白内障进展中大分子物质蛋白质、SOD是从晶状体囊分泌的.

  • 眼球穿孔伤患者早期前房水及玻璃体细菌学培养分析

    作者:田妮;林晓峰;周世有;梁凌毅;范志刚;陈家祺

    目的 了解眼球穿孔伤患者早期眼内组织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前瞻性地对本院2003年7月至9月收治的受伤时间在24 h以内的45例(45眼)眼球穿孔伤患者的前房水或玻璃体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并对其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共15例(33.3%)患者(玻璃体培养8例、房水培养7例)细菌培养结果 阳性,其中10例为表皮葡萄球菌(67.7%).所有细菌均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敏感,对头孢哌酮较为敏感,大部分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利福平耐药.球内有异物存留(χ2=6.544,P=0.016)、伤口累及巩膜(χ2=4.500,P=0.034)者细菌培养结果 阳性率高,而致伤物类型(χ2=1.667,P=0.197)、有无合并晶状体损伤(χ2=1.125,P=0.289)、取材部位(χ2=1.667,P=0.197)对细菌培养结果 无明显影响.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是眼球穿孔伤后进入眼内的主要细菌.对眼球穿孔伤患者预防性用药可首选喹诺酮类药物,次选头孢哌酮.

  •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作者:胡竹林;肖云皋;张红;张青;江春光

    目的探讨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临床诊断为难治性青光眼的患者28例28眼,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6例,无晶状体青光眼3例,先天性青光眼2次以上小梁切除术后9例.术前眼压41.38~94.32mmHg(1kPa=7.5mmHg),平均57.42mmHg.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观察症状、虹膜新生血管、眼压和视力变化.结果随访12个月以上者17例,6~12个月者9例,失访2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术后2周内完全消退;眼压降到35mmHg以下者为100%,21mmHg以下者为86.4%;7例术后发现脉络膜脱离.结论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 那他霉素粉剂和滴眼液在兔眼角膜和房水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艳;孙冰;唐丽琴

    目的 研究那他霉素粉末直接给药和滴眼液给药在兔眼角膜的药代动力学的差异.方法 将1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8只,每只白兔左右眼分别使用那他霉素干粉(每10 min涂1次)和那他霉素眼液(每5 min滴20 μL).2h后A组取其角膜,B组抽取房水.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那他霉素含量,柱温为30℃,流动相为乙酸铵溶液-乙腈-四氢呋喃,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303 nm.结果 在该色谱条件下,那他霉素的保留时间为6.5 min,分离度良好,标准曲线在0.05 ~50.0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低定量限为0.05 mg·L-1.A组经那他霉素粉末给药的角膜中药物浓度为(19.39±1.95)mg·L-1,较滴眼液给药组的(10.34±3.02) mg·L-1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B组经粉末给药的房水中药物浓度为(1.67±0.15)mg·L-1,较滴眼液给药组的(1.46±0.14)mg·L-1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 那他霉素粉末在兔眼角膜的穿透性高于那他霉素滴眼液.

385 条记录 12/20 页 « 12...9101112131415...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