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核苷类似物联合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的效果分析

    作者:付琼

    目的 分析核苷类似物联合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的效果.方法 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6年12月治疗的110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60例),前者单纯行阿德福韦酯治疗,后者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LT、HBV DNA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LT复常率与HBV DNA转阴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与单一药物治疗相比,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行核苷类似物联合治疗取得效果更为确切,且安全性高.

  • 慢性乙肝常见中医证型与肝纤四项及临床分度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王甫丰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常见中医证型与肝纤四项及临床分度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肝功能、BHV DNA、肝功四项等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中医证型分布: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脾肾阳虚.湿热中阻证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中阻证型前胶原的异常23例(22.1%)明显高于肝郁脾虚12例(8.4%)、瘀血阻络2例(5.7%),肝肾脾虚证层粘连蛋白和透明质酸的异常29例(20.4%)、淤血阻络证的异常8例(22.8%)均明显高于湿热中阻证12例(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中医各证型与转氨酶、BHV DNA、肝纤四项等实验室指标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 栓塞治疗肝动静脉瘘伴门静脉假性静脉瘤形成1例

    作者:钱晟;刘嵘;王广志;王建华

    患者男,61岁,因“肝癌术后4月余发现肝内假性动脉瘤半月余”就诊.既往因慢性乙肝、肝硬化多年,定期检查发现肝右前叶上段占位,在我院行肝中叶部分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肝中叶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好,无不适.影像检查,MRI提示:肝脏手术区见团状异常影,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其中可见斑片状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早期见明显异常强化区,大小约为30 mm×15 mm,增强晚期强化程度稍降低,手术区边缘肝实质可见大片异常高灌注影(图1).

  • 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分析

    作者:廖树兰;谢伟林

    目的 探讨Hp感染下患者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关联性,以期能够更加全面了解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安全保障.方法 本次临床实践回顾性统计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并接受胃镜检查、碳14呼气试验患者150例.其中,90例为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患者;选取了同期接受检查的60例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本组60例同样接受相关检查的情况.综合评估比较2组患者的实际情况.结果 乙型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要显著高于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P<0.01).在与Hp感染关系比较方面,胃溃疡患者中阳性检出率无差异(P>0.0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阳性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 乙型肝炎十二指肠溃疡与Hp感染相关性为显著;慢性乙型肝炎胃溃疡和乙肝肝硬化胃溃疡与Hp感染并无相关性.

  • 新病毒性肝炎检测指南:对中国意义重大

    作者:

    病毒性肝炎导致全球约140万人死亡.据WHO估计,全世界共有3亿多慢性乙肝和丙肝感染者,其中,接受过检测并了解自己的诊断的人仅有不足5%.WHO全球肝炎规划主任马克·卜特瑞博士说:“很多感染者,尤其是低、中收入国家的感染者,并不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因此也无法得到正确治疗.加强肝炎检测是加强挽救生命的肝炎治疗的关键.”中国在防控病毒性肝炎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十分成功;还将预防乙肝、梅毒和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综合服务作为基本服务,向所有孕产妇提供.然而,中国的慢性乙肝和丙肝负担十分沉重.中国约有1亿感染者,占全球肝炎总负担的1/3,每年有近50万人死于肝癌,其中大多数都因感染慢性乙肝或丙肝引起.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崔凤梅;钱文如;曹淑玲;肖红杰;刘丽娜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分析96例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7.81±8.95)分,健康人群社会支持总分为(42.63±8.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慢性乙肝患者获得较低水平的社会支持.调查还显示复治的慢性乙肝和自费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更低.结论: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慢性乙肝患者及其社会支持系统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提高社会支持水平,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 人工流产综合征的预防和护理

    作者:张秋红

    手术因素;人流综合征的发生主要由于手术对子宫颈的局部刺激所引起.临床上可出现胸闷、头昏,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一系列症状.因此,造成子宫或宫颈局部刺激增多的因素,都会促发人工流产综合征.

  • 强肝胶囊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惠祥兴;赵卫平;任振波;包小华

    目的观察强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及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0年5月~2002年8月在我院消化科门诊用强肝胶囊治疗常见慢性肝病19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治疗组:强肝胶囊每次5粒,每日2次,每服6日停1日,8周为1疗程;对照组:乙肝清热解毒片8片,3次/d,8周为1疗程,两组均加用维生素C 0.2g,3次/d和维生素B1 20mg,3次/d口服.结果慢性乙肝和酒精性肝病:治疗组治愈率分别为60.1%和80.3%,好转率分别为20%和17.3%,总有效率分别为80.1%和87.6%;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42%和56%,好转率分别为14%和11%,总有效率为56%和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治疗组和对照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48%(25/52)和32%(12/37),好转率分别为30.07%和2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强肝胶囊对于慢性乙肝、酒精性肝病和肝硬化有明显的降酶、退黄,提高蛋白及白、球蛋白比例,改善肝功能作用.

  • 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赵明霞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及其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慢性乙肝患者和健康人群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进行评分;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评估客观睡眠质量,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睡眠自评量表(SRSS)评估主观睡眠质量.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54.86±7.49)分和(57.32±8.51)分,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35.97±5.17)分和(36.48±4.30)分,P<0.01;与健康人群比较,慢性乙肝患者的总睡眠时间(TST)、 Ⅰ期睡眠(S1)、 Ⅱ期睡眠(S2)、 慢波睡眠(SWS)、 快动眼睡眠相(REM)、 睡眠效率均显著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睡眠潜伏期(SL)、 长觉醒次数和短觉醒次数有明显的增长或增多,P<0.05;慢性乙肝患者的PSQI、SRSS评分分别为(14.32±1.51)分和(31.53±5.83)分,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10.27±1.17)分和(24.41±4.04)分,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较健康人群,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且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与肝窦及窦间隙病理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汪琼;陈付凉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肝组织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与肝窦病变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60例肝脏组织标本,另选择10例正常人肝组织标本,全部肝组织标本皆采取苏木素-伊红(HE)及免疫组化CD4+、CD8+染色.光镜观察CD4+、CD8+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果与肝窦及窦周间隙病变的关系.结果 肝窦及窦周间隙病变可表现为肝窦阻塞、狭窄、毛细血管化等.CD4+、CD8+阳性表达与肝窦及窦周间隙病变积分密切相关.肝窦病变积分0-1分,少数CHB患者CD4+、CD8+阳性;肝窦病变积分1-2分,多数肝组织CD4+、CD8+淋巴细胞表达阳性;肝窦病理病变积分2-3分,其肝组织CD4+、CD8+淋巴细胞表达阳性或强阳性.CD4+、CD8+细胞表达加强,肝内血管病变随之加重,CD4+与CD8+阳性表达率与肝窦病变的积分组间相关性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肝组织内CD4+、CD8+阳性表达与肝窦及窦周间隙病变积分呈正相关.

  • 常用凝血指标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应用分析

    作者:车建强;李刚

    目的 分析常用凝血指标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空腹状态下抽取所有患者肘静脉血液,并对常规凝血指标进行检验.结果 经组织活检确诊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263例,确诊慢性乙肝未肝纤维化患者137例;肝纤维化组血小板(PLT)、APTT与TT、PT对应数值相较于未肝纤维化组差异显著(P<0.05),Fbg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采用常用凝血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对患者肝纤维化进展进行监视,为患者后续临床治疗提供能了科学、有利的数据支持,适用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中.

  • 慢性乙肝肝纤维化中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曾峥;全晖;程莉惠;蔡明燕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中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慢性乙肝患者92例(乙肝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同时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乙肝组患者的HA、LN、Ⅳ-C、PC-Ⅲ、ALT、AST、ALT/AST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93.5%)明显高于两项单独检测的阳性检出率(P<0.05),以上指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HBV cccDNA检测方法及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楠;冯鑫妍;石铭

    我国是肝炎大国,约有一亿三千万慢性乙肝携带者,由于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高危因素[1],并且在我国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2]。因此对于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着用药疗程、耐药、停药后复发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肝炎久治不愈,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HBV共价闭合环状 DNA(cccDNA)的存在及消除困难。本文主要对 HBV cccDNA 检测方法及其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进行阐述。

  • 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至范可尼综合征一例

    作者:艾莉莎

    我国HBV携带者约占总人口的10%,有近2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阿德福韦酯为无环磷酸核苷类抗病毒药,对HBeAg阳性、HBeAg阴性和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均有明显疗效,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被广泛的应用,其对肾脏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近端肾小管损害。本文报道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常规治疗剂量抗乙肝病毒治疗,至老年妇女引起范可尼综合征一例,探讨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为使药品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并提醒临床注意用药安全。

  • 103例慢性乙肝病患者夫妻传染情况的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赵利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通过夫妻关系,配偶被传染慢性乙肝病的比率.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3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配偶进行HBeAb、HBsAb、HBeAg、HBsAg、HBeAb检查,对有慢性乙肝患者的家属需要及行肝胆B超检查.结果:检查后确定慢性乙肝患者家属人数为9,感染率为(9/103) 8.7%.结论:夫妻接触感染慢性乙肝病的比率与其他社会人群慢性乙肝的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 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单用联用治疗慢性乙肝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估

    作者:杨邙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单用联用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及联合使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后的HBV DNA载量、HBeAg滴度和ALT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差异。结果:联合用药组HBV-DNA(4.231±0.542)拷贝/L、HBeAg(121.3±32.94)pu/Ml、ALT(154.53±43.54)u/L明显低于单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13%)明显低于单用组(P<0.05)。结论:联合使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可以有效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肝功能、减少治疗不良反应出现,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对慢性乙肝病人开展健康教育研究

    作者:刘海燕

    目的:研究对慢性乙肝病人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其作用.方法:将慢性乙肝患者98例进行分组教育,干预组49例,采用全程的规范化健康知识教育;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临床知识讲解.对两组教育效果采用相关知识问卷考核的方式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49例中,21例为掌握,24例为了解,4例为不了解,总知晓率达91.8%;对照组49例中,4例为掌握,12例为了解,33例为不了解,总知晓率仅32.7%.干预组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全程的规范化健康知识教育,可让患者充分了解并掌握有关该病的基础知识.一方面可促使患者积极参与治疗,主动接受护理指导,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另一方面使患者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自觉的避免那些不利于本病的因素,以预防复发,从而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分析

    作者:赵永丽;谢瑞刚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12m为一个疗程后,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转阴率、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观察组的HBV-DNA、HBeAg的转阴率显著升高,ALT、AST、TBIL水平显著降低,而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Ⅲ型前胶原 PCIII 水平显著降低,各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慢性乙肝的治疗中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安全有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中医辩证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研究

    作者:周利;曾润清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口服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一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5%)高于对照组(65%),两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HBV-DNA的转阴率比较,治疗组HBV-DNA的转阴率大干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 05).结论:中医辩证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好,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干扰素联合拉米呋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8例疗效观察

    作者:段慧莲

    目的:探讨干扰素与拉米呋啶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抗病毒的疗效.方法:慢性乙肝237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采用干扰素与拉米呋啶联合治疗.对照组用一般保肝、对症及干扰素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对比较,HBV-DNA阴转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P<0.05).结论:干扰素联系拉米呋啶治疗慢性乙肝HBV-DNA阴转率明显升高,可使大多数患者长时间维持HBV-DNA阴性、肝功能改善,病情稳定.

1290 条记录 61/65 页 « 12...57585960616263646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