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呼吸系感染疾病舌苔厚度中医机理研究
通过研究急性呼吸系感染疾病舌苔厚薄与症状、证候的关系,以期阐明该病舌苔增厚的中医机理.依据舌苔厚度将患者分为舌苔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半定量化调查问诊症状,进行舌苔厚薄与症状、证候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急性呼吸系感染疾病中,薄苔以表证为主要证候,多见风热表证、风热犯肺证候;厚苔以里证为主要证候,多见痰热阻肺、邪热壅肺证候.舌苔厚度与问诊症状轻重程度呈正相关.舌苔厚度与热邪亢盛、津液损伤、脾胃功能受损所表现的症状出现率呈正相关.急性呼吸系感染疾病舌苔增厚表示病邪入里、病位深、病情重,体现了热邪亢盛、津液损伤、脾胃功能受损三个层次的病理机制.
-
双紫黄口服液质量检验标准的研订
双紫黄口服液主要由金银花、连翘、芍药、黄芩等十多味中药组成。具有疏散风热、泻火解毒之功效,临床疗效确切。为有效控制本品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以上四种主要成分进行薄层鉴别,用醋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半定量,制订了本品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可靠。
-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的克隆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高龄人群,儿童少见。1982年FAB协作组详细描述了MDS的血细胞形态学表现,并提出了分型建议和半定量的分型标准。经在成人MDS患者中的应用,已证实其实用价值,并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认同。但将此分型标准用于儿童患者时,发现并不完全适用。在此,本文结合文献综述儿童MDS目前的主要研究进展。
-
苯丙酮尿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PKU是挪威科学家Folling发现的,当时命名为苯丙酮尿性智力发育不全,1937年Quastel和Pen-rose将其命名为PKU,Jevis对苯丙酮尿症患者进行相关苯丙氨酸试验时发现,正常人肝脏组织的上清液可将苯丙氨酸转变为酪氨酸,但PKU患者无此功能,证实PKU患者发病与肝脏内苯丙氨酸代谢发生障碍有关[1],Guthrie及Susi首次应用半定量微生物学方法对高苯丙氨酸血症进行诊断,德国人Bickel首次报道应用低苯丙氨酸治疗PKU并获得成功.
-
人尿中百草枯的检测试剂管研制
目的 研制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不易被氧化的百草枯检测试剂管.方法 采用无色毛细管填充碳酸氢钠(60±2)mg/支,棕色毛细管填充连二亚硫酸钠(60±2)mg/支,用酒精喷灯密封毛细管柱(长度15 mm,外径2 mm,内径1.5 mm)两端,塞进特制的塑料滴管中,用绿帽堵住吸头.使用时取百草枯检测试剂管1支,压碎滴管内无色、棕色2根毛细玻璃管,去帽后用手指压紧挤出滴管内空气,将管口浸入被测液中,放松手指吸样品至半管以上(吸取1.0 ml),盖帽摇30 s充分混匀,5 min后与标准色板比色半定量,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扫描准确定量.用百草枯检测试剂管检测不同浓度的百草枯标准应用液并进行比较.结果 用百草枯检测试剂管检测3种不同浓度的百草枯标准应用液,第360天测定的结果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百草枯检测试剂管可以检测尿液和胃液中的百草枯,不适合测定血清中的百草枯.结论 百草枯检测试剂管可以纠正连二亚硫酸钠易被氧化、有效期短、容易出现假阴性的缺点,具有方便快捷、检测结果准确、保存较长时间的特点.
-
小型家具制造企业风险评估中化学物质半定量风险评估法的应用
目的 评估某小型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健康风险水平,探讨新加坡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新加坡模型)在小型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为企业持续性职业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小型家具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4~6月对其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应用新加坡模型开展风险评估.结果 新加坡模型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实际暴露水平法和暴露指数法计算工作场所各关键岗位的风险水平除了企业木工工序的甲醛风险水平为高风险(风险取值分别为3.5、4.1)、打磨工序的二甲苯风险水平为高风险(3.5、3.5)、喷底漆工序的甲苯和二甲苯风险水平为中等风险(3.0、3.4))和二甲苯风险水平为中等风险(3.0、3.3)、喷胶工序的甲苯风险水平为中等风险(3.0、3.4)、擦油工序的环已酮风险水平为中等风险(风险取值分别为2.8、2.8)外,其他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的风险水平均不一致,暴露指数法计算的风险等级较高,特别是苯所致的风险水平处于高风险和极高风险,高于实际暴露法所计算的低风险水平.结论 新加坡模型适用于小型家具制造企 业工作场所化学毒物危害的风险分级,可为企业采取进一步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
有毒物质职业暴露健康风险评估
职业暴露风险评估是识别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评价这些危害引起人身伤害可能性的一个过程.目前国际上不同国家对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相似,均以危害程度分级、暴露分级和发生概率为基础,评价方法一般分为定性、定量与半定量等.我们借鉴针对有害化学物质的职业暴露半定量健康风险分析方法并通过应用实例对这一方法加以阐述.
-
癌基因iASPP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p53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癌蛋白iASPP(inhibitory member of the ASPP family)是新近发现的一个p53的重要抑制蛋白,在p53野生型的乳腺癌中iASPP高表达[1].为了探讨p53失活在急性白血病(AL)发病中的作用,我们采用半定量R-PCR方法检测iASPP mRNA在AL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
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DM)大鼠肾组织中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为动物模型,经中药和西药分别治疗12周后,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小球中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解毒通络保肾胶囊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一般状态,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减少肾小球中NF-κB蛋白表达.结论 解毒通络保肾胶囊的肾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肾小球中激活的NF-κB表达有关.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影像分析
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危险性不仅与斑块形状、斑块活动性有关,还与斑块的病理成分及结构有关.动脉硬化斑块的超声征象,可根据斑块回声区及透声区的不同区分为软斑块和硬斑块,前者含有较多的脂质,易出血,斑块不稳定,易发生临床症状及脑血管意外.本研究应用计算机将斑块内不同成分的超声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使之定量或半定量,以减少操作者之间的主观差异,利于对斑块的稳定性作出预测.
-
疼痛刺激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在大脑皮层的过量表达
本文用福尔马林(Formalin)制作了小鼠疼痛及炎症模型,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为内参照,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观察了疼痛刺激神经生长因子基因(NGF mRNA)在大脑皮层的变化以及硫酸镁(MgSO4)对NGF mRNA表达的影响.
-
腺苷对离体心脏再灌注后炎性因子TNF-αmRNA、ICAM-1mRNA表达的影响
本文采用Langendorif灌注模型,以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炎性因子TNF-amRNA和ICAM-1mRNA的表达及腺苷的作用.
-
贺斯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手术病人组织器官的影响
本文采用Langendorif灌注模型,以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炎性因子TNF-amRNA和ICAM-1mRNA的表达及腺苷的作用.
-
动态增强MRI半定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半定量分析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2015年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或临床影像综合分析确诊的22例HCC患者共22个病灶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9期动态增强扫描。分别测量HCC病灶和正常肝组织感兴趣区的相对信号强度增加值、峰值信号增强百分比、增强斜率及廓清斜率。根据信号强度增加值绘制时间-相对信号增强曲线;对HCC病灶和正常肝组织半定量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HCC的时间-相对信号增强曲线类型分为廓清型95%(21/22)及上升平台型5%(1/22),HCC病灶峰值信号增强百分比、增强斜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HCC病灶廓清斜率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形态可直观反映病灶内对比剂的流入及廓清情况,通过半定量分析间接反映肿瘤新生血管情况,对HCC有一定诊断意义。
-
脑脊液常规中的蛋白与葡萄糖用尿液分析仪检测初探
脑脊液(CSF)常规中蛋白定性与葡萄糖半定量用手工法不仅费时费力,且误差大.不能满足临床快速、准确的诊断要求,为寻找一种既快又准的检测方法,笔者用尿液分析仪对26例脑脊液标本进行蛋白质定性和葡萄糖半定量测定,与手工法结果基本一致.现报告如下.
-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近年来,随着测量骨骼数量及质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不断进步,尤其是骨矿定量测量已取得快速进展,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鉴别诊断、预防骨折危险性上,日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骨矿定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定性检查(X线平片)、半定量检查(包括慈大分度等)及定量检查(包括单光子、双能X线骨吸收法、定量超声法等).
-
免疫比浊法和乳胶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因子的比较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一个重要的实验室指标,其检测方法很多,国外主要采用比浊法[1]、酶联免疫法、放射免疫法等,国内仍普遍采用乳胶凝集试验(latex agglutination test,LAT),此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敏感性差,受温度影响大,且只能进行半定量结果分析。本文采用免疫比浊法(immunoturbidimetric assay,ITA)测定了RA和其他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患者及正常人的血清RF含量,并同时与LAT进行比较,研究两种检测RF的方法在诊断RA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报告如下。
-
IgA肾病病理分级研究进展
IgA肾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大量IgA 或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为主要特点的临床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肾脏病理活检形态不一,预后也相差悬殊.据统计,IgA肾病约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40%,而且每10年约有20%的患者进展到慢性肾衰竭[1].因此病理诊断在IgA肾病的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Reich等[2]研究显示蛋白尿的程度与预后明显相关,蛋白尿>3 g/d者肾功能下降速度是<1 g/d患者的25倍.在过去的25年中,病理学家提出多种IgAN 分类方法,包括半定量积分[3~7]及单纯的等级分类法等[7,8].每种方法各有所长,也存在局限性,故至今尚未得到广泛认同.且病理指标是否较临床指标更具有预后判断价值也一直存在争议[9].
-
随机尿液白蛋白检测的准确性
白蛋白尿是肾脏病的重要标记,目前在临床常规进行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的测定来检测白蛋白尿。在各类的临床指南中,专家推荐有可能是肾脏病的患者要进行白蛋白尿的筛查,并推荐使用 uACR 在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筛查白蛋白尿。美国的糖尿病学会(ADA)和美国临床化学会(AACC)建议定量或半定量的白蛋白尿筛查试验的敏感性应大于95%,本文的目的旨在系统地评价分析随机尿液白蛋白检测(point - of - care,POC)对那些指南推荐需要进行这项检查的患者是否准确。
-
三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试剂对低值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检出的比较
乙型肝炎病毒e 抗原(HBeAg)为一种可溶性蛋白抗原 ,是乙型肝炎(HBV) 活动性复制和有传染性的重要标志 ,HBeAg 检测对于乙型肝炎的诊断、机体免疫状态的评价及病程的转归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广泛应用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存在不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差异 ,且结果仅可提示抗原是否存在.微粒子酶免法(MEIA)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可半定量地检测HBeAg , MEIA 法特异性强和敏感高 ,更客观地反映其存在情况[1].本研究对720 份血清HBeAg 在半定量检测同时进行了定性检测 , 根据MEIA 半定量结果及3种ELISA 定性试剂检测结果比较 ,可以得到ELISA 定性检出低值血清HBeAg 的符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