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室外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郭玉霞

    2003~2007年,我们护理侧脑室引流患者43例,提高了其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侧脑室引流患者43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1~67岁、平均45岁.引流原因为原发性脑室出血4例,高血压脑出血破人脑室36例,小脑出血2例,小脑梗死1例.

  • 反复昏迷并脑室内出血

    作者:丁璇;王志刚;刘文曾

    病历摘要患者女,13岁.因"颅脑外伤伴脑室内反复出血48d"入院.48d前被摩托车撞伤当场昏迷,颅脑CT示包括环池在内的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各脑室系统内亦有出血.急症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第2天清醒,CT显示侧脑室内血量明显减少,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内仍有较多积血,第6天突发呼吸衰竭、昏迷,急行气管插管,CT显示侧脑室内血量明显增加,以左侧为多,第三、四脑室内也有血液.立即行脑血管造影发现左侧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近端有一夹层动脉瘤,顶端已破裂形成假性动脉瘤.

  • 酒后突发头痛、呕吐伴昏迷

    作者:丁璇;王志刚

    病历摘要患者男,47岁,2004年2月28日因饮酒后突然出现头顶部撕裂样疼痛,伴恶心、呕吐数次,随即昏迷不醒.2小时后被家人送往当地医院,颅脑CT示大脑纵裂池蛛网膜下腔出血,侧脑室、三脑室及四脑室出血铸型.当即行侧脑室外引流术,给予解除脑血管痉挛及降压等药物治疗,1天后患者神志转清.因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系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故3天后转入我院继续进行诊治.

  • 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积血22例临床观察

    作者:邹助国;欧阳取平

    脑室积血(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在临床上很常见,且病情凶猛易形成脑疝,单纯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致残率高,如行外科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则创伤大,引起脑出血后遗症多,我院自1998年4月~1999年8月对22例脑室出血的病人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85例临床分析

    作者:沈明辉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03—2016-08间收治的85例脑积水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49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照组(36例)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分流管堵塞例数均少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把握手术时机、选择适宜的分流管等前提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操作简单易行,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及可行性探讨

    作者:王珏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未处理动脉瘤前急诊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05-04—2015-10收治的9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患者,其中47例入院后急诊行脑积水外引流术,术后再行动脉瘤闭塞术为实验组;47例先给予保守治疗,待动脉瘤闭塞术治疗后再行脑积水外引流术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47例术后CT复查提示脑室缩小至正常,脑积水缓解,意识评分较入院时上升。全部病例于术后3 d 行全脑血管造影术,1周内行动脉瘤闭塞术治疗。实验组4例在动脉瘤治疗前出现颅内动脉瘤再发出血,病情加重。实验组术后1周内动脉瘤再发破裂出血与文献大宗病例报告的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增加破裂动脉瘤再出血风险;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51%明显低于对照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 Barthel 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 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急诊行脑室外引流术后再行动脉瘤治疗安全可靠,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老年脑室外引流术后脑室感染的原因调查及抗菌药物研究

    作者:付伟;周赤忠;潘德锐

    目的 探讨老年脑室外引流术后脑室感染的原因及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1-04-2014-04收治的老年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2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112例,预防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给予抗生素,对照组术后给予抗生素,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感染发生情况及预防效果.结果 224例老年脑室外引流术后发生脑室感染43例,预防组13例,对照组30例,发生率分别为11.6%和26.8%.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及脑膜刺激征阳性,体温在38~40℃之间波动.预防组感染患者血液白细胞数为(14.3±4.7)×109 L-1,对照组为(32.6±5.5)×109 L-1,CSF白细胞数分别为(0.13±0.05)G/L和(2.11±0.07)G/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脊液发现革兰阴性菌28例(54.9%),革兰阳性菌20例(39.2%),真菌2例(3.9%).预防组预后良好9例,对照组13例,良好率分别为69.2%和4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采用多种预防和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脑外引流术后脑室感染发生率.

  • 颅内压监护下脑室外引流与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后脑积水

    作者:朱盛;王东华;黄文强;周亮;李友富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护在自发性脑室出血后脑积水的应用价值,以及腰大池引流用于治疗脑室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的可行性。方法对6例自发性脑室出血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护,脑室内尿激酶灌注,第三、四脑室积血消失后关闭脑室外引流管,若出现颅内压持续升高则行腰大池引流术。结果6例关闭脑室外引流后颅内压均持续升高,6例预后良好,GOS 5分4例,GOS 4分2例,无1例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应用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压监护可发现脑室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腰大池引流结合脑室内纤溶治疗可尽早清除脑室内血凝块,可用于脑室出血后脑积水的治疗。

  • 腰大池穿刺置管引流在脑室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梁曦;汤树洪;蔡恒森;黄超;梁敏

    目的:探讨腰大池穿刺置管引流应用辅助治疗脑室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01—2014‐07我院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无明显梗阻性脑积水,无其他严重的肝肾肺功能损害;对照组:脑室出血>60%,入院当天即行钻孔脑室外引流术,持续引流7 d ,7 d后改为每日腰穿放脑脊液20 m L。脑室出血<60%,入院第2天每日行腰穿放脑脊液20 m L治疗;治疗组患者于入院后第2天接受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性引流脑室内积血治疗。比较2组患者积血清除时间、病死率、继发性脑积水发生情况,并统计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平均积血清除时间、病死率及脑积水发生率较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腰大池穿刺置管引流辅助治疗脑室出血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的优势,同时可持续性引流血性脑脊液,引流量较大并可调节控制速度流量,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 脑室出血铸型22例临床分析

    作者:樊伟强;吕务军

    目的 评价脑室外引流治疗或联合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的效果.方法 对2006-01~2010-12收治的22例脑室出血铸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开颅脑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9例,死亡6例,存活3例中ADL I级2例,ADL Ⅲ级1例;原发血肿穿刺加脑室外引流治疗4例,死亡2例,存活2例中ADL I级1例,ADL Ⅳ级1例;单纯脑室外引流治疗4例,死亡3例,存活1例ADL I级;腰穿治疗2例中,ADLI级1例,ADL Ⅴ级1例;脑动静脉畸形切除加血肿清除2例,ADL I级;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1例,ADL I级.结论 开颅脑内血肿清除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全脑室出血铸型效果较好,且病死率和并发症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颅内压监测下脑室外引流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

    作者:石小斌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测与脑室外引流术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12-2014-01收治的5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腰穿放脑脊液;研究组28例患者通过放置脑室型颅内压探头监测颅内压,每小时记录1次,并采取经额角穿刺脑室外引流,根据颅内压调整引流器高度;对于颅内压>25 mmHg者适当加用脱水药物,使颅内压维持在15 mmHg左右,并持续监测记录.术后动态颅脑CT复查,观察2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及继发性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半年进行Barthel指数与KPS评分,评价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研究组患者Hunt-Hess分级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7例(25.0%),未发生继发性脑梗死等并发症;对照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64.28%(18/28),继发往脑梗死发生率14.28%(4/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研究组Barthel指数分级Ⅰ级+Ⅱ级患者占82.14%(23/28),对照组为46.43%(1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入院时与术后6个月时KPS评分,Hunt-H essⅡ级患者分别为78.6分和90.2分(P>0.05),Hunt-HessⅢ级分别为42.6分和92.0分(P<0.05),Hunt-HessⅣ级分别为32.6分和76.8分(P<0.05),Hunt-HessV级分别为1.68分和18.9分(P>0.05).结论 脑室内置入脑室型颅内压探头行颅内压监测与脑室外引流术应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继发性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出现,其对Hunt-Hess分级Ⅱ、Ⅳ级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较为显著.

  • 脑室外引流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瑞玲

    目的 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32例脑室外引流术后引流管进行细菌培养,研究培养阳性结果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和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关系.结果 本组32例培养阳性结果4例(12.5%),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例,鲍氏不动杆菌1例,阴沟肠杆菌1例.阳性结果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相关(P<0.01).结论 脑室外引流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因素.

  • 外伤性脑室出血38例分析

    作者:刘晓帆;张卫兵;赵红;武胡荣

    目的 总结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38例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治疗,其中开颅清除颅内血肿的同时行侧脑室切开清除血肿并行侧脑室外引流术14例,开颅清除颅内血肿的同时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7例,单纯行侧脑室穿刺引流9例,单纯开颅清除颅内血肿4例,保守治疗4例.结果 38例病人生存23例,死亡15例,行脑室外引流的患者多获救.结论 在积极处理原发性和其他继发性脑损伤的同时,应行脑室外引流术,以提高疗效.

  • 综合护理措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破入脑室行脑室外引流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宋芳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破入脑室行脑室外引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4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8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7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在护理1个月后采用NIHSS评分及ADL分级法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我院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2组在护理后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9%(14/68),研究组为5.56%(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在家属护理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破入脑室行脑室外引流患者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脑室炎

    作者:翟广节;张志强

    脑室炎是一种以脑室内液细胞增多(100个以上的多形核白细胞)、糖降低及脑室内液出现细菌为特征的感染.它好发于G-杆菌性脑膜炎的早产儿,脑室内异物存留的病人如脑室心房/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外引流术及穿通伤,以及脊膜膨出的儿童.其中以分流引起者多见.

  • 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李刚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5例经额脑室前角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排除年龄、性别、手术耗时等干扰因素的情况下:(1)置管时间>10 d者颅内感染率高(16.0%),其次是≥7 d者(12.5%),<7 d者低(10.0%)。(2)单侧外引流颅内感染率低于双侧外引流(10.5%/16.7%)。(3)引流管在原切口的颅内感染率高(23.1%),距原切口3 cm-5 cm的感染率低(9.5%)。(4)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感染率高(10.7%),术后3d鞘内注射感染率低(4.5%)。结论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受影响因素众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治疗,可有效避免或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鲍曼不动杆菌致顽固性颅内感染1例

    作者:李先强

    1 病例资料患者,于某某,男,56岁,因"头部外伤后右耳流液、发热16d"入院.患者入院前16 d有头部外伤史,行颅脑CT示:"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左侧多发颅面骨骨折并双侧筛窦、蝶窦积液",并在当地行脑室外引流术.患者入院时昏睡状态,发热,右额部脑室外引流,引流管通畅,鼻饲管饮食.查体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5.0 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外耳道血迹,无耳后瘀斑,口周见口疮,渗血结痂,余颅神经查体不配合,颈部强直,克匿格征(+),四肢不自主活动,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急查脑脊液常规示:透明度:混浊;颜色:淡黄色;潘氏试验(+);红细胞计数:300×106/L;白细胞计数2 440×106/L.入院诊断:①右侧脑脊液耳漏并颅内感染;②右侧脑室外引流术后;③双侧额叶脑挫裂伤;④左侧多发颅面骨骨折并双侧筛窦、蝶窦积液.

  • 脑室出血伴脑积水单双侧脑室外引流效率比较

    作者:綦斌;左程;常鹏飞;李明;时敬国;鲁质成;王长坤

    目的 探讨单/双侧脑室外引流在治疗脑室出血伴梗阻性脑积水患者中的引流效率差异.方法 总结经额角单/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56例脑室出血的患者资料,计算两组的血肿清除率、引流管放置时间、每日引流量、尿激酶注入次数、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时间,并进行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侧组、双侧组血肿清除率分别为(74.6±8.7)%、(78.5±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8,P=0.196);单侧组、双侧组每日引流量分别为(124.6 ±40.2)、(139.6 ±41.7) 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3,P=0.182);单侧组、双侧组平均尿激酶注入次数分别为(4.42±1.26)、(4.06±1.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8,P=0.323);单侧组、双侧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0.6±3.6)、(13.3±5.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3,P=0.029);单侧组、双侧组引流管放置时间分别为(5.0±1.7)、(6.6±2.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9,P=0.005).结论 双侧组并不能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带管时间、减少尿激酶使用次数、降低ICU住院时间.

  • 神经内镜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

    作者:王雄;张玉定;付强;程品文;汤静;高庆飞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3例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 分为内镜组(47例,神经内镜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术)和单纯引流术组(46例,单纯脑室外引流术).结果 内镜组引流时间、术后再出血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单纯引流组(P<0.05),但两组甘露醇使用量、肺部感染发生率、颅内感染发生率、28 d内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组术后14、30 d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单纯引流术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单纯脑室外引流术相比,神经内镜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有利于缩短引流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再出血率.

  • 自制颅脑引流管调节杆在脑室外引流术中应用

    作者:周晓洪;黄蓉;周珍贵;胡志平;陈保国

    目的:探讨自制颅脑引流管调节杆在脑室外引流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或急性脑积水214例,根据引流管高度调节方法分为观察组(117例)和对照组(97例)。观察组采用自制颅脑引流管调节杆进行固定及高度调节,对照组采用传统目测法估计高度。结果对照组97例中,发生并发症21例,其中引流过度11例,引流不足6例,引流管移位3例,引流管脱落1例。观察组117例中,发生并发症7例,其中引流过度4例,引流不足2例,引流管移位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7/117)明显低于对照组(21.6%,21/97;P<0.05)。结论使用颅脑引流管调节杆调节脑室外引流管高度具有安全有效、简便快捷等优点。

153 条记录 5/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