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Ce联合抗体引起的溶血反应病例的分析

    作者:蒋蕊;孔令杰;王秋红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一例因多种输血而产生免疫性抗体引起的溶血反应病例.特分析报告如下.

  • 检出免疫性抗体的RhD阴性献血者基因型分析

    作者:张春燕;李继红;赵素珍;刘杰

    本研究分析检出免疫性抗体的RhD阴性献血者的RhD基因型.对自2008年4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哈尔滨市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清学检测确证为RhD阴性的献血者进行免疫性抗体筛查,对检出免疫性抗体的样本采用PCR-SSP及DNA序列分析进行RhD的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1265例RhD阴性献血者检出免疫性抗体12例(占0.95%),其中9例为抗-D抗体,3例为抗-(D+C)抗体;基因型检测结果10例为RhD阴性、2例为RHD 711DelC.结论:RhD阴性和RHD 711 DelC献血者易被免疫产生抗体;RhD阴性人群尤其是女性应提高意识,避免误输RhD阳性血液,避免多次妊娠导致新生儿溶血病.

  • 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免疫性抗体检测分析

    作者:田春梅

    随着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的新生儿数量一致在持续增长,因此,对于新生儿的健康问题也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加强关注和研究.新生儿溶血病是在胎儿和新生儿早期比较常见的一种多发病,而且一旦发病很容易造成胎儿的死亡,即使胎儿幸运的存活下来,也容易造成新生儿的生理缺陷和死亡.这篇文章主要对新生儿溶血病,尤其是ABO血型免疫性抗体检测进行分析,对医疗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学因素

    作者:王晓梅;高巍;李坚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or repetitive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发生率为0.4%~1.0%,若按连续发生2次计算,则为5%.RSA原因有解剖、内分泌、感染、染色体、遗传等,其中40%~80%原因不明的RSA可能与免疫因素有关[1],是母体免疫排斥胎儿的结果[2].免疫因素中涉及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滋养叶淋巴细胞交叉抗原(TXL)、血型抗原、抗精子抗体、抗磷脂抗体、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等10多种有关因素.

  • 孕妇血清免疫抗体筛查检出抗-G抗体一例报告

    作者:杨少菁

    我院于2004年5月收治1例曾4次妊娠、胎儿或死宫内、或为死胎而怀疑其血清中有免疫性抗体的患者,报告如下.

  • 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应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作者:谢有欢;胡艳英;樊秀花

    目的:分析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应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儿院区收治的96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n=48),实验组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进行治疗。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抗子宫内膜体、血清抗精子抗体;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宫颈黏液中免疫性抗体,将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45/4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0.83%(34/48),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疗效显著,方便易行,安全可靠、价格低廉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凝胶法检测新生儿溶血病免疫性抗体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王申

    目的:探析凝胶法在新生儿溶血病免疫性抗体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该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所收治85例溶血病疑似新生儿进行研究,分别应用试管法及微柱凝胶法进行溶血病免疫性抗体检测,比较HDN免疫性抗体及HDN免疫性抗体特异性检测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81.2%、抗体游离试验阳性率为87.1%、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为91.8%,符合率为91.8%;对照组对应阳性率分别为64.7%、70.6%、75.3%、75.3%,观察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对免疫性IgG抗体、IgG抗A、IgG抗B、IgG抗D、IgG抗E、IgG抗cE阳性率接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胶法检测新生儿溶血病免疫性抗体与试管法相比,所受影响因素更少,敏感性高,操作简单,临床应用价值高。

  • 793例不孕不育症患者血清免疫性抗体结果分析

    作者:刘敏;杨黎明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性抗体与不孕不育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793例不孕不育患者的血清免疫性抗体.结果女方抗心磷脂抗体(AcLAb)阳性率为8.30%,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率为21.16%,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阳性率为10.17%,抗卵巢抗体(AoAb)阳性率为5.60%.男性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率为20.26%.结论血清免疫性抗体异常是不孕不育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 不孕症患者血清免疫性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与治疗体会

    作者:冯秀银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性抗体与不孕症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与思路.方法 于2006年1月-2012年10月,对30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血清免疫学检查,并与同期常规孕前查体的300例健康人群进行对比.对不孕症患者进行治疗,并在治疗3个月后与3个月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孕组的AsAb、EMAb、AoAb、AzpAb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孕组以上两组阳性、三组阳性、四组阳性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孕症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后的AsAb、EMAb、AoAb、AzpAb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自然受孕率显著提高,辅助受孕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 血清免疫性抗体异常是不孕症的一个重要原因,进行正规治疗对免疫性不孕抗体转阴具有一定价值.

  • RhD阴性患者的安全输血

    作者:房羽;陆坤

    Rh血型系统是继ABO血型系统之后临床意义大的另一个血型系统.它的发现解决了Rh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诊断,也避免了Rh阴性受血者经过妊娠或输血产生的免疫性抗体再次输血后引起的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由于RhD阴性血型的存在,如输入不相合的血液,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我国汉族人群中,Rh阴性血型约为0.34%.在Rh阴性血源不足的情况下,安全输血更为重要,我院把Rh血型鉴定列为输血前常规检测项目,为安全输血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现报告如下.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护理体会

    作者:欧阳燕;曾新华;赖慧虹;蔡清;王菲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之一,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并发后遗症,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快速有效的方法,可换去游离的红细胞和血清中免疫性抗体,终止红细胞的溶血,及换去游离的胆红素,使其降低到安全水平,防止核黄疸的发生[1].我院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20例,现将换血疗法的方法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文琼

    目的:探讨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不孕不育患者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50例生育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进行免疫性抗体检测并对比。结果观察组抗精子抗体总阳性率(40%)高于对照组(6%),观察组抗心磷脂抗体总阳性率(30%)高于对照组(4%),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免疫性抗体出现异常现象,将导致女性患者胚胎组织的异常,排斥甚至杀死精子、受精卵。所以进行免疫性抗体检测对于女性不孕不育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1例ABO血型系统抗体合并Rh血型系统抗体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试验诊断

    作者:李雪英;张华;李志平

    目的:对出生30min出现黄疸并伴有贫血症状的新生儿进行血型血清学试验,为临床进一步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患儿血液标本进行ABO、Rh血型鉴定,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鉴定,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对患儿母亲血液标本进行ABO、Rh血型鉴定,血清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患儿ABO血型为A型,Rh表型为DccEE,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血清和红细胞放散液中均检出IgG抗-E抗体和IgG抗-A抗体;母亲ABO血型为O型,Rh表型为DCCee,血清中检出IgG抗-E抗体和IgG抗-A抗体。结论该患儿血清及红细胞放散液中均检出IgG抗-E和IgG抗-A抗体,与母亲血清中检出的抗体相同,故可确诊为免疫性抗-E 抗体合并抗-A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

  • 产前预测结合血浆单采术防治新生儿溶血病效果观察

    作者:王清改;韩海心;胡松;李颖;王鑫鑫

    人类的血型系统有26个,各个血型系统彼此在遗传上是独立的,多个血型系统可发生新生儿溶血病(HDN),其中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发生早,症状突出,病情重,常有危及胎儿及新生儿生命的溶血[1],后果极其严重.因此如果能产前检测出Rh系统HDN并对症加以治疗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对自己所接触的40例病例作了临床跟踪观察,现报告如下.

  • 1型糖尿病患者子女中自身抗体的出现与儿童期糖尿病发病风险

    作者:

    〔英〕/Ziegier AG…∥Diabetes.-1999,48.-460~468 为阐明1型糖尿病患者子女自身免疫性抗体的分布、出现时间及与儿童期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自1989年始,德国对1 353名1型糖尿病患者的子女进行了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称为Babydiab,共历时8 a。本文则是对其研究结果做一初步总结。 实验设计与方法观察对象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其中父亲为糖尿病患者的儿童为467例,母亲患糖尿病的儿童871例,父母均为糖尿病者15例。自出生时、9个月、2岁、5岁和8岁分别取静脉血进行抗体测定,包括胰岛细胞抗体(ICAs)、胰岛素自身抗体(IAAs)、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IA2As)、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s),3岁时对存在胰岛自身抗体者进行糖耐量检查。为研究母体抗体的存在时间,另对父母均为1型糖尿病的114例儿童出生后第6月的血清进行分析,并与Babydiab试验中9个月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采用Q—Q概率区间分析。 结果对父(母)为1型糖尿病的婴儿IAAs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其母为糖尿病的婴儿出生时IAAs阳性率较高,至0.5 a后方维持在与其父为糖尿病的婴儿IAAs水平相似的低水平。共有87例儿童在出生后9个月、2岁、5岁血清中出现抗体,其中IAAs阳性者77例。在23例多抗体阳性的儿童中,其中10例(43%)首先出现IAAs阳性,12例(52%)与其它抗体同时并存,至2岁时该23例儿童IAAs均为阳性。在所有儿童中,至少一种抗体(IAAs、GADs、IA2As、ICAs))阳性者,9个月为4.4%,2岁为11.1%,5岁时发生糖尿病的累计风险为50%,其父(母)为糖尿病的婴儿差异无显著性。在1 353名儿童中有9名发生了儿童期1型糖尿病,其中7名儿童在2岁时4种抗体均为阳性。 讨论上述资料说明1型糖尿病患者子女中,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的儿童期糖尿病为一早期事件,出生6个月婴儿自身抗体即可存在,2岁时出现第一个高峰,在所有胰岛自身抗体中,IAAs是早出现和检出率高的抗体,其滴度随发病年龄增加而下降,且在年长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IAAs水平显著降低。2岁时可测出多种抗体的儿童存在较高的糖尿病发病风险,而其父或其母为糖尿病的患儿20岁前糖尿病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侯宁宁摘董砚虎校)

  • 妊娠免疫产生抗c1例

    作者:李晓辉

    笔者遇到1例Polybrene法配血不合,检查发现因妊娠而产生的抗c免疫性抗体,从而避免了相关输血反应的发生.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30岁,汉族,有妊娠生育史(二胎),无输血史.因产后20余天出血不止,入院行清宫术.当时检查Hb 55g/L,HCT 17.1%,为重度失血性贫血,申请输血800ml.

  • O型孕妇免疫性抗体的检测及分析

    作者:赵惠彦

    新生儿溶血病ABO(HDN)是由于胎母ABO血型不合,孕妇血清中存在免疫性的抗A或抗B抗体,这种抗体可经妊娠或输血产生,也可由食物、细菌或自然界其它带有类似A、B抗原的物质的免疫刺激而产生,因此ABO.HDN可发生在第一胎.ABO.HDN占HDN的63%,多见于O型产妇所生的A型或B型小孩[1].本院对371例O型孕妇进行免疫性抗体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太原市血液中心给山医一院患者提供稀有血型血液

    作者:罗惠如

    近日,山医大一院一名肠梗阻、胆管癌住院患者,因贫血急需输血,该院血库在配血时,发现该患者血型特殊,找不到相合的血液,随即将血样送太原市十字血液中心,要求帮助解决输血问题,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临床输血服务科工作人员立即对该患者血样进行检测,血型鉴定结果为ACCDee型,其血浆中存在因以前多次输血产生的免疫性抗体抗-E、抗-C,从库存血中检测出相合的血液8袋,合计3200毫升.

  • 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法检测新生儿溶血病免疫性抗体的比较

    作者:马靖贞;郝爱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法在新生儿溶血病免疫性抗体检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3例疑似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液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法进行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放散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3例中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症的有33例,微柱凝胶法的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放散试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1.4%,86.0%,90.7%,凝集强度为1±~2±;试管法的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放散试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5.1%,72.1%,76.7%,凝集强度为±~1±。结论对于诊断新生儿溶血病而言,微柱凝胶法较之试管法具有敏感性高、操作简便、结果客观化等诸多优点,具有在临床应用的意义。

  • 胰岛素并用拜糖平治疗1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商永芳;姚民秀;徐倩;赵桂欣

    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β细胞受自身免疫性抗体破坏,使胰岛素绝对缺乏,故需终生应用外源胰岛素替代治疗,但多用量较大且难达满意疗效,并易发生低血糖.拜糖平有效成份为阿卡波糖,可抑制小肠上段刷状缘近腔上皮细胞内的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延迟来自双糖和多糖分解后葡萄糖的吸收.故可明显降低餐后高血糖,且长期应用可降低空腹血糖,使全天血糖谱保持平稳[1].已广泛应用于治疗2 型糖尿病.也有作者认为1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时加用拜糖平,可明显减少餐后胰岛素需要量,并可减轻所谓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使糖代谢控制的更满意.本文观察了胰岛素和拜糖平联合应用治疗1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81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