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身体各系统的药物作用机理
今年来我国医学事业发展迅速,治疗各种疾病的医学药物相继研制成功.身体各系统的药物作用机理作为研制药物的基本理论,对其研究的研究成果对药物的研制起着重大意义,本文就身体各系统的药物作用机理展开论述.
-
中医药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全球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患病率约为5.29%[1].ADHD常共患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学习困难等其他精神疾病,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的症状会持续终身,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2].目前西医治疗以哌甲酯为首选,但其存在食欲减退、诱发抽动、药物依赖、心率增加等不良反应,且停药后症状易反跳,给临床用药带来一定局限性[3].中医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治疗ADHD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国内多家报道发现中医药疗效与中枢兴奋剂大致相当,虽然起效慢,但疗效肯定,且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反跳少,也无成瘾性形成[4,5].因此,中医药治疗ADHD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众多中医学者也开始从动物模型、临床试验、中药复方及单体药理研究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ADHD的疗效及药物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
SARS冠状病毒在Vero-E6细胞中的生活周期分析
冠状病毒家族生活周期的基本程序包括:病毒吸附,配体-受体分子介导的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脱壳,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蛋白合成,病毒装配和释放.对病毒生活周期的了解,是开发抗病毒药物,研究药物作用机理的前提.我们通过病毒滴定、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确定SARS-CoV在Vero-E6中的吸附、复制、释放的时间及对应的病毒量.
-
辐射防护剂研究进展
辐射防护剂又称抗辐射药物,其研究在60年代后期达到高峰,但由于高效、低毒,可供临床应用的辐射防护剂较难发现,从而对辐射防护剂的期望逐渐淡薄起来,70年代明显下降.近年来随着肿瘤放疗的进展及核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对辐射防护剂的研究热情重新高涨,主要表现在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基因水平4个层次对抗辐射药物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有目的寻找毒性低、疗效高的抗辐射新药;重视抗放药物的临床应用(放疗及其他疾病)及伍用.细胞因子是当今辐射防护剂的研究热点,氨巯基化合物仍是研究中的重要化合物类型,其他辐射防护剂,包括蛋白酶抑制剂、天然药物、激素、维生素、金属元素等对辐射防护也起着很大作用.
-
对一些不合理联合用药的分析
近年来,用于临床的药品种类越来越多,随着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化,药物的联合应用已成为临床医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往往违背了利用药物间的协调作用或拮抗作用增加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初衷,反而导致药效降低,产生毒、副反应或引起药源性疾病,并增加了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处方医师对药物间相互作用未充分了解或因不同科室诊治,未全面了解病人用药史而造成.本文结合实际临床工作对一些不合理的联合用药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医师参考,尽量减少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
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与酒依赖治疗
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一类新型抗抑郁剂,已广泛应用于精神科临床.该类药物作用机理的共同特点是阻滞神经突触前膜五羟色胺(5-HT)再摄取,使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浓度升高,递质浓度的持续升高对突触后膜受体产生降调节作用,受体的密度和活性恢复到正常水平,进一步可能影响到第二信使乃至第三信使的传导过程,导致DNA转录过程的变化.除了对五羟色胺神经介质系统的影响外,该类药物对去甲肾上腺素系统、胆碱能系统也有作用,部分对多巴胺系统也存在影响.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OPG、 HGF表达调控相关研究进展
近年来,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细胞信号因子在其病因机制所起的作用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许多学者选择从对RANKL-OPG细胞因子轴及HGF表达调控影响的研究入手,观察OPG-RANKL细胞因子轴及HGF/c-Met变化规律和研究药物施加因素的影响,以探明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开发相关抗类风湿性药物奠定理论基础.
-
精纯抗栓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精纯抗栓酶是从蝮蛇蛇毒中分离精制而成的一种单组分抗凝溶栓、改善微循环的治疗制剂.根据精纯抗栓酶药物作用机理,我院通过应用精纯抗栓酶治疗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服用时间选择
消化性溃疡按其病种、病情的需要和药物作用机理的特点,其用药的时间与方法也各不相同,这样才能获得佳疗效,现简介如下.
-
静脉化疗药物的输注方法对疗效及副作用的影响
静脉化疗是肿瘤治疗中常见的方式,已被临床广泛使用.随着对化疗药物作用动力学、时辰生物、药物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化疗药物输注方法对疗效、毒副反应起着重要影响.现将合理选择化疗药物输注方法,对提高化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综述如下.
-
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治疗和评价
本文简要介绍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酮类和胰岛素五大类药物作用机理及其临床应用
-
抗生素滴眼剂致药物毒性眼表损害分析
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上可供选择的抗生素滴眼剂越来越多,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眼病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但由于医师没有全面地了解药物作用机理或错误诊治疾病,导致临床上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眼表损伤发生率逐年增高[1,2].临床上这种因药物引起的角结膜病变常在治疗原发病过程中出现,不仅临床表现多样,而且诊断困难,易与其他角结膜疾病混淆,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严重威胁视力.
-
依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ET、NO的观察
依那普利(扬子江药业生产)目前较为一致地在糖尿病(DM)伴高血压(HT )者中,作为临床抗高血压的一线用药.本文试图应用ACEI药物对T2DM伴与不伴高血压(HT) 者的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观察,认识该药物作用机理.
-
肺癌多药耐药及生物逆转
肺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身化疗在肺癌的治疗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抗肿瘤药物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新的抗肿瘤药物不断发现,化疗方案不断改进,化疗的疗效也不断提高.但化疗药物的交叉耐药性即多药耐药性的存在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
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
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 )的体外培养是研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成型术后再狭窄、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性起始步骤[1],此法有助于揭示各种心肺疾患的病理机制及药物作用机理.用培养的VSMC进行研究已成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主要研究手段.目前国内外常用的VSMC培养方法为酶消化法和贴块法,而我们发现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现做如下讨论.
-
重视全血粘度参考值的制定工作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主要研究血液粘度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尤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后估计以及评价疗效、研究药物作用机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临床用药也要讲究技巧
现代医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临床医生提供了大量疗效可靠的药物.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根据药物作用机理与临床病理机制合理选择治疗药物后,注意掌握用药技巧,把所选定药物的剂量、浓度、给药顺序、给药途径、静滴速度等调整好,能够使治疗更精确严谨,更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和康复.
-
川芎嗪逆转肿瘤多药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川芎嗪(Ligustrazine,LIG)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单体化合物,属弱的钙桔抗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血管方面的治疗;在纠正抗药性方面国内外属首次报道。本课题的目的是进一步寻找高效低毒纠正多药抗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药物及方法应用于临床。为克服临床肿瘤抗药性,提高化疗疗效,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 近年来,随着抗肿瘤药物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新的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出现,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抗肿瘤药物的临床治疗水平亦不断提高。但在目前,临床肿瘤学家面临的主要难题仍是无法阻止一些常见恶性肿瘤的抗药性。据统计,1986年全世界每年平均死亡500万人,新发癌症760万。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和癌症高发区,据卫生部信息中心报道,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已从1988年的119.12/10万,上升到1992年的125.75/10万。全国每年平均死亡约120万,发病约150万。而这些死亡病人中绝大多数都是因产生抗药性,导致治疗无效而死亡。
-
中医药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基地——介绍浙江中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
浙江中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1999年成为浙江省中医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通过省三级实验室评估。实验室面积980 m2,下设生物化学研究室、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和免疫学研究室。主要从事脂与脂蛋白代谢研究、中医药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和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研究,是国内中医院校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的基地之一。 近十年该所已成功地从人血清中分离纯化脂蛋白(a)、载脂蛋白AⅠ、AⅣ、B100、E、C、载脂蛋白(a)、LPL和LDL受体,并能制备上述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应用酶标记、同位素标记和荧光标记技术建立用于脂代谢研究相关的测定试剂盒。开展放射免疫、免疫火箭电泳、免疫扩散、酶联免疫等方法进行脂与脂蛋白代谢的检测。应用免疫印迹试验、点杂交试验、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及配体试验等进行蛋白质分析。能利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人皮肤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从事中药药理学研究。目前开展的细胞微注射技术为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事脂代谢与降脂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前沿
抗癌药物新靶标--mRNA
当今大多数抗癌药物作用机理是靶向肿瘤细胞的 DNA 或蛋白质,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们近推出了一整套新的潜在目标:DNA 和蛋白质之间的中介物质--m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