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Warthin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

    作者:刘晓菲;朱晴;孙贻安

    女,46岁,因"甲状腺结节2年"入院,入院前超声示双叶甲状腺弥漫性改变;双叶甲状腺多发结节,右叶上极10.3mm×14mm等回声,右叶中极4.3×7.5mm低回声(图1),左叶中极2.3mm×3.1mm低回声,形态规则,界清,回声均匀.萤火虫成像:右叶上极等回声、中极低回声.CDFI:右叶上极等回声,内部及周边见点状血流.甲状腺针吸细胞学检查病理结果:(右甲状腺)见大量淋巴细胞及成团瘤细胞,细胞轻度异形,可疑乳头状癌.体格检查:气管居中,颈前稍粗隆,甲状腺Ⅱ度肿大,甲状腺右叶上极扪及直径约1.5cm肿块,质韧,界清,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无压痛,颈前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血清甲状腺功能无异常.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在全麻下行右侧甲状腺全切+右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切除甲状腺右叶,右叶上极、中极直径约2.1cm肿块,色白,质韧,界清,包膜完整.清扫右Ⅵ区淋巴结.术后常规病理示:(右)甲状腺乳头状癌(Warthin瘤样亚型)(图2),右气管旁淋巴结(2枚),右Ⅵ区淋巴结(16枚)未查到癌.免疫组化:TG(-),CT(-),TTF-1(+),Ki-67(1%).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院外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行TSH抑制治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意义

    作者:胡金华;孙文海;孙彦;陈志俊;李薇;梁大鹏;黄沂传;吴圆圆;华辉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2例初次诊治且术前无任何局部并发症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总体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2.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50.0%。微小癌组与非微小癌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4.1%、66.7%,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3.3%、63.1%。微小癌组与非微小癌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有明显差异(χ2=9.593,P<0.05)。微小癌组中,原发灶大小对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影响(χ2=0.982,P>0.05),多发灶患者较单发灶者更容易出现颈淋巴结转移(χ2=4.334, P<0.05)。结论非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应常规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微小甲状腺癌也应建议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 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杨帆;陈贤翔;吴火林;郭美金;陈媛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FVPTC)的超声表现及其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FVPTC 患者的超声表现,并进行病理对照研究。结果38例FVPTC的超声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1)Ⅰ型8例(21%),具备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典型超声表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可呈极低回声,可见微小钙化;(2)Ⅱ型15例(39.5%),表现为边界较清晰的等回声或低回声结节,其形态不规则,边缘可见成角或分叶,微小钙化较少见;(3)Ⅲ型15例(39.5%),声像图表现形似腺瘤,结节边界清晰且边缘光整,内部为均匀中等回声。结合38例FVPTC的超声表现,其镜下结构特征也可相应分为3类:(1)Ⅰ型8例,病灶无明显包膜,形态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2)Ⅱ型15例,病灶有包膜,形态不规则,病灶对包膜侵犯明显,局部突破包膜,周边可见卫星病灶;(3)Ⅲ型15例,病灶有较为完整的包膜,形态规则,病灶对包膜无明显侵犯或累及程度和范围很小。依据病灶有无包膜情况,病理诊断Ⅰ型为非包膜内型FVPTC(8/38,21%),Ⅱ、Ⅲ型为包膜内型FVPTC(30/38,79%),以上两者的形态、边界、声晕、纵横比、内部回声、微小钙化等超声特征的显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大小、淋巴结累及等超声特征,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VPTC 的超声表现兼具滤泡性肿瘤和普通乳头状癌的特点,其超声表现的不同与其病理亚型密切相关。

  •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性分析

    作者:杨晓晨;周沁;孙丽;张颂文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昆山第一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手术的276例初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医疗记录,对合并与未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径、多灶性、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等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在2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48例(17.4%)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未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乳头状癌患者相比,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者女性比例更高、肿瘤大径更小、淋巴结转移以及 TNM 分期为Ⅲ/Ⅳ期的比例更低(P<0.05)、患病年龄更小(P=0.074)。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桥本甲状腺炎与女性(OR=6.133;95%CI=1.437~26.175)、肿瘤大小(OR=0.406;95%CI=0.204~0.807)、淋巴结转移(OR=2.304;95%CI=1.174~4.522)、TNM分期(OR=0.187;95%CI=0.044~0.801)显著相关,与年龄临界相关(OR=1.023;95%CI=0.998~1.048;P=0.07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未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乳头状癌患者相比,女性(OR=5.930;95% CI=1.363~25.798)以及患病年龄更轻(OR=1.034;95%CI=1.003~1.065)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独立临床因子。结论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密切相关。与未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相比,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乳头状癌患者女性更多见,年龄更年轻,而女性和年轻正是影响甲状腺癌死亡率重要的预后因子。

  • 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超声征象分析

    作者:范凤景;秦玲;丁红宇;刘德泉;贾俊英;檀智

    目的:探讨原发于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病理证实为原发于峡部PTC患者的超声表现,并随机选取同时期原发于侧叶PTC患者90例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患者超声表现差异,所有患者均在行超声检查后2周内行甲状腺全切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峡部与侧叶PTC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灶大小方面相匹配,无明显差别;两组病例在肿块边界、内部回声、微钙化等超声特征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发于侧叶PTC相比,峡部PTC常易表现为甲状腺被膜侵犯、纵横比<1、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两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侧叶PTC相比,峡部PTC更易于发生被膜侵犯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对于即使边界较清、纵横比<1的甲状腺峡部结节仍须仔细观察排除恶性结节的可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泌尿系恶性肿瘤腹腔镜术后穿刺孔转移和肾区种植转移一例

    作者:王志鹏;林俊;田野

    患者女,48岁,2009年10月12日体检发现镜下血尿。既往因慢性间质性肾炎于2006年11月23日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常规服用三联免疫抑制药物(环孢素A+强的松片+吗替麦考酚酯)。超声提示:右肾盂内3.5 cm ×2.8 cm低回声占位,其可见血流信号;膀胱右侧输尿管口探及1.7 cm ×1.2 cm高回声占位,其内可见血流信号。 CT提示右原肾盂及输尿管上段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平扫CT值约40 HU,增强扫描强化明显,CT值约92 HU。右输尿管全程腔可见散在多发可见小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有强化。膀胱右侧壁及后壁可见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较清,大者约1.1 cm ×2.1 cm ×1.5 cm,平扫CT约45 HU,增强后约88 HU。考虑为肾移植术后新发尿路移行细胞癌。行膀胱镜检,活检证实为尿路乳头状移行细胞癌Ⅱ级,局限于固有层。明确诊断后于2009年10月21日行腹腔镜右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回报为肾盂、输尿管乳头状移行细胞癌Ⅱ级,癌瘤接近肾实质,输尿管癌瘤灶状浸润固有层,并紧邻输尿管断端,断端黏膜未见癌残留。术后诊断:(1)肾盂恶性肿瘤(pT1N0M0);(2)输尿管恶性肿瘤(pT1N0M0);(3)同种异体肾移植状态。术后常规行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2010年2月10日因右下背侧腹壁皮下软组织结节伴疼痛就诊,行CT提示右下背侧腹壁皮下高密度软组织结节(3.6 cm ×3.6 cm)及右肾区强化结节(1.0 cm ×0.8 cm),肿物穿刺活检证实为转移癌(乳头状移行细胞癌)。考虑为腹腔镜穿刺孔肿瘤转移、右肾区种植转移,行X线铅模放疗1次,放疗后体表肿物消失。2011年1月24日复查CT提示:右肾区软组织占位(4.7 cm ×5.3 cm)、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行三维适形放疗3次。2011年8月5日复查CT提示右肾区软组织占位(2.2 cm ×3.6 cm),较2011年1月24日明显变小。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较前片未见明显变化。患者于外院继续行放疗。2011年10月20日复查CT提示右肾区软组织占位(3.1 cm ×1.0 cm )、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均明显变小。继续外院放疗。2012年6月6日复查CT提示右肾区术后改变,较前未见明显变化,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较前明显变小。

  • 乳头状颅咽管瘤继发垂体脓肿一例

    作者:王孜;姜英;冯逢;姚勇;王任直;幸兵

    患者男,55岁,因“反复头痛、呕吐3个月,双颞侧视野偏盲1周”于2012年6月3日就诊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患者3个月前突发头痛、高热(高体温39.2℃)、乏力,伴喷射性呕吐,平均每天发作10至20次。当地医院诊断为脑膜炎,予抗炎、抗病毒等对症处理,症状逐渐缓解。此后上述症状仍间断反复,每次均予以对症处理。1周前患者出现双颞侧偏盲,伴烦渴、多饮、多尿,每日尿量达6 L。外院行腰椎穿刺检查提示脑脊液蛋白:1140 mg/L(参考值:150~400 mg/L);脑脊液IgG:70.3 mg/L(参考值:10~40 mg/L)。我院查甲状腺功能:血清TSH 1.589 mU/L(参考值:2~10 mU/L),血清FT45.03 pmol/L(参考值:10.3~25.8 pmol/L),提示垂体性甲状腺功能减低。血清ACTH(晨8点)4.33 pmol/L(参考值:2.2~17.6 pmol/L),血清皮质醇5.52 nmol/L(参考值:138~635 nmol/L)。MRI提示鞍区占位,大小2.43 cm×1.88 cm×1.21 cm,T1WI等信号, T2WI高信号,显环形强化,伴囊壁和瘤腔内结节征。病变向鞍上生长,挤压视交叉上移(图1)。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考虑垂体脓肿诊断明确。2012年6月17日于全麻下行经鼻蝶入路鞍区脓肿切除术。术中见鞍底骨质破坏,鞍底硬脑膜张力略高。切开硬膜后,有黄色脓液涌出(图2)。脓壁及脓腔内可见颗粒样突起。脓壁及颗粒物送病理,脓液送病原学培养。术后病理提示为乳头状颅咽管瘤,周围伴大量炎性渗出物包裹(图3)。脓液病原学培养为阴性。予患者静脉用头孢他啶2周,并予左甲状腺素100μg/d,可的松20 mg/晨+10 mg/夜,DDAVP 0.05 mg/d的激素替代治疗。患者多饮、多尿症状好转。术后随访1年,继续予激素替代治疗,患者一般情况好,复查MRI未提示肿瘤或感染复发。

  • 膀胱腺癌乙状结肠穿孔一例

    作者:张静仁;包志远;孙庆年

    患者女,70岁.主因"6个月明显体瘦,食欲不振,偶尔腹泻,无明显腹痛,但腰骶部持续隐痛,间断肉眼血尿2个月,呈洗肉水样"入院.膀胱镜检示膀胱远顶部占位2.8 cm×2.9 cm,乳头状,宽基,血流丰富.已取病理.彩色超声示膀胱圆顶部占位血流丰富(图1).术前CT示膀胱圆顶部类圆型高密度影,膀胱壁外似与肠管相连(图2,3).

  • BOWen病一例

    作者:程瑞琴;王连祥;林开金;韩峰

    患者男,63岁.因背部左肩胛下红色斑丘疹伴瘙痒1年,于2008年1月31日来我科就诊.患者1年前背部左肩胛下出现米粒大淡红色丘疹,表面覆以少量鳞屑,逐渐增大至蚕豆大小斑块,表面呈乳头状,覆以少许鳞屑,伴瘙痒,外院诊断为慢性湿疹等.经常规治疗无效.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发病前无蚊虫叮咬史.

  • 心脏乳头状纤维弹力瘤超声诊断一例

    作者:杨影;冯海艳;高东梅

    患者男性,50岁。因咳嗽、咳痰伴活动后胸闷气短20 d入院。查体:口唇无发绀,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触觉语颤正常对称,双肺叩诊清音,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各血管通畅,未见明显狭窄。心电图:正常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后叶瓣缘心室侧及与其相连的腱索上见实质性略高回声附着(图1,2),大小18 mm×13 mm,有蒂,随腱索的运动而上下摆动(动态图1),并见收缩期二尖瓣反流信号(动态图2)。该实质性回声舒张期进入心室内,收缩期则向瓣叶的闭合处运动(图3,4)。超声提示:左心室肿物;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左心室收缩功能测值正常、舒张功能测值减低。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肿瘤摘除术及二尖瓣双孔成形术。术中所见:心脏大小正常,心脏与大血管连接关系正常,二尖瓣探查见二尖瓣后叶瓣缘处胶冻样肿物,约1.5 cm×2.0 cm,蒂部附着于二尖瓣后叶瓣缘及部分腱索。病理诊断:(左心室)乳头状纤维弹力瘤。

  • 心脏乳头状纤维弹力瘤超声表现一例

    作者:王小燕;李泓

    患者男,52岁,因呼吸困难、胸闷、心悸反复反作2年,加重半年入院.曾在外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右心房黏液瘤、主动脉瓣退行性变".

  • 术前超声检查评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晓晓;詹维伟;周伟;胡赟赟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检查评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超声检查并进行甲状腺手术的31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以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术前超声评估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共308例患者行淋巴结清扫,7例患者未行淋巴结清扫.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38.8% (50/129),特异度为96.1% (172/179),阳性预测值为87.7% (50/57),阴性预测值为68.5% (172/251);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31.4% (38/121),特异度为96.7% (181/187),阳性预测值为86.4% (38/44),阴性预测值为68.5% (181/264);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80.9% (34/42),特异度为98.4% (262/266),阳性预测值为89.5% (34/38),阴性预测值为97.0% (262/270).以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作为一项评估手段预测颈侧组有无转移,其敏感度为59.5%(25/42),特异度为92.8% (247/266).6.4% (17/264)的术前超声检查判断中央组淋巴结无转移患者中术后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4.3% (8/187)的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中央组淋巴结无转移患者中术后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结论 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较低,因此常规的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术前超声怀疑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行颈侧区淋巴结的清扫是必要的.

  • 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张蕾;吴美娟;蒋荣泉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FVPTC)的超声表现。方法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自2002年3月至2012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FVPTC患者30例,分析其超声表现,观察并记录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声晕、纵横比、内部回声、微小钙化及颈部淋巴结受累情况,同时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0例FVPTC的超声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1)Ⅰ型6例(20%,6/30),具备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典型超声表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呈极低回声,可见微小钙化;(2)Ⅱ型14例(47%,14/30),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缘可见成角或分叶,境界较清晰,内部呈等回声或低回声,较少见微小钙化;(3)Ⅲ型10例(33%,10/30),声像图表现形似腺瘤,结节边界清晰且边缘光整,内部呈均匀中等回声。30例FVPTC患者的镜下结构特征也可相应分为3类:(1)Ⅰ型6例,病灶无明显包膜,形态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2)Ⅱ型14例,病灶有包膜,形态不规则,病灶对包膜侵犯明显,局部突破包膜,周边可见卫星病灶;(3)Ⅲ型10例,病灶有较为完整的包膜,形态规则,病灶对包膜无明显侵犯或累及程度和范围很小。包膜内型(Ⅱ、Ⅲ型)和非包膜内型(Ⅰ型)FVPTC患者形态、边界、有无声晕、纵横比、内部回声、有无微小钙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均<0.05);而包膜内型和非包膜内型FVPTC患者有无淋巴结累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结论 FVPTC的超声表现兼具滤泡性肿瘤和普通乳头状甲状腺癌的特点,其超声表现与不同的病理亚型有关。

  • 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

    作者:郑梅娟;薛恩生;何以敉;林晓东;叶琴;吴丽足;李裕生;林文金

    目的:探讨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FV-PTC)的声像图特征,降低其术前超声误诊率。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31例FV-PTC患者的35个结节,及66例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PTC)患者的75个结节,结合病理结果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结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35个FV-PTC结节,29个超声表现为类圆形,7个纵横比>1,25个边缘不规则,18个为低回声,16个为等回声,15个不伴钙化,11个伴微钙化,9个伴粗大钙化,20个为无或少血流型,10个为边缘为主型血流,5个中央为主型血流。其中,纵横比>1、边缘不规则、极低回声、伴微钙化、中央为主型血流在FV-PTC结节的比率较C-PTC结节低,等回声、不伴钙化、边缘为主型血流在FV-PTC结节的比率较C-PTC结节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76,P=0.039;χ2=8.125,P=0.004;P=0.009(Fisher确切概率法);χ2=8.548,P=0.003;χ2=4.898,P=0.027;χ2=7.796,P=0.005;χ2=5.462,P=0.019;P=0.001(Fisher确切概率法)]。术前超声检查中,20个FV-PTC结节提示恶性,15个误诊为良性,误诊率43%(15/35)。FV-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29%(9/31),低于C-PTC患者的62%(41/6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6,P=0.002);两组转移淋巴结的声像表现类似,少数缺乏恶性征象的FV-PTC癌结节术前超声根据淋巴结表现提示恶性。结论部分FV-PTC癌结节缺乏恶性征象,尤其在甲状腺多源发病的背景下易误诊为良性,多切面仔细观察每个甲状腺结节的纵横比、边缘、内部回声、钙化情况及血流模式等,并结合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对避免误诊有一定的意义。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作者:江珊;宋琳琳;张晓晓;詹维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弹性评分及弹性应变率(SR)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2例PTMC患者共82个病灶,其中12例患者12个病灶伴有中央组淋巴结转移,70例患者70个病灶无中央组淋巴结转移。对所有病灶进行弹性评分,并检测病灶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SR。分别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有中央淋巴结转移PTMC与无中央淋巴结转移PTMC弹性评分、SR的差异,并绘制操作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SR判断PTMC有无中央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有中央淋巴结转移PTMC与无中央淋巴结转移PTMC的弹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0,P=0.08);有中央组淋巴结转移PTMC的平均SR为2.44±0.61,高于无中央组淋巴结转移PTMC的平均SR 1.67±0.4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P=0.00);PTMC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S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当SR为2.01时判断PTMC有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3.3%、81.4%、78.6%。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弹性评分不能作为判断PTMC有无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指标,而SR可作为预测PTMC有无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 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超声征象分析

    作者:董永玲;邢萍;陈琪;姚烨;吴长君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的超声征象,为判断PTC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70例PTC患者的超声征象。其中59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111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采用操作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判断PTC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佳诊断界限值。采用χ2和秩和检验比较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原发灶超声征象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RI、PSV判断PTC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佳诊断界限值分别为0.735、13.95 cm/s。与PTC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原发灶直径、是否有晕环、是否累及甲状腺上极、有无微钙化、血供分级、RI及P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原发灶回声、边界是否清晰、纵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C原发灶直径及PSV这2个因素是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独立因素。结论 PTC原发灶的一些超声征象与PTC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相关性,可为术前PTC患者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见超声表现的病理学基础

    作者:周明炀;费小春;詹维伟;周建桥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见超声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选取2012年1-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共117例,每例患者仅评估1个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总共评估117个结节。分析超声下结节的形态与边界、内部回声、声晕、后方回声及钙化,镜下肿瘤的浸润程度、内部构成以及钙盐沉积。结果117个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下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87.18%,102/117)、边界不清(80.34%,94/117)、内部低回声(90.60%,106/117)以及微钙化(65.81%,77/117),而镜下主要表现为浸润性生长(93.16%,109/117)、内部以细胞成分为主(46.15%,54/117)以及钙化灶(56.41%,66/117)。镜下呈浸润式生长的109个肿瘤中,102个(93.58%)结节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91个(77.78%)结节超声表现为边界不清晰。而8个镜下非浸润式生长的肿瘤均为超声表现为形态规则的结节。13个超声下出现声晕的结节中,8个镜下发现了肿块周围有明显的纤维包膜包绕。无论镜下肿瘤内部构成如何,超声下均以低回声结节为主。超声下高回声结节镜下均以细胞成分为主。镜下发现钙化的肿瘤中53.03%(35/66)超声同样探及钙化,46.97%(31/66)超声未探及钙化。镜下未发现钙化灶的肿瘤中82.35%(42/51)超声探及钙化,17.65%(9/51)超声未探及钙化。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均有其一定的病理学基础,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提高超声医师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准确率。

  • 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志芳;詹维伟;周建桥

    目的:探讨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HT)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07例HT患者111个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超声表现特征,包括结节的纵横比、形态、边界、边缘、声晕、内部结构、回声水平、微钙化、后方声衰减、血管模式及血供程度以及甲状腺实质回声。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HT合并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与HT合并PTMC患者甲状腺微小结节超声特征差异。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诊断HT合并PTM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07例HT患者111个甲状腺微小结节术后病理证实75个为PTMC,36个为良性。111个甲状腺微小结节均表现为实性低回声。PTMC与甲状腺微小良性结节边缘、微钙化、血管模式及血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2;χ2=9.08,P=0.00;χ2=9.40,P=0.00;χ2=6.12, P=0.02);纵横比、形态、边界、声晕、后方声衰减、甲状腺实质回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诊断HT合并PTMC的敏感度为93.33%(70/75),特异度为36.11%(13/36),准确性为74.77%(83/111),阳性预测值为75.27%(70/93),阴性预测值为72.22%(13/18)。结论 HT患者PTMC的部分典型恶性特征不明显,超声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结节型腺性膀胱炎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超声表现比较

    作者:黄丽燕;柯丽明;陈志奎;何以敉;薛恩生;林礼务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膀胱黏膜增殖性病变[1],部分病灶声像学表现为结节型,呈乳头状突入膀胱腔,术前影像学检查容易误诊为膀胱癌。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8例结节型腺性膀胱炎与10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术前超声检查资料,探讨两者超声表现的异同点,以期有助于术前超声鉴别诊断。

  • 病毒性疾病的诊断

    作者:万卓越

    病毒学是从1892年俄国植物学家Dmitri Iwanovski发现了烟草叶病的致病因子具有可滤过性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新发传染病大多由病毒引起,如冠状病毒、猴痘病毒、禽流感病毒等;特别是与常见病毒显然不同,并且导致传染发病的一群新病毒,如慢病毒;致胎儿患先天不治之症的病毒,如风疹、巨细胞病毒等;还有不少病毒在体外能使细胞恶性转化、发展成肿瘤的病毒,如乳头状病毒等等.因此,病毒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

936 条记录 7/47 页 « 12...45678910...464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