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表皮细胞的体外改良培养

    作者:冯若;金辉;杨继要

    目的:探讨人工纯化法去除成纤维细胞对人表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表皮细胞第5天时,采用人工纯化法即用0.25%胰蛋白酶+0.04%EDTA(1:1)消化细胞2~10 min,除去成纤维细胞后,观察表皮细胞生长情况并用台盼蓝染色检测其存活率.结果:细胞存活率为87%,存活率较高.生长状态较传统方法培养的表皮细胞生长状态好.结论:人工纯化法除去成纤维细胞为原代培养表皮细胞的方法改良,有利于表皮细胞更好的生长.

  • 不同居群栝楼叶表皮气孔形态研究

    作者:谢果珍;舒少华;王沫

    目的 对采集于河南、河北、湖北和贵州四省共14个居群栝楼进行叶片气孔显微特征观察,为栝楼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居群栝楼叶表皮细胞和气孔的形态及分布特性,并对观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不同居群栝楼气孔在叶片上分布较均匀,呈随机分布.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及表皮细胞数在居群之间有所差别.结论 叶表皮气孔及表皮细胞形态、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可以作为栝楼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的一个指标.

  • 生发酊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作者:江建国

    斑秃是皮肤科的常见病.根据临床分析,近几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头发是由表皮细胞衍化而成,它不仅可以保护头皮免受外界刺激,而且浓密润泽的头发是人体健康的标准.斑秃能直接影响人的容貌,加重人的精神负担.笔者根据中医"发为血之余""发蛀脱发、蛀发癣"的理论,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以中药斑蝥、干姜等五味中药及西药间苯二酚、水杨酸,运用科学方法制成的生发酊,临床上用于治疗秃发,总有效率为80%.现介绍如下.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华强;柴天朋;吴佳奇

    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上很常见,由于关节软骨是一种无血管的组织,主要依靠关节液营养,一旦损伤,自我修复能力非常有限,治疗相当困难.随着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相关物理、化学学科的发展,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对软骨损伤修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研究表明来源于中胚层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种具备多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可跨胚层分化成多种细胞,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表皮细胞等[2],而且采集方便、对机体损伤小,被认为是修复软骨的较理想种子细胞.

  • 两种不同方法诱导脂肪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分化效果的比较

    作者:韩兆峰;周健;魏爱周;郭鹏飞;张树堂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培养诱导脂肪干细胞(ASCs)向表皮细胞分化效果的差异,以寻找更好的诱导分化方法.方法 利用Transwell装置共培养HaCaT细胞与ASCs为共同培养组;在ASCs培养液中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进行诱导培养为EGF诱导组;两种方法培养3、6d后的ASCs通过进行表皮细胞标志物角蛋白-19(CK-19)、β1整合素和广谱细胞角蛋白Pan-cytokeratin(Pan-CK)染色检测并计数.结果 共培养法诱导3d后的ASCs细胞CK-19、β1整合素、Pan-CK阳性率分别为(25.8±4.1)%、(29.2±3.9)%、(18.3±2.7)%,明显高于EGF诱导组的细胞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法诱导6d后的ASCs细胞标记物CK-19、β1整合素、Pan-CK阳性率分别为(34.1±5.7)%、(42.8±4.3)%、(29.4±3.3)%,显著高于EGF诱导组的细胞阳性率(P<0.01).结果提示采用共同培养法获得的表皮细胞数目多于EGF诱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HaCaT细胞共同培养诱导比单纯应用EGF诱导能够更好地促进ASCs向表皮细胞的转化.

  • 分层共同培养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分化的研究

    作者:韩兆峰;魏爱周;郭鹏飞;张树堂

    目的 探讨体外联合HaCaT细胞共同培养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表皮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用聚碳酸酯细胞插入板分层后联合共同培养HaCaT细胞与MSCs,观察培养3、6、9d后的细胞形态,进行角蛋白(CK-19、CK-10)、整合素(α6、β1)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统计细胞阳性率.结果 共同培养后细胞形态变化明显,共培养3、6d后表皮细胞标志物CK-19、α6整合素、β1整合素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阳性率分别为9.3%、8.2%、11.5%和21.7%、34.1%、39.6%,CK10表达呈阴性;共培养9d后CK-19、α6整合素、β1整合素、表达较前减少,阳性率为12.2%、18.6%、16.3%,CK1O出现阳性表达,细胞阳性率为10.7%.结论 分层联合HaCaT细胞共同培养可以诱导骨髓干细胞向表皮细胞进行分化.

  • 表皮细胞膜片与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复合的移植

    作者:马忠锋;柴家科;杨红明;刘强;许明火;尹会男

    目的观察鼠表皮细胞膜片与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复合移植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以SD乳鼠的第3代表皮细胞制备细胞膜片,高渗盐水/氢氧化钠法制备猪去细胞真皮基质.36只SD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行去细胞真皮基质与表皮细胞膜片复合移植和单纯表皮细胞膜片移植.结果两组创面术后均未见对移植物的急性期免疫排斥反应,第2、4、6周复合植皮组移植物成活率分别为(77.05±4.69)%、(83.12±5.13)%、(90.66±4.87)%,与细胞膜片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移植物收缩率显著减低,分别为(9.84±2.33)%、(18.97±3.40)%、(25.92±3.11)%(P<0.05).复合植皮组上皮化良好,胶原纤维排列有序,基底膜结构完整.结论复合移植适用于修复全层皮肤缺损,能改善创面愈合质量.

  • 增生性瘢痕表皮细胞差异蛋白的初步分析

    作者:张曦;郭树忠;张琳西;潘阳林;武丽华

    目的检测并鉴定增生性瘢痕角质形成细胞(HK)较正常者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揭示HK在增生性瘢痕(H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消化法分离5例HS(均位于四肢、处在增生期)组织HK,提取其中总蛋白质,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展示蛋白质分子的差异表达,并对差异蛋白进行质谱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600个点的在体HK双向电泳图谱,筛选差异蛋白质点24个,其中HK较正常高表达点8个,低表达点9个,极低表达4个,新发现的蛋白质点3个;对2个点质谱鉴定结果为Maspin前体与Zinc finger protein 226.结论消化分离法获得在体HK并建立其2-D图谱的方法可行,为HS相关蛋白质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初步筛选的24个差异蛋白质点及质谱分析所得结果提示HK蛋白表达存在异常,可能与HS的形成有关.

  • Endo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皮肤表皮细胞的作用

    作者:唐胜建;王小柯;刘霞;林立新;孙文娟

    瘢痕组织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一种自然产物,然而,胚胎皮肤却具有创伤后无瘢痕愈合的能力.近年来研究发现无瘢痕愈合是胚胎皮肤固有的特性[1],我们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EndoA,并转染小鼠皮肤表皮细胞,研究EndoA对成鼠皮肤表皮细胞的作用.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皮肤生长的影响

    作者:孙同柱;吴志谷;付小兵;陈伟;胥照平;戴红梅;朱厚础

    既往研究表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多种组织来源的上皮和表皮细胞有较强的促有丝分裂活性,能刺激皮肤表皮细胞的增殖,促进各种皮肤创面愈合[1,2].

  • 表皮细胞体外去分化模型的建立

    作者:英兰;孙晓艳;付小兵;崔明玉;刘文忠;伊海英;高瑗

    目的 探讨表皮细胞体外去分化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EK)体外培养至24代,细胞体积膨大,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48 h后,观察细胞贴壁培养4、12、24、48、72 h时的生长及集落形成情况.以同期培养的表皮细胞作为阴性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β1整合素、CK19、CK14、CK10在表皮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 bFGF诱导培养48 h后老化的表皮细胞周围分散出现幼稚型细胞,这些细胞体积小,形态均一,折光性强,核浆比大,并呈克隆样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bFGF诱导培养后,表皮细胞中CK19、CK14表达增强,而CK10表达减弱.流式结果显示:bFGF诱导培养后,细胞周期中G0/G1的细胞为53.08%,S期细胞为32.71%,G2期细胞为14.21%,而对照组中处于G0/G1、S期及G2期的细胞分别为63.9%、18.98%及17.12%.结论 bFGF能够在体外诱导表皮细胞逆转分化形成幼稚型克隆形成细胞,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人表皮细胞及其表达

    作者:伊海英;孙晓艳;付小兵;任明姬;张广田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bFGF)能否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表皮细胞并表达.方法 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法,将pEGFP-C3-bFGF转染至人表皮细胞系(HEKa细胞)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瞬时表达及细胞形态.以同期培养的表皮细胞作为阴性对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中β1整合素、CKl9、CK14及CK10在表皮细胞中表达的差异.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基因转染率为31.6%,转染的细胞体积小,呈圆形或圆梭形,核质比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中CK19、CK14表达增强,CK10表达减弱.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转染阳性细胞β1整合素弱表达分布在胞膜上,CK19、CK14在胞膜和胞质中表达,CK10表达为阴性.结论 pEGFP-C3-bFGF能够转染至人表皮细胞并表达,为探讨bFGF调控表皮细胞去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参考.

  • 成纤维细胞上清提取物对表皮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作者:刘涛;金岩;王新文;李媛;温宁

    目的: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寻找有效的生长因子样活性组分.方法:收集超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上清液,采用MTT法、划痕试验检测对人皮肤表皮细胞增殖和诱导迁移的影响.结果:上清液中分子量5~10 KD组和5~30 KD组的试验组对表皮细胞有明显促增殖趋势,而5~30 KD组有较强的促进单层细胞伤口愈合的能力,二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人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提取物中含有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活性物质,可以尝试用其替代部分条件培养基进行对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的实验研究.

  • 芦荟多糖对体外培养表皮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内钙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晓东;江琼;吴伯瑜;林新华;黄丽英;王中成

    目的:研究芦荟多糖对体外培养人表皮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在表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芦荟多糖(25,50,100,200,400 mg·L-1),应用细胞计数、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采用Fura-2钙荧光指示剂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芦荟多糖作用2 d后,100 mg·L-1以上芦荟多糖组表皮细胞增殖明显增快(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200mg·L-1和400 mg·L-1芦荟多糖组表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芦荟多糖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发挥其促进增殖作用.

  • 表皮生长因子在消化性溃疡应用方面研究进展

    作者:叶盛英;王世岭

    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可刺激多种细胞的分裂增殖,主要是表皮细胞、内皮细胞,对多种创面的组织修复均有显著促进作用.早期临床研究中发现,EGF能够影响胃酸分泌,刺激肠上皮细胞生长,因而促使人们将EGF用于胃肠溃疡的治疗.现就EGF在保护胃粘膜,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等作一介绍,供开发研究参考.

  • 中医美容!问题肌肤自己解决

    作者:

    一、外敷篇通宵熬夜型[问题]肌肤容易衰老平时,过惯了朝九晚五的日子,一到休假,通宵打牌、唱歌泡吧,反正第二天不用上班,晚上的时间随意挥霍.殊不知,熬夜是皮肤保健的大敌,睡眠不足,会使皮肤细胞的各种调节活动失常,影响表皮细胞的活力.一般来说,每天至少要睡8个小时,如果低于这个水平,可要对自己的健康指数重新估计.睡眠是否充足会很容易地表现在皮肤上,尤其是娇嫩的眼部肌肤.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皮肤缺损创面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汉群;姜任武;龙剑虹;谷依学;周秀田;刘录山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参与皮肤缺损创面修复重建表皮的可能性,为组织工程化皮肤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自体来源的骨髓MSCs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后,以Ⅰ型胶原为载体植入兔背部左侧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治疗组),右侧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仅植以Ⅰ型胶原作为对照组.于术后6、12天观察创面收缩率,记录愈合时间;术后4、5周切取创面中央再生皮肤组织,行常规病理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创面收缩率,治疗组>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治疗组<对照组(P<0.05).常规病理检测治疗组再生皮肤表皮层明显增厚,细胞数目显著增多;免疫组化检测,在治疗组再生皮肤附件毛囊内层以及表皮基底层、棘层可见BrdU阳性标记细胞.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可能分化为表皮细胞参与表皮重建并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 无血清培养不同年龄人表皮细胞(hECs)的扩增规律与原代表型的比较研究

    作者:邓辰亮;崔磊;杨光辉;杨军;刘伟;曹谊林

    目的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年龄人表皮细胞(human epidermal cells,hECs)的体外扩增规律,比较不同年龄hECs原代细胞表型.方法临床收集50例包皮环切术中丢弃的皮肤组织,包括中年组(A,35~52岁,11例)、青年组(Y,18~27岁,17例)、儿童组(C,2~12岁,22例).以Dispase和胰酶(tripsin)-EDTA分离,收集hECs并进行体外培养.每个年龄组随机选取5例,各代细胞计数,计算大扩增倍数,并统计分析.收集原代细胞测量平均直径,记录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细胞K19阳性百分率.结果中年、青年、儿童组包皮来源的表皮细胞大扩增倍数分别为(719±65)、(730±47)、(729±56)倍,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体随机标本平均可扩增(728±53)倍,达到大扩增量所需平均时间为(31±6)d.中年、青年、儿童组,表皮细胞平均直径分别为(3.44±0.42)μm,(3.54±0.46)μm,(3.55±0.37)μm,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6.5±5.3)%,(36.9±6.8)%,(36.4±5.1)%,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FACS检测中K19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42.55±4.61)%,(42.47±6.58)%,(41.77±4.73)%,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血清培养hECs的体外扩增规律与年龄因素无关,不同年龄hECs大扩增能力取决于原代细胞表型.

  • 小鼠胚胎干细胞源表皮样细胞β1整合素的表达与序列分析

    作者:张仁礼;高劲松;李海标

    [目的]研究小鼠胚胎干细胞源表皮样细胞分化过程中β1整合素(integrin β1)表达情况与序列分析,为在分子水平上了解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时相关特异性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打下基础.[方法]用双层培养板将小鼠胚胎干细胞与人羊膜共培养4~5 d,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分化,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Actin内参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定量检测β1整合素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并对RT-PCR产物进行测序,对照组未加羊膜.[结果]与人羊膜共培养4~5 d后,ES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样的单层细胞,细胞排列紧密,呈多边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诱导4 d后部分细胞呈β1整合素阳性;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β1整合素mRNA有较强的表达;对照组细胞形态各异,不能形成细胞单层,几乎不表达β1整合素,测序及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两条扩增序列分别与β1整合素具有100%的同源性.[结论]小鼠ES细胞源表皮样细胞表达较高水平的β1整合素,而未加羊膜诱导的ES细胞几乎不表达β1整合素.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进;许新华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其配体自从1962年被发现就引起了广泛重视.研究显示几乎所有的表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以及部分的神经胶质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均可表达EGFR.

241 条记录 8/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