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面皮质骨块移植一期重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赵峰;刘永涛

    女性患者,2005年6月行走时被汽车撞伤入院,诊断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知晓治疗方案.取髂骨大小约为2.5 cm×2 cm的三面皮质骨块修整后植入到肱骨远端关节面的缺损处,关节面朝向尺骨鹰嘴,并用一枚全螺纹松质骨钉固定.术后对肘关节运动功能进行MEPS评分(0-80分),疗效良好(满意)≥75分;较差(不满意)<50分.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生活自理,能够参与日常活动.MEPS评分78分,术后疗效满意.肘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未见骨性关节炎的征象.采用三面皮质髂骨重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OsteoSet骨移植替代品修复骨肿瘤性骨缺损22例

    作者:程千;谷贵山;狄东华;赵建忠;张得宝

    目的:观察应用OsteoSet骨移植替代品修复骨肿瘤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06/2006-09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采用OsteoSet骨移植替代品修复骨肿瘤性骨缺损患者22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将肿瘤彻底刮除或切除,残腔刮除干净,干纱布填塞止血,灭活,然后将OsteoSet骨移植替代品(由美国Wright公司研究生产,以医用硫酸钙为基质,具有高纯度的α晶体结构,不透X射线,可以使血管和骨生成细胞长入,同时可被生物降解)放入要填充骨骼的治疗部位,所有骨缺损需填满.修复术后定期复查X射线片,计算颗粒吸收率和新骨生长率,颗粒吸收率=颗粒吸收区域面积/骨缺损总面积×100%;新骨生长率=新骨生成区域/骨缺损总面积×100%.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2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6~9个月,其中随访6,7,8,9个月者分别为8,6,3及5例.术后所有患者OsteoSet骨移植替代品吸收良好,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缺损区新骨长入良好;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其中1例患者发生骨折.②术后12周97.1%的OsteoSet骨移植替代品颗粒被吸收,95.3%的新骨长入缺损区;术后6个月99.1%的OsteoSet骨移植替代品颗粒被吸收,98.6%的新骨长入缺损区.结论:OsteoSet骨移植替代品自然吸收率与新骨生长率基本一致,是一种理想的骨缺损充填材料.

  • 不同张力下皮瓣移植的循环改变

    作者:谢志新;利春叶

    目的:观察不同张力的皮瓣移植缝合术后各种改善皮肤血运循环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2002-08/2006-08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宝安区人民医院骨科行皮瓣移植术的四肢皮肤缺损患者135例,均知情而且同意其治疗方案.伤口缝合张力分别在1.0 kg,1.5 kg,2.0 kg下各45例,同时将各缝合张力下的45例患者按术后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3组,即高压氧组、地塞米松组、局部注射肝素组,每组15例.各组病例术后除常规治疗外,分别采用高压氧、地塞米松、局部注射肝素治疗,术后7 d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结果:135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术后7 d皮瓣成活情况:①缝合张力在1.0kg,1.5 kg下的90例患者移植皮瓣全部成活.②缝合张力在2.0kg时,高压氧组有10例全部成活,4例部分成活,1例全部坏死;地塞米松组有5例全部成活,3例部分成活,7例全部坏死;局部注射肝素组有3例全部成活,3例部分成活,9例全部坏死.结论:皮瓣移植术中缝合张力在1.0~1.5 kg时是可行的,与肝素、地塞米松相比,高压氧能够更有效地改善高张力下(2.0 kg)的皮肤血液循环.

  • 植皮成活率及愈合时间与不同切痂术式的关系

    作者:张科验;潘红;张磊;高华;孙堂卿;周玲

    目的:观察不同的切痂术式对肢体深度烧伤患者术中出血量、植皮成活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探寻更合适的肢体切痂的手术方式.方法:选择2001-06/2004-05济南市中心医院烧伤科收治的肢体Ⅲ度烧伤患者22例患者38个肢体,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逆行切痂组11例20个肢体,常规顺行切痂组11例18个肢体,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许可.两组患者于休克期平稳度过后分别做逆行切痂术和常规顺行切痂术,除关节功能部位移植大张中厚皮外,其他创面移植邮票皮片.术中收集止血纱布计算出血量,术后观察植皮成活率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22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逆行切痂组患者的1%体表面积切痂出血量显著低于常规顺行切痂组[(21.30±2.11,30.30±2.67)mL(P<0.01)].②逆行切痂组患者的植皮成活率显著高于常规顺行切痂组[(83.45±5.57,73.27±5.06)%(P<0.01)].③逆行切痂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常规顺行切痂组[(33.73±4.15,44.64±3.72)d(P<0.01)].结论:逆行切痂能明显减少肢体深度烧伤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增加植皮成活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 随访带血管蒂桡突骨瓣植入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32例

    作者:贾学峰;李向荣;黄金龙;俞俊兴

    目的:随访观察带血管蒂桡突骨瓣植入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并讨论其组织植入的特点.方法:选择2000-01/2006-01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腕舟骨不愈合患者32例,患者均知情同意.采用带血管蒂桡骨茎突骨瓣植入治疗腕舟骨不愈合,术后石膏固定8~10 周.疗效评定标准:①优:腕部活动正常,无酸胀感,X射线显示骨折线消失.②良:腕部活动稍有不适,活动时稍受限,X射线显示骨折线消失.结果:①X射线显示32例腕舟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直接形成骨桥后得到骨性愈合.②术后随访3~12 个月23例,13~24 个月7例,25~36 个月2例.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均达到健侧标准,疼痛消失,恢复正常工作,日常生活无影响.③疗效优22例,良10例,优良率100%.结论:带血管蒂桡突骨瓣植入是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一种有效方法.

  • 异体巩膜移植在眼睑再造中的应用

    作者:考华婷;雷宁玉;柴建生

    选择 1996-08/2004-10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异体巩膜移植治疗上眼睑恶性肿瘤切除后眼睑全缺损患者22例(22眼).采用乙醇保存的异体巩膜代替睑板,对上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眼睑全缺损患者行眼睑再造术.残留的穹隆部结膜移行覆盖于异体巩膜内侧面,左右两侧缝线固定于睑板残端或内外眦韧带处,眼轮匝肌和皮肤一起向睑缘部牵拉覆盖于异体巩膜表面,行睑裂缝合,半年后睑缘部切开.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8.8个月.均未见排斥反应,眼睑闭合良好,外观满意.异体巩膜移植代替睑板行眼睑再造术,能保持眼睑良好的功能和外观.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组织缺损71例

    作者:薛令法;尚伟;冯元勇;金晓明;刘凤桐;贾暮云;袁荣涛;卜令学

    背景:近年来,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已在口腔组织缺损修复中广泛应用,但有关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缺损的研究较少.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效果及生物安全性.方法:选择口腔良、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遗留的黏膜及部分软组织缺损患者71例,男37例,女34例,年龄45(20~70)岁;其中良性肿瘤42例,恶性肿瘤29例.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修复口腔软组织浅层缺损.观察生物膜成活情况,颜色、质地,比较组织补片修复无硬组织支撑部位(颊、舌、口底)和有硬组织支撑部位(牙龈、硬腭)的收缩率.结果与结论:71例补片完全成活,未发生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植入后2周补片成活面积为(98.20±5.20)%,植入后3个月,补片颜色已与周围黏膜相近,大部分患者诉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感;植入后6个月补片植入区成功完成了细胞的爬行代替和血管化,生长稳定,无进一步收缩,弹性良好,患者感觉趋于正常.生物膜收缩发生在植入后2周~1个月,植入后3个月后基本稳定,术区组织形态与正常组织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硬组织支撑部位(颊、舌、口底)的收缩率较硬组织支撑部位(牙龈、硬腭)收缩率大.说明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具有组织相容性好、来源广泛、操作简单等优点,能够起到早期覆盖创面,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生成的作用,可作为口腔黏膜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

  • 不同植骨材料及方法对腰椎滑脱植骨融合的影响

    作者:贺聚良;詹新立;肖增明

    背景:影响脊柱融合的因素有合适的植骨部位、良好的植骨床、充足的植骨量、严格的固定措施和充足的固定时间.植骨方式中采用椎间植骨还是横突间植骨,植骨材料采用白体骼骨还足术中切除的自体棘突及椎板,日前仍有争议.目的:比较采用不同植骨材料及方法进行植骨融合治疗的腰椎滑脱患者的融合率以及植骨后症状改善情况.设计:对比观察.对象:纳入接受植骨融合治疗的腰椎滑脱患者92例,滑脱按Meyerding分类,其中Ⅰ度滑脱50例,Ⅱ度滑脱40例,Ⅲ度1例,Ⅳ度1例.L3滑脱1例,L4滑脱58例,L5滑脱33例.方法:对92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椎管减压,采用提拉复位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提拉复位后,进行植骨融合,根据不同的植骨方法和材料分为4组,自体棘突、椎板横突间移植组21例,自体棘突、椎板椎体间移植组27例,自体骼骨横突问移植组21例,自体髂骨椎体间移植绀23例.主要观察指标:根据植骨前后X射线片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评价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植骨后6个月随访,自体髂骨椎体间移植组患者的植骨触合率显著高于自体棘突、椎板横突间移植组、自体棘突、椎扳椎体间移植组及自体髂骨横突间移植组(P<0.05).植骨后9,12个月各组植骨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植骨后各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体间或者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直接用咬除的白体椎板、棘突骨质和取自体骼骨植骨内固定均是有效的植骨方法.同样的植骨方法中取髂骨植骨比直接用咬除的椎板、棘突骨质植骨后6个月的融合率高:而应用同样的植骨材料椎体间植骨比后外侧横突间植骨后6个月的融合率高.

  • 三种不同组织移植方法一期修复外伤性甲床缺损:40例51指甲床的随访比较

    作者:张阳;周辉;张燕;王旭良;张雁;钟卫民;陈柯;周海鹰;李芳;舒灵霞

    背景:指端皮肤和软组织缺损合并甲床部分缺失理想的治疗方法以术后尽可能地保留手指的长度、恢复指端外形及具有良好的感觉为目的,以往的治疗方法包括指骨缩短或皮瓣覆盖创面,各有不足之处.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一期修复甲床缺损的效果,综合评价其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02-12/2009-02在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整形外科就诊的40例51指甲床缺损就诊者.在骨膜存在条件下,当甲床缺损≥5 mm,但小于同指甲床面积的1/3者,采用同指中厚断层残留甲床移植;当甲床缺损在大于同指甲床面积的1/3者或合并两指甲床缺损时,采用第一、二足趾为供区:当末节指骨骨膜缺损时,甲床缺损面积在1/3~1/2范围内,采用有血供的断层甲床组织瓣局部转移.伤者术后随访,观察指甲形态和手指功能.结果与结论:经过1个月~2年随访,平均6个月.优良36例44指,即86.3%的病例获得良好的外形及对捏、持物功能.提示根据不同伤情采用对应甲床修复方法可达到一期修复甲床缺损的目的,恢复指甲形态和手指功能.

  • 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股骨髁关节软骨缺损:应用关节镜治疗的可行性

    作者:徐东潭;臧洪敏;徐光辉

    目的:关节软骨的修复一直是矫形外科临床治疗中的重要课题.本组拟验证应用关节镜进行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股骨髁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1-04/2006-04淄博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股骨髁关节软骨缺损患者16例,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关节镜下在其非负重区的软骨面上用专用器械凿取圆柱状骨软骨,移植至软骨缺损部位以修复缺损.术后进行系统功能锻炼,随访行MRI检查及Brittberg-Peterson评分,评分标准:0分为无症状,130分表明治疗效果差.结果:①随访6~56个月,所有患者关节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正常,MRI显示原关节软骨缺损区表面平整,移植骨软骨位置良好.②术后Brittberg-Peterson评分:13例为0分,2例为2分,1例为1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能保持关节面曲度,可用于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

  • 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相邻带干细胞自体结膜转位术治疗效果的随访观察

    作者:马立威;许明林;孙岩;王又冬

    背景:翼状胬肉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手术方法多种多样.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相邻带干细胞自体结膜转位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设计:病例随访观察.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对象:选择2003-05/2006-05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翼状胬肉患者50例(60眼),患者均同意接受手术治疗并配合随访观察,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方法:逆行将翼状胬肉头部自角膜上分离,向泪阜方向及上下方向钝性分离结膜及其下方增生变性组织,直至近半月皱襞处,全部切除胬肉.转位相邻带干细胞的自体结膜于巩膜裸露区.术后定期随访.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角膜上皮、结膜上皮的愈合时间.②翼状胬肉的复发率.结果:①50例翼状胬肉患者(60眼)的的角膜上皮、结膜上皮缺损区均在术后一两天内愈合.②拆线后随访8~16个月,其中8~12个月26眼,13~16个月34眼,平均12个月.58眼痊愈,2眼复发.结论: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相邻带干细胞自体结膜转位术简单易操作,并可较大程度地降低胬肉术后复发率.

  • 股方肌肌骨瓣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王宏刚;闫宏伟;刘凯

    目的:目前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方法较多,但远期疗效大多不肯定.股方肌肌骨瓣植入术可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但需验证其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1-01/2007-01铜川市矿务局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股方肌肌骨瓣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15例(18髋),均知情同意.术中暴露股方肌及其在股骨近端的附着点,于附着点处凿取骨瓣,骨瓣为4 cm×1.5 cm×1.0 cm的长方形,将骨瓣插入股骨头内,远端用可吸收骨钉固定.术后3,6,12,24个月门诊复查拍患髋正位和蛙式位X射线片,根据临床查体和X射线片表现将手术效果分为优、良、差3级.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36个月.近期疗效满意,出院时疼痛症状均缓解,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中远期随访结果优10髋,良6髋,差2髋,优良率88.9%.结论:股方肌肌骨瓣植入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近远期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相对简单.

  • 新鲜与保存人羊膜移植在眼表重建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唐国芬;阎玉梅;王跃丽;崔秀成;张媛梅;付笑笑;邓志鸿

    目的:新鲜羊膜移植已经在严重疾患的眼表重建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存在手术时间与材料来源是否能吻合的问题,比较新鲜与保存人羊膜移植在眼表重建中的疗效,以期为重建正常眼表结构提供有效措施.方法:选择2004-01/2005-1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严重眼表疾病患者36例(43眼),患者均知情同意.将36例患者的43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新鲜人羊膜移植组(23眼)和保存人羊膜移植组(20眼).术后定期随访,第1周每日检查,其后1次/周,直至羊膜存活1个月以上停止随访.每次均在裂隙灯下观察羊膜植片成活情况,观察角膜、结膜上皮化情况,新生血管生长、视力以及并发症等.结果:36例患者43眼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36例患者43眼随访2~8个月,其中<2个月8眼,2~5个月20眼,6~8个月15眼.②新鲜人羊膜移植组、保存人羊膜移植组患者术眼视力提高率分别为83%,9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新鲜人羊膜移植组、保存人羊膜移植组患者术眼羊膜成活率分别为91%,9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新鲜人羊膜移植组23眼中,术后两三拆线后21眼(占91.3%)充血消退,2眼(占8.7%)术后4周充血消退;保存人羊膜移植组20眼中,术后2周拆线后19眼(95%)充血消退,1眼(5%)术后4周充血消退,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眼表修复与重建过程中,羊膜移植能有效改善严重眼表疾病患者眼表基底,重建上皮,其临床疗效与羊膜材料是新鲜或保存人羊膜无直接关系,二者预后基本一致.

  • 异种皮覆盖薄中厚与刃厚微粒皮皮浆移植修复烧伤创面的对比

    作者:张明珠;王建华;历虎;董运凤;齐长春;郭宝文;王永岭;刘晓岩;李云峰;张晓慧;刘颖;李兴华;王鸿风;郁强

    背景:采用自体微粒皮移植异体皮覆盖已成为近来修复特重度烧伤患者创面的主要手段。由于异体皮来源极为困难,因此,临床上采用异种皮(猪皮)或人工皮作为载体来覆盖创面。目的:观察薄中厚微粒皮皮浆移植异种皮覆盖修复烧伤创面的疗效及创面愈合后的皮肤质量,并与刃厚微粒皮皮浆移植异种皮覆盖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取特重度具有双侧肢体烧伤的患者36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选择可供对比的创面42对,其中关节部位32对。每例患者选取1至2对肢体烧伤程度较为相同的Ⅲ度切痂创面进行对比。在异种皮覆盖下,试验组采用薄中厚微粒皮皮浆涂抹移植修复烧伤创面,对照组采用刃厚微粒皮皮浆涂抹移植修复烧伤创面,两组供皮区与受皮区面积之比相同(所有患者扩张比控制在1∶8-1∶12)。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移植后半年至2年创面愈合后的瘢痕增生程度、关节部位需整复手术的比率,对手术切除的瘢痕按温哥华瘢痕量表总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试验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44.7±1.24) d,明显短于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49.6±1.41) d (P <0.05)。试验组移植后半年至2年创面愈合后的瘢痕增生程度轻于对照组:重度瘢痕增生的比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轻度瘢痕增生的比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1),两组中度瘢痕增生的比率相近(P >0.05)。试验组关节部位需整复手术的比率为38%,明显低于对照组59%(P <0.01)。试验组手术切取瘢痕的温哥华瘢痕量表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提示在异种皮覆盖下,通过增加微粒皮厚度,采用薄中厚微粒皮浆移植是修复大面积全层皮肤烧伤的较好方法,可获得较好的创面愈合质量。

  • 不同冷冻方案保存人类卵巢组织的活性比较

    作者:李云秀;孙莹璞;唐莉;马艳萍

    背景:卵巢组织冷冻保存被认为是保存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安全、有效的方法,但目前尚无统一确定的方案.目的:探讨3种冷冻方案对人类卵巢组织保存冷冻效果及卵泡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丙二醇慢速程序冷冻法、二甲基亚砜玻璃化冷冻法、液氮直投法对20例人类卵巢组织进行冷冻保存,复苏后采用细胞存活/死亡荧光分析法计数有活性的细胞,体外培养测定培养液雌二醇浓度及各级卵泡计数,判断3种不同冷冻方案对人类卵巢组织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不同冷冻方案冻融后卵巢组织块的活性卵泡率均低于新鲜卵巢组(P<0.05),二甲基亚砜组低,液氮直投法组与慢速程序冷冻法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体外培养各冷冻组分泌的雌二醇水平比较,第4天时二甲基亚砜组低于液氮直投法组和慢速程序冷冻法组(P<0.05),至第8天时各冷冻组雌二醇水平与新鲜卵巢组一致.培养14d组织学观察,各组卵巢组织内生长期卵泡比例增多,始基卵泡仍然占主要的.新鲜卵巢组织正常卵泡的总数高于冷冻组(P<0.05),二甲基亚砜组的正常卵泡数低于液氮直投法组和慢速程序冷冻法组(P<0.05).提示冷冻保存对卵巢组织卵泡有一定的损伤,但仍能保存大部分始基卵泡的活性,经体外培养后可进一步发育并具有分泌功能,在3种冷冻方案中,慢速程序冷冻法和液氮直投法的冷冻效果优于二甲基亚砜玻璃化冷冻法,液氮直投法操作简便,冷冻效果稳定.

  • 决定胸腰椎骨折椎体内植骨组织爬行替代的因素

    作者:沈军;邹天明;缪烨;王烨峰;胥正泉;王东来

    背景: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后常常出现椎体内“蛋壳样”改变,内固定取出后出现矫正丢失甚至后凸畸形.椎体内植骨理论上可以有效恢复前柱支撑提高矫正效果,但临床报道效果差异很大,具体的原因尚不清楚.目的:了解不同椎体内空腔大小和植骨量对植骨疗效的影响,探讨胸腰椎骨折椎体内植骨疗效的组织学因素.方法:将12只绵羊制造骨折复位后两组不同大小的椎体内空腔:1 cm3空腔组和2 cm3空腔组的骨缺损模型,每组6只.每只绵羊L1,3,5椎体制造模型,并随机植入植骨/空腔体积比为0.5,0.75,1.0的自体髂骨,植骨后4个月处死动物并取出植骨区域,行影像学和组织学分析,了解植骨的演变过程.结果与结论:植骨/缺损体积比大于0.75的两组椎体均显示良好的小梁骨爬行替代,低于该比例的植骨为纤维组织所替代;两组骨小梁数目,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和平均骨小梁板厚度均显示随着植骨/空腔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而骨小梁分离度则减少,植骨/空腔体积比0.75,1.0与植骨比例0.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说明,胸腰椎骨折椎体内植骨的骨量需丰富,植骨/空腔体积比>0.75可达到满意的组织爬行替代效果,植骨疗效较好.

  •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移植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

    作者:蔡幸健;周建国;钱锐;肖诗梁

    背景:跟骨骨髓炎治疗既要彻底消除骨髓炎感染灶,封闭创面,修复缺损软组织,又要恢复肢体正常形态,大可能保护足的负重功能.由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不损伤下肢的主要血管,且其旋转弧度大,血供恒定可靠,适于修复慢性跟骨骨髓炎创面.目的:观察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效果.方法:赣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008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28例慢性跟骨骨髓炎患者,彻底清创后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移位移植治疗,供区直接缝合23例,植皮覆盖5例.结果与结论:28例患者移植后逆行移位肌皮瓣全部成活,其中4例出现肌皮瓣远端皮缘部分坏死,均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肌皮瓣无臃肿,质地优,外形满意,功能感觉良好,跟骨骨髓炎未见复发,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提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是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 植床四点定位法降低深板层角膜移植后散光

    作者:王鑫;王珂;吴彦超;马利肖;郭秀瑾

    背景:深板层角膜移植已广泛应用于圆锥角膜的治疗,不但能够达到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同样的增视效果,且具有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目的:探讨采用植床四点定位法,降低深板层角膜移植后散光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深板层角膜移植的圆锥角膜病例50例(50眼),分别在移植中采用植床四点定位法25例(25眼)和直接剖切植床即未采用植床四点定位法25例(25眼),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散光度及角膜地形图模拟角膜镜度数.结果与结论:移植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3个月.两组患者无角膜植片排斥反应、继发感染、继发性青光眼等发生.采用植床四点定位法,治疗后患者散光度及角膜地形图模拟角膜镜度数均较未采用四点定位降低.深板层角膜移植术中采用植床四点定位法能够有效地减少因眼内压下降、眼球变形、植床扭曲造成的移植后散光.

  • 天然水蛭素水凝胶可改善随意皮瓣的存活

    作者:韦淑怡;殷国前;韩志强;潘新元;林博杰

    背景:随意皮瓣移植后易发生瘀血,甚至缺血坏死,临床与动物实验已经证明水蛭素能够提高皮瓣的存活率.目的:探讨天然水蛭素凝胶对大鼠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制备天然水蛭素凝胶,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经皮渗透实验,使用Markwardt法进行水蛭素活性的检测.选用Wiser大鼠,在其背部设计随意皮瓣,面积为9 cmx3 cm;皮瓣随机分3组,分别涂抹生理盐水、天然水蛭素凝胶、空白凝胶基质.术后进行大体、组织病理学形态观察,第7天计算皮瓣存活率.结果与结论:体外实验:MarKwardt法检测到天然水蛭素凝胶组的活性成分能透过皮肤,而空白凝胶组未检测到任何活性成分.体内实验:术后7d,天然水蛭素凝胶组皮瓣坏死长度明显长于生理盐水组、空白凝胶基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d,天然水蛭素凝胶组真皮内毛细血管及微静脉红细胞瘀滞现象较生理盐水组、空白凝胶基质组明显减轻;术后7d,天然水蛭素凝胶组皮下胶原及肉芽组织增生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空白凝胶基质组;术后7d,天然水蛭素凝胶组皮瓣存活率高于生理盐水组、空白凝胶基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天然水蛭素可渗透进入完整皮肤组织,局部应用天然水蛭素水凝胶同样对皮瓣移植后瘀血有改善作用,有利于新生血管的生成.

  • 带血管蒂大转子或髂骨骨膜瓣移位修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邢林卿;谭金海;符孔龙;邵世坤;陈煜东;刘军

    背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从儿童到老年均有发病,虽然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如何根据患者年龄和分期进行治疗尚无定论。目的:根据不同年龄和分期采用不同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对获得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自1998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202例(242髋),根据年龄分组,儿童组(4-14岁)45例47髋,采用带血管蒂大转子或髂骨骨膜瓣移位术式;青壮年组(15-45岁)100例125髋,采用带血管蒂大转子或髂骨骨瓣移位术式;中老年组(46-81岁)57例70髋,采用混合型或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结果与结论:20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6个月-10年,平均6.3年。儿童组、青壮年组、中老年组优良率分别为87%,89%,86%,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青壮年组术后Harris 评分提高至(88.1±0.9)分,目测类比评分降低至(0.9±0.4)分;中老年组术后Harris评分提高至(91.5±1.0)分,目测类比评分降低至(0.60±0.07)分。结果显示:带血管蒂大转子或髂骨骨膜瓣移位术较适用于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带血管蒂大转子或髂骨骨瓣移位术较适用于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尤其是15-45岁Ficat Ⅱ、Ⅲ期患者;混合型或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适用于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及保头治疗失败患者。

568 条记录 10/29 页 « 12...78910111213...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