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风后遗症护理体会
中风后遗症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表现为肢体瘫痪,失语,口眼歪斜,吞咽困难,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记忆减退,焦虑等.笔者1999年9月~2002年6月,对2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实施辨证护理,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康复护理程序对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康复的影响体会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程序应用对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依照计算机表法的分组原则进行2组随机分组处理,各60例.对照组施以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康复组另外采取康复护理程序,对比不同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康复组获得护理总有效率91.7%要更高于对照组的78.3%,数据差提示统计价值巨大(P<0.05).结论:在对卒中患者肢体偏瘫康复的护理中采用康复护理程序,有利于其肢体功能的良好恢复.
-
保护颈椎从婴儿开始
现在,颈椎病越来越多了.病人颈部疼痛酸胀,手臂发麻无力,头晕眼花,甚至肢体瘫痪.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一向认为与职业及工作有关:长期伏案、低头等工作致使颈椎负担增加,加快颈椎间盘、韧带及椎间关节的退变和劳损.此外.外伤也是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但只有很少的人能够记得自己颈椎曾受过伤.近研究发现,部分颈椎病患者的外伤,竟然发生在还不记亭的刚出生和婴儿时期!
-
脑卒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易引起下肢静脉系统的血液淤滞,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VT 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高龄、卧床、重度肢体瘫痪、静脉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是发生 DVT 的高危因素,下肢 DVT 早期血栓脱落,可发生肺栓塞,后期由于长期的静脉高压,导致 DVT 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脑卒中偏瘫患者如积极采取早期预防措施,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体会
我科近年来收治的高血压病人346人,其中高血压病人占248人,因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意外20人;造成肢体瘫痪10人,死亡8人。由此可见,高血压病【1】是目前一种极其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因其病因未明且可引起动脉、脑、心、肾等器官的病变,故而要对高血压病采取预防为先的措施。也就是说高血压病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是可以大大降低其并发症和死亡率的,而在临床实践当中却发现高血压病治疗成败其中护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格林巴利综合症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格林-巴利综合征亦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主要临床特征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多发性脊神经根(或伴脑神经)麻痹和肢体瘫痪的一组自限性疾病。病人出现呼吸麻痹时死亡率极高,若及时改善呼吸功能是抢救病人的关键,而气管切开及实施辅助呼吸是其重要手段。气管切开术又称气管造口术,是为了保证气道畅通,将病人颈部正中气管上段前壁第3~5气管环切开,并插入气管套管或硅胶管套管,以开放呼吸道,改善呼吸的手术。我科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共收治1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均出现呼吸困难,经过及时气管切开抢救及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病人实施身心护理,转危为安,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脑溢血后遗症病人的康复护理指导
目的:掌握脑溢血后遗症病人的康复护理,使病人自理能力提高或恢复.方法:回顾分析18例脑溢血后遗症病人康复效果,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3岁,合并右侧肢体瘫痪8例,左侧肢体瘫痪4例,双侧肢体瘫痪6例.1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结果:无一例发生禄疮,其中12例一侧瘫痪有10例能自己下床活动,自己洗脸,进餐生活自理.4例双侧瘫痪的病人能在轮椅上自己进餐等,其语言障碍功能都明显恢复.结论:对脑溢血后遗症病人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指导,病人自理能力提高或恢复取得较好的效果.
-
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分析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
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俗称为脑中风。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脑血管病在我国每年发病率100-300人/10万,患病率500-740人/10万,50-70%患者留有残疾;死亡率100-150人/10万,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5倍,是日本的3.5倍。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本文分析了130例脑梗死患者和112例脑出血患者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旨在为临床脑血管病患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
中医研究治疗中风进展
一般认为PSD是脑部病变直接作用的结果,肢体瘫痪、语言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作为应激因素促使抑郁症发生,多数学者认为内外因素综合作导致抑郁症的发生.目前PS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存在2种学说,一为原发性内源性机制学说.即PSD的发病可能与大脑损害引起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5-HT)之间的平衡失调及其通路破坏有关,因为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HT能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其轴突通过丘脑下部、基底神经节到达放射冠区,由前向后末端终止于皮质,病灶累及以上部位时,可影响区域内的5-HT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的神经通路,使去甲肾上腺素和5-HT含量下降而导致抑郁,且前部损害较后部损害的脑卒中患者抑郁症严重.二为反应性机制学说,即家庭、社会、生理等多种影响因素导致病后生理、心理平衡失调而导致反应性抑郁状态.PSD发生率高时并非在卒中的急性期,支持此观点.
-
糖尿病性脑梗死40例特点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1~2004年我院共收治40例糖尿病性脑梗死,占糖尿病卒中的85%.其中男18例,女22岁,年龄35~65岁,平均50岁.既往有糖尿病病史25例,否认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5例.颅脑CT检查:40例全行颅脑CT检查:基底节脑梗死22例,丘脑梗死10例,脑桥梗死4例,脑叶梗死4例,其中证实有多发腔梗占65%.症状及体征:肢体瘫痪18例,言语不利10例,持续性头痛8例,烦躁不安4例.均常规做空腹血糖检查,血糖水平:7.0~19.6mmol/L.
-
士的宁合剂穴位封闭治疗微创术后肢体瘫痪20例临床观察
微创颅内血肿清创术以其创伤小和能快速清除血肿的确切疗效,挽救了众多脑出血患者包括一些脑疝形成患者的生命.
-
重症手足口病并肢体瘫痪儿童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重症手足口病并肢体瘫痪儿童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该院就诊的手足口病并肢体瘫痪儿60例,随机分文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儿30例.参照组患儿施予恢复期治疗方法,研究组患儿施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康复治疗总时长较参照组患儿的时间短(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较参照组患儿的60.00%高,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并肢体瘫痪儿童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康复护理程序对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康复的影响体会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程序对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康复的影响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201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卒中患者70例,随机的将这7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的方法是神经内科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方法,观察组采用的方法是在对照组的方法之上进行实施康复护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观察组的ADL的评分远远的高于对照组的ADL的评分,其中观察组治疗之前的评分为(35.10±9.45),治疗之后的评分为(79.32±11.79),对照组治疗之前的评分为(36.10±11.21),治疗之后的评分为(68.20±12.49),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其中P<0.05组间治疗效果显著;结论与传统单一的治疗方法相比,康复护理程序对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康复具有明显的效果,在护理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不良的反应,值得在以后的治疗过程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