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鼻咽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龙清;喻国冻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肿瘤之一,主要治疗方法为放疗、化疗.随着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多分子靶向及通路方面的研究使得运用靶向疗法治疗鼻咽癌及晚期或已转移鼻咽癌成为可能.本文就鼻咽癌新疗法的治疗靶点,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及其他潜在位点作如下综述.

  • 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KDR的表达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作者:赵玉斌;张少华;项锋钢;秦奎华

    目的:探讨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75例肺癌标本中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结果:VEGF和KDR在肿瘤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术后生存期显著相关(P<0.005).结论:VEGF及KDR在肺癌的生长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肺癌的预后有关,VEGF和KDR的表达有可能为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 益气消法对雌激素诱导子宫肌瘤模型豚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陆一竹;黄照环;张茜薇;宋卓敏;王娜

    癥目的:观察益气消法对雌激素诱导子宫肌瘤模型豚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法方药抑制血管生成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去势+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建癥立子宫肌瘤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益气消法中药进行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组织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检测子宫组织VEGFR1 mRNA、VEGFR2 mRNA表达。并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豚鼠子宫肌组织MVD、VEGF、VEGFR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高剂量癥组为明显,说明益气消法高剂量中药组可以显著抑制MVD、VEGF及其受体的蛋白表达。结论:益气消癥法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进而抗肌瘤细胞增殖,这可能是该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之一。

  • 红芪黄酮在不同时间点对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微血管新生指标的影响

    作者:李娟;苏韫;张毅;刘永琦;舍雅莉;程小丽;李金田

    目的:探讨红芪黄酮在不同时间点对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微血管新生指标的影响.方法:SPF级Wistar大鼠144只,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强的松组、红芪黄酮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博莱霉素气管滴入方法建立肺纤维化模型,从造模后第2天起,各药物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按时间点连续灌胃治疗14,28 d,免疫组化法观察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表达.结果:14,28 d模型组大鼠肺组织VEGF,VEGFR2表达较空白组明显增强(P<0.05,P<0.01),14 d红芪黄酮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VEGF,VEGFR2表达较14 d模型组减弱(P<0.05).28 d红芪黄酮高剂量组VEGF,VEGFR2表达水平较28 d模型组减弱(P<0.05).14,28 d红芪黄酮低剂量组VEGF、VEGFR2表达较28 d模型组相近.14,28 d红芪黄酮中剂量组VEGF,VEGFR2表达介于14,28 d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但与14,28 d模型组相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红芪黄酮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微血管新生相关促进因子(VEGF及VEGFR2),进而抑制了病理性微血管的生成,而达到了延缓肺纤维化的作用.

  • 保肺定喘汤对COPD大鼠气道重塑中VEGF及受体R1、R2的影响

    作者:王璐;陈芳;徐志波;陈彬;何薇;胡敬献;张丽婷;刘贤忠

    目的:观察VEGF、VEGFR-1、VEGFR-2在多个组织的表达,评价保肺定喘汤在COPD大鼠气道重塑中抗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正常组大鼠不熏烟,不用药;中药组和模型组则选用气道内滴入脂多糖刺激法及熏烟法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前者予保肺定喘汤2mL/d灌胃治疗,后者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作为对照.28d后处死大鼠,行HE染色、免疫组化法及ELISA观察血清、BALF、肺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水平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细支气管、肌性动脉形态及肺组织病理改变有所改善,且血清中VEGF、VEGFR-1、VEGFR-2及BALF、肺组织中VEGF、VEGFR-1表达减少(P<0.05).结论:保肺定喘汤能改善COPD大鼠气道重塑,其机制可能与降低VEGF传导通路中的VEGF、VEGFR-1、VEGFR-2表达,抑制血管新生相关.

  • 芪黄明目胶囊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保护作用及对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宏涛;王超;朱慧明;魏刚;赵韶华;齐晓琳;张会欣

    目的:观察芪黄明目胶囊对Ⅱ型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对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KK/Upj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芪黄明目高、中、低剂量组(8.32,4.16,2.08 g·kg-1),另设10只C57BL/6小鼠对照组.灌胃给药3个月,观察一般情况,测定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光镜及电镜观察视网膜形态学变化;Real-time PCR(q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l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Flk-1)表达.结果:芪黄明目胶囊能不同程度改善模型小鼠症状,降低FBG和HbAlc;改善视网膜病理损伤;降低视网膜VEGF,Flt-1,Flk-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芪黄明目胶囊可抑制糖尿病小鼠视网膜VEGF,Flt-1,Flk-1的表达,干预VEGF-VEGFR信号转导通路,起到保护视网膜的作用.

  • 中药红景天对大鼠缺血心肌Flt-1、KDR及Tie-2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剑;范维琥;敖红;黄爱民;罗心平;施海明;李勇

    目的观察中药红景天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各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在确定造模成功的基础上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红景天组、阳性对照组及假手术组.饲养6周后处死动物,摘取心脏制作石蜡切片,进行标准免疫组化染色操作.染色后切片在IMS细胞图像分析系统中用免疫组化定量软件进行定量分析.计算阳性面积(area)和平均光密度值(OD).观察缺血心肌VEGF受体:Flt-1、KDR及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的受体Tie-2的表达情况.结果中药红景天可提高红景天组大鼠心肌Flt-1与Tie-2的表达,与阳性对照组、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红景天组心肌局部KDR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和未干预组增加(P<0.05),但与阳性对照组、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药红景天可能通过改变缺血心肌Flt-1及Tie-2的表达,达到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 姜黄素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作者:茹雪;张昌军;张颖;王晓宁;龚琴琴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模型大鼠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方法 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姜黄素组各9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均皮下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素(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CG)建立OHSS模型.姜黄素组给予姜黄素混悬液50 m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量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各组均连续灌胃1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卵巢形态学特点,记录卵巢重量、腹腔冲洗液伊文思蓝(EB)含量及血清雌二醇(E2)含量,检测卵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受体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腹腔回收液量、卵巢重量、腹腔EB含量及血清E2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姜黄素组腹腔回收液量、卵巢重量、腹腔EB含量和血清E2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卵巢中VEGF及其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姜黄素组大鼠卵巢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 结论 姜黄素可通过降低VEGF及VEGFR-2含量而达到降低OHSS血管通透性的目的.

  • 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VEGF、 VEGFR及MIF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正宇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及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疗效,1年受孕率,血清VEGF、VEGFR、MIF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1年受孕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痛经、慢性盆腔痛和性交痛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VEGFR1、VEGFR2及MI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1年受孕率,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VEGF、VEGFR1、VEGFR2、MIF的表达水平有关.

  • VEGF 3种受体在胶原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的表达与软骨破坏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姚中强;于孟学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特异性受体在胶原性关节炎滑膜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关节软骨含量的相关性.采用RT-PCR方法检测VEGFR-1、VEGFR-2、VEGFR-3mRNA表达,用GAPDH 内参照相对定量VEGFR mRNA表达丰度.发现VEGFR-1在胶原性关节炎和对照组表达无显著差异;VEGFR-2、VEGFR-3在胶原性关节炎和对照组表达有显著差异.VEGFR-2、VEGFR-3mRNA表达丰度与胶原性关节炎软骨含量呈负相关.提示VEGFR-2、VEGFR-3与类风湿关节炎软骨破坏有关,特异性阻断VEGFR-2、VEGFR-3可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预后.

  • ER、PR、VEGF及其受体在宫内节育器引起子宫异常出血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华;孙海梅;周齐;谢峰;李宝红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在宫内节育器(IUD)致子宫异常出血中的作用. 方法对放置IUD后异常出血的子宫内膜(IUD出血组)和正常子宫内膜(正常对照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内膜组织中ER、PR、VEGF、KDR的含量,并以抗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8-AR)抗体标记间质微血管,进行微血管计数. 结果 1.IUD出血组ER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PR的表达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2.IUD出血组VEGF和KDR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01).3.IUD出血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 结论 IUD所致的子宫异常出血与ER、VEGF和KDR表达的增多所导致的MVD的增高有关.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结构与功能

    作者:刘莉;胡宝成;张玉静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其特异的膜受体介导实现的.迄今发现VEGF有三种受体,受体的结构、功能,及 VEGF的信号转导途径各不相同,也一直是VEGF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这方面的进展.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动物模型中表达的动态分析

    作者:陈日玲;陈铭珍;叶泉英;田川;王欢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建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SCID小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PCR(RT-PCR)动态检测不同时间点正常小鼠和白血病小鼠外周血清VEGF及其受体VEGFR-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小鼠和白血病小鼠均表达VEGF及VEGFR-2 mRNA,白血病组外周血清VEGF浓度和VEGFR-2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小鼠(p<0.05),而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升高.结论:VEGF及VEGFR-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存在有异常表达,对AML的发生和发展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 血管祖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阮秋蓉;李燕;晏丹

    干/祖细胞是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模型中的研究已经证实,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这三种细胞亚系均来源于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又称KDR,Flt-1)阳性的心血管祖细胞,这一类祖细胞是带有中胚层标志的向心血管亚系分化过程中的早阶段的细胞[1].

  • 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缺血半暗区皮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叶涛;唐强;朱路文;陈慧杰;吴孝军;李宏玉;田源

    目的 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缺血半暗区皮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Flk-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再分为术后3 d、7 d、14 d三个亚组(n=6).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用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头穴丛刺针法治疗,康复组给予跑台训练,针康组采用头穴丛刺结合跑台训练治疗.术后各时间点,采用改良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mNSS)进行评定,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半暗区皮层Flt-1、Flk-1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mNSS评分降低(P<0.05);术后7 d、14 d,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Flt-1、Flk-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Flt-1、Flk-1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 针康法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可能与其持续促进缺血半暗区皮层Flt-1、Flk-1蛋白表达有关.

  • 探索学习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Flk-1、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马向阳;贾子善;槐雅萍;高俊淑;李阔

    目的:研究探索学习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Flk-1、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开颅电凝法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术后24h大鼠随机分为标准环境组(造模对照组,SE组)、探索学习环境(LE)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k-1的表达.结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梗死区神经元变性、坏死,VEGF和Flk-1在梗死周边区表达明显增加,经探索学习环境干预后,VEGF和Flk-1表达大量增加.结论:LE可促使VEGF和Flk-1表达上调,进而促进微血管新生,利于脑损伤修复.

  • 丰富环境对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

    作者:马向阳;牟兆新;陈俊荣;穆剑玲;张小津;崔茂香;黄冬冬

    目的:研究丰富环境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梗死灶周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开颅电凝法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术后第24小时随机分为丰富环境(EE)组和标准环境(SE)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及Flk-1的表达.结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缺血区神经元变性、坏死,Flt-1和Flk-1在缺血周边区表达明显增加,经丰富环境干预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大量增加.结论:丰富环境可促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上调,进而促进微血管新生,有利于脑损伤修复.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慧;申文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造成的疼痛,发病机制复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广泛存在于组织中高度特异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可增加血管通透性,是调节血管生成的关键因子.VEGF是神经与血管之间密切联系的关键因子,在神经系统具有多效性,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VEGF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联系密切,但其具体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因此,本文将简要介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并就其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肺耐药蛋白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在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程兴梅;张一梅;沈维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K-1)、肺耐药蛋白(1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FLK-1、LRP、caSpase-3在63例肺癌和12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①63例肺癌中FLK-1、LRP和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3%、60.3%和61.9%.②FLK-1的表达水平在肺癌组织不同临床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和病理类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LRP的表达水平在肺癌组织不同病理分级、病理类型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临床TNM分期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Caspase-3表达水平在不同病理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非小细胞与小细胞肺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癌,在不同临床TNM分期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⑤FLK-1、LR.P、caspase-3三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检测FLK-1、LILP、caspase-3的表达水平,对肺癌的诊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KDR在疣状胃炎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洁;朱海杭;徐永居;顾湘;朱萍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2(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KDR)在疣状胃炎(verrucose gastritis,VG)与胃癌中的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80例VG和30例胃癌组织中VEGF和KDR的表达;通过13C呼气试验判断所有入组患者有无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结果:VG、胃癌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x2=26.4,29.697;P<0.01),而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29,P>0.05).VG和胃癌组织中VEGF和KDR的表达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08,29.697; 15.428,24.300,P<0.01);VEGF和KDR在疣状胃炎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x2=3.461,3.793;P>0.05);成熟型的疣状胃炎组织中VEGF和KDR的表达与非成熟型的疣状胃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84,10.026;P<0.05),而与胃癌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728,0.080; P>0.05); H.pylori+的疣状胃炎组织中VEGF和KDR的表达与H.pylori-的疣状胃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7,5.398; P<0.05),而与胃癌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39,1.006;P>0.05).结论:H.pylori参与了VG的形成过程.VEGF和KDR在疣状胃炎中的表达与在胃癌中的表达相似,提示VG与胃癌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VEGF和KDR可能参与了疣状胃炎癌变的过程.VEGF和KDR在成熟型和H.pylori+的疣状胃炎中的高表达提示成熟型的VG和H.pylori 感染可能存在增加VG癌变的风险.

259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