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疗
目的 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治方案.方法 对8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和院外随访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例患者就诊时均有血压升高,超声检查均可见膀胱壁肌层等回声包块,CT检查均可见膀胱侧壁有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向腔内突出,MRI检查显示膀胱壁或膀胱三角区有占位灶,膀胱镜检查显示膀胱壁有大包块突入膀胱.术后随访12个月,血浆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入院时(P=0.000).8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血压均正常,排尿时无心悸、头晕等症状,疾病无复发.结论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难度较小,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结果可以确诊,膀胱部分切除术为治疗膀胱嗜铬细胞瘤的有效术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膀胱部分切除术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60例,随机分组各组为30例,对照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管时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对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5.3±3.6)mL明显少于对照组(43.3±6.6)mL;观察组手术时间(45.3±8.6)min、住院时间(6.3±2.6)d、膀胱冲洗时间(15.3±6.6)min、留置导管时间(2.3±0.6)d,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78.3±10.6)min、住院时间(13.3±3.6)d、膀胱冲洗时间(35.3±8.6)min、留置导管时间(5.3±1.6)d,其复发率3.33%和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6.67%和并发症发生率33.33%,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膀胱部分切除术对比,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更为显著,复发率较低,并发症较少,手术出血量较少,大大缩短治疗的时间,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
腹腔镜联合尿道电切镜行肾输尿管全切膀胱袖状切除术的护理
腹腔镜联合尿道电切镜行肾输尿管全切膀胱袖状切除术是一项新开展的手术,与以往采用经腰部和下腹部切口行肾、输尿管全切膀胱部分切除术相比,具有手术损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开放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开放新膀胱部分切除术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探讨其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施行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分为TURBT组,将使用膀胱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开放组,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数量、手术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和预后情况.结果 TUR BT组平均--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数量要远小于开放组,3年复发率远大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膀胱肿瘤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因此选择何种治疗方法要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决定.
-
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肿瘤复发率的比较
目的 比较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3年内的肿瘤复发率.方法 比较分析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分别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情况及3年内肿瘤复发率.结果 T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分别为(32.5±4.4)min、(1.8±0.9)d、(4.6±3.5)d、(48.9±12.5) mL,均显著低于P组(详见表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9.75%、25.6%、29.6%,和P组未见明显差异(详见表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肿瘤电切术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出血量,损伤较小,降低了手术风险,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且3年内的复发率与膀胱部分切除术相比无明显差异.
-
膀胱肿瘤患者两种术式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术后并发症及其护理,探讨膀胱肿瘤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膀胱肿瘤电切术与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资料,将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膀胱肿瘤电切术组在平均住院时间、感染及不稳定膀胱症状、复发再手术上,效果均明显好于膀胱部分切除术,p<0.01,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再加之合理、对应的护理,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膀胱绒毛状腺瘤1例
患者男性,61岁.因尿中带有白色黏液12年入院.病程中无肉眼血尿、膀胱刺激等症状.泌尿系统B超示:膀胱顶部实性占位性病变,直径约2.5 cm.尿常规(-),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肿瘤表面覆有黏液,沿肿瘤基底外缘约30mm处切除部分膀胱壁.基底部膀胱壁较软,未见肿瘤浸润.
-
超声诊断脾转移瘤感染积气并门静脉积气1例
患者男,68岁.2000年7月患者因膀胱乳头状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规则化疗;2001年5月因右肾细胞癌、结肠脾曲腺癌行右肾切除术及结肠脾曲切除术,术后定期化疗.本次患者因发热、乏力、纳差25天入院.患者入院前曾以上感行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一周.入院查体,体温39.4℃,咽部无红肿.听诊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左上腹脾区叩痛阳性.余阴性.
-
纳洛酮成功逆转吗啡耐药一例
患者,男性,56岁.2005年10月出现全程肉眼血尿,CT示左输尿管、膀胱占位性病变,2005年11月于某医院行左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移行细胞癌,术后行MVAC(甲氨蝶呤+长春碱+多柔比星+顺铂)方案静脉化疗4周期及表柔吡星30mg/次膀胱灌注化疗12周期.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药物灌注治疗进展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肿瘤,其中尿路上皮癌占90%以上,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约占全部膀胱恶性肿瘤的75%~85%,目前多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或膀胱部分切除术,但10%~67%的患者会在TUR-BT术后12个月内复发,24%~84%的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在复发者中16%~25%的肿瘤出现疾病进展,恶性程度增加或向浸润性肿瘤发展[1-3]。
-
阑尾膀胱瘘三例诊治经验
阑尾膀胱瘘临床罕见,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3例阑尾膀胱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阑尾膀胱瘘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78岁。尿混浊含絮状物4个月入院。既往肺结核病史。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无异常,尿常规提示红细胞4~10/HP,白细胞满视野。尿培养提示大肠埃希菌。尿找结核菌阴性,尿找瘤细胞阴性。双肾功能正常。超声提示膀胱右侧壁3 cm 高回声占位,CT(图1)示膀胱右侧壁实性肿物,CT 平扫34~50 HU,不均匀强化,高达86 HU,肿物来源不除外膀胱或阑尾可能。膀胱镜检查发现右高侧壁絮状肿物,活检病理提示大量细菌和霉菌。消化道造影提示回盲部受压表现,阑尾未显影。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阑尾肿瘤侵犯膀胱,行阑尾肿瘤、回盲部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阑尾黏液囊腺癌(图2)。术后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
经尿道绿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初探
目的:分析应用经尿道绿激光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性与疗效。方法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在本院应用经尿道绿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24例膀胱肿瘤患者,共切除肿瘤29个。术中以绿激光沿肿瘤周围全层切开并在肌层与外层结缔组织间剥离膀胱壁,将肿瘤及其基底部膀胱壁整块切除。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肿瘤病理结果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24例患者均可耐受手术,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0~23分钟,平均(14.2±4.3)分钟;术中出血量极少或几乎不出血,无闭孔神经反射,术后亦无继发出血,术后留置导管1~3天,无需膀胱冲洗。术后病理示T1期18例,T2期6例,随访12个月,复发1例,无原位复发。结论经尿道绿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
膀胱部分切除术的价值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为常见,占膀胱癌的90%以上.膀胱鳞状细胞癌比较少见,占膀胱癌的3% ~7%.膀胱腺癌更为少见,占膀胱癌的比例<2%.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和细胞分级.表浅性肿瘤(SBC)占全部膀胱肿瘤的75%~85%,包括Tis、T0、T,期膀胱肿瘤,常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方式;浸润性膀胱肿瘤是指肿瘤浸润肌层T2、T3、T4期肿瘤,其基本治疗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
-
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治疗体会
膀胱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是常见的术式,术后出血及膀胱瘘是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出现膀胱痉挛也是经常发生的,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失当也能诱发其它疾病,如心绞痛、高血压、血糖升高等,我院自1980年到2006年收治膀胱肿瘤256例,其中出现膀胱痉挛186例,约占73%.报告如下.
-
膀胱癌术后腹壁切口种植转移的治疗与预后
目的总结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腹壁切口种植转移患者的诊治效果. 方法 1985~1999年共收治膀胱癌术后腹壁切口种植转移患者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39~68岁.移行细胞癌6例,均为低分化G3肿瘤;移行细胞癌合并鳞癌和腺癌各1例,鳞癌和粘液腺癌各1例.腹壁转移灶1.0~6.9 cm×1.4~11.5 cm. 结果采用膀胱全切加腹壁转移灶切除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腹壁转移灶切除1例,尿流改道加放疗和(或)化疗2例,腹壁转移灶切除加放疗和(或)化疗3例,单纯放疗和(或)化疗2例.10例中死亡7例,其中6例生存4~14个月,1例生存41个月;3例存活者随访5~9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膀胱癌术后腹壁切口种植转移癌一般分化差,或合并其他癌.膀胱全切加肿物切除,辅助放化疗虽然能延长患者生存期,但预后很差.
-
肾癌伴肾盂输尿管癌一例报告
患者,女,69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周于2006年12月1日入院.患者无血尿、腰痛.查体未发现异常.B超检查见左肾中部低回声肿块,大小65mm×56 mm,伴左肾盂分离18 mm.CT增强扫描提示左侧肾癌,累及肾蒂.术前诊断左肾癌.全麻下行经腹左肾癌根治术,术中见左肾盂输尿管上段僵硬,快速病理检查示肾盂输尿管肿瘤,遂行左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
-
膀胱移行细胞癌阴茎转移二例报告
膀胱癌阴茎转移临床少见,我们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例1,66岁.因发现阴茎部直径约1 cm的肿块、触痛,于1998年12月入院.患者3年前曾行膀胱部分切除术,3年后再入院行膀胱活检证实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G3T3),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
-
膀胱癌术后腹壁种植转移并骨化生一例报告
患者,女,66岁.因膀胱癌术后7年,下腹部肿物2年入院.患者7年前因膀胱移行细胞癌在外院作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行膀胱内灌注1年.2年前发现下腹部原切口瘢痕处一约手指头大小肿物,无疼痛,无血尿,未诊治.肿物逐渐增大,现肿物如拳头大小.查体:下腹部原切口瘢痕处有局部隆起,可扪及一约8 cm×10 cm肿物、表面光滑,质硬,边界清,与腹肌相连,稍可活动.双肾未触及,无压痛,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
-
膀胱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例报告
患者,男,48岁.因尿频1年、尿末滴血2个月于2007年9月9日人院.入院查体(-).B超及CT检查提示膀胱内巨大占位.膀胱镜提示膀胱左侧壁约5.0 cm×5.0 cm圆形新生物,基底部较宽,表面黏膜光滑,膀胱容量变小.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以电刀沿肿瘤边缘1.0cm处切除全层膀胱壁及部分膀胱外脂肪组织.切开标本见肿块位于黏膜下,边界清,切面灰白,呈编织状,质韧,无出血和坏死.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呈椭圆形、梭形,细胞核呈梭形、短梭形、卵圆形、圆形.
-
膀胱炎性假瘤二例报告
膀胱炎性假瘤罕见,我们收治2例,均经病理诊断证实,报告如下。 例1,女,36岁。因尿频、尿痛半个月,全程肉眼血尿1 d入院。尿中有不规则形血块伴排尿困难,头晕,乏力。查体: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实验室检查:Hb 79 g/L;尿常规RBC 满视野,蛋白++++。CT示左侧多囊肾、膀胱前壁见5.0 cm×2.5 cm不规则软组织影,CT值36 HU,向膀胱内突起并向膀胱外突出;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前壁菜花样肿物,约4.0 cm×3.0 cm×3.0 cm,表面有出血点,活检报告为肉芽组织,呈急慢性炎症表现。于1997年8月3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肾切除、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膀胱前顶壁有一约5.0 cm×4.0 cm×3.0 cm的肿瘤,菜花样,质脆,易出血,有蒂。病理报告为膀胱炎性假瘤,多囊肾(左)。术后定期膀胱灌注卡介苗,60 mg每周1次,共6次,之后每月1次,随访2年无复发。 例2,女,49岁。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2 d入院,伴尿频及尿道烧灼感。查体无阳性体征。B超及CT检查均显示膀胱右侧壁肿物,向膀胱腔内、外突出,其周围膀胱壁增厚。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右侧壁肿瘤约4.0 cm×3.0 cm×2.0 cm,菜花样,广基,中央有坏死出血,取活检未查到肿瘤。于1993年11月25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膀胱炎性假瘤。术后膀胱灌注卡介苗,随访6年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