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变应性哮喘吸入性变应原检测与健康教育

    作者:李海霞;李素娟;扈晓成

    目的:了解唐山地区变应性哮喘患者常见的变应原,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变应性哮喘的认识.方法:采用北京协和医院生产的吸人性变应原浸液对我院变态反应科90例变应性哮喘患者行皮内试验以确定变应原,并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90例患者检出的阳性变应原中,粉尘螨、屋尘螨的阳性率高,分别为75.6%和70.0%,其余依次为葎草(45.0%)、夏秋花粉Ⅰ(34.4%)、春季花粉Ⅰ(33.8%)、枝孢芽枝(23.8%)、多价真菌Ⅰ(20.0%)、春季花粉Ⅱ(15.0%).结论:尘螨、葎草、夏秋花粉和春季花粉是唐山地区变应性哮喘患者重要的变应原.变应原皮内试验阳性为变应性哮喘的病因诊断和特异性脱敏治疗提供依据,适宜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指导患者的自我防护.

  • 变应原皮内检测试验的临床分析

    作者:洪春兰;李爱华;邹国岚

    目的:分析引起变应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减少误诊或漏诊.方法:采用北京协医诊断试剂厂生产的30种变应原进行皮内检测试验.对263例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屋尘190例(72.43%),尘螨181例(68.82%);多价昆虫155例(58.25%).结论:屋尘、尘螨、多价昆虫是突出的过敏原.

  • 皮内试验假阳性与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刘晓云

    目的 探讨皮内试验假阳性与心理因素的关联.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4月对3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研究,其中,实验组180例,在皮试前后及整个皮试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和心理干预,密切观察皮试反应,询问皮试前后异样感,对阳性主诉进行认真分析和辨别;对照组180例,按常规进行皮试,20 min后按阳性主诉范围逐一询问患者,并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对两组患者皮试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实验组皮试假阳性率为4.4%,对照组假阳性率为11.1%,两组皮试结果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护士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注意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做好患者思想解释工作、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并对皮试阳性主诉加以综合分析和辨别,能够有效降低皮试假阳性率.

  • 皮肤点刺在药物过敏试验中的应用

    作者:杨焕芝

    通过对50例婴幼儿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点刺过敏试验的结果分析,发现经皮肤点刺试验校正后,皮内试验有高达到70%的假阳性,而20名自称高敏体质患儿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点刺试验发现阳性2例,阳性率(10%)并不高于正常人群,提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点刺过敏试验的准确率高于传统的皮内试验,且能大大减少患儿的痛苦,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 1例青霉素致迟发过敏反应报告

    作者:程庆华;查晓虹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70岁,因咽痛,咳嗽,经检查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青霉素皮内试验阴性后门诊给予0.9%生理盐水+青霉素400万 u静脉滴注,一日二次. 第七天上午液体打上后约10min,患者诉心慌难受,当医生询问时,病人突然出现全身抽搐双眼上翻口唇青紫并呼之不应,遂立即关闭输液器,检测脉搏无法测清,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 0.5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同时予以氧气吸入,更换输液器后,以5%葡萄糖250ml+10% 葡萄糖酸钙20ml静脉滴注,测血压80/60mmHg,心率90次/分,平卧休息.20min后症状逐渐缓解.

  • 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致患者变态反应1例

    作者:张彦美;马翠霞

    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免疫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含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临床上用于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预防.血清病是破伤风抗毒素发病率高的一种不良反应,一般在注射后7~14 d 发病,亦有在注射后2~4 d 发病者,血清过敏性休克很少见.笔者所在医院诊治了破伤风抗毒素皮内实验过敏1 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皮内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在诊断葎草花粉症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尹佳;王瑞琦;何海娟;徐涛;岳凤敏;王良录;张宏誉;叶世泰

    目的评价皮内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在诊断葎草花粉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50例(5~75岁)夏秋季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患者进行葎草花粉等20种吸入过敏原皮内试验和葎草花粉血清sIgE检测.皮内试验所用葎草花粉变应原浸液浓度1:100(w/v),其他变应原浓度除蒿属花粉和豚草花粉为1:1000(w/v)外均为1:100(w/v).对所有入选者进行葎草花粉sIgE检测(Phadia Uni CAP).根据典型病史、皮内试验和sIgE检测结果建立临床综合诊断标准并以此评价皮内试验和sIgE检测的临床价值.结果以临床综合诊断为诊断标准时葎草花粉皮内试验的敏感度(89.0%)、阳性预期值(77.9%)、阴性预期值(90.6%)和诊断的准确率(80.4%)等指标均高于单纯以sIgE≥0.35 kUa/L为参考标准时皮内试验的各项评价指标,但假阳性率为50.2%;葎草花粉sIgE检测的敏感度(97.6%)、特异度(97.5%)、阳性预期值(98.8%)、阴性预期值(88.0%)和诊断的准确率(92.0%)等指标高于单纯以皮内试验≥5 mm为参考标准时体外试验的各项指标.当以皮内试验≥10 mm为阳性标准时,皮内试验假阳性率从59.9%降至17.4%.在288例葎草花粉皮内试验阳性而sIgE阴性者中,有84例皮内试验≥10 mm.结论皮内试验与sIgE检测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其诊断葎草花粉过敏的假阳性率高于sIgE检测.当单独使用皮内试验或sIgE检测诊断葎草花粉症时,应避免仅凭低水平的阳性结果进行免疫治疗.

  • 应用皮内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诊断蒿属花粉症的临床价值

    作者:尹佳;何海娟;王瑞琦;徐涛;岳凤敏;王良录;张宏誉;叶世泰

    目的评价应用皮内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方法诊断蒿属花粉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50例(5~75岁)夏秋季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患者进行蒿属花粉等20种吸入过敏原皮内试验和蒿属花粉血清sIgE检测.皮内试验所用蒿属花粉和豚草花粉浸液浓度1:1000(w/v),其他变应原为1:100(w/v).对所有入选者进行蒿属花粉sIgE检测.根据典型病史、皮内试验和sIgE检测结果建立临床综合诊断确诊标准并以此标准评价皮内试验和sIgE检测的临床价值结果以临床综合诊断为确诊标准时,皮内试验的敏感度(96.2%)、特异度(74.2%)、阳性预期值(93.5%)、阴性预期值(85.7%)和诊断的准确率(91.6%)等评价指标均高于单纯以sIgE≥0.35 kUa/L为参考标准时皮内试验的各项评价指标;sIgE检测的敏感度(97.6%)、特异度(94.9%)、阳性预期值(98.7%)、阴性预期值(91.1%)和诊断的准确率(97.0%)等评价指标高于单纯以皮内试验≥5 mm为参考标准时体外试验的各项评价指标.当以皮内试验≥10 mm或sIgE≥0.70 kUa/L为阳性标准时,皮内试验和sIgE检测的假阳性率分别从35.0%和22.7%降至25.6%和5.1%.结论皮内试验和sIgE检测有很好的相关性,但两者诊断蒿属花粉症均有假阳性的可能,皮内试验假阳性率高于sIgE检测.当单独使用皮内试验或sIgE检测诊断蒿属花粉症时,提高其阳性诊断标准可降低假阳性率.

  • 皮内注射方法探讨

    作者:高钦;李文娟

    皮内注射是目前临床多种药物使用前做过敏试验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由于皮内试验的疼痛,困扰着广大患者造成许多不良的心理、生理反应,并造成皮试结果判断的误差,而影响用药的准确性.

  • 206例过敏原检测及过敏性疾病的调查

    作者:方祥英;胡小平;陈可;聂红;胡芳;李辉

    笔者采用已知的17种抗原浸液(吸入组)对206例自愿者进行体内试验(皮试),旨在探讨皮试阳性者与变态反应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引起临床工作者对变态反应疾病的重视.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武汉市中心城区社区内且居住10年以上者常住人口206例(自愿者),年龄小14岁,大81岁.按年龄分为3组:≤30岁以下64例,男性28例,女性36例;31~50岁65例,男性16例,女性49例;≥51岁77例,男性26例,女性51例.1.2方法采用北京协和医院配制的17种皮试抗原浸液(吸入组),按照叶世泰教授[1]主编的<变态反应学>中的皮试方法对受检者进行右上臂外侧皮内试验.

  • 4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皮内试验临床结果分析

    作者:田惠;宋岚

    目的 回顾性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连续3年在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门诊吸入变应原,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8、2009、2010年7-.9月期间,对420例门诊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13种标准化吸人性变应原皮肤试验,分析变应原普特点.结果 变应原检出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的蒿属花粉(67.85%)、夏秋花粉(66.66%)、晚春(42.38%)、屋尘(42.38%)、蛾子(41.66%)、枕垫料(36.42%)、棉絮(35.95%)等.不同年份各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每位患者检出变应原种类并不单一,以吸入性花粉为主,其次家居环境中的吸入性变应原和昆虫变应原在致病因素中也占重要地位,了解变应原种类特点,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

  • 青霉素皮试液存放时间对皮试结果的影响

    作者:王银丽;陈晓燕

    青霉素皮内试验为鉴别青霉素过敏的常规方法.但皮内试验法因许多原因造成假阳性率很高.[1]我院按上海市医疗护理常规青霉素皮试液在5℃下保存一周,临床应用发现阳性率大于文献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青霉素皮试液存放时间对皮试结果影响的研究.

  • 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结果假阳性率高的影响因素

    作者:徐德琴;徐学君;彭国宇;盛永丽

    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是由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所得的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纯化制成的液体抗毒素球蛋白制剂,临床主要用于破伤风的预防和治疗[1].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进入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引起过敏反应瞳[2,3],在皮内试验、脱敏注射和皮内试验阴性后注射的3个时间段内均会发生过敏性休克,且多发生在30 min以内[4].

  • 及早识别皮肌炎

    作者:爱缨

    皮肌炎是一种皮炎合并肌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只有肌炎的病例称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可单独存在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类风湿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重叠存在.40岁以上患者20%~30%合并恶性肿瘤,用自身瘤体浸出液皮内试验可呈阳性反应,治疗或摘除肿瘤后症状缓解,说明自身瘤组织抗原参与了发病过程.皮肌炎到了晚期,治疗效果很差,因此,早期识别皮肌炎极为重要.

  • 抗过敏药也能引起过敏反应

    作者:胡云华

    一名女青年因全身瘙痒,医生给她开了扑尔敏,嘱其一日3次,一次1片.当晚,她的瘙痒症状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背部出现红斑及水泡,两天后遍及全身,并出现畏寒、高热,被诊断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后来做扑尔敏皮内试验为阳性,证实此疾病由扑尔敏过敏引起的.

  • 皮内试验检测变应原80例

    作者:杨彩虹;李少诚;陈杰;李凤霞

    为有针对性地指导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的预防和治疗,2001年11月-2002年11月我们选用北京协和医院提供的变应原(呼吸组和食物组各18种)对80例患者进行皮内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应用青霉素过敏快速皮试仪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碧芳

    本文旨在观察应用青霉素过敏快速皮试仪进行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效果,探索目前国内佳的青霉素过敏试验方法.1 临床资料对400例患者同时做皮内试验和皮试仪二种青霉素过敏试验,进行临床观察,对照局部症状,并进行效果评价.应用广州伟杰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YLM-Ⅰ型青霉素过敏快速皮试仪,取注射用水将青霉素稀释成每ml含1万U,用蒸馏水棉签揩净前臂内侧皮肤,在电极板负极的方形头子上滴上配好的试液1滴,中间圆形正极上滴注射用水1滴,将电极板束于前臂内侧面,开动计时开关5min,再观察5min.阴性:试验处皮肤在青霉素及注射用水的电极板下均相同,全身无反应.阳性:试验处皮肤出现明显突起的风团或大丘疹,周围充血或不充血.部分患者伴有臂部痒、刺、灼、压等感觉或全身反应,为强阳性.

  • 肺吸虫病误诊为巨大肺囊肿

    作者:洪中立

    [病例] 男,32岁.因咳嗽伴胸痛、气急、发热3天入我院.无咯血、咳痰,体温高38.2℃.外院X线胸片示右肺囊肿伴少量胸腔积液,诊断为先天性肺囊肿伴感染.既往有食生石蟹史多年.查体:体温37.3℃,脉搏84/min,呼吸20/min,血压120/75 mmHg.右肺呼吸音偏低,未闻及干湿罗音,肝脾肋下未触及.辅助检查:血白细胞6.6×109/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19,单核细胞0.09,嗜酸性细胞0.07,血红蛋白150 g/L;血小板127×109/L;嗜酸性粒细胞绝对数0.11×109/L,红细胞沉降率47 mm/h;肝功能正常;X线胸片示右肺第2前肋以上一巨大气液囊性灶,约10.5 cm×8.0 cm大小,侧位片见囊内分别有2个囊腔,直径3.0 cm,2.5 cm,内有少量气液平;双侧肋膈角变钝,以右侧稍重.拟诊为先天性肺囊肿.后经肺吸虫皮内试验阳性,临床诊断为肺吸虫病.予吡喹酮800 mg/d口服,共服3天.2个月后复查X线胸片,右上肺囊肿缩小为5.0 cm×2.0 cm.又服吡喹酮一个疗程,3个月后复查X线胸片,肺囊肿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本例因无咳痰,故未能作痰液检查肺吸虫卵,亦未作酶联吸附试验等免疫学检查,但从病史及吡喹酮疗效分析确诊为肺吸虫病无疑.肺吸虫病病变多在肺部中下叶,囊肿是肺吸虫病的主要病理表现,但据文献记载,囊肿直径大仅2 cm左右[1,2],本例囊肿为10.5 cm×8.0 cm大小,实属罕见.该例由于囊肿位于右肺上部且囊叶巨大,我院及外院曾一度误诊为先天性肺囊肿伴感染,应吸取教训.

  • 青霉素高敏患者的安全皮肤试验法及临床应用

    作者:卢丽艳;赵辉;李芳;刘咏梅

    青霉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广泛,在使用前需行皮内试验(皮试),而皮试本身就可能造成对青霉素高度敏感患者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甚至死亡,导致医疗纠纷.2005年以来我院采用改良的安全皮肤试验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液配制方法的探讨

    作者:朱新青;陈照坤;梁雁芳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没有统一规定,给临床用药带来隐患.为确保此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对不同种类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皮试液的配制、皮试液浓度、皮试剂量和判断结果上进行了探讨,为临床规范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218 条记录 3/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