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鸡尾酒宴』引发的险情
我被紧急传呼到急诊室.值班医生介绍说,4个孩子喝多了酒,但又不像是单纯的"醉酒",因为他们意识不清,嘴唇发紫,有食物或药物中毒的可能.第一眼看上去,几个孩子确有明显青紫,我想莫不是"肠原性青紫症"?但家人否认家里有硝酸盐类药物和放置过久含亚硝酸盐过多的蔬菜食品.
-
谨防地高辛中毒
周老师因风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而服用地高辛.在治疗期同,她治病心切,目行加大剂量,结果因药物中毒而丧生.家属迷惑不解,地高辛不是能治心衰吗?为啥还会引发心律失常要人命呢?
-
老年痴呆症的用药经
老年痴呆症是以年龄增大(65岁以上)为主,并与遗传、生理、疾病影响、药物中毒、颅脑外伤、心理创伤、摄铝过多、免疫力减退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呈慢性经过,临床多见.
-
甲硝唑过量服用中毒致肝坏死1例
甲硝唑是临床上治疗滴虫病、阿米巴病、厌氧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其治疗不良反应报道较多,本例为甲硝唑过量服用致肝坏死,现报告如下.
-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抗精神失常药中毒临床观察
近年来,由于各种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抗精神失常药(包括抗精神病药、抗躁狂抑郁症药、抗焦虑药)的应用明显增多,口服各种抗精神失常药致中毒昏迷的患者也呈上升趋势,该类患者药物中毒大多是病后精神状态异常的情况下吞服大剂量药物所致,中毒症状重,我科近年来对部分患者采用血液灌流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
-
电针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56例疗效分析
股外侧皮神经炎(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uropathy,LFCN)主要病因是因受压或外伤引起,或由各种传染病、酒精及药物中毒、动脉硬化、糖尿病、肥胖、腹部肿瘤和妊娠子宫压迫等引发,有的病因不阴[1].本病呈慢性病程,时轻时重,常数月至多年不愈,传统的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奏效,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我科自2010年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电针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
血液灌流抢救重症药物中毒的观察及护理
血液灌流(HP)是一种新的血液净化系统.该系统采用动脉血液体外分流的技术,将患者动脉血流经管道引向灌流器,血液经过灌流器时借助活性炭或合成树脂的吸附作用,来清除体内有害及有毒物质[1],灌流后的血液再经管道返回静脉.我院自2003年10月2005年7月采用HP抢救35例重度药物中毒,取得良好疗效,现就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地高辛在窦性心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不同地高辛维持量治疗窦性心律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8月间在我院内科就诊的窦性心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维持量给药,实验组患者采用间歇性维持量给药,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三个不同时间点检测患者轻度活动时的心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同时测定不同时间患者血清内地高辛的含量及地高辛过量或中毒例数.[结果]间歇维持量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心轻微活动后心率降低;对患者3个时间点的血清地高辛浓度的测定结果发现,治疗前后无论是组间还是组内对比,地高辛血清水平并未出现差异;通过1年随访,实验组中仅2例患者出现心率过缓的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18.2%).[结论]间歇维持量地高辛治疗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窦性心律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地高辛 窦性心律慢性心力衰竭 药物中毒 -
110例误服药物中毒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误服药物中毒的原因,提高人们对误服药物原因的认识及防范能力,减少或杜绝误服药物中毒的发生.方法:对井研县人民医院急诊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的110例误服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误服药物者大都是年幼或年老及家庭对药物的管理不善,对年幼及年老者监管不力及药物的管理不善为误服的主要原因.结论:对年幼及年老者有效监护及妥善保管药物是预防误服药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
2612例急诊科药物中毒病例调查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急诊科药物中毒的特点.方法选择25家综合医院急诊科为调查点,设计调查表,时1年内到所选取调查点就诊的药物中毒患者进行登记.结果收集药物中毒病例2 612例,占同期急诊病例0.31%,占同期中毒病例的23.42%.男女性别比1:3.45,平均年龄30.33岁,15~34岁占69.60%(1 818例),前3位职业依次为农民、待业和服务业,99.12%的接触途径是经口,84.57%是自杀/自杀未遂(本文统称为自杀),女性自杀构成比高于男性.常见的药物类别是:1.抗焦虑药;2.解热止痛、抗炎、抗风湿药;3.抗精神病药.仅有1.68%的药物中毒患者是进行了药物检测.结论应加强药物管理,建立药物中毒监测体系,提高药物中毒诊断救治水平.
-
医院药物中毒相关因素分析和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县级医院医疗药物中毒的种类、诊治现状,探讨预防与救治对策.方法:采用填写调查表的方法,登记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中毒原因、救治与转归等项目并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期间共收治69例医疗药物急性中毒患者,占急性中毒总数的20.91%,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31~40岁多发,农民为高发职业.中毒药物以镇静催眠药、抗癫痫抗惊厥药常见.以客观依据诊断为主,绝大多数不能及时送医院抢救.结论:应加强医学科普知识宣教,加强药品的监督管理,提高药物中毒的检测诊断水平,缩小急救半径,加强院前急救.
-
脂肪乳减轻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
化疗目前是肿瘤患者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而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也是阻碍肿瘤患者坚持正规化疗的重要因素.如果能找到化疗药物的解毒剂,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将为患者带来巨大的福音.脂肪乳是临床常用的静脉营养液,有报道[1]将其用于部分脂溶性药物中毒的解救,一些国家已经将脂肪乳作为局麻药物中毒解救药物列入相关指南[2,3],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阐述.脂肪乳对脂溶性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是否同样有效果,本研究拟评价脂肪乳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的影响.
-
一起猪肉盐酸克仑特罗中毒调查报告
1999年4月,台山市××镇发生了一起进食猪肉引起的食物中毒,72人发病,29人住院,无死亡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证实这是一起猪肉盐酸克仑特罗药物中毒.
-
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采用急诊床旁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急诊床旁血液灌流法在急性重度药物中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30例,将之利用数字抽签法分成甲、乙两组(n=15).对甲组施以急诊床旁血液灌流治疗,对乙组施以常规内科治疗.分析两组的疗效,比较昏迷时间和死亡率等指标.结果:甲组的临床治愈率(93.33%),比乙组(73.33%)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死亡率(6.67%),比乙组(26.67%)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昏迷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比乙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急诊床旁血液灌流法对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进行施治,能够显著提高其临床治愈率,缩短昏迷时间,改善生存质量,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
血液净化在抢救药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
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新型且毒性较强农药的广泛应用,在临床上接诊中毒的患者较多,对服药量大,毒性较强,就诊延迟患者的治疗难度非常大.现就2006~2010年通过血液净化治疗中毒患者的体会介绍如下.
-
老年人易药物副作用的原因与预防
人体衰老,生理功能的减退毕竟是不可抗拒的,老年人因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因而影响了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的可能性增高,因此老年人用药尽可能降低其危险性,确保药物既达到有效又安全的双重目的.据研究资料显示,41~50岁病人中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达11.8%,而70岁以上不良反应到增至26%.说明老年人用药更易导致不良反应,对此应当引起重视,旨在防止因药物不良反应对健康造成的损害.
-
巧用牙垫插胃管
经口插胃管一般是对于一些有机磷农药中毒、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急需洗胃的患者,对于急诊科来说,是经常遇到的.因为洗胃管是28号相对较粗,对于一些清醒不配合的患者,就增加了插胃管的难度,就算是配合的患者,在插管中常引起呕吐而致插管失败,需反复多次才能成功.在急救操作过程中,2009~2011年对50例急需洗胃患者用此方法进行插胃管,提高了插管的成功率.
-
危重患者病情观察与护理
一般护理意识和表情:凡能引起大脑功能的疾病,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这种状态称为意识障碍.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和昏迷.患者表现为烦燥不安、主诉甚多等不适感,也常伴有呼吸急促、口渴等症状,提示循环血量不足.瞳孔:正常人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4.5mm.当直径在2~6mm范围以外则为病态.瞳孔变化是颅内疾病、药物中毒等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指症征.如双侧瞳孔散大,常见于一氧化碳、颠茄类、氰化物中毒;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有机磷、巴比妥类、吗啡类中毒;双侧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是脑疝的早期征象.昏迷患者程度不同其瞳孔对光反应,可以表现存在、迟钝和消失.
-
经鼻插管洗胃的优点
洗胃是急诊科的常用抢救技术,通过洗胃可有效清除毒物或刺激物,减少毒物的吸收,用于急性食物或药物中毒.在临床服毒患者抢救工作中做了一些尝试,方法是选用24~28号洗胃专用粗胃管从鼻腔的下鼻道径路插管洗胃,对于鼻甲肥大或鼻腔畸形不能顺利进管的改为经口插管洗胃.经过2年近百例患者的观察,发现经鼻插管洗胃与经口插管洗胃相比有许多优点,现总结如下于大家分享.
-
急诊危重症患者血糖监测途径的选择及对比研究
我院急诊科自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急危重症患者203例,同时检测静脉血糖和末梢血糖,并进行对比观察,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救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203例,男162例,女41例;年龄20-85岁,平均65±12.6岁.其中脑血管病60例(急性脑出血25例、大面积脑梗塞3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40例(急性心肌梗死22例、不稳定心绞痛18例),急性糖尿病并发症35例(酮症酸中毒28例、低血糖昏迷7例),急性酒精中毒13例,休克15例(心源性休克6例、失血性休克4例、感染中毒性休克4例、过敏性休克1例),急性多发创伤10例,药物中毒20例(农药中毒14例、镇静安眠药中毒6例), 呼吸衰竭10例(慢阻肺所致呼衰6例,肺癌晚期呼衰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