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131I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全身多发转移1例
根据2014年美国癌症统计,甲状腺癌是2006-2010年发病率增长快的癌症,也是内分泌肿瘤中常见的一种.约90%甲状腺癌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甲状腺滤泡状癌(FTC).虽然DTC是一种高分化的惰性肿瘤,但仍有一部分DTC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发生率可达4% ~ 18%[1].放射性131I对仅限于肺转移的DTC疗效肯定,但对并发全身多处转移的DTC,如骨骼及脑转移等疗效较差,且广泛远处转移是DTC预后差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本文通过学习、分析及总结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全身多发转移患者治疗过程及相关文献,进一步探索类似患者治疗方法.
-
气管切开术长期带管患者家庭护理1例经验总结
患者,男,76岁,因声音嘶哑两年、夜间呼吸困难半个月入院.查一般情况可,入院第2天即行气管切开术,放置塑料导管.病理切片结果:高分化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更换金属管后办理出院.出院后家庭护理半年,患者健在,一般情况好,病情无明显恶化,生活状态基本正常.现将护理经验交流如下.
-
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术中及术后诊断
目的 分析术前分段诊刮诊断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术后的病理诊断,探讨其手术中常规行淋巴结清扫术的必要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93~2006年术前诊断为高分子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诊断性刮宫结果、术中医生对肌层浸润的判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异同. 结果 79例术前诊断性刮宫诊断为高分子子宫内膜样癌的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中39.2%(31/79)的患者出现病理类型升级,其中6.6%(5/79)为高危病理类型;术中医生对肌层浸润深度判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53.2%(42/79);术后诊断中高危患者为26.6%(21/79). 结论 术前诊断的高分子子宫内膜样癌与其术后病理诊断间存在较高的不一致性,其中26.6%(21/79)具有高危特征,因此,对术前分段诊刮诊断的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术中常规行淋巴结清扫术十分必要.
-
临床医师应用ICD-10和手术操作分类存在的问题
疾病分类是根据疾病诊断名称进行的,也就是说疾病诊断名称是分类的基础,没有诊断名称就没有疾病分类,疾病诊断书写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疾病分类编码的质量.根据ICD-10的要求,一个比较全面的疾病诊断应包括:临床诊断、解剖部位,临床分期、分型、病因诊断、病理、细胞学诊断,有些还需要包括影像、超声诊断.例如乳腺癌的完整诊断应是:左乳外上象限乳腺癌、TINOMO高分化腺癌、无浸润.
-
眼睑鳞状细胞癌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70岁,因“右眼下睑缘肿物伴渗液、糜烂2年”于2011年10月26日入院.患者曾在外院按照右眼感染性炎症予以抗炎输液治疗(具体不详),但效果不理想.入院查体T36℃,P70次/分,R18次/分,BP 140/85mmHg,心电图、胸透未见异常,血生化、血常规检查正常.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下眼睑缘见一1.5cm* 1.5cm的菜花状溃疡面,状似火山口,表面呈灰白色,伴有分泌物,味臭.右眼角膜欠清,晶状体混浊.左眼视力1.0,晶状体稍混浊,余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行手术切除肿物,术后病理诊断示:右眼下睑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后患者自动出院.
-
阴囊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
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28岁,发现右侧阴囊溃疡2年多,于2010年5月17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发现右侧阴囊出现皮肤缺损,逐渐加重,曾在外院治疗,未见明显效果.入院检查见右侧阴囊8×8cm溃疡,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大约直径3cm.取活检病理示:(右侧阴囊)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
电离辐射对食管癌细胞系(ECA109和TE13)r-H2AX表达的影响
维持一个完整的基因组对于细胞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由电离辐射和类辐射药物产生的DNA双链损伤是主要的细胞毒损伤,如果不能修复这种损伤就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和肿瘤的形成或其他年龄相关疾病[1].体内外的研究都证明H2AX的修饰在调节各种细胞应答DNA双链断裂中起着中心作用[2-4].Giunta等的实验为rH2AX作为DNA双链断裂的标志提供了证据[5].而食管癌ECA109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TE13细胞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他们的生物学特征不同,研究r-H2AX在不同食管癌株系的动力学特点将有助于了解DNA双链断裂——这一细胞内致命的损伤的特点与食管癌放疗敏感性之间的关系.
-
高分化肝细胞癌19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高分化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19例高分化肝细胞癌,对其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19例高分化肝细胞癌,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35 ~ 72岁,平均57岁,14例有慢性肝炎病史.巨检:肿瘤大径0.6 cm ~2 cm,平均1.5 cm.镜下肿瘤多呈梁索状排列,梁索状细胞超过3层,细胞密度增加,有轻度异型性,有假腺样结构,部分可见脂肪变性.免疫组化:15例glypican3(GPC3)(+),阳性率78.9% (15/19);4例AFP(+),阳性率21.1% (4/19);所有患者CD34显示特有毛细血管化的丰富血管;9例CD10(+),阳性率为47.4% (9/19);Ki-67阳性指数为10%.结论 高分化肝细胞癌病理诊断比较困难,需要与肝细胞腺瘤、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进行鉴别,免疫组化尤其是GPC3(+)和血管CD34阳性表达模式对鉴别诊断高分化肝细胞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原发多种碰撞癌1例
患者女性,6l岁.1992年2月因黑便2天入院.肠镜示:距肛门18cm处有一1.5cm×1.5cm大分叶状肿物;距肛门l0cm处有一扁平息肉状肿物,两肿物表面糜烂、出血.细胞学检查:见少数腺癌细胞.活检病理报告:直肠腺癌.病理诊断:(1)直肠高分化腺癌,浸润浅肌层;(2)乙状结肠腺瘤样息肉伴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
-
牙龈转移性直肠癌1例
患者女性,62岁.1998年1月因患直肠癌在我院外科行手术治疗.术后病检诊断为直肠中~高分化腺癌,侵及浆膜层,肠系膜淋巴结未见转移(0/5),肠两端未见癌组织.术后进行6次化疗.2000年4月18日胸片发现肺转移,未做病理检查.2000年10月行肺部介入治疗.2001年再次胸片未见明显包块.
-
食管柱状纤毛上皮囊肿并发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
患者男性,42岁.进食梗噎1年余,加重伴胸痛3天.胃镜活检示食管鳞状细胞癌,查体:电子胃镜示距门齿25~29 cm处食管后壁及左侧壁黏膜不规则隆起,表面污秽,质地脆,接触出血明显,蠕动差.
-
原发性乳腺癌伴发子宫内膜腺癌1例
患者女性,56岁.发现右侧乳腺肿物半年,蚕豆大小,无明显不适.近3个月肿物明显增大,约核桃大小,有胀痛,伴阴道少量出血.外院行右乳腺肿物针吸活检,诊断乳腺癌.在我院行子宫内膜诊刮,病理诊断:高分化腺癌(图1).
-
乳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
患者女性,43岁.因发现左乳腺无痛性肿块半年入院.外科检查:左乳腺内上象限触及一约8cm×7cm×5cm大小肿块,表面凹凸不平,质硬,活动度佳,边界清楚.红外线检查及B超均示:乳腺癌.术中冷冻切片诊断为乳腺鳞状细胞癌,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
低度恶性潜能的卵巢浆液性肿瘤(交界性肿瘤)间质浸润模式:间质微浸润概念的重新评价(英)
卵巢浆液瘤间质-上皮浸润模式可分为破坏性或非破坏性两类.根据定义,以破坏性间质浸润为特征的高分化浆液肿瘤被归为低级别浆液性癌,而不伴有间质侵袭或仅有间质微侵袭者归为低恶性潜能的浆液性肿瘤(S-LMP).各种研究都认为,卵巢S-LMP中存在间质微侵袭的生物学特性,但其诊断标准和预后意义始终存在争议,尤其伴有高级别肿瘤时.此外,还有一些典型S-LMP,由于受其性质特点或大小限制,所具有的侵袭模式并非标准的破坏性侵袭,不适用目前间质微浸润的诊断标准.为了更深入评估其他典型S-LMP间质-上皮侵袭模式的完整组织学改变谱系,该作者分析了一组60例不符合典型破坏性浸润标准的卵巢S-LMP(34例FIGO Ⅰ级,26例FIGOⅡ、Ⅲ、Ⅳ级)之间质-上皮改变.
-
高分化胎儿型肺腺癌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因间断性咯血伴胸闷近2周来我院就诊.胸部X摄片及CT显示:食管奇静脉窝内见一软组织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大小为3.8cm×2.8cm×7.0cm.考虑"右后下纵隔肿瘤可能性大".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食管腔内超声示:距门齿25~30cm食管壁外有一偏强回声肿块,边界尚清,与食管关系不密切.术中探查胸腔无粘连及胸水,肿瘤位于右肺下叶背段,大小为8cm×6cm×4cm,紧贴纵隔邻近食管,中间段支气管旁见数枚肿大淋巴结,互相融合成团,行右中、下肺叶切除及局部淋巴结清扫术.
-
p504S、p63、34βE12联合标记鉴别前列腺腺癌与中-重度PIN的体会
前列腺腺癌尤其是高分化腺癌与中-重度前列腺上皮内瘤的鉴别十分重要,因为它们的治疗原则及预后均有根本不同.在HE染色的切片上,从结构到细胞形态都难以明确区分,其中高分化前列腺腺癌的细胞异型性与其他组织来源的癌细胞异型性相比不十分显著,浸润性生长亦不易观察,故单纯依靠HE染色切片,鉴别诊断比较困难.
-
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一例
患者女,41岁.因腹胀伴腹部隐痛5年余于2005年5月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追问病史患者以往曾有10年与职业相关的石棉接触史.入院后行腹腔镜检查时发现在子宫、双附件、回肠、阑尾、直肠等器官和肠系膜及盆腔底部腹膜表面有多发性散在分布的灰白色半透明结节,0.2~1.5cm大小.另见盆腔内有少量积液,于术中分别取盆底、右输卵管及肠系膜病变组织,同时抽取腹水20 ml送检.
-
大网膜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一例
患者女,40岁.因体检发现子宫肌瘤、左卵巢肿瘤于2007年3月来院就诊.行子宫肌瘤剥离术、左卵巢肿瘤切除术.术中意外发现大网膜有一灰白色结节状肿物,表面光滑.腹腔内未见明显腹水.切除该肿物,与子宫肌瘤、左卵巢肿瘤一并送检.
-
甲状腺癌病理诊断中的若干问题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同时,一些侵袭性亚型乳头状癌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1],诊断技术提高使得一些亚临床甲状腺癌被早期发现是重要原因。甲状腺癌的主要病理学类型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癌、低分化癌、未分化/间变性癌和髓样癌,前三者属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其中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又称为高分化癌。大于90%的甲状腺癌属于高分化癌,临床表现为惰性过程,手术切除可治愈,即使有区域淋巴结转移,预后仍良好,属于低度复发危险因素。高分化癌的某些亚型(包括乳头状癌的高细胞型、柱状细胞型、弥漫硬化型、鞋钉亚型和滤泡癌的广泛浸润型)呈现临床侵袭性过程,有较高复发率,称为高分化癌侵袭性亚型,预后较一般高分化癌差,但好于低分化癌,属于中度复发危险因素。未分化癌罕见,是恶性度高的甲状腺癌,中位生存期不足6个月,即使灶性出现亦提示预后不良,TNM分期直接将其归入T4期。低分化癌临床及生物学行为介于高分化癌和未分化癌之间。本文将对甲状腺癌病理诊断中现存问题进行讨论。髓样癌起源于甲状腺C细胞,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
保罗样激酶1、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收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外科1997-1999年胃癌切除标本89例,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每例癌组织旁均有邻近非癌组织作为对照.所有标本均未接受术前化疗.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65.5岁;肿瘤部位:39例位于胃上1/3,21例位于中1/3,29例位于远端1/3;其中10例高分化(高分化乳头状腺癌1例,高分化管状腺癌9例),25例中分化(中分化乳头状腺癌3例,中分化管状腺癌22例),54例低分化(低分化管状腺癌25例,黏液腺癌20例,印戒细胞癌9例);肿瘤大于10 cm 52例,小于10 cm 37例;术后TNM分期:Ⅰ期19例,Ⅱ期27例,Ⅲ期32例,Ⅳ期11例(UICC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