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广西306株伤寒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性研究是及时调整伤寒、副伤寒治疗策略的重要依据来源.全球每年伤寒发病约为1 600~3 300万例,死亡50~70万人.广西每年发病约在5 000例,局部地区发病率可高达400/10万,严重地影响着流行地区人民的身体健康.
-
糖友选药也需“量体裁衣”
若想衣服合身,首先要量体裁衣——个体化的重要性由此体现得淋漓尽致.事实上,在用药治病时,遵循“个性化”的原则更为必要.2012年,国际两大权威糖尿病组织,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联合发布了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的立场声明,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目标和治疗策略.
-
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中医治疗策略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中医治疗策略,审证求机,确立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分期辨证的序贯治疗方案.内治以益气化瘀贯穿治疗始终,注重益气健脾,补肾填精,升阳举陷,顾护阴津;应用虫类、藤类、络类等活血化瘀之品和营活血、通络生新;同时结合发病部位、局部证候、创面溃疡色泽、溃疡深浅等局部辨证以精准用药.外治主张动态应用祛腐化瘀、补虚活血生肌、煨脓湿润的序贯疗法.
-
胃癌的中医治疗策略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胃癌的中医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400例胃癌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制定完善的中医治疗策略.结果 中医治疗胃癌患者,同时结合手术、放疗、化疗制定完善、科学的中西医治疗策略,胃癌治疗始终在中医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毒性低,起到提高生活质量、增长寿命的作用.结论 分析胃癌的临床资料得出,中医治疗胃癌患者疗效显著、毒性低、危险性小,是治疗胃癌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应用和推广.
-
四磨汤联合复方阿嗪米片特治疗成人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腹泻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以感染性腹泻为多见.近年来,感染性腹泻出现了多种耐药及新的致病菌,给治疗带来了新问题,需要研究和寻找新的临床治疗策略.研究表明,四磨汤对不同功能状态小鼠的胃肠运动均有调节作用[1].临床上,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对儿童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辅助治疗方便有效[2-3].
-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治疗策略
对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四种常见并发症:术后恶心呕吐、术后腹泻、术后胃瘫、术后肠麻痹进行中医"理""法""方药"的深入分析,提出中气升降失常和气机太过不及的中医病机、恢复气机及中药内服外治相结合的治疗特色,通过中药内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中药膏剂外敷、针灸配合治疗作为该病的突破口,为围手术期患者康复提供了一种起效更快、疗效更好、安全性高、更易于被接受的治疗方法,以期为中医药在肿瘤术后的治疗研究提供借鉴.
-
前列腺痛的治疗策略
近年来,中西医对前列腺痛的治疗都取得了新的进展。现代医学对前列腺痛进行了UPOINT表型分类系统的重新认识,治疗从抗感染为核心转向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中医对前列腺痛的认识从以湿热为主转变为血瘀肝郁为主的病机特点,治疗则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活血化瘀贯穿始终。因此,结合前列腺痛的治疗进展和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将前列腺痛的治疗策略总结为辨病论治为前提,即首先必须明确诊断;辨证论治为核心,重视血瘀肝郁的病机特点;中西结合是趋势,只有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更好的解决临床问题;身心同治是关键,重视躯体症状与心理症状的相互影响作用,共同治疗;综合治疗是手段,前列腺痛已经进入综合治疗时代,只有综合使用现有的治疗手段,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周铭心教授辨治闭经方略分析
周铭心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医临床经验丰富.周教授认识到闭经基本病机可分为血虚及血瘀两端,郁火积热也是闭经的另一重要病机,因病情的复杂性,临证需辨证认识虚瘀的关系;在治疗方法上通过“达冲”、“注冲”两种方法有层次的安排,观察病情“应”与“不应”,再采取相应的“达冲”与“注冲”的治疗方法;在用药方面,根据既往经验预先配伍治疗闭经有效的单元药组,临证时根据病情变化将这些单元药组联缀组方.策略得当,疗效满意.
-
痰瘀互结证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
风湿性疾病患者大多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内外邪合而伤人, 脏腑功能失调, 影响气血津液正常运行, 气滞津停血阻, 久致痰瘀互结之证;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 "痰"和"瘀"既是病理产物又可作为致病因素, 尤其是中晚期阶段往往是痰瘀相互胶结、顽固难化, 治疗十分棘手.故从痰瘀互结证形成的病因病机, 表现疼痛、麻木、肿块结节等临床共性, 杂合寒、热、湿等邪而成的临床个性, 辨证论治要点以及相对应的治疗策略等方面探讨痰瘀互结证在风湿性疾病中的运用, 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
代谢综合征中医治疗策略的优势初探
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正以惊人速度增长,研究发现,MS使发生糖尿病和冠心病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它已经发展成一个公认的、不容忽视的人类健康杀手[1].选择合理的MS治疗策略,具有重大意义,也是目前MS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
中医药防治心室重塑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近年认识到HF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 ventricular remodeling,VR)[1].故HF的药物治疗策略也从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以增加心肌收缩为主的治疗模式转变为以改善神经激素异常、阻止心肌重塑为主的生物学治疗模式.传统中医学强调人体的功能,但以功能为治疗目的,不能忽视与功能密切相关的结构,否则功能的缺陷也将难以恢复,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界开始重视中药对HF心室重塑影响的研究,从而使中医“善工治未病”即阻止心肌重构于早期和全过程的思想得到实现.下面就中医不同治法对VR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
天然药物对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和再灌注的作用
天然药物里对脑缺血损伤具有治疗作用的主要是活血化瘀药.中医对缺血性疾病的治疗理论是气血相关理论、活血化瘀理论,治则是活血生肌、行气通脉、补气活血.西医研究显示脑缺血损伤的级联反应分为4个阶段(1),治疗策略是恢复再灌注和保护脑组织.活血化瘀药在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非活血化瘀药也可以作用于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某一阶段,保护缺血缺氧的神经细胞.
-
老年肺癌的中西医治疗策略
老年肺癌有着自身的特点,因而其治疗也有独特性.本文从中西医治疗角度出发,结合目前临床治疗老年肺癌的各种手段和策略,就其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
血管新生--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策略
血管新生是在原来存在的血管结构上长出新血管的生物学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许多因素均可刺激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已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新策略.近年来研究者对血管新生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良好效果.同时,治疗心血管新生亦存在一些尚需解决的问题.中医药益气活血、祛瘀生新等许多治疗法则以及临床的有效性,是中医药血管新生研究的理论和临床依据.
-
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老年人乳腺癌比例占多数.乳腺癌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特别是老年人妇女健康的重要疾病.
-
深化脑心同治研究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正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已经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因此,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成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是,由于疾病的重点靶器官(脑、心脏)特有的功能不同,临床治疗学发展成为以专科(心病科、脑病科)为主,而一个专科很难联系到心、脑同防同治.为此,根据心脑血管疾病在生理病理上的紧密相关,相互影响,并充分领悟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赵步长教授提出"脑心同治"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创制了脑心通胶囊等"脑心同治"中药新药[1]."脑心同治"概念的提出,为探索心脑血管疾病的新的治疗策略、提高临床疗效,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
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治疗要点
现代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近年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临床治疗策略已从血流动力学改善进入到生物学干预时代,临床治疗方法已由药物干预发展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外科手术及器械辅助和心脏移植的多元治疗时代,这些进展大大地改善了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
肝纤维化的治疗策略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是多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的结果.肝纤维化为一动态过程,属可逆性病变.阻断、抑制或逆转肝纤维化是治疗慢性肝病的重要目标.
-
关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无复流现象的防治
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重要而有效的治疗策略,挽救了大量垂危患者的生命.但令人遗憾的是急诊PCI术中大约有高达12%~30%的无复流(no-reflow)现象[1],使心肌组织有效灌注严重受损,导致心功能恶化及远期效果不良等心血管事件增加,因而正确认识无复流的发生机制并建立有效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
强化降糖与个体化治疗策略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 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