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妇产科腹部皮肤切口缝合方法的改进(附122例报告)

    作者:李萍;周春;余湘玲

    我科1997年6月~1998年10月采用1/0 48-DEXONⅡ多股编织可吸收性缝线,自筋膜层至脂肪层全层连续缝合后反转皮内缝合的新方法缝合妇产科各类手术伤口122例,无1例伤口发生感染,明显缩短手术时间,腹壁不留针眼,切口对合良好,加之不拆线,深受患者欢迎,现介绍如下.

  • 借助钛钉的内直肌眶骨固定术治疗麻痹性外斜视的护理

    作者:曾玲;肖慈;高晔

    目的:研究借助钛钉的内直肌眶骨固定术治疗麻痹性外斜视的手术前后的护理,掌握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特征并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处理,是否有利于手术的成功及术后能否尽快恢复.方法:对12例12眼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麻痹性外斜视的患者采用借助钛钉的内眦眶骨固定术,术中外直肌断键,内直肌肌止点处缝合固定上睑下垂悬吊线中部的患者进行眼部护理及心理护理,做好详细的解释工作并配合点眼和做好术前护理减轻术中反应.结果:12例患者在观察期内,11例眼位为-5°~+5°,1例眼位-25°,乃缝线线头松动所致,调整缝线后眼位<-5°.长观察期1年,所有患者视力无明显提高,除1例术后1月时缝线线结松脱,其余未见缝线暴露等其他并现症.结论:借助钛钉的内直肌眶骨固定术治疗麻痹性外斜视,经过精心的护理,术后眼位满意,长期随访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切口缝线排异反应25例

    作者:毛英俊

    目的 探讨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切口缝线排异反应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从1993-2010年收治的25例切口缝线排异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将线头排除后25例切口全部愈合.结论 缝线排异反应属于IV型(细胞免疫型)变态反应[1],将线头排除切口就可以愈合.

  • 应用自粘式敷贴管理血管缝线的小经验

    作者:吕亚青;常海玲;荣春

    在涉及血管吻合的精细手术中,血管缝线的管理是洗手护士的重要工作任务.这些6-0甚至8-0的缝线甚至比头发丝还要纤细.缝针一旦遗失便很难寻找,不仅延长了手术时间,而且增加了手术风险.本科利用自粘式敷贴的粘贴效果来管理血管缝线,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方法将一10cm×10cm的自粘式敷贴贴膜取下,将右侧粘贴边裁剪掉,上下粘贴边反折即可固定于无菌单上.术中使用完毕的缝针只需轻轻放置于左侧的粘贴面上,即可把缝针牢牢固定,不必担心脱落.

  • 外科缝线标记预防手术遗留物

    作者:王昱洁

    外科手术巾.因为手术需要,经常人为的将一些手术物品置于体腔内,怎样做到既方便手术,更方便取出,杜绝遗留物呢?采用外科缝线标记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外科 手术 缝线 预防
  • 自制舌托在舌系带成形术中的应用与体会

    作者:钟银燕

    舌下面又称舌腹,粘膜薄而平滑,返折与舌下区的粘膜相延续,并在中线形成舌系带.舌系带过短或附着过前时,常造成吮吸、咀嚼及言语障碍,需行手术治疗[1].目前临床上没有一种好的器械来解决舌的牵拉而又不损伤舌的方法,一般都是用口镜牵拉或缝线牵引舌体,暴露系带,而患儿往往因为恐惧不合作,使术野暴露不清或损伤了舌体.我们口腔科就地取材,自行设计了舌托.从2003年起共临床使用56次,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水胶体透明贴在面部外伤缝线伤口中的应用

    作者:董毓敏;袁琰琴;杨洋

    目的:探讨水胶体透明贴在面部清创整形缝合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科门诊行面部清创整形缝合术后患者98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使用某公司水胶体透明贴敷料覆盖伤口;对照组48例,使用传统无菌纱布覆盖伤口。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伤口粘连发生情况、敷料加压的作用及换药及拆线过程中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伤口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敷料加压作用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在换药及拆线过程中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水胶体透明贴敷料应用于面部外伤缝线伤口,可加速伤口的愈合,降低瘢痕的形成,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外科门诊换药室巧用刀片拆线

    作者:岳岩

    拆线是外科门诊换药室工作的一部分,传统方法是使用线剪,但由于剪刀尖端较厚,需将线结提起,使埋在皮肤中的缝线露出一部分才能剪断缝线,患者疼痛感较强。有些手指、面部的伤口缝线细小,针间距短,也给拆线增加了困难。而且本院换药室所有器械均为纸塑单包装,消毒成本高,加之剪刀损毁率高,使用一小段时间后即出现刃口磨损,无法继续使用,补充新器械则增加科室支出。使用手术刀片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快薇乔线缝合会阴侧切切口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杨丽华;余桂英;章小琴

    1998年1月至1998年6月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用可吸收缝线快薇乔线缝合会阴侧切切口,用2-0快薇乔连续缝合阴道粘膜,间断缝合会阴肌层,再加缝一层会阴浅层肌肉,皮内连续缝合皮肤.临床应用100例,从产妇的会阴侧切愈合及产妇、医生和护士的满意程度做一分析,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择顺产分娩行会阴侧切助产的正常初产妇100例,肝肾功能正常,产程进展顺利,无产后出血.100例产妇随机分为快薇乔缝合组及丝线缝合组,两组从年龄、孕次、孕周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

  • 残留缝线对残胃的影响及其处理

    作者:吕建华

    1978~1997年笔者应用胃镜检查残胃348例,检出残留缝线34例,拆除18例.结果分析如下.

  • 双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张志伟;杨程惠;刘俊才;李仁明;赫明亮;岳永川;李忠

    目的 探究双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及减少髁间窝撞击风险的可能性.方法 以猪膝关节(30例)作为实验样本.参照Meyers分型,将其制成Ⅲ型骨折.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双头空心加压螺钉)、B组(空心拉力螺钉)及C组(缝线),每组10例.通过检测初始位移和失效负载(峰值负载及屈服负载),观察螺帽埋入骨块情况及失效类型,以探究双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该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 A组的峰值负载(443.10±8.54)N与C组(457.00±26.53)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明显大于B组的峰值负载(361.70±18.76)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的屈服负载明显大于B组的屈服负载(P <0.05),但明显小于C组的屈服负载(P <0.05).A组样本的初始位移(1.38±0.14)mm均明显短于B、C两组(1.94±0.12)和(3.98±0.1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样本的螺帽均埋入骨块内,B组样本的螺帽均明显突出于ACL实质.结论 双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生物力学强度明显优于空心拉力螺钉及缝线固定,且与空心拉力螺钉相比不易造成髁间窝撞击.

  • 关节镜下两种固定方式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小磊;魏鹏;邱忠鹏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螺钉与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在关节镜下行缝线与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量表评分、患健侧位移差值及屈曲挛缩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P <0.05);两组患者随访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患健侧位移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随访屈曲挛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关节镜下螺钉与缝线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提高复位稳定性和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方面效果接近,但关节镜下螺钉固定方案应用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操作难度.

  • 单向倒刺线与传统缝线在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应用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何攀;赖莉;苏松;张孟瑜;贺凯;李波;夏先明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采用单向倒刺线(UBS)与传统缝线(TS)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比较UBS与TS在腹腔镜胆道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后为2018年9月.在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 5.1和STATA 12.0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0个研究,包括3个随机对照研究(RCT)和7个观察性研究,共848例患者.整体分析显示,与TS组比较,UBS组胆管缝合时间(WMD=-11.38,95% CI=-14.81~-7.94,P<0.001),手术时间(WMD=-20.55,95%CI=-30.63~-10.46,P<0.001)和住院时间(WMD=-0.78,95% CI=-1.47~-0.09,P<0.05)均明显缩短,术后胆汁漏发生率明显降低(RR=0.23,95% CI=0.10~0.55,P<0.001).基于研究设计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除住院时间在RCT研究中无统计学差异(WMD=-0.06,95% CI=-0.61~0.49,P=0.83),其余均与整体分析结果一致.结论:UBS不仅为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提供了一个新途径,且安全可行.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予以验证.

  • 单向倒刺线在腹腔镜肝叶切除联合术中胆道探查中的运用

    作者:段键;夏仁品;林杰;黄汉飞;徐王刚;王琦;杨世昆

    目的:探讨单向倒刺缝线在腹腔镜下肝叶切除联合术中胆道探查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8月期间24例行腹腔镜肝切除联合术中胆道探查术的患者资料,其中10例采用传统缝线缝合胆管(传统缝线组),14例术中采用倒刺线缝合胆管(倒刺线组),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倒刺线组手术时间(230.50 min vs.354.68 min)、胆总管缝合时间(5.33 min vs.33.82 min)、肝管缝合时间(9.04 min vs.25.14 min)均明显少于传统缝线组(均P<0.05).所有患者出院1个月返院行T管造影,拔除T管,无结石残留、胆汁漏、胆管狭窄.结论:单向倒刺缝线用于腹腔镜下肝叶切除联合胆道探查术安全、可行,可吸收倒刺缝线的使用可以降低腹腔镜下缝合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和学习曲线,而不增加胆汁渗漏的风险.

  • 改良头皮缝合技术1 050例体会

    作者:陈爱明;余晓春;陈勇军;王震;何建军;蒋晓明;李金林;孙德

    2004年1月~2008年6月,我科在开颅手术中改良头皮缝合技术,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关键词: 缝合技术 头皮 缝线
  • 切开复位丝线固定治疗小儿胫骨髁间突撕脱性骨折

    作者:王克来;庄岩;谭国华

    目的介绍一种小儿胫骨髁间突撕脱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方法11例小儿胫骨髁间突撕脱骨折(Ⅱ型2例,ⅢA型5例,ⅢB型4例)行切开复位,胫骨骺板近侧丝线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骨折愈合好,膝关节功能正常,胫骨骺板生长良好.结论切开复位,丝线内固定治疗小儿胫骨髁间突撕脱性骨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 TGF-β2反义寡核苷酸对兔角膜基质创伤修复的影响

    作者:李金瑛;肖诗艺;傅培

    目的探讨TGF-β2反义寡核苷酸对兔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转化、增殖的作用,揭示其对角膜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8只,双眼均制备角膜基质创伤模型,右眼为实验组,用浸有TGF-β2反义寡核苷酸的8-0薇乔缝线缝合角膜创口;左眼为对照组,用普通8-0薇乔缝线缝合角膜创口,分别于4 d、7d、14d和21 d处死动物,取角膜后行免疫组化(α-SMA和PCNA)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术后各时间段均发现,实验组α-SMA和PCNA阳性的成纤维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但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区别.结论TGF-β2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兔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转化、增殖,为调控角膜基质伤口修复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 不同内固定方案治疗Meyers-Mckeever III、IV型胫骨髁间棘骨折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新苏雅拉图;韩景全;高晓宇;杨存虎;刘峰

    目的 探讨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与Orthocord缝线内固定方案治疗Meyers- Mckeever Ⅲ、Ⅳ型胫骨髁间棘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收治胫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采用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与Orthocord缝线内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术后HSS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Lachman试验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止血带应用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SS评分、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Lachman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微创关节镜下Orthocord缝线内固定方案治疗Meyers-Mckeever Ⅲ、Ⅳ型胫骨髁间棘骨折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提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概率,价值优于医用钢丝.

  • 可吸收螺钉与缝线双重内固定治疗双侧胸锁关节脱位1例报告

    作者:赵斌修;王坤正;王春生;陈晓亮

    上肢外展时肩前方受到间接暴力可以导致创伤性胸锁关节脱位,根据锁骨胸骨端移位力向可分为前后两种脱位,而前脱位多于后脱位[1].双侧胸锁关节脱位同时合并锁骨骨折的病例罕见,我院于2010年9月收治1例左侧锁骨骨折合并双侧胸锁关节脱位的病例.

  • 关节镜下缝线内固定修复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28例疗效分析

    作者:陈少初;张昊;菅新民;张弦;周建华;卢学有;胡亚威;邹慧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缝线内固定修复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对28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依据Meyers和McKeever标准分型:Ⅱ型9例,ⅢA型7例,ⅢB型6例,Ⅳ型6例)于关节镜下采用高强丝线进行骨折复位及固定.结果 术后X线片示胫骨止点骨折完全复位,28例获随访,时间12~23个月,末次随访骨折完全愈合.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术前、术后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2000试验、Lysholm功能评分以及IKDC功能评分术前与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缝线内固定修复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以对移位的撕脱骨折很好地复位,大限度地加大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增加刚性稳定.并可早期功能锻炼.

429 条记录 16/22 页 « 12...13141516171819...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