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特发性脊柱侧凸KingⅢ型和Ⅳ型远端融合椎的选择

    作者:张永刚;王岩;张雪松;王征;王冉东;张巍;侯克东;王晋东

    目的回顾采用椎弓根钩和螺钉CD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King Ⅲ型和Ⅳ型患者,分析选择性缩短融合节段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0年3月~2003年1月,治疗5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单胸弯患者,男17例,女41例,年龄12~18岁,平均14岁.其中King Ⅲ型40例,King Ⅳ型18例.胸弯Cobb角平均64°(50~83°),柔韧性62%;腰弯Cobb角平均37°(16~48°),柔韧性105%.腰弯腰骶角平均为17°(10~22°).所有患者C7重力垂线均不同程度地偏离骶骨中线.采用椎弓根钩和螺钉CD技术矫形治疗,以中立椎为基础选择远端融合椎,所有远端融合节段均未超过中立椎.术后随访摄站立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年8个月~3年2个月,平均2.4年,均未出现明显的躯干侧方移位和双肩不平衡.术后Cobb角平均丢失3.1°(-1~5°);后随访时,胸弯矫正率68%;除2例C7重力垂线偏离骶骨中线1~2 cm外,其余均通过骶骨中线;腰弯腰骶角减少至平均8°(2~13°),矫正率为53%;48例远端融合椎为非稳定椎者术后成为稳定椎.与Harrington远端融合椎选择原则相比,患者远端融合椎平均节省1.4个节段(1~2个节段).结论采用三维节段性器械内固定系统治疗特发性单胸弯时,以中立椎为基础选择远端融合椎,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矫正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孙麟;宋跃明

    目的 对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三维矫正技术研究现状及矫形效果进行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IS三维矫正技术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 IS三维矫形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手术方式及新的矫正技术被应用于IS矫形手术中,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三维矫形效果. 结论 随着对IS患者脊柱畸形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矫形理念的不断更新,更为安全、有效的矫正技术将成为IS患者脊柱三维矫形研究的热点.

  •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旋转角度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作者:王谦;李梦;柳学明;黄文生;何成奇

    目的 评价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椎骨在水平面上旋转角度的信度与效度.方法 16例AIS女性患者纳入研究.由2位测评者进行三维超声扫描3次.所有三维超声图像随机分配,盲法测量3次,测量间隔1周.三维超声成像通过计算椎骨两侧的椎板中心连线与水平参考线之间的夹角,测量顶椎旋转角度;同时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Aaro-Dahlborn方法测量AIS患者顶椎旋转角度作为对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2,k])、平均测量差值和标准误评价三维超声测量结果的信度;通过与MRI测量结果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Bland-Altman方法及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其效度评价.结果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测量AIS顶椎旋转角度的评测者内与评测者间ICC[2,k]>0.9,平均测量差值小于3.0°.三维超声和MRI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方法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相关性(r>0.9).结论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方法,可用于AIS顶椎在水平面上旋转角度的评估.

  • 一对孪生姐妹同患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

    作者:胡星新;刘立岷;宋跃明;强喆;陵廷贤

    1 病例介绍患者1女,14岁10个月,足月剖宫产出生,为双胞胎中姐姐.2年前患者父母无意中发现患者姿势异常,胸背部畸形,未引起特别重视;1年前患者久站、久坐常感胸背部疼痛不适,未作特殊治疗;现自感胸背部畸形加重遂于2014年6月25日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步态正常,脊柱呈“S”形弯曲,右肩较左肩略高,双侧胸廓不对称,脊柱胸段向右侧弯曲,腰段向左侧弯曲,“剃刀背”高约2 cm,全身皮肤未见牛奶咖啡斑、皮下结节和异常毛发生长.骨盆无明显倾斜,双下肢等长.躯干四肢感觉功能正常,皮温正常.

  •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杨光辉;刘立岷;周忠杰;孔清泉;李涛;曾建成;龚全;宋跃明;刘浩

    目的 研究需手术治疗的特发性脊柱侧凸(IS)患者心脏异常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45例住院治疗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并按心脏结构性异常和心脏功能性异常分类,分别统计其发生率.按患者的性别、年龄、冠状面主弯Cobb角分组,分析上述因素对心脏异常发生率的影响.并对比心脏异常和心脏正常患者的年龄、主弯角度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纳入研究的IS患者共245人,共有106人心脏出现异常,包括28人心脏结构性异常和78人心脏功能性异常.在心脏结构性异常中房间隔缺损多见(11人,11/28;39.29%),而在心脏功能性异常中三尖瓣微量返流多见(63人,63/78;80.77%).按性别、年龄、冠状面主弯Cobb角分组后,分别比较心脏异常发生率、心脏结构性异常发生率及心脏功能性异常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心脏异常和心脏正常分组,对比两组患者间年龄、主弯角度及心脏各腔内径与左室收缩功能,除左房内径(t=2.35,P=0.02<0.05)外,其他测值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需手术治疗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存在心脏结构性或功能性异常.完善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心功能状态,为围手术期安全提供参考.

  • 学生书包与特发性脊柱侧凸慢性疼痛的研究

    作者:李玉凤;潘建平

    由于书包过重而引起的学生慢性骨骼肌疼痛,已被公认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尽管痛觉具有个体化和主观性的特征,但仍有一些因素可能影响着所有背书包的学生,这些因素包括:书包的实际重量,学生的体块指数、体脂含量、肌肉力量、锻炼习惯、吸烟习惯、饮食营养、情绪、所穿鞋的样式、姿势步态,以及是否存在脊柱侧凸.

  •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影像学评价

    作者:朱晓军(综述);钱学江(审校)

    脊柱侧凸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症状或 X 线症,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将站立正位 X 线片 Cobb 角>10°定义为脊柱侧凸,这其中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为常见,约占全部脊柱侧凸患者的74.7%[1]。该病发展迅速,不仅可以引起患者身体外形的改变,严重者还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甚至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引起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关注。

  • 新医正骨法纠正椎体旋转位移治疗31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观察

    作者:高越;范宇;包春宇

    目的:评价新医正骨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2001/2006收治保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62例,Cobb角≥10°,平均年龄14.3±3.4(10~18)岁,King分型均为I型,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用新医正骨疗法配合矫形鞋及等其他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理疗、按摩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对照组71%,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医正骨疗法纠正椎体旋转位移在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显著疗效,且损伤少,安全性好,患者易于接受.

  • 心理干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卢简清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AIS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仅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心理干预组采用系统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心理干预组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AIS患者生活质量.

  • 杠杆力法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护理体会

    作者:杜金芬

    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较常见的一种脊柱畸形,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严重可影响心肺功能,同时脊柱侧凸使人体的优美形态遭受破坏。我科引进台湾张国华教授手术方法应用杠杆力法矫正脊柱侧凸畸形,畸形矫形幅度大,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 西宁市在校初中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率的调查研究※

    作者:贺元;关炳瑜;王晓锋;朱斌;吴世萍;阿海;韩翔;雷登强;邵景立

    目的:通过筛查了解西宁市在校初中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率以及发病特点,丰富我省该疾病的相应流行病学数据,为早期、及时进行干预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对西宁市各初级中学(12~16)岁共13 121名学生,采用“体检、测量”二步法来筛查我省西宁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率,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青少年人群相对比.结果:接受筛查的学生共有13 121名,其中男6 553名,女6 568名,汉族9 076名,藏族1 009名,回族2 936名;第一步体检阳性428名,阳性率3.26%;第二步测量阳性228名,阳性率1.73%.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213名,占筛查总人数的1.62%,另有先天性脊柱侧凸13例以及小儿麻痹症引起的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2例.①从(12~16)岁年龄阶段中14岁人群发病率偏高,但各年龄段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②西宁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男女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③汉族人群发病率偏高,但各民族之间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对我省西宁市在校初中生青少年脊柱侧凸的筛查,不仅可以明确西宁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率,而且可以了解该疾病与西宁环境因素、族别差异的相关性,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作者:张英剑;梁双;马华松;朱子明

    目的:探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5 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行后路矫形手术.结果:25 例患者中侧凸平均矫正Cobb角36.7°,矫正率77 %,经18个月~3年随访,融合良好.结论: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具有三维空间矫形力,矫形明显、持久,临床效果显著.

  • 支具治疗对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心理的影响分析

    作者:张勇;杨毅军;赵黎;任娟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支具治疗前后心理状况的差异,明确支具治疗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接受支具治疗的轻中度(Cobb 角﹤45°)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在支具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测评,将治疗前后的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并采用配对 t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例女性AIS 患者初诊时年龄10~16岁,平均13.1岁;初诊时原发弯 Cobb 角20°~45°,平均29.6°。患者支具治疗前 SAS 平均得分为(31.70±2.78)分,SDS 平均得分为(35.37±5.55)分,支具治疗6个月后,AIS 患者 SAS 平均得分为(33.53±4.71)分,SDS 平均得分为(39.13±7.61)分,支具治疗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 SAS 和 SDS 评分均明显高于支具治疗前患者 SAS 和 SDS 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支具治疗增加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心理压力水平,全面评价支具治疗的效果应包括心理压力水平的评估。

  • 牵引位片与侧屈位片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融合区域选择上的对比研究

    作者:朱晓东;李明;刘洋;戴炳华;侯铁胜

    目的对进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仰卧位侧屈位片和牵引位片在评价侧凸柔韧度和决定融合节段上的有效性进行比较.方法:对75 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了回顾,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了至少2年时间.术前X线片包括了站立位的后前位片、侧位片、双侧大自主侧屈位片以及在牵引床上所进行的牵引位片.术前对这些X线资料进行评估以决定侧凸的柔韧性和融合节段.在随访中,观察躯干失平衡和侧凸节段进一步进展的发生情况.结果角度小于60°的侧凸,侧屈位片比牵引位片具有更大的矫正率,而角度大于60°,其结果相反.对于KingⅠ型和KingⅡ型侧凸来说,侧屈位片在确定腰椎的柔韧度和区别这两种侧凸类型上具有其优势.在牵引位片上,稳定椎的位置比站立位正位片上平均要高1.4个椎体.根据牵引位片上的数据,将融合节段向头侧移动后,躯干失平衡与侧凸节段进一步发展的现象时有发生.结论侧凸角度不大于60°时,仰卧位侧屈位片在评估脊柱弯曲的柔韧性时比牵引位片更具有优势.根据牵引位片进行融合节段末端椎体的选择,矫正效果差的发生率较高.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融合节段选择好是结合站立位后前位片、侧位片和仰卧位大自主侧屈位片来决定.

  • AIS 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施剑雄;初同伟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是一种以脊柱旋转不对称为主要表现的疾病。AIS 在青少年中的患病率高达1.5%~3%[1],对患者及其家人均造成严重的身心、经济负担。矫形理论的成熟和内固定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畸形的矫正有了显著的改善,但随着患者自我报告结局估量(patient-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PROMs)研究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也影响到治疗的效果,而非单纯的手术矫正率和客观影像学参数的改变,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成为了 AIS 患者及医生越来越关注的指标。目前,国内外针对 AIS 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为此,笔者回顾了近年的文献,现综述如下。

  •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曹参;吴继功

    在脊柱截骨矫形术中,后路截骨应用为普遍,可应用于多种常见的脊柱侧后凸畸形,如强直性脊柱炎、先天性脊柱侧凸、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以及严重的后凸畸形等.本文就近年来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1概 述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常用来矫正严重的脊柱三维平面的失平衡,对于严重脊柱侧凸畸形来说,传统的矫形方式,如单独的前路或后路矫形术,并不能获得满意疗效.针对这种情况,前后路联合截骨矫形术早被提出适用于严重僵硬的脊柱畸形.前后路联合手术能对脊柱进行充分的松解,术中不会出现明显的脊髓堆积、皱褶.但此手术也存在明显缺点,如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中需要改变体位,对肺功能影响很大等[1].近年来,随着对疾病研究的深入和手术技巧的成熟,越来越多有经验的医生会选择后路截骨矫形术.从初的Smith-Peterson截骨到经椎弓根截骨,到后来的全脊柱切除术,后路截骨矫形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马凡氏综合征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海峰;阮狄克

    马凡氏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MFS)由Dr.Marfan在1896年首先描述,是一组因先天性间质组织缺陷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具有潜在的致命性,可以累及骨骼系统、视觉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等[1].经研究证实,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具有遗传性的全身结缔组织疾病,发病率约为0.01%[2],常常合并脊柱畸形,其中以脊柱侧凸为常见[3].相对于特发性脊柱侧凸,马凡氏综合征脊柱侧凸有其自身的特点,现综述如下.

  • 成人脊柱畸形行包括骶骨的长节段融合术后发生近端交界区后凸畸形的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刘新宇;王连雷

    手术治疗退变性、特发性脊柱侧凸及失代偿性后凸综合征等成人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较为肯定,多数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参数可得到显著改善。但文献报道,手术相关并发症也高达10%~45%,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更高。其中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 ,PJK)是一种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高达17%~39%。PJK 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其在成人脊柱畸形,尤其是退变性畸形矫形术后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报道相对较少。近来,有不少学者报道长节段融合术后可因上固定椎或其上方椎体骨折导致PJK。对于融合至骶骨的长节段矫形手术后PJK 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还没有明确的认识。

  • 同种异体骨移植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殷翔;许建中;朱志立;周强;谢肇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融合术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自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对23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术中行控制性降压,采用徒手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行脊柱侧凸矫形,同时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佩戴胸腰支具3个月.结果 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5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前Cobb角平均为61.,术后1周Cobb角为20.5.,矫正率为66.4%,随访中角度丢失为平均2.7..结论 在脊柱后路融合术中,同种异体骨移植不仅避免了自体骨移植存在的不足,而且能够获得同自体骨移植同样的矫形效果,使脊柱获得良好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近期、远期疗效.

  • Lenke 5型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固定融合术后矢状位颈椎曲度变化特点

    作者:王辉;杜蒙蒙;裴新健;魏改艳;韩久卉

    目的 探讨Lenke 5型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选择性胸腰椎/腰椎固定融合术后矢状面颈椎曲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3至2017-01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受选择性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的56例Lenke 5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的颈椎矢状位分型,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测量指标如轴性症状发生率、侧凸Cobb's角、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角度(thoracolumbar junction,TLJ)、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um slop,SS).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评估矢状位颈椎曲度变化与其他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1)56例术前颈椎矢状位分型包括前凸型20例、直线型17例、S型3例、后凸型16例;术前轴性症状发生率为44.6%(25/56)显著高于末次随访的19.6%(1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23,P=0.005).(2)与术前相比,术后一周患者侧凸Cobb's角显著减小、LL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s角、PT显著减小,CL、LL、SS显著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3)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CL变化与LL的变化呈线性相关(r=0.589,P<0.01).结论 Lenke 5型AIS选择性固定融合术后CL增大,轴性症状发生率降低,腰椎前凸的重建与颈椎曲度的代偿变化具有相关性.对于该类患者手术策略的制定,腰椎前凸重建与腰椎侧凸矫正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303 条记录 15/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