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面神经干的显微解剖研究

    作者:李学雷;钟世镇;刘晓军;彭田红;李严斌

    目的 观测面神经干的显微解剖,为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 解剖9例18侧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头,分别利用二腹肌后腹作为标志,在肌肉内侧寻找面神经干;在腮腺上作切口分离,寻找面神经干;以茎突作为标志追踪至颈乳孔,于茎乳孔处寻找面神经干的3种不同方法暴露面神经干.观测面神经干长度、深度、直径、分支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结果 面神经均由茎乳孔出颅.茎乳孔处面神经干直径为2.57±0.60 mm,距皮肤的小距离为22.62±2.88 mm,面神经干长度为15.71±1.97 mm,面神经干分叉至乳突尖的距离为18.20±4.41 mm,分叉至下颌角的距离为39.91±8.38 mm.乳突尖端至茎乳孔的距离为17.91±2.68 mm,面神经干分叉前的主要分支有耳后神经、二腹肌神经和茎突舌骨肌神经. 结论 以茎突作为标志追踪至颈乳孔,在茎乳孔处寻找面神经干的方法安全可靠,面神经-部分舌下神经吻合是可行的.

  • 腓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刁迪朋;梁华山;李金荣;黎志辉;温晖

    自1990年以来,我们在小腿外侧部皮肤血管显微解剖的基础上,利用腓动、静脉的远端作为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血管蒂,将该皮瓣向远侧倒转移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5例,获得良好疗效.

  • 跖内侧皮瓣切取方法的改进及应用

    作者:柴益民;马心赤;陈彦;王书成;卢传新

    目的研究跖内侧动脉向足内侧区发出皮支的分布情况,改进皮瓣切取方法.方法通过8例成人新鲜足标本的显微解剖,灌注美蓝,测定跖内侧动脉所供应的皮区范围.结果跖内侧动脉向足内侧区恒定发出三个皮支,以第2支较粗并与第1、3支相吻合.临床以该支为蒂设计皮瓣局部转移修复足部创面7例,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6例,范围为3 cm×3 cm~11 cm×7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该皮瓣质地优良,面积适中,血供可靠,是修复足部与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佳选择之一.

  • 阴股沟皮瓣的显微解剖研究

    作者:白晋;宋建星;杨超;乌兰哈斯;刘冰;楼晓丽

    目的 明确阴股沟皮瓣的解剖基础,为临床设计和应用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对成年尸体11具(22侧)阴股沟区进行显微解剖研究.在尸体标本上,模拟临床皮瓣切取方式,对皮瓣内包含的血管、神经进行观测;然后进行深部组织解剖,追溯血管、神经来源,并做记录.结果 阴股沟区动脉血液供应充足,静脉回流丰富,神经支配可靠.阴部外浅动脉起始点主干直径为2.14±0.23 mm,又分为升支(阴部外浅动脉腹股沟支,血管直径为1.38±0.34 mm)、降支(阴部外浅动脉会阴支,血管直径为1.21±0.24 mm).阴囊(唇)后动脉主干(血管外径为1.13±0.24 mm)和外侧支(血管直径为0.67±0.33 mm).闭孔动脉前皮支(血管外径1.68±0.11 mm).并且位置比较恒定,其中以阴部外浅动脉和阴囊(唇)后动脉为恒定;三组血管网贯穿了皮瓣的上、中、下部.神经支配主要有生殖股神经股支,髂腹股沟神经皮支,阴囊(唇)后神经三组.结论 阴股沟皮瓣血运丰富,解剖简便易行,切取方便,供区隐蔽,再造性器官外形及神经感觉均较理想.

  • 鼠肾近曲小管微分离技术

    作者:刘红;罗蕾;高原

    分离动物肾脏单独的肾小管节段,可以为肾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搭建一个平台,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就不断探索这项实验技术.目前虽然已建立起几种肾小管微分离方法,但因其配置昂贵或操作繁琐,国内一直研究及使用得很少.我们结合国内实际,从经济实用、操作方便角度出发,在显微解剖分离法的技术基础上,经过长期大量的动物实验,摸索出一套较完善的显微微分离单独肾近曲小管节段的技术方法.此方法相对具有配置低廉、步骤简单、成功率高、可操作性强、易于推广等特点,是分离肾脏单独近曲小管节段较理想的技术方法.

  • 喉上动脉变异支的显微解剖研究

    作者:刘加林;项涛;梁传余;王力红;刘世喜;羊惠君

    目的观察喉上动脉变异支的走行、分布和入喉位置及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在27具(54侧)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上观察、测量喉上动脉及变异支的走行、入喉点.显微解剖喉上动脉变异支在喉内的分支、走行.结果 27具中国成人尸体中有7具(男6具,女1具)喉上动脉穿甲状软骨翼孔,其中左侧3具,右侧2具,双侧2具;3具(男)喉上动脉直接发于颈外动脉,左侧2具,右侧1具;1具(男)左侧喉上动脉起源于甲状腺下动脉.喉上动脉的变异率为40.7%(11/27),位置变异率24.1%(13/54).结论喉上动脉的变异并非少见.本研究对喉切除手术及其它颈部手术在喉部血管的处理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三脑室区前部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王东成;王东军;贺民;黄思庆

    目的:探讨三脑室区前部肿瘤的显微手术方法.方法:156例病人分别采用"终板-翼点联合入路"、"胼胝体-侧脑室-室间孔入路"、"皮质-侧脑室-室间孔入路"、"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裂入路"等6种不同的术式,均在显微镜下操作,术后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采用不同的显微手术方法,其肿瘤手术全切除率为50.00%,次全切除率为32.05%,部分切除率为14.10%,死亡6例,死亡率为3.85%.讨论:对三脑室区前部肿瘤的手术治疗,要根据肿瘤所在的具体位置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且在显微镜下操作,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术后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 巨大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和面听神经功能保护的探讨

    作者:王凡;出良钊;董明昊;隋建美;刘健

    随着神经外科显微解剖、显微手术的进步,听神经瘤全切除率和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率明显提高[1~3].我科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初发听神经瘤32例,采用保留面、听神经功能的显微外科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 三脑室区肿瘤手术入路及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的显微解剖

    作者:金保哲;张新中

    三脑室区肿瘤的手术入路根据病变部位有适用于前部病变的经额叶皮质入路、经胼胝体前部入路、经终板入路,主要适用于中部病变的脉络丛下入路、经脉络裂入路和脉络裂下经中央帆入路,主要适用于后部病变的枕部经小脑幕入路、幕下小脑上入路、经胼胝体后部入路及经侧脑室三角区入路.解剖和临床研究表明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到达三脑室近、术后并发症少.掌握该入路路径中扣带回、胼周动脉、胼胝体、穹隆、前连合等重要神经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知识,有利于术前手术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手术.

  • 极外侧经髁入路识别和保护椎动脉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者:岳双柱;张新中;史耀亭;周文科;周国胜;王仲伟;王剑新;惠磊

    目的 为极外侧经髁入路术中识别和保护椎动脉提供翔实的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 模拟极外侧经髁入路对10例成人尸头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对椎动脉进行观察、测量和拍照,尤其关注椎动脉识别和保护的方法.结果 肩胛提肌和头下斜肌、头外侧直肌、C2神经前支、寰椎横突、寰椎后结节和椎动脉周围静脉丛是识别椎动脉的解剖标志;椎动脉行程曲折,易受损伤,术中应妥善保护.结论 观察、测量的结果有助于术中椎动脉的识别和保护.

  •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者:周祥;周文科;张新中;周国胜;惠磊;金保哲

    目的 研究前交通动脉复合体(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complex,ACoAC)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特点,为该区域的手术提供显微解剖数据.方法 在10例(20侧)成人头颅标本上,分别在不同的视角下对ACoAC及其发出的穿支动脉进行解剖观察;取出整脑后对ACoAC各部分直径、长度进行测量、拍照,所得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例(20侧半球)共有20支大脑前动脉.双侧ACA-A1段长度和直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ACA-A1段后下壁发出许多穿支血管.前交通动脉形态变异很多均发出穿支血管,分别供应下丘脑、视交叉、胼胝体膝部等.Heubner回返动脉是ACoAC发出的粗大的穿支血管,其起源、行程变异很大.ACoAC发出很多供应视交叉及视神经的穿支血管,他们大多来自ACA-A1段.结论 ①双侧ACA-A1段发育多不对称,可能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有关.ACA-A1段均发出重要的穿支血管,手术时应仔细加以分辨、保护.ACoA形态变异很大,但与ACA-A1段发育不良关系不大.②Heubner回返动脉起源和形态变异很大.③OC和ON的血液供应有上、下两个起源.

  •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旭东;张琳西;李迎春;马显杰;郭树忠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Bertelli[1]和Masquelet[2]等通过对人体四肢皮神经血供的显微解剖,证实"皮肤血供部分依赖于皮神经血供"的观点后,首创的一种链型皮瓣.这种皮瓣的血供可靠,有重建感觉的条件,可顺行、逆行移位,有的部位可进行远位游离移植,近年来临床应用的术式颇多,研究发展较快.本文就该皮瓣的血供、种类等的研究资料进行总结,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参考.

  • 三脑室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

    作者:王璐;阮彩莲

    目的:通过研究经前额-纵裂至第三脑室入路的显微解剖结构,为临床切除第三脑室肿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5具成人尸头,在显微镜下经前额-纵裂至第三脑室进行解剖,熟悉相关解剖结构.结果:冠矢点位置较为恒定,可作为手术入路的切口定位标志.胼胝体参与侧脑室各个壁的构成;透明隔在中线上分开侧脑室的额角和体部;穹窿是侧脑室壁上围绕在丘脑周围的结构;脉络膜裂是三脑室手术的入路部位.脑室内静脉是手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大脑深部静脉是手术入路的大障碍.结论:经前额-纵裂至第三脑室入路经生理间隙进入,对周围结构损伤小,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较佳人路.

  • 经脉络膜裂颞部到环池的显微解剖

    作者:王永恒;刘丽;魏绍武;华红果;冯继;赵建华

    目的:研究经脉络膜裂颞部到环池的解剖特点,为经脉络膜裂入路治疗环池区域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经10%甲醛同定的完整成人湿性尸头标本10例(20侧),观察脉络膜裂颞部的神经血管结构,显微镜下模拟经脉络膜裂颞部到环池手术入路.结果:脉络膜裂颞部是位于侧脑室颞角内侧壁的一条自然裂隙,从丘脑枕下方的房部向前延伸进入颞叶,脉络膜前动脉自环池经下脉络膜点进入侧脑室颞角,是辨认脉络膜裂颞部顶点的标志;经脉络膜裂颞部可从环池的外上方显露环池内的结构,对环池内的大脑后动脉P2段、基底静脉、颞叶内侧海马、中脑等结构有良好的显露,而对于位置较低的滑车神经、小脑上动脉等结构显露欠佳.结论:脉络膜裂颞部及环池周围神经血管结构复杂,熟悉其解剖特点十分重要,经脉络膜裂入路为治疗环池及颞叶内侧病变提供了一条良好的路径.

  • 腰神经根被膜的显微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勇;范遗恩;翟饶生

    为探讨神经根被膜的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光镜及电镜对10例(20侧)新鲜胎尸的共100条腰段神经根和部分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进行了显微解剖、组织学观察和比较.结果证明,神经根被膜与周围神经干被膜之间存在差异.腰段神经根的硬膜囊内段前、后根由很薄的软脊膜覆包,而各小束束膜为更薄的类似软脊膜的被膜包裹;硬膜外腔段神经根被它所带出的软脊膜、蛛网膜和硬脊膜包裹,被膜厚度随层次增加而增加.神经根的被膜与周围神经干被膜相比较薄且层次少,层与层之间的连接相对松散.上述结果提示,神经根被膜与周围神经干被膜相比,其韧性及抗张力能力相对较脆弱,存在着易受损伤的潜在因素,且抵抗炎性反应的化学刺激能力也差.

  • Dorello管区的显微解剖和新概念

    作者:黄楹;只达石

    Dorello 管区位于中线旁中、后颅凹底交界处.内含外展神经,上邻岩床后褶(硬脑膜折叠形成的褶)、小脑幕和三叉神经;前邻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后邻桥脑、延髓;内邻基底动脉和其分支;外下侧与面听神经、岩骨和其内的位听器官相邻,是手术治疗上困难的区域之一[1-3].然而,大型听神经瘤、岩骨内侧型和上斜坡脑膜瘤、三叉神经鞘瘤和向后侵袭的鞍区肿瘤如: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和脊索瘤等许多肿瘤常常侵犯此区.一些颈动脉海绵窦瘘和海绵窦区的硬膜动静脉瘘也常以岩下窦和斜坡基底窦作为重要引流静脉.基底动脉干和两侧椎动脉汇合部附近的动脉瘤也邻近此区.因此,Dorello 管区的解剖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4-8].

  • 枕正中入路相关静脉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梁瑞嘉;丰育功;唐万忠;李环廷

    目的 对枕下后正中入路相关静脉的显微解剖研究为临床在后颅窝病变手术中减少静脉损伤和减轻术后并发症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利用20具成人尸头标本,动、静脉分别用红蓝色乳胶灌注,在显微镜下模拟枕下后正中入路,观察与此入路密切相关的静脉及其的属支,并对其进行统计和测量相关的数据.结果 小脑下蚓静脉和小脑半球下静脉出现率100.0%,小脑延髓裂静脉出现率87.5%,小脑下脚静脉出现率77.5%,延髓后正中静脉出现率55.0%,小脑延髓池静脉出现率35.0%.结论 枕下后正中入路相关静脉及其属支的构成复杂,变异大,提高对静脉显微解剖学的认识,可减少术中不必要的出血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海绵窦区颅神经血供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丰育功;周运波;王雅栋;孙虎

    目的 海绵窦区显微手术的不断开展,迫切需要海绵窦区颅神经血供的显微解剖资料.方法 借助手术显微镜对40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的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海绵窦段分支及颅神经血液供应进行了显微解剖研究.结果 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的近段主要由小脑幕动脉供血、外展神经近段主要由脑膜背侧动脉分支供血.三者的远段主要由海绵窦下动脉前支供血;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及远端分支主要由海绵窦下动脉供血.结论 海绵窦下动脉是供应所有入眶颅神经重要的供血动脉,在海绵窦区进行显微手术时,保护好各颅神经的血供是减少术后颅神经损伤、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 颞下经硬膜外锁孔入路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者:董家军;伍益

    目的 应用锁孔入路的新理念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应用颞下经硬膜外锁孔入路提供依据.方法 模拟颞下经硬膜外锁孔入路,对10具经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测量显露的解剖结构.结果 颞下经硬膜外锁孔入路可以充分暴露海绵窦外侧壁及其内部结构.结论 颞下经硬膜外锁孔入路可用于累及海绵窦肿瘤的手术治疗.

  • 枕下远外侧经髁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

    作者:熊剑;章翔;周晓平;纪荣明;岳志健;魏学忠

    目的 为远外侧经髁手术入路提供基本的解剖标志和重要的解剖参数,以利于术中保护重要结构.方法 选用颅骨干性标本15例及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标本20例(40侧)进行显微解剖测量.结果 枕骨髁为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枕骨髁长径,左侧24.47±3.32(18.19~30.30)mm,右侧25.16±2.39(20.66~29.02)mm.枕骨大孔后缘中点至枕骨髁后缘距离,左侧27.66±2.45(23.00~31.48)mm,右侧26.27±1.83(23.68~29.64)mm.枕骨下三角为显露椎动脉的重要标志,枕骨下三角由三条肌肉形成,即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枕骨下三角内有椎动脉及肌支、椎静脉丛和第一颈神经.测量寰椎横突孔外缘至椎动脉入颅处距离,左侧16.87±2.08(12.64~20.1)mm,右侧16.79±1.90(12.44~20.22)mm.结论 以上测量指标为远外侧经髁手术入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解剖学参考.

481 条记录 23/25 页 « 12...17181920212223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