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卒中后应激性溃疡的护理
脑卒中脑卒中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
基于主题模型982例心脑合病患者证候特征研究
目的:探索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心脑合病)的证候分类及其特征.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横断面研究方法,在中国11家三甲医院收集982例心脑合病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等中医四诊信息并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及主题模型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心脑合病的证候.结果:常见的四诊信息:肢体不遂、胸闷、乏力、头晕、身体困重、神疲、少气懒言、胸痛、肢体麻木、舌下脉络紫色等;挖掘出瘀热内蕴、阴虚内热、痰湿阻络、气血亏虚、痰瘀互结、脾肾阳虚、肝郁脾虚、气虚血瘀、瘀血阻滞、肝肾阴虚10类证候,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心脑合病中医证候可分10型,运用主题模型的无监督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证候分类及证候特征有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心脑合病 冠心病心绞痛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主题模型 证候特征 -
北京地区汉族中老年人原发性血脂异常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汉族中老年人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的体质分布状况及中老年人原发性血脂异常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26例亚临床组病例和216例并发症组病例的临床及体质信息,并分别分析两组人群的体质分布特点,并作中老年人原发性血脂异常与患者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中老年人原发性血脂异常亚临床组与并发症组在体质的构成上差异显著(P<0.0001).各偏颇体质都是以兼夹体质为主.②以体质类型因素对中老年人原发性血脂异常并发症发病进行二值多元ogistic回归分析,在P<0.05水平,终进入回归方程的中医体质类型是:气虚质(X2)与血瘀质(X7).结论:气虚质与血瘀质为中老年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
大活络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大活络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优效性检验的方法,以脑脉泰胶囊为对照药物.将33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至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252例,对照组84例.试验组服用大活络胶囊;对照组服用脑脉泰胶囊,疗程42d.治疗前后依据主要症状的积分变化来判定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分析表明,试验组显效率51.59%,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显效率33.33%,总有效率72.62%.两组间显效率、总有效率及等级综合比较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中医证候单项症状主症(上肢不遂、下肢不遂)疗效分析比较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对两组受试者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活络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中风中经络风痰瘀阻证)的疗效优于脑脉泰胶囊,安全性方面与脑脉泰胶囊相当.
-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分析与治疗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该病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结果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是降低脑梗死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的关键。结论依达拉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临床治疗 进展 依达拉奉 -
脑卒中危重症的评估和处理原则
脑卒中(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根据是否有血管破裂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又可以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出血性脑卒中有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部分脑卒中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即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在临床诊治中做到及时识别,病情严重危重程度的正确评估和及时准确的治疗,对抢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Ⅲ期临床试验
目的 确证评价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卒中恢复期之痰瘀阻络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尤其是改善语言、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分层区组随机(41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按3∶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盲法、舒血宁注射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试验方法.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25 mg(5 mL/支),或舒血宁注射液1支(5mL),均加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首次滴注时控制滴速10~15滴/min.疗程为14d.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评分减少率的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综合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85.39%,对照组总有效率73.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62.99%、对照组40.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单项神经功能指标肩臂运动、手运动、下肢运动、步行能力及中医证候上肢不遂、下肢不遂、口舌喁斜、言謇或失语、感觉减退或缺失、头晕目眩、痰多而黏及异常舌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治疗安全、有效.同时提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在改善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总评分、神经功能指标、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上肢不遂、口舌喁斜、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苔白腻、脉弦滑等指标,具有一定的优势.
-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研究心脑合病证候提取
目的 研究心脑合病(即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见中医表现、证候分类及证候特征.方法 制定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982例心脑合病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中医四诊信息,采用频数统计及信息熵的聚类分析数据挖掘方法,对心脑合病的证候进行解读.结果 心脑合病患者出现频率较高的四诊信息依次是:肢体不遂、胸闷、乏力、头晕、身体困重、神疲、少气懒言、胸痛、肢体麻木、舌下脉络紫色等;心脑合病患者证候分为9类:心肾阴虚、气虚痰瘀、痰热内蕴、肝气郁结、气血亏虚、气虚血瘀、瘀血阻滞、脾肾阳虚、痰瘀互结,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特征.结论 心脑合病中医证候可分9型,运用信息熵聚类分析的无监督分析方法研究证候分类及证候特征有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心脑合病 冠心病心绞痛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信息熵聚类 中医证候 -
观察肥胖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影响
目的:探讨肥胖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的影响. 方法:根据肥胖诊断标准分为两组. 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ATCI检出率 ,对各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肥胖组FINS、HOMA -IR、TG 明显增高 ,HDL -C明显下降 ;肥胖组 FPG、TC水平及 ATCI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肥胖在致 ATCI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关键词: 肥胖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
白细胞介素-6在脑梗死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在中老年常见病中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其发病机制是局部脑血流突然中断或长时间低灌注,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缺血和缺氧坏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传统观点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1].然而,新近文献报道心源性栓塞或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引起的栓塞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另一个重要病因[2-5].另有文献报道,AS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表达增多,进而引起纤维成分大量降解和斑块破溃,形成的附壁血栓容易脱落,进而导致脑梗死等疾病发生[6].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不同亚型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3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6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及相关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3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严重,其次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轻,差异有显著性(P< 0.01 ).应用Logistic回归筛选两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P< 0.001 )和颈动脉粥样硬化(P< 0.001 )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高血压(P< 0.05 )、糖尿病(P< 0.05 )和颈动脉粥样硬化(P< 0.01 )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相对于腔隙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更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危险性(P< 0.05 ).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利用超声技术检测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于预测及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 -
白介素-4 C590T基因多态性与血清白介素-4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 探讨白介素(IL)-4 C590T基因多态性与血清IL-4水平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59例ATCI患者和151名健康正常对照者的IL-4 C590T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4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IL-4 C590T基因TT型的血清IL-4水平[(31.85±5.68)pg/ml]显著高于TC型[(28.67±6.00)pg/ml]和CC型[(20.98±0.99)pg/ml],TC型又显著高于CC型(均P<0.01).ATCI组与正常对照组IL-4 C590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L-4 590T等位基因与高血清IL-4水平有关,IL-4 C590T基因多态性与ATCI的发病无明显关系.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白介素-4 基因多态性 -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预防与控制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hero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n)是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中常见的类型.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血管闭塞或有血栓形成,造成局部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的缺血、缺氧性坏死,并引起相应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急性脑血管病[1].
-
对氧磷酯酶-1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及PON1Q/R192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PCR-RELP方法检测48例ATCI患者和55例相匹配的健康人血清PON1活性及PON1Q/R192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血脂、血糖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TCI组血清PON1活性为(74.41±18.85)μg/ml,低于对照组[(113.65±26.64)μg/ml,P<0.05];ATCI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Q:37%、43%;R:63%、57%,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组间3种基因型的分布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血清PON1活性降低可能是ATC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ON1Q/R19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ATCI的发生无关.
关键词: 对氧磷酯酶-1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基因多态性 -
脉络通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血瘀气虚证)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脉络通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血瘀气虚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66例.治疗组给予脉络通4片/次,3次/d,疗程:28 d;对照组给予中风回春丸,1袋/次,3次/d,疗程28 d.观察比较两组用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疾病综合疗效、神经功能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通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血瘀气虚证有较好疗效,临床使用安全.
关键词: 脉络通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血瘀气虚证 多中心临床研究 -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
目的了解通心络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病人的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方法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中风病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小板聚集性的变化.结果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改善患者脑梗死的各种症状,对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3%.通心络胶囊治疗4周后对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机理可能与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有关.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通心络胶囊 血小板聚集性 -
关爱心脑血管系列讲座(七)激光帮你远离脑中风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和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
伴有脑白质疏松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以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athero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TCI)为对象,分析伴有和不伴有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的ATCI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探讨LA发生的机制.方法 经头颅MRI证实ATCI患者253例,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不伴脑白质疏松组(A组,174例)和伴有脑白质疏松组(B组,79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肌酐、血脂、高血压病史、脑梗死病史等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174例(68.77%),平均年龄(59.9±13.3)岁;B组79例(31.23 %),平均年龄(67.5±11.0)岁.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A组1型30例,2型75例,3型31例,4型38例;B组1型6例,2型38例,3型7例;4型28例.Pearson、spearman单因素分析入选因素:年龄(P=0.000),空腹血糖(P=0.005),OCSP分型(P=0.014),其中4型腔隙性脑梗死P=0.02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终入选模型的变量是年龄(P=0.000)、OCSP分型(P=0.035),其中4型腔隙性脑梗死P=0.019.结论 高龄、OCSP脑梗死类型提示的病变部位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是否伴发LA有独立的相关性.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
脑梗死恢复期的康复护理
脑梗死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60岁以上有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患者易发生[2].临床上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脑分水岭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现将脑梗死的康复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心脑合病危险因素的横断面调查
目的 通过与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对比,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简称心脑合病)的危险因素,为心脑合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心脑合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资料,运用SPSS 17.0软件对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心脑合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终纳入冠心病心绞痛1 00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963例和心脑合病患者982例.三种疾病在患者年龄(P=0.000 0)、性别(P<0.000 1)、静息生活方式(P=0.000 0)、体重指数(BMI)(P=0.000 0)、糖尿病(P=0.001 9)、高血压(P<0.000 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P<0.000 1)、吸烟(P<0.000 1)、饮酒(P<0.000 1)以及合并三种以上危险因素(P=0.000 0)等方面,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1.690,95%CI(1.420,2.012)]、高血压[OR=1.558,95%CI (1.312,1.850)]、BMI异常[OR=1.356,95%CI(1.158,1.587)]及静息生活方式[OR=1.319,95%CI(1.107,1.572)]是心脑合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高血压、BMI异常和有静息生活方式的人易患心脑合病,应加强干预.
关键词: 心脑合病 冠心病心绞痛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横断面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