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普外科胆道手术细菌感染及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调查与研究

    作者:吴峰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26例,男105例,女121例;年龄27~82岁,平均47.2岁.单纯胆结石133例,慢性胆囊炎不伴急性感染19例,急性感染者、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47例,伴有阻塞性黄疸者23例,2次胆道手术者4例.术中用无菌注射器抽取胆汁5ml,置入无菌培养管,如同时行胆道探查亦抽取胆总管内胆汁5ml.

  • 241株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李马超;任红宇;朱兵清;邵祝军

    目的 了解肺炎链球菌(Strptococcus pneumoniae,S.p)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血清型构成.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241株S.p对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荚膜肿胀试验对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 241株S.p对利福平、米诺环素、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阿奇霉素、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41%、77.18%、0%、78.00%、95.44%、22.00%.229株S.p可分为24个血清型/群,主要的流行血清型/群为19F、6B、19A、23F、15、14、6A、3、6C;12株S.p未能分型.多重耐药菌株分布在6B、19A、19F、23F血清型.结论 S.p的耐药情况严重,大多数菌株呈多重耐药特征.

  • 临床分离胥伐成格隆沙门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和毒力基因研究

    作者:刘晓霞;夏琳林;张成龙;郇娟;师伟;吴晓妹;张利娟;韩双羽;杨杰;赵展;王玉宝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胥伐成格隆沙门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和毒力基因特征,为防治感染和了解其流行趋势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10月我院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型分型,对鉴定得到的胥伐成格隆沙门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PCR扩增沙门菌毒力岛SPI1-5代表性基因和调节基因、毒力质粒基因和细胞致死膨胀毒素( CDT )基因,对cdtB、pltA和pltB的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08株非重复非伤寒沙门菌,其中16株(14.8%)为胥伐成格隆沙门菌。16株胥伐成格隆沙门菌对氟喹诺酮、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等11种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为100%,PFGE分型结果为A克隆14株、B克隆1株和C克隆1株, A克隆中有8例患者有明确的共同饮食来源,提示为感染暴发;16株胥伐成格隆沙门菌MLST分型均为ST241型,SPI1-5代表性基因invA、sitC、hilA、sseL、sifA、mgtC、siiE、sopB和调节基因phoP以及CDT基因cdtB、pltA和pltB均阳性,毒力质粒基因pefA、prot6E、spvB均为阴性;本研究中的胥伐成格隆沙门菌CDT基因与伤寒沙门菌相应基因的DNA和氨基酸序列相似均大于97%。结论本研究分离到多克隆ST241型胥伐成格隆沙门菌临床株,虽对常用抗菌药物尚保持敏感,但携带SPI1-5毒力基因和伤寒毒素CDT基因,应关注胥伐成格隆沙门菌临床感染在我国的变化趋势和危害,开展持续监测和研究。

  • 产气肠杆菌中发现碳青霉烯酶KPC-2型

    作者:朱健铭;姜如金;吴康乐;马兆龙

    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KPC),属A类β-内酰胺酶.2010年3月25日我们从一家三等甲等医院老年患者的痰液中分离到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产气肠杆菌(标本编号:20100323BAA049,经gyrA和parC基因扩增与测序,GenBank比对确认).为了解该菌株的β-内酰胺类耐药机制,我们采用E-test法检测了该菌对26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并进行了A类、B类、C类、D类等4类41种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用改良的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ESBLs和金属β-内酰胺酶活性,用改良Hodge试验法检测碳青霉烯酶活性.

  • Carba NP 试验用于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研究

    作者:何京;于宏伟;冯军花;李燕;张金艳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菌株是目前全球抗感染治疗的大威胁[1],因其编码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大多数由质粒介导,可在细菌之间水平转移,导致了菌株耐药基因的进化,使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暴发流行,并且部分产酶菌株低抑菌浓度(MIC)值达不到耐药水平,仅表现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减低,容易引起人们的忽视。应用改良Hodge 试验[2]耗时长且对部分碳青霉烯酶敏感度低,已不能满足临床感染监控的需要。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5年药敏标准引入Carba NP 试验[3]的概念,以其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检出率。本研究对比分析 Carba NP试验和改良 Hodge 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之间的差异,为临床实验室提供参考。

  • 血培养标本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蔡力力;马毅;徐雅萍;刘洋;李冬梅;车薇;闫赋琴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与门诊患者血培养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 采用BacT/Alerr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血标本,阳性标本转种后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或传统常规方法鉴定到种,然后用K-B法进行药敏测试.结果 送检的716份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0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0.46%,革兰阴性杆菌占44.04%,真菌占5.5%;检出率高的细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而且对替考拉宁和磷霉素呈高度敏感:肠杆菌科未发现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非发酵菌则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血培养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复杂,敏感性各不相同,及时了解血堵养的结果对临床采取有针对性的抗菌治疗,提高治愈率和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32株纹带棒杆菌的感染及其耐药分析

    作者:汪一萍;应建飞;俞燕红;周丽萍

    目的 了解纹带棒杆菌感染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以及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纹带棒杆菌的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 Coryne鉴定系统,用琼脂稀释法测定20种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32株纹带棒杆菌主要标本来源为痰,ICU分离率高;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利福平对该菌有较高的敏感性;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米诺环素等次之;而β-内酰胺酶及β-内酰胺酶加酶抑制剂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纹带棒杆菌有较高的MIC值.结论 纹带棒杆菌在年龄大、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分离率高,呼吸机的使用与其感染密切相关;纹带棒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属多药耐药菌株,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利福平为临床首选用药.

  •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内细菌对红霉素敏感性的检测

    作者:贾宁;林茂虎;徐志凯;袁云娥;索继江;邢玉斌

    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机制提供实验基础,对表皮葡萄球菌浮游菌、膜内重悬浮菌和膜内菌对红霉素的敏感性进行探讨.方法 检测表皮葡萄球菌1457和野生株S 68浮游菌在100倍MIC红霉素(分别为25 μg/ml和320 μg/ml)作用下,浮游菌、生物被膜内菌和膜内重悬浮菌的细菌对数减少值,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膜内细菌的变化.结果 表皮葡萄球菌1457在100倍MIC红霉素作用4 h后,浮游菌和重悬浮菌细菌数对数减少值分别为5.56±0.11和5.28±0.08,明显高于膜内菌1.21±0.13(P<0.05),当作用时间延长到60 h,膜内菌细菌数对数减少值为1.51±0.1;细菌形成生物被膜后重新悬浮的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与浮游菌相似(P>0.05);S68的细菌数对数减少趋势与1457类似;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红霉素作用前被膜内细菌呈圆形,分布较均匀;红霉素作用12 h后,被膜内细菌含有膨胀、液化的细胞和细胞碎片,细菌排列较对照组疏松.结论 膜内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性较高,生物被膜能保护细菌逃逸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

  • 2011年住院患者分离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监测

    作者:穆惠荣;王继美

    目的 了解东营市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种类及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经验选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11年分离菌株的种类及其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1年共收集非重复临床分离菌株127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68株占68.24%,革兰阳性菌284株占22.33%;真菌120株占9.43%;除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其他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60.0%;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检出率分别为50.8%、59.1%;除碳青霉烯类外产ESBLs菌对其他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s株,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与耐药性无明显变化,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西丁敏感性均>70.0%;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及耐药性明显增长,除碳青霉烯类外,其余测试药物敏感率均<35.0%;首次发现4株同时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鲍氏不动杆菌.结论 2011年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增长趋势,首次发现多药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和医院感染的控制.

  • 抗菌药物使用与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的关系

    作者:高娅文;杨宇

    目的 评价抗菌药物的使用与抗菌药物对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监测2003年1月-2007年12月头孢他啶(CAZ)、头孢吡肟(FEP)、左氧氟沙星(LVX)、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头孢哌酮/舒巴坦(CFS)、亚胺培南(IMP)、美罗培南(MER)每年的消耗量(用DDD/1000人日表示)和主要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率.结果 出院占用总床日数(人日)2003年为60069、2007年为74442,呈增加趋势(P<0.05);消耗量减少CAZ约20倍、CFS约6倍、LVX约2倍,增加FEP约30倍、TZP约100倍(P<0.05);医院感染的PAE对CAZ、CFS敏感率呈上升的趋势(P<0.05),2003-2007年上升了10%;PAE对FEP的敏感率呈下降趋势,2003-2007年下降了20%;CAZ、FEP、CFS的消耗量与敏感率显著负相关(r<-0.72,P<0.05).结论 结论 2003-2007年CAZ、CFS敏感率的上升与其消耗量减少、FEP敏感率的下降与其消耗量增加显著相关.

  • 2009~2011年北京市第二医院常见致病菌流行趋势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张金彦;张世达;马霞;张丝雨;王怡

    目的 监测北京市第二医院2009~2011年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细菌室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菌株.低抑菌浓度(MIC)法测定临床分离菌珠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按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Ⅰ 2009年版判读结果,用WHONET 5.4软件进行耐药情况统计分析,结果2009 ~2011年共收集临床分离株7 6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1.1%,革兰阳性菌占21%.革兰阳性菌中金葡菌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较低,在30%以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超过70%以上,但MRSA中仍有大部分的菌株分别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和呋喃妥因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均出现少数菌株对万古霉素耐药.3年检出比例在前4位的革兰阴性菌有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年的排位都是第1位,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未发现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除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所测试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均在50%以下,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呈增长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测试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均在50%以下,我院3年的监测数据相比,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逐年上升.结论 临床分离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大部分呈增长趋势,为降低医院感染,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以及临床药师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 十堰地区2010年病原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张文虹;陈秀兰

    目的 了解十堰地区2010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Kirby-Bauer法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ROSCO纸片扩散法对真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革兰阴性杆菌1 448株,占76.6%,其中,肠杆菌科909株,非发酵539株;革兰阳性球菌443株,占23.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分别为64.2%、51.8%,未发现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株.MRSA、MRCNS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47.1%(73/155)、86.2%(138/160),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鲍曼不动杆菌220株,检出82.7%(182/220)多重耐药株和9.1%(20/220)的泛耐药株.病原菌检出多的是痰液标本,其次为尿液标本.结论 十堰地区2010年检出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常见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现象严重,尤其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检出增多,已成为当前院内感染和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

  • 患者地域和年龄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对门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菌株的研究(美国)

    作者:

    编者按记得一位药理学专家曾发出这样的警告:滥用抗生素,带来的不仅仅是巨大的浪费,而且还有耐药性和毒性量大的问题.的确,1928年青霉素的发现开创了抗生素的崭新时代,甚至有人断言,细菌将从人体中灭绝.然而,正当人们为此陶醉的时候,由于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副反应也在不断地折磨着人类.来自全球不同地域的科学家发出了同一个声音:要合理使用抗生素!作为一份面向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医学期刊,我们感到了肩上的责任.针对"抗生素合理使用"这一永恒的话题,本刊力邀数位感染学界知名专家进行系列笔谈,并在其中穿插国外有关抗生素的新研究进展以飨读者.

  • 某医院2013年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洪少勇

    [目的]了解医院内多重耐药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为控制医院感染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住院患者的各类标本进行病原学鉴定和耐药菌分析.[结果]2013年度鉴定出多重耐药菌共374株,检出率为15.22%(374/2 457);菌种构成前5位为:铜绿假单胞菌116株(31.02%)、鲍曼不动杆菌111株(29.68%)、肺炎克雷伯菌74株(19.79%)、大肠埃希菌27株(7.22%)、奇异变形杆菌9株(2.41%);标本来源以呼吸道为主,感染的高危科室为ICU;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万古霉素的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5.25%和66.18%;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的鲍曼不动杆菌仅对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较为敏感.[结论]临床分离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分离株的耐药性十分严重,医院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 某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洪一兰;卓飞霞;张笑梅

    目的 了解该院临床上检出菌株及其分布情况,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及药敏性,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该院2010年8月-2014年9月临床送检的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将分离出的细菌及药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间共分离或培养出各种病原体14 687株,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1 784株居首,占12.15%,主要来自呼吸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ICU等科室送检的痰标本;对氨基糖苷类、头孢他啶等敏感性较高,对一、二代头孢菌素、阿莫西林等高度耐药.结论 本院主要检出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检出品种和耐药性与其他报道接近但有所差异,铜绿假单胞菌是检出率高的检出菌,耐药性高.定期的检出菌分布调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指导,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避免更多耐药菌株的出现.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分析

    作者:阮红刚;付潮泓;许腊梅

    目的 研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脓液中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的CSOM患者121例,提取患者耳道分泌的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检测,并对所有患者的培养阳性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病原菌检出率为89.26%.其中革兰阳性球菌比例为51.8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28.70%);革兰阴性球菌比例为36.11%,以铜绿假单孢菌为主(13.89%).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和呋喃妥因的药物敏感性高(100%),铜绿假单孢菌、变形杆菌及大肠埃希菌等主要革兰阴性球菌对大多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药敏性.结论 引起CSOM发生的病原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对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的检测,可为临床选择合适抗菌药物治疗提高依据,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2006-2011年抚顺市中心医院细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杨凤华;孟祥东;吕春宝;鲁颖

    目的 分析我院2006-2011年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谱.方法 患者首次非重复分离株6887株,采用MIC法测定分离株对抗菌药的敏感性,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肠杆菌科细菌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10%,头孢吡肟除ESBL阳性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属和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率>30%外,其他菌属耐药率均<15%.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除沙雷菌属和奇异变形杆菌外,其他菌属的耐药率均>30%.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ESBL阳性率分别为37.1%和34.4%.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7.5%和34.4%,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占24.9%.鲍曼不动杆菌未发现对多粘菌素B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对其他测试药物耐药率均>30%,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占33%.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及链球菌属均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34%,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占18.5%,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属.结论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仍为抗菌活性强的抗菌药物,但是耐药菌株及多重耐药菌株CRAB、CRPA已经出现并有上升趋势.

  • 某医院重症监护室细菌学药敏性分析及多重耐药菌治疗分析

    作者:杨玉彬;廉芬;杨建钢;赵志刚;侯鹏国

    随着人口老龄化,肿瘤患者的增多,严重创伤及大手术等因素,人体免疫力下降,人类感染性疾病越来越多,抗感染已经成为医院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监测细菌学以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同时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及采取防治耐药菌的产生、感染和传播的综合措施,对于指导临床感染的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标本葡萄球菌分离及抗菌谱分析

    作者:费鲜明;吕火祥;胡庆丰;沈蓓琼;阮媚超;刘建栋

    目的了解男性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尿道分泌物和前列腺液葡萄球菌的分离及时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32型细菌鉴定分析鉴定分离自尿道分泌物和前列腺液的葡萄球菌及药敏试验,计算6种葡萄球以及耐甲氧西林(MRS)和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的分离率及构成比,以x2检验统计分析其差异.结果尿道分泌物葡萄球菌分离率(7.17%)明显低于前列腺液(22.16%)(P<0.005).二者无论以溶血性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和构成比高,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4种葡萄球菌分离率及构成比较低,其分离情况也存在差异.2种标本各型MRS都有很高的阳性率,各种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MRS对多种抗菌药敏感率明显低于MSS(P<0.005);各型MRS除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和林可霉素,对其余药物敏感率(S+I)%较低;与总MRS比较,对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和呋喃妥因中1种或3种药物的敏感率(S+I)%,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或赛氏葡萄球菌差异有显著性(P<0.025);其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凝固酶阴性的MRS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显著降低且不同种存在差异,应重视各种MRS的分离和药敏试验,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达到满意的疗效.

  • 急性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蒋俊丽;陈晓;叶先飞;王若南;陈瑜

    目的 了解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在急性腹泻患者中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常规病原菌检验流程对常见肠道致病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分离到的疑似大肠埃希菌采用多重PCR和单重PCR进行鉴定、分型,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各型DEC进行18种常用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从1 019例急性腹泻患者标本中分离到396株病原菌,其中DEC230株,分离率为22.6%,占所有分离菌株的58.1%,居病原菌首位.230株DEC中,ETEC占56.5%,EAEC占30.4%,EPEC占8.7%,STEC占0.4%,混合型DEC占0.9%,未发现EIEC.各型DEC全年均有检出,其中夏季(6~8月)分离率高,达24.0%,患者主要分布在19~45岁,男女检出率分别为21.8%和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C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49.3%,对头孢唑林、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46.4%、35.7%、30.9%,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低于15.0%,未出现亚胺培南耐药株.207株DEC中,产ESBLs菌株占41.1%,多重耐药菌株占44.9%.结论 DEC是本地区急性腹泻常见的细菌性病原,是临床肠道感染中不可忽视的病原之一,尤其是同时携带多型别毒力基因菌株及产ESBLs菌株和多重耐药菌.长期持续监测其分布及耐药趋势,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60 条记录 1/3 页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