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言语矫治实用方法(Ⅰ):基本训练

    作者:黄昭鸣

    引言促进治疗法是言语矫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针对患者的特定症状而设计的特定方法.目前它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言语障碍、听觉障碍、嗓音障碍和语言障碍的治疗.有效的言语矫治,首先是确定言语障碍的症状,并探究言语障碍的产生原因;然后通过有针对性的言语矫治方法,帮助患者逐步减少这类错误的发音方式.

  • 为听力障碍婴幼儿验配助听器的新方法

    作者:甘炳基

    背景各国已普遍认同新生儿听力筛查(Univerisal Hearing Screening)的重要性.1999年11月30日,中国残联、卫生部、教育部等10个部门已联合发文:″卫生部门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并计划将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达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康复的目标.″一项提高全国婴幼儿生活素质的听力保健运动已正式在全国展开.但对于筛查后发现患有听觉障碍的婴幼儿,如何为他(她)们验配合适助听器?便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听觉功能评估及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罗仁忠;王小亚;温瑞金;周佳霖;梁剑;黄振云;高胜利;陈倩

    目的 本研究对孕龄<37周的早产儿,按其不同的出生体重进行分组,对其听力状况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听力异常状况及婴幼儿早期听觉功能发育的规律.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08年2月孕龄<37周并进行听力评估者,共252例(504耳).根据入选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大小分为:出生体重≤1.50 kg、1.51~2.00 kg、2.01~2.50 kg以及>2.50 kg四组.每个出生体重组又根据受试者首次接受听力评估时的月龄大小,分为0~3月龄(包含3个月)、3~6月龄(包含6个月)和>6月龄三个亚组;对于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月龄时曾接受多次听力评估者,再设多次评估亚组.所有患儿均进行一项或是多项客观听力检测,包括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鼓室声导抗和镫骨肌声反射.结果 随着早产儿出生体重的增加,ABR波V阈值存在降低的趋势,ABR波V阈值(正常听力级)≤40 dB耳的比例也逐渐增加.随着早产儿出生后月龄的增加,ABR波V阈值也存在降低的趋势,ABR波V阈值≤40 dB耳的比例逐渐增加.多次评估组中,各出生体重组的ABR总好转率,低者为56.67%;出生体重≤1.50 kg组耳重复评估间隔时间<2月的ABR好转率,明显高于出生体重1.51~2.00 kg组和2.01~2.50 kg组;1.51~2.00 kg组重复评估间隔时间<2月时,测试耳ABR的好转率明显低于间隔时间为2~3月和>3月的好转率.有4例6耳ABR表现为大强度刺激声(正常听力级103 dB)无波分化或仅见波V,而DPOAE各频点幅值却均在正常范围内,初步诊断为听神经病,其发生率为3.75%(6耳/160耳).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听觉功能(包括中耳及听觉神经系统),随出生体重及出生后月龄的增加,在一定时段存在逐渐发育完善的现象.对于听力评估异常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应建立超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制度.出生体重≤1.50 kg初次听力评估异常者,重复评估间隔时间不超过2个月为宜,出生体重>1.50 kg初次听力评估异常者,重复评估间隔时间以不超过3个月为宜.

  • 小儿蜗后听觉神经损害的临床与听力学特征及定位

    作者:罗仁忠;温瑞金;黄振云;周佳霖;王小亚;陈倩

    目的 探讨包含了听神经病在内的ABR严重异常、DPOAE正常为特征的蜗后听觉神经功能障碍小儿的临床与听力学特征及其可能的病损部位.方法 选取2002至2006年听力专科中ABR严重异常、DPOAE正常,排除中耳传导功能异常的患儿86例(165耳),年龄8 d~7岁,平均1岁1个月,入选为本研究对象.选择ABR严重异常、DPOAE异常、排除中耳病变的听功能障碍26例(29耳)患儿作为蜗性病变对照组,选择健康同龄儿童86例(166耳)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蜗后病变、蜗性病变、正常听力3组间ABR波Ⅰ、波Ⅲ、波Ⅴ潜伏期和振幅,以及Ⅰ~Ⅲ波间期等参数的异同.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 86例蜗后听神经损害患儿中,51例(59.3%)的病例新生儿期有高胆红素血症史,其中40例血中间接胆红素水平达重度标准,11例为轻中度;在首次就诊的原因中,主诉运动障碍者40例(46.5%),听力言语障碍者10例(11.6%);在伴随的疾病中,32例(37.2%)确诊伴随有脑性瘫痪.在86例165耳蜗后听觉神经功能障碍患耳中,103耳大强度声刺激(103 dB)ABR无波分化,27耳仅见波Ⅰ分化,19耳仅见波Ⅴ分化,13耳见波Ⅰ+Ⅲ分化,3耳见波Ⅰ+Ⅴ分化.仅见波Ⅰ分化耳,其波Ⅰ潜伏期较正常听力耳延长,振幅较正常听力耳低矮(t值分别为-6.75和2.58,P值均<0.05);有波Ⅰ+Ⅲ分化耳,波Ⅰ潜伏期和振幅与正常听力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波Ⅲ潜伏期则较正常听力耳延长,振幅较正常听力耳低矮(t值分别为-2.77和3.63,P值均<0.05),Ⅰ~Ⅲ波间期较正常听力耳Ⅰ~Ⅲ波间期延长(t=-2.99,P<0.05).结论 在蜗后听觉神经功能损害类型中,常见的类型为ABR从波Ⅰ开始就严重异常,即听神经病,其病变主要在第Ⅷ颅神经听支;仅见波Ⅰ分化耳,其病变部位主要在第Ⅷ颅神经听支以后;ABR有波Ⅰ+波Ⅲ分化耳,主要病变部位在波Ⅲ的发源神经核团,即上橄榄核以后的听觉神经通路.振幅低矮的波Ⅴ不是听神经病独有的特征.高胆红素血症导致的蜗后听觉神经系统病变的病例中,其受侵害部位的先后次序可能为大脑皮层、腩干听觉神经核团、第Ⅷ对颅神经听支.

  • 简介 <临床听力学>

    作者:马玉起

    由姜泗长、顾瑞教授主编的<临床听力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年出版)是一本内容翔实、题材新颖的听力学专著.全书共分16章,每章按不同内容分为若干节,每节都有独特的描述.1~4章详细介绍听力学的历史、现状与耳科学的关系,声学基础知识,听觉生理.5~12章重点描述纯音测听、声导抗、听诱发电位、耳声发射、耳蜗性和蜗后病变、中枢听功能、小儿听力测试等检测方法.13~16章对测听结果分析与听觉障碍处理、听觉障碍和言语-语言障碍、耳鸣等的测试与处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书中共引用国内外参考文献186条,插图110幅,全书约80余万字.本书有几个特点:一是在内容编排上既具有实用性又有各章节相关学科的整体性.对声导抗测试、听诱发电位、耳声发射等进行了较全面阐述.在内容选择上周密地考虑到临床工作者的实际需要,详细地阐述论证了一系列检查数据和临床应用问题,提出了许多对临床有指导意义的概念.测听结果分析与听觉障碍处理专列成章,结合临床经验详细描述.助听器的历史、分类、工作原理、技术指标、选配用处方公式也有不同程度叙述.二是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近20年来,有关听觉的生理、病理和诊断处理发展很快,对以前一些原因不明的耳聋,现已逐渐了解其发病原因,书中对蜗后聋、噪声性聋、老年性聋、非器质性聋、听处理病(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也可谓‘听处理失调')和言语-语言障碍等的听力学表现进行了分析描述,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参考资料.对耳声发射的研究成果及应用前景,结合自身经验体会进行了描述.三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本书切合实际,对常规的听力检查、治疗措施详细描述,对较复杂先进的检查技术、治疗方法亦有阐述,四是编排考究,印刷精美,别具特色.书中每面页眉均有书名和该章文题,便于读者查阅.书内插图清晰、明快,线条图绘制规范,使人一目了然.总之,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颇具特色,是一部良好的专科著作,特推荐给广大读者.

  • Cogan综合征

    作者:

    通过复习国内外Cogan综合征文献,简述其历史、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避免漏误诊.

  • 强噪声暴露后不同持续时间中等水平噪声暴露对豚鼠听力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王晓花;章建程;王艳军;周宏元;徐灵活;胡家庆

    目的 探讨强噪声暴露后中等水平噪声环境对豚鼠听力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雄性健康白化种红目豚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A、B、C和D组分别于110dB SPL白噪声暴露4h后继续84dB SPL噪声暴露4、8、24、0h;E组为空白对照,不施加噪声暴露.噪声暴露前1d、暴露后1d和7d进行3次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测定.测试完毕后,取血浆测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结果 强噪声暴露后,D组豚鼠出现噪声性听力损失.噪声暴露后1d和7d,A、B两组DPOAE幅值较D组升高,尤其表现在高频部分,而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噪声暴露后7d,与E组相比,A、B两组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加(P<0.05).与D组相比,A组MDA含量增加(P<0.05).结论 强噪声暴露后,84dB、4h和84dB、8h的声环境可促进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恢复,尤其是高频听力损失.

  • 成骨不全综合征手术麻醉过程一例报告

    作者:李小葵;张炳熙

    患儿女,2岁,体重12kg,身高80cm.该患儿出生时有听觉障碍,诊断为重度传导性耳聋、成骨不全综合征.为行左耳电子耳蜗植入术于2005年4月入院.查体:患儿无智力发育障碍,营养状态可,轻度方颅,双巩膜蓝染,乳牙已全部萌出,无排列错位.

  • 耳穴压豆合牵正散为主方分期治疗小儿面瘫12例

    作者:徐菁

    小儿面瘫即小儿面神经麻痹,又称小儿周围性面神经炎,起病突然,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低并向健侧牵引。根据损伤部位不同又有味觉、听觉障碍,外耳道与耳廓的感觉障碍,泪液、唾液减少。笔者在中药治疗基础上佐以耳穴压豆治疗小儿面瘫,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用转换系数调整脉冲噪声所致高频听力损失剂量-反应关系的探索

    作者:赵一鸣;陈山松;成小如;李玉秦

    目的用不同转换系数调整脉冲噪声所致工人高频听力损失剂量-反应关系曲线.方法以32名接触脉冲噪声的机械制造工人和163名接触稳态噪声的纺织工人为观察对象,用个体计量仪采集工人8 h工作期间的噪声暴露数据,计算8 h等效声级(LAeq.8h),并按不同转换系数(ER)将LAeq.8h和噪声作业工龄合并为累积噪声暴露量(CNE).用常规方法测量工人左右耳气导听阈,按GBZ49-2002对听阈作年龄性别校正,并诊断是否为高频听力损失.结果用ER=3计算,脉冲噪声组的CNE[(103.2±4.2)dB(A)·年]明显低于稳态噪声组[110.6±6.0 dB(A)·年],P<0.01.增大ER值,脉冲噪声组的CNE升高,当ER=5.5时脉冲噪声组的CNE与稳态噪声组的CNE(ER=3)相似[110.3 dB(A)·年 vs 110.6 dB(A)·年].脉冲噪声噪声组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68.8%)与稳态噪声组(65.0%)相似,P>0.05.两组CNE与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间均存在典型的剂量-反应关系,均P<0.01.用ER=3计算,脉冲噪声100~109 dB(A)·年组的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76.9%,90.9%)明显高于稳态噪声组(30.4%,50.0%,P<0.05);脉冲噪声组用ER=5.5计算CNE时,各组间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与稳态噪声组(ER=3)相比(0% vs 11.1%,33.3% vs 30.4%,70.0% vs 50.0%,62.5% vs 79.5%,100.0% vs 9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ER=3时脉冲噪声组CNE与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与稳态噪声组相比出现曲线左移,斜率增大;增大ER值,脉冲噪声组曲线右移,斜率减小,当ER=6时脉冲噪声组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与稳态噪声组(ER=3)的曲线基本重合.结论脉冲噪声所致高频听力损失的危害在能量相同的情况下大于稳态噪声.增大ER值可以使脉冲噪声组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与稳态噪声组基本重合.

  • Alstrom综合征一例

    作者:董凤芹;王保法;李红;王剑勇

    患者男,21岁,2006年10月24日入院.患者为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7 kg,智力发育正常,8岁时起出现视力进行性下降,视物模糊,14岁出现肥胖,无头痛、嗅觉、听觉障碍,16岁时接近失明,不能学习和独立生活,一直未正规治疗.4个月前因外伤检查时发现双侧睾丸偏小,继而查性激素示: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睾酮均偏低,为明确诊断来本院.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

  • 浅谈小儿脑性瘫痪住院期间的护理体会

    作者:施念

    小儿脑瘫是由脑损伤所致的运动发育落后及姿势异常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行为异常和视听觉障碍等并发症,是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人性化、全方位的护理,可使家长掌握脑瘫康复的知识和康复的重要性,了解如何更好地护理脑瘫患儿,并将康复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做到时时康复,永不间断,保证治疗效果,缩短疗程。

  • 耳聋的原因及对策9月第4周日国际聋人节

    作者:倪合一

    医生习惯于将所有轻重不同的听觉障碍统称为"耳聋",或"耳背"、"耳沉".1.导致耳聋的因素遗传是导致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在先天性耳聋中,还可因产前或分娩过程中受外在因素影响,包括母体产前病毒感染、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放射线或其他毒性物质(如一氧化碳)的接触、围产期缺氧及外伤等.

  • 如何改善老人味盲

    作者:吕群

    如果吃东西不知道咸淡,不知道酸甜苦辣,则称为味盲,人们对味盲不像其他感觉器官障碍那么重视,也不容易早期发现.听觉障碍只要与人交谈马上可以发觉;视觉障碍,通过看东西也能即时发现.而味觉下降,往往是经别人发现,因为吃饭时频频加盐或醮酱油.或许有人认为,味觉障碍无关大局,只要把东西吃进去保证了营养也就可以了,口重点又有什么关系?其实并不那么简单.

  • 儿童耳聋的防治

    作者:曹锦康

    人通过听觉学习言语,通过听觉监测自己的言语才会说话.婴幼儿学话,通过听到后有言语感知才能学会,然后言语形成(包括大脑功能和发音器官功能).听力不好影响言语学习,可以出现说话迟缓,或讲不清楚,甚至聋哑.

  • 内侧膝状体营养动脉的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祖朝辉;刘学钧;李建立;王颖

    目的研究内侧膝状体动脉的起源、数目、分布及内侧膝状体营养动脉的病理变化,为内侧膝状体因缺血所致的听觉障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体视显微镜和手术显微镜下,对90侧已知年龄的成人尸体脑标本进行观察,研究内侧膝状体营养动脉的起源和分布,并对其中60侧60~80岁老年标本的内侧膝状体营养动脉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内侧膝状体动脉起自大脑后动脉的分支,上述动脉有粥样硬化的占88.3%,硬化斑块阻塞内侧膝状体供血动脉的4侧,供血动脉管腔狭窄的16侧.结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明原因的渐进性听力下降,大脑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内侧膝状体供血障碍病因不能除外.

  • 郭立中教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经验

    作者:李安娜;郭立中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阳虚,理当恶寒身凉,今外感寒邪,正邪相争则反见发热.后世多用治阳虚外感发热,视其为温经发汗之方.方中麻黄发汗解太阳之表,附子温扶少阴之阳,细辛既解表寒,又能散少阴寒邪,与麻黄、附子配伍可兼治表里.三药合用,扶正祛邪,温阳解表.

  • 胆红素脑病听觉受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作者:张莹;艾雪梅;梁庆红;张琳

    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严重并发症,可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性损害,留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听神经传导通路是中枢神经系统对胆红素敏感部位之一,听觉受损常出现在神经系统受损之前,并且当存在早产、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溶血、胆红素/白蛋白比值(B/A)比值升高、酸中毒等因素时,更易发生听觉受损,因此早期进行听觉功能检测能及时发现胆红素对新生儿的神经毒性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策略可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 听觉障碍儿童语言发展早期干预的意义

    作者:王丽华;吉晓红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存在着"潜能递减法则".即每个儿童的各种潜能都有自己的发达期、敏感期,如果不抓住每段时期的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训练,就会影响儿童相应潜能的发展,甚至会使某种潜能永远丧失.人在3~6岁所掌握的语言经验会占他一生中语言发展的80%左右,如果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错过了这个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就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他一生的语言发展.

  • 头穴长留针配合康复运动对小儿脑性瘫痪运动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丘锦彪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视听觉障碍、言语构音障碍、体格发育迟缓、进食困难、行为异常等.

123 条记录 2/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