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湖南省腹泻病人集聚性大肠埃希菌的调查
国际上将致泻大肠埃希菌分为五类:产毒大肠埃希菌(ETE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HEC)、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和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ggEC)[1,2].
-
一起水源污染致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6年9月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曹坞村发生了一起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暴发疫情.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为一起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污染水源引起的暴发疫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一起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2001年8月27日金华市某酒店一次酒宴后的第2天、第3天陆续出现25例以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为主要症状的患者,经核查确系在同一酒宴上就餐后发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认引起这次食物中毒的病原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pA抗血清制备及其对细菌粘附的影响
目的 制备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分泌蛋白 A(EspA)抗血清,并检测其对EPEC粘附的中和作用. 方法 以EPEC标准株E2348/69为模板,采用PCR方法获得EspA基因,将目的基因连接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EspA,转入表达菌株BL21后用IPTG诱导表达并采用Ni-柱亲和层析法纯化EspA;以纯化EspA辅以佐剂免疫家兔,多次免疫获得抗血清,采用中和试验检测抗血清中和EPEC粘附Hep-2细胞的能力. 结果 成功构建Es-pA原核表达质粒,表达蛋白分子质量单位为37 ku,与预期值相符.用纯化的表达蛋白EspA免疫家兔,对流免疫电泳检测抗血清的效价为1∶2,但稀释度≤1∶16时仍能效抑制EPEC粘附Hep-2细胞. 结论 EspA抗血清具有抑制EPEC粘附Hep-2细胞作用,有望为疫苗研发的候选抗原.
-
宁德市蝇类种群分布及其携带肠道传染病病菌调查
目的 了解宁德市苍蝇种类及其携带肠道病原菌的状况,为今后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城区以诱蝇笼诱捕蝇类;野外用昆虫网捕获,分类鉴定,计算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病原菌分离情况.结果 宁德市捕获蝇类隶属6科51属115种.苍蝇密度平均为234.9只/(日·笼),垃圾场和屠宰场密度高.蝇类全年均有活动,4-5月和10月出现2次密度高峰,5个常见蝇种病原菌分离率高达100%,与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相吻合.结论 垃圾场和屠宰场是宁德市蝇类为重要的孳生环境,4和10月是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
-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对靶细胞内钙信号变化的影响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EPEC),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
弥散黏附性大肠埃希菌研究进展
大肠埃希菌( Escherichia coli,E.coli)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及环境中的常见细菌,部分携带特殊毒力因子的大肠埃希菌可成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根据引起疾病的类型可分为引起腹泻的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或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coli,DEC)及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ex-traintestinal E.coli,ExPEC)。 ExPEC主要包括引起泌尿道感染的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uropathogenic E.coli,UPEC)和引起败血症和脑膜炎等的新生儿脑膜炎大肠埃希菌( neonatal meningitis E.coli,NMEC)。根据毒力因子、致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等特征,目前主要将DEC分为6类,即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enteroinvasive E.coli,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nterohe-morrhagic E.coli, EHEC)或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 Shigatox-in-producing E.coli,STEC)、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coli,EAEC)以及弥散黏附性大肠埃希菌( diffusely adherent E.coli,DAEC)[1]。
-
住院精神病患者腹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住院精神病患者腹泻时有发生,多发生在夏秋季,多为黄色稀水便,有的为淡血水样,伴或不伴有腹痛,有部分病例粪便培养为阳性,可见志贺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由于毒力强,具有传染性,如治疗护理不当可致短期内在病区内蔓延,严重时连工作人员也未能幸免.个别严重病例,则因水电解质紊乱而死亡[1].
-
住院患者肠道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研究
大肠埃希菌是肠道内主要定植菌,是耐药基因的重要储存库~([1]),其耐药水平直接关系到临床感染株的耐药水平,另外,肠道正常定植的大肠埃希菌还可将所携带的耐药基因传递给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及志贺菌等不同菌属~[2].
-
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致病性霍乱弧菌
本研究分别针对霍乱弧菌的外膜蛋白基因(ompW)和肠毒素A亚单位基因(ctxA)设计引物,建立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可准确地将产毒霍乱弧菌与非产毒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河弧菌、志贺菌、沙门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加以鉴别.
-
致泻大肠埃希菌及其毒力岛研究进展
在大肠埃希菌中有些菌株能引起小儿和成人腹泻的称为致泻大肠埃希菌(DDEC).根据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致病特点,目前公认的至少有6类: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产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gg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SLTEC)等[1].在国内腹泻病原学研究中,还不断有新的致泻大肠埃希菌被发现,如高毒力岛大肠埃希菌(HPIEC)等[2].毒力岛也称致病岛(PAI)是近年来在医学细菌学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各种病原菌的毒力因子都有一个原核基因组的特殊编码区,这个区域命名为毒力岛.PAI初是在对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中发现的,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3].PAI的产生是通过水平基因转移,从一种病原菌转移到另一种细菌中,细菌的遗传物质亦从这种细菌基因组转移到另一种细菌,并构建新的基因岛(genomic island)或PAI.细菌在短期内发生质与量的飞跃,产生许多新的变种,这种演变是细菌进化的关键.基因岛的功能是直接或间接地增强了细菌的适应性,使细菌和生存宿主之间相互影响,有助于细菌生态学的适应性和致病性,推进了细菌的演变[4].
-
抗生素在感染性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导致人类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大约有20~30种,其中以志贺菌属和各种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的病原菌,沙门菌属、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也时常发生,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此外,霍乱弧菌的暴发流行在世界范围内仍时有发生.虽然对各种感染性腹泻的治疗随着补液疗法和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有了很大进步,但随着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加速了肠道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因此,了解抗生素在感染性腹泻中的合理使用已迫在眉睫.
-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肾脏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目的:了解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感染小鼠肾脏的基因表达谱差异变化,探究宿主早期免疫和炎症反应过程。方法2013年8月分别利用U PEC132菌株和磷酸缓冲液(PBS )经尿道逆行感染小鼠各20只,感染后于4和8h处死并解剖取其肾脏,随机取两组中4和8h各2只小鼠单侧肾,提取其RNA,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其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UPEC感染组小鼠肾脏在4和8 h分别有204个和1323个基因差异表达,KEGG通路分析共有59个差异表达基因直接与宿主细胞的6条炎症和免疫信号通路相关,包括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抗原加工与呈递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白细胞跨内皮迁移信号通路及自然杀伤性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信号通路。结论利用表达谱芯片筛选得到的59个差异表达基因成为研究宿主早期免疫防御U PEC感染的潜在目的基因,为进一步揭示宿主与U PEC相互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
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耐药性与毒力基因分布及相互间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临床分离株中毒力因子的分布、耐药性及其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用PCR扩增的方法筛查95株UPEC临床分离株的fimH、traT、aerJ、papGⅢ、fyuA、pAI、hlyA、pa pG、pa pC等毒力基因的分布;用K-B法分析菌株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结果 95株UPEC中fimH、traT、aerJ、pa pGⅢ、fyuA、pAI、hlyA、pa pG、papC等毒力基因的分布率依次为92.63%、81.05%、65.26%、37.89%、24.21%、30.53%、3.16%、11.58%、21.05%;选取的95株UPEC对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复合物、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依次为74.74%、33.68%、32.63%、36.84%、76.84%,均>30.00%;而6大类不同抗菌药物中,仅碳青霉烯类的敏感率为100.00%;毒力基因分布与耐药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PEC分离株以Ⅰ型菌毛为主,同时含有多个毒力基因;大多数UPEC表现为多药耐药;毒力基因数与耐药性之间密切相关,临床应注意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防止UPEC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降低耐药菌引起的危害.
-
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药敏分析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研究
目的 对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检测及药敏分析,为指导和治疗UPEC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尿液分离的282株大肠埃希菌,采用PCR法检测pa pC基因、ESBLs基因型别及整合子,比较分析各种基因型比率和差异.结果 尿液中检出UPEC papC基因阳性123株,慢性肾盂肾炎和膀胱炎患者UPEC分离率高于非UPEC(x2值为21.51、19.23,P<0.01);产ESBLs UPEC 81株,占65.85%,非UPEC产ESBLs 51株,占3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78,P<0.01);UPEC与非UPEC均对亚胺培南敏感,UPEC的耐药性高于非UPEC,CTX-M基因检出率达61.7%,其中CTX-M-1基因22株、CTX-M-8基因15株、CTX-M-9基因13株;TEM基因和SHV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0.7%与13.6%;未检出其他基因型;有11株产≥2种ESBLs,有3株未能确定ESBLs基因型;I类整合子intI基因携带率达80.2%.结论 UPEC在尿中分离率高,主要来自慢性肾盂肾炎和膀胱炎患者,产ESBLs率高,以CTX-M型为主,多伴随携带int I基因.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整合子 基因型 -
婴幼儿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检测研究
目的 通过对婴幼儿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进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从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分布,以降低婴幼儿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率.方法 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2011-2012年婴幼儿腹泻病例357份粪便标本,按照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鉴定程序用EC肉汤增菌过夜,增菌后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可疑菌用API 20 E生化鉴定出大肠埃希菌,然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相应的毒力基因.结果 357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37份携带毒力基因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0.36%,携带毒力基因的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ggEC)、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道侵入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检出率分别为8.4%、0.56%、1.12%、0.28%,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未检出.结论 婴幼儿腹泻病例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主要由Ea-ggEC引起,其次为EIEC,进一步证实对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PCR毒力基因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爆发调查
目的:了解一起感染性腹泻爆发调查的因为及其流行因素.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采集样品开展实验室细菌学检测.结果:本次疫情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污染桶装水引起的.结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能引起感染性腹泻爆发,应加强公共场所用具的定期消毒及用水安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卫生意识,杜绝因污染公共用具及水源而造成的疫情爆发.
-
从临床肺炎死亡树鼩中分离到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目的 对6例1月内因肺炎死亡的树鼩采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分析.方法 解剖死亡树鼩,利用无菌刀片切开肺组织,用无菌接种环插入肺内采样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另取两份样品进行细菌涂片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培养出来的细菌进行进一步分离和菌落生长情况的观察,并经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氧化酶试验、生化编码鉴定和9种药敏试验,初步确定树鼩肺部感染的致病菌及其药敏情况.结果 样本革兰氏染色见到大量阴性杆菌,抗酸染色结果显示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大小约为0.2 μm×2~6 μm.营养琼脂培养6例样品中均仅见1株旺盛生长的细菌,进一步分离培养经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杆菌,抗酸染色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大小和染色结果与样本涂片相同,经鉴定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头孢哌酮,呋喃妥因,氨苄西林,阿米卡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定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和青霉素G为低度敏感.结论 6例树鼩死亡原因均为细菌性肺炎,病原菌初步鉴定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药敏实验筛选出的药物可为临床治疗树鼩该类病例用药提供指导.
-
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的调查
大肠埃希菌为埃希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有高度传染性,成人少见[1].但近来,有关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成人食物中毒的事件报道并不鲜见.2006年3月,我市某区发生1起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调查情况与分析如下.
-
腹泻患儿粪便中分离出吲哚阴性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临床常见的血清型为O55、O111、O127、O128,吲哚性大肠埃希菌均少见,我室从腹泻患儿的粪便中分离出1株吲哚阴性EPECO127K63血清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