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阴道分泌物真菌感染5种检测方法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阴道分泌物真菌感染5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阴道分泌物检测患者303例,均进行全自动六联、瑞氏染色、革兰染色、盐水KOH悬浮法、真菌培养法5种检测方法,将真菌培养作为金标准,评价其余4种检测方法的价值.结果:本组行阴道分泌物检测患者303例,阴道分泌物标本送检后,真菌培养阳性率34.65%.全自动六联检测结果符合率71.62%,瑞氏染色检测结果符合率90.76%,革兰染色检测结果符合率91.75%,盐水KOH悬浮法检测结果符合率86.47%,以真菌培养法作为金标准,全自动六联、盐水KOH悬浮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与真菌培养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六联检测方法灵敏度46.67%低、特异度84.85%低、阳性预测值62.03%低,阴性预测值25.00%高,革兰染色检测方法灵敏度82.86%高、阴性预测值8.61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泌物真菌感染采用革兰染色和瑞氏染色可快速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测结果,也可采用多种检测方法联合,以提高准确性.
-
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误诊为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G-ALL是一种少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亚型,胞质中可见到较多的粗大颗粒.我院诊断1例G-ALL,以胞质中含有粗大嗜天青颗粒的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少数颗粒覆盖核上,形态似嗜碱粒细胞,在外院误诊为嗜碱粒细胞白血病.我院通过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显示这些胞质颗粒实质类似多泡体 (瑞氏染色为嗜天青颗粒)或高尔基体.如此高比例的颗粒淋巴细胞形态学上容易误诊为其他类型白细胞,现报道如下,以进一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
组织胞浆菌病一例
我院于1999年7月收治一女患者,64岁,农民,以发热入院。经骨髓培养诊断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患者自4月下旬出现无明显诱因发热,以下午和晚上为甚,伴乏力、头昏、纳差,无腹痛,腹泻。经检查:肝脾淋巴结肿大,口腔无溃疡,全身出血点,肺部有阴影。经抗炎、抗疟治疗均无效。实验室检查:WBC 1.9×109/L,RBC 2.58×1012/L,Hb 64 g/L,PLT 13×109/L,结核抗体(+),血培养(-),骨髓涂片可见细胞内和细胞外酵母样真菌。 骨髓涂片:取患者骨髓涂片,经固定,瑞氏染色,显微镜下可见大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的胞浆内可见数个至数10个酵母孢子,经瑞氏染色,胞核呈紫色,粗颗粒状偏于一边,胞浆淡天蓝色,3~5 μm,卵圆形,一端稍尖,一端稍圆,有些荚膜明显。当细胞内荚膜组织胞浆菌孢子较多时,在镜下很象洋葱的横切面,分层明显。 培养:取患者骨髓分别接种于沙氏斜面培养基,普通血平板,脑心浸汁葡萄糖血斜面,胱氨酸葡萄糖血斜面,用透明胶封口,一组置25℃培养,一组置35℃培养。在25℃孵育组:普通血平板10 d可见不规则的、湿润的匍匐生长的菌丝型菌落,脑心浸汁葡萄糖血斜面,胱氨酸葡萄糖血斜面一个月长出菌落。在35℃孵育组:普通血平板5~10 d长出菌丝型菌落;脑心浸汁葡萄糖血斜面和胱氨酸葡萄糖血斜面1个月可见圆形、光滑、凸起、湿润的酵母样菌落。取酵母型菌落涂片,除见酵母型孢子外还有少许细长分隔菌丝。孢子3~5 μm,卵圆形,可见少许有荚膜的芽生孢子。凡培养长出的菌丝或酵母型菌落再接种到沙氏斜面,置25℃培养开始呈白色棉花状菌落,后渐变为淡灰黄色且长出典型齿轮状厚壁孢子。
-
细针针吸细胞学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为了在术前确定乳腺肿块的性质,我们采用细针针吸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方法,对547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了检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及检查方法: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因“乳房肿块”而入院患者共547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47岁6个月,均为女性.术前对肿块均行FNAC检查,于术前的1~2d,用7号针头接20ml(或10ml)注射器,从不同方向穿刺,抽吸3~4次,吸出物迅速均匀涂于2~3张玻璃片上.瑞氏染色后由2名细胞病理学医师(人员固定)检查,共同查见癌细胞者为阳性(Ⅳ级).Ⅲ级者视为可疑癌细胞,其余为阴性.全部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籍助FNAC结果,对408例乳腺癌直接施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切除组织送快速病理或常规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作为后诊断标准.
-
4种方法检测男性尿道分泌物淋菌结果比较分析
目的 通过4种方法对尿道分泌物淋病奈瑟球菌(简称淋菌)检测结果比较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更加简便和适用的检测方法.方法 瑞氏染色和革兰染色同时检测226份分泌物中的淋菌,其中部分标本加用培养法和(或)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鉴定.结果 瑞氏染色和革兰染色检查尿道分泌物淋菌阳性率分别为71.68%和73.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染色法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分离培养法(33.33%)(P<0.05),而较PCR法检出率85.71%低(P<0.05).结论 对于男性尿道分泌物淋菌检查,PCR法阳性率高;染色法阳性率较高,其中瑞氏染色法更简便、快速和廉价;培养法阳性率低,不适于常规检查.
-
骨髓瑞氏染色检出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HIV病人1例
患者,女,48岁.因反复咳嗽,咽痛,发热1个月,在当地医院行抗感染治疗无效,病情加重,伴鼻出血,于2006年8月17日来我院就诊.初诊查体:体温39℃,心率76次/min,血压120/80mmHg.病人贫血貌,精神状态欠佳,其余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1995年曾因宫外孕抢救输血一次,无不洁性行为史,无家族遗传性病史.
-
21例CNM脑脊液新生隐球菌的实验检测分析
目的 检测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CNM)患者脑脊液(CSF)中的新生隐球菌,探讨几个方法的形态特征.方法 对21例CNM患者CSF应用细胞计数器直接观察、瑞氏染色、印度墨汁涂片、革兰染色及培养后等实验室方法检测,并比较其阳性率和形态特征.结果 隐球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真菌培养90.5%,印度墨汁染色81.0%,瑞氏染色和细胞学计数各为61.9%,革兰染色42.9%;墨汁涂片检测可显示荚膜和出芽;瑞氏染色可发现其周围毛刺;革兰染色仅现菌体深染.结论 在基层医院细胞镜检计数、瑞氏染色、革兰染色及墨汁涂片法与真菌培养的正确、灵活结合可提高CSF中隐球菌的阳性检出率.
-
May-Hegglin异常骨髓涂片中包涵体与Dohle小体鉴别方法分析
May-Hegglin异常及感染性疾病在骨髓涂片中均可出现包涵体,因其形态较接近,而且这两种包涵体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故在骨髓涂片检查时需要对二者进行鉴别.单独瑞氏染色下形态鉴别有一定困难,作者经过观察研究,发现应用瑞氏-姬姆萨氏染色与糖元染色联合检查的方法可较好解决此问题,现报道如下.
-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恶性脑膜瘤1例
患者女,67岁,因头痛半月入我院内科治疗不见好转,又转入神经科,行腰椎穿刺,取脑脊液做常规检查:蛋白定性++,白细胞数0.08×106/L,高倍镜下可见数量较多的、异常的大细胞.于是将脑脊液离心涂片,瑞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除淋巴细胞外,查到瘤细胞,该细胞胞体大,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浆边缘不齐,核大,核浆比例明显增大,核染色质粗糙、深染.
-
42例间日疟患者血小板值变化相关分析
目的 研究间日疟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探讨疟原虫与血小板减少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42例间日疟患者,机械与手工联合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 42例患者经油镜检查疟原虫,均证实为间日疟.其中33例患者有血小板计数的降低,占患者总数的78.6%,所有患者平均血小板计数65×1012/L.结论 疟原虫感染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减少相关联.在临床上高热患者的诊断中,重视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疟原虫检查,可以提高疟疾患者的确诊率,减少漏诊,对疟疾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相关问题讨论
近年来血液骨髓疾病的研究发展如雨后春笋,实验室检查除普通的瑞氏染色显微镜检查与活组织切片正渗入组织化学染色、血细胞化学、免疫学、遗传学、染色体检查并运用了组织培养、活体染色等新技术.这些技术对血液细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正常与病理状态下血液病细胞的生长,动力状态,代谢过程及功能特征,对血液的病因、发病机制分析及诊断治疗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临床上,普通的瑞氏染色形态检查,可以为病情提供重要线索,为其他检查提供思路,因而是基础的也是经典的方法,对我们基层的医务人员由于没有高端的检查设备,就显得更为重要.
-
灰色血小板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灰色血小板综合征(gray platelet syndrome, GPS)又称α贮存池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因瑞氏染色后增大的血小板在光镜下呈灰色而得名.本病以血小板α颗粒及其所含蛋白质减少或缺失为特征.临床上以轻中度出血为主要表现,常伴有血小板减少、脾肿大及骨髓纤维化等.GPS发病率很低,因而相关研究较少.早期的相关文献多囿于对其进行临床分析、超微结构以及生化改变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由于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脑脊液中新型隐球菌的检测及识别摘要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隐球菌的检测佳方法.方法:对28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应用瑞氏染色、阿利新兰染色(Alcian Blue)、细胞计数器直观察、墨汁涂片等实验室方法检测、比较.结果:瑞氏染色可在光镜下直接观察到隐球菌.阿利新兰对隐球菌有特异性,阳性率高,隐球菌被染成蓝绿色而背景的炎细胞不着色.墨汁涂片,假阳性率高,且涂片不均匀时,不易计数.结论:我们通过实验证明,瑞氏染色法是一种首选的快捷便利的方法,瑞氏染色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时的脑脊液常规染色,并能同时检出隐球菌,可先于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当隐球菌少不能确定时,可做阿利新兰染色确诊;用细胞计数器精确计数,为临床病情判断及药物疗效提供依据;墨汁涂片易受涂片不均匀、杂质污染等影响,可造成计数不准确,故我们不主张采用.脑脊液中隐球菌的检出率低,我们认为另一原因与对隐球菌识别的经验不足有关,有些固缩的隐球菌似淋巴细胞大小,染色深,不易与红、白细胞区别,我们建议瑞氏染色片应保持潮湿时观察,并用阿利新兰染色鉴别.
-
细胞学检查瑞氏染色不佳标本的简易处理
血片、骨髓片、脱落细胞及穿刺细胞学涂片检查,采用瑞氏染色,常因各种原因造成染色不佳现象,如偏碱(酸)或染色过深等.
-
31例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与FAB分类的关系探讨
白血病诊断及分型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提示.1976年FAB血液学专家在总结前人对白血病分型基础上,以细胞形态学提出并发表以白细胞起源新理论和细胞组织化学为手段,通过瑞氏染色光学显微镜细胞形态为基础,来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对大多数急、慢性白血病的确诊,但由于一些细胞表达信息的特殊性和易变性,使得白血病的诊断仅靠形态学是不够全面的.自20世纪80年代单克隆抗体问世以来,免疫学家们研究了各系列各分化阶段血细胞单抗,使血液学工作者可根据细胞膜或细胞浆的免疫标志来识别血细胞,使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得以实现,能够弥补形态学分类的不足.所以白血病免疫分型有助于对白血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骨髓涂片保存方式对瑞氏染色结果的影响
血液及骨髓细胞形态观察是《临床检验基础》及《临床血液学与检验》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涂片染色优劣对细胞形态辨认关系极大,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血片和骨髓片需反复使用,时间长久褪色严重,加上学生操作方法错误,经常导致涂片损伤,涂片更迭在所难免,故在教学环节中,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涂片,对提高血液形态学教学质量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涂片保存方式与同行共勉.
-
感染EB病毒患儿血小板假性减少二例
患儿男,4岁,无明显诱因发热、咳嗽,体温39.1℃,口服感冒灵冲剂2d无缓解.2012年3月1日于当地医院就诊,化验WBC 11.01×109/L,N0.80,L0.15,PLT 60×109/L,予以青霉素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2×106U,治疗3d,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未见好转.2012年3月8日来我院就诊,采集患儿末梢血,EDTA-K2抗凝,用Sysmex2100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WBC 17.32×109/L,PLT 27×109/L,仪器提示血小板有聚集,血涂片瑞氏染色,镜检发现大量血小板聚集.静脉采血后分别用肝素(15 U/L)、枸椽酸钠(1∶9)抗凝复查,PLT分别为24× 109/L、20× 109/L.
-
瑞氏染色制作血涂片的几点应用体会
血涂片广泛应用于组织学实验教学制作和临床医学检验工作.血涂片染色方法有Wright氏、Gimsa和Wright- Gimsa联合染色法,Wright氏染色法是目前常用的血涂片染色法.经过长期实验,笔者对于血涂片的准备、染色过程、如何保存血涂片等方面有几点体会,现介绍如下.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并腹水1例
患者女性,57岁,因腹胀伴上腹痛12d入院.12d前无诱因出现腹胀、食欲不振,伴上腹痛,空腹时明显,胃灼热感、反酸、恶心,无呕吐、发热及腹泻,抗炎治疗无效.有长期养猫史.体检:双手及双小腿可见褐色斑块,心肺无异常,腹膨隆,剑下压痛,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4/min.血常规:白细胞22.4×109/L,中性0.12,嗜酸0.68,淋巴0.14,单核0.16,嗜酸细胞计数1.98×109/L,血红蛋白141g/L,尿常规、肝功、肾功、血脂、血糖、心肌酶均正常,血未查到狼疮细胞,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结核抗体均阴性,血癌胚抗原5μg/L,肿瘤标志物抗原CA125225U/L,CA19-918U/L,免疫球蛋白E(IgE)853.39kU/L,补体4(C4)0.56g/L.腹水常规:色黄、微浑,比重1.035,细胞总数10.5×109/L,白细胞9.6×109/L,多核0.95,瑞氏染色见大量嗜酸细胞,单核0.02,李凡他反应阳性,乳酸脱氢酶50U/L,腺苷脱氨酶12.5U/L,未查到结核杆菌、肿瘤细胞,细菌培养阴性.B超示:胃壁弥漫性增厚,胆囊壁增厚,腹水,肝胆脾未见异常.
-
45例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像分析
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45例再障均为本院儿科2 000 年门诊和住院诊治的患儿,男26例,女19例,年龄2~14岁,平均8.5岁.②方法:血像,全血常规检查2~3岁患儿耳垂采血,3岁以上抽静脉血抗凝,CD-1600电子血球计数仪自动计数 ;骨髓像,于髂前上棘进行骨髓穿刺,抽取骨髓液置于玻片上,常规涂片,常规涂片瑞氏染色,低倍镜下观察有核细胞增生程度,油镜下分类200个有核细胞,全片计数巨核细胞及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骨髓小粒中的细胞成分,并注意各系统各阶段的细胞形态.③结果:a. 血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