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维持性血液透析和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脂代谢特征及其与营养状况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云生;王文龙;程勇军;林华志;吴光华;戴再友;郝世军;郑丹;王怡倩;张近波;李传光;董志兵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和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脂代谢紊乱的异同,探讨各自脂代谢紊乱的特征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09年10月门诊行MHD 的124例患者和行CAPD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指标包括:(1)脂代谢指标:包括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2)营养指标:包括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中臂围(MAC)、中臂肌围(AMC)和血清白蛋白(Alb).结果:(1)MHD 患者高TG的发生率为25%,低HDLDL和低Apo-A发生率分别为72.58%和67%;CAPD组高TC、TG、LDL发生率分别为32.31%、38.46%和35.38%,低LDL、HDL和Apo-A发生率分别为43.08%、73.85%和55.38%;(2)CAPD组的TC、TG、LDL和Apo-A均高于M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MHD组TG、HDL和Apo-A与MIS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脂代谢紊乱是MHD和CAP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MHD患者脂代谢紊乱的特征是高TG、低HDL和低Apo-A,而高TC却不常见.CAPD患者脂代谢紊乱特征是高TC、高TG和高LDL并存,低LDL、低HDL和低Apo-A并存.CAPD患者脂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较MHD患者严重.TG、HDL和Apo-A是可用来评价 MHD患者营养状况的指标,而脂代谢指标不能放映PD患者的营养状况.

  • 补肾祛毒丸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登勇;魏仲南;吴强

    目的:观察补肾祛毒丸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维持性腹膜透析合并营养不良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祛毒丸,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营养不良炎症评分指标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均升高(P<0. 01),治疗组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均升高(P<0. 01),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营养不良炎症评分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结论:补肾祛毒丸可改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状态,抑制微炎症状态是其有效作用之一.

  •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周长菊;曹娟;章旭;印荻;丁浩;赵彩霞;张锁建;赵烨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蛋白能量消耗(PEW)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9月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96例,男56例,女40例,年龄25岁~78岁,透析龄3~36月.运用改良SGA法评分系统(MQMGA)、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和白蛋白等进行营养评估,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进行微炎症状态评估,同时检测人体学指标[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中臂围(MA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中臂肌围(MAMC)]、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血清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胆固醇(TC)]等.入组标准:按照国际肾脏营养及代谢协会(ISRNM)专家组制定的PEW的标准进行筛选,分为PEW组35例及非PEW组61例.结果:(1)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PEW发生率36.5% (35/96),其中大于65岁患者22例,占62.9% (22/35),糖尿病肾病患者14例,占40% (14/35);(2)两组比较,在原发病方面,PEW组糖尿病肾病比例较非PEW高(P<0.05);PEW组年龄、透析时间、Hs-CRP明显高于非PEW组(P<0.05);而BMI、TP、Alb、PA、Hb、TC、MAC、MAMC的比例等明显低于非PEW组(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65岁)、透龄长、Hs-CRP、Alb是导致PEW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PEW发生率高,其中高龄(>65岁)、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高,高龄(>65岁)、透龄长、微炎症状态、低蛋白血症是PEW的独立危险因素.

  • 老年尿毒症病人维持性腹膜透析的死亡因素分析

    作者:赵文;王健;关晓东

    腹膜透析广泛用于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但由于合并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死亡率仍在较高水平,特别是老年尿毒症患者.现就我院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治疗中的老年尿毒症病人(>60岁)的死亡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 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蛋白能量消耗状态

    作者:桂志红;吴凌慧;王会玲;彭健韫;张小如;廖益飞;项美娟;兰乐健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的蛋白能量消耗状态.方法:对腹膜透析中心行维持性PD的患者运用改良SGA法评分系统(MQSGA)、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等进行营养评估,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进行微炎症状态评估,同时检测PD患者人体学指标[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中臂围(MA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中臂肌围(MAMC)]、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等].同时将所有PD患者按原发病的不同分为糖尿病肾病组、高血压肾病组、慢性肾小球肾炎组,及其他继发性肾病组评估比较不同组别的蛋白能量消耗状态.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共138例,其中糖尿病肾病组20例,高血压肾病组3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组61例,其他继发性肾病组26例.四组间MQSGA、MIS、Hs-CRP、TNF-α、IL-6、Scr、F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肾病组与高血压肾病组相比,MQSGA分值更高(P=0.007)、MIS分值更高(P=0.003);糖尿病肾病组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组相比较,MQSGA分值更高(P=0.001)、MIS分值更高(P=0.002),血肌酐水平更低(P=0.035),铁蛋白水平更低(P=0.025);糖尿病肾病组与其他继发性肾病组相比铁蛋白水平更低(P=0.007).但体重、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处于严重的蛋白能量消耗状态.

  • 102例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作者:杨波;李洁;任桐;姜晨;邢海涛;张琳;林燕;杨洪涛

    目的: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中医证型特点,并探讨其中医发病机制。方法:对102例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其分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营养不良程度:本虚证轻度营养不良患者中脾肾气虚证多,随着营养不良程度加重,脾肾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比例明显增加。标实证轻度营养不良患者中湿浊证多,其次为瘀血证,随着营养不良程度加重,湿热、瘀血、风动证比例逐渐增加。透析充分性与中医证型:本虚证中,Kt/V﹥1.7,脾肾气虚证出现率高,随着Kt/V值降低,脾肾气虚证比例明显减少,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比例明显增加。标实证中,Kt/V﹥1.7,湿浊证出现率高,其次为瘀血证、湿热证,随着Kt/V值降低,湿浊证、瘀血证患者比例明显减少,湿热证、风动证比例明显增加。结论:PD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透析充分性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可概括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以湿浊瘀血为主。

  •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与C-反应蛋白关系探讨

    作者:吴一帆;刘旭生;黄春林;鲁新红;汪涛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与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为微炎证状态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标准制定"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临床症状调查表",对151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本虚证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阴阳俱虚5型,标实证分为无兼证、湿浊证、湿热证、热毒证、血瘀证5型,并收集患者的CRP结果,通过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本虚证各组间平均值均高于正常参考值,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实证方面组间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两两比较主要表现为湿热证组的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并且把临床上有明显感染征象的患者剔除后再做统计,结果仍显示湿热证组与其他各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湿热证型与CRP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能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为治疗微炎证状态提供新的思路.

  • 维持性腹膜透析并发Wernicke脑病2例

    作者:倪军;童孟立

    病例例1:女,37岁,维持性腹膜透析一年半,恶心、呕吐,咽痛1周于2008年1月18日入院.患者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外院置管,初始透析剂量为8 L/d,3月后因经济原因自行改为4 L/d透析,残肾尿量由700 ml下降至300~400 ml/d;半年前转入我科随诊,透析剂量予调整为8 L/d,4月前查KT/V 1.53,TCcl 49.4 L/周,再次自行改为6 L/d,残肾尿量下降至100 ml左右.

  • 1例严重继发性甲旁亢透析患者的严重血管钙化

    作者:谢兰茜;熊飞;何达;万胜

    病例患者,男,52岁,因"维持性腹膜透析8年,腹痛、腹透液浑浊2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未提供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入院后确诊为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并麻痹性肠梗阻,予积极抗感染等治疗后无效,行腹透导管拔除术,改行血液透析.拟建立血透长期血管通路.

  • 自我管理教育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陈巧敏

    自我管理是指任何有长期健康问题的人士可以透过自我管理设定目标或方针去面对及处理因健康引致的处境并与它共存[2].自我管理教育项目是国内外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

  • 三种连接装置在维持性腹膜透析中对腹膜炎发生的影响

    作者:于心珂;张莉;黄扬扬

    自从开展腹膜透析以来,腹膜透析连接系统已不断改进,回顾我院CAPD患者自1983年10月起,使用"Y"型装置、"O"型管及双袋系统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观察其对维持性腹膜透析腹膜炎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 1例维持性腹膜透析并发Wernicke脑病患者的护理

    作者:郭艳香

    Wernicke脑病(WE)是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主要典型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精神意识障碍等三联征.

  •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脂情况调查及调脂治疗安全性的分析

    作者:彭鲲;洪大情

    目的:调查维持性腹膜透析 (CAPD) 患者血脂情况,并分析调脂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中心门诊的随访超过3月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分别检测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并与我院参考值比较以了解维持性腹膜透析的血脂情况.并复习三年来的门诊随访记录,观察使用调脂药物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肌酶的情况,并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TG较参考值升高明显,而TC,HDL,LDL均在正常范围,TG与LDL-C的水平升高较TC升高更为明显.在随访期间发生两例严重不良事件,分别为横纹肌溶解及严重肝损害.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脂异常以TG与LDL-C的水平升高为主.调脂治疗时应密切监测,重视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 干燥奈瑟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例报告

    作者:李发兵;吴永贵;齐向明;钱光荣;汪凤英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3岁,于2009年5月份在我院明确为慢性肾脏病5期,给予行腹透置管术,后一直规律行腹膜透析,后多次感染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此次于2014年1月4日因“维持性腹膜透析4年余,发现腹透液混浊1天”入院,入院查体:T36.8℃,Bp 150/95 mmHg,神清,精神尚可,慢性病容,贫血貌,心肺听诊无殊,右下腹可见一腹透管,隧道口有少许渗出,隧道口评分1分,腹软,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不肿,NS(-)。有便秘史。入院当天放出腹透液经消毒后抽取腹透液常规检查及腹透液培养,并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数9.72×10~9/L,中性百分比84.41%,血红蛋白107 g/L,血小板261×10~9/L,腹透液常规示白细胞数4834×10~6/L,红细胞数400×10~6/L,多核细胞百分比96.1%,单核细胞百分比3.9%,降钙素原8.73 ng/mL,血电解质示钾2.2 mmol/L,入院后立即给予临时万古霉素2克加入腹透液中保留6h一次,及美罗培南1 g加入腹透液中保留,2次/日,同时给予纠正贫血、补钾等治疗。第二天腹透出液明显转清,且复查腹透液常规示白细胞数1166×10~6/L,红细胞数300×10~6/L,多核细胞百分比65.4%,单核细胞百分比34.6%,第四天腹透液常规示白细胞数正常,第五天腹透液培养结果出来为干燥奈瑟菌,后复查血电解质示钾4.6 mmol/L。住院一周患者病情稳定无不适主诉给予出院并带口服消炎药疗程一周。

  • 尿毒症病人维持性腹膜透析的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赵文;王健;关晓东

    随着透析治疗的广泛开展,终末期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存期已明显延长,但由于合并症等多种因素的原因,死亡率仍在较高水平.现就我院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治疗的尿毒症病人的死亡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 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作者:杨波;苏行;任桐;姜晨;张琳;林燕;杨洪涛

    目的: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为中医药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方法:从实虚两方面对102例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检查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各证型分布情况、证型与透析时间的关系以及证型与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尿素清除指数(KT/V)的关系等。结果:本虚证中脾肾气虚证在透析初、中期出现;脾肾阳虚证主要在中期、后期出现;阴阳俱虚证分布在后期。脾肾阳虚及阴阳两虚证SGA和ALB、Hb、Kt/V 明显低于脾肾气虚及气阴两虚证。标实证中热毒证及湿热证主要在透析早中期;湿浊证在早中晚期;瘀血证随着透析时间延长比例不断增加。无兼证SGA和ALB、Hb、Kt/V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热毒证、瘀血证及风动证SGA和ALB、Hb、Kt/V 明显低于湿浊证及湿热证。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有一定规律可循,且与现代医学检查结果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为中医药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

  •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费剑英;吴明证

    腹膜透析(PD),尤其是连持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终末期肾病(ESHD)替代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一组PD患者的随访,分析其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 5例维持性腹膜透析10年以上患者的透析质量分析

    作者:倪军;童孟立;崔杏成;鲁盈

    Kawaguchi等[2]曾报道,腹膜透析患者的10年生存率可达20%,而Tetsuo等[2]报道的有关数据则为6.1%,目前我国尚缺乏腹膜透析患者10年生存率的报道.现笔者对本院腹膜透析中心透龄达10年以上、且仍存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期探讨腹膜透析患者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和腹膜透析中心进行质量管理对患者生存的影响,从而为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及其生活质量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瘦素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绍勇

    目的:探究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的7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18、24个月检测血清瘦素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的体质量指数( BMI)、肱三头肌皮脂厚度( TSF)、胰岛素抵抗( IR)、血清瘦素及三酰甘油( TG)等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瘦素与BMI、TSF、腹围、IR、TG等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HDL-C、TG是影响瘦素水平的显著因素(均P<0.05)。结论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与BMI、HDL-C、TG等因素密切相关,高水平血清瘦素可能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 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汪宏;姚永兴;方靖;刘鲲

    目的 分析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探讨其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来35例维持性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比较每位死亡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血压、贫血程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35例死亡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34例,维持性腹膜透析1例.其中死亡于心血管疾病16例、脑出血11例、感染5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放弃治疗2例,占总死亡率的百分比分别为45.7%、31.5%、14.2%、2.9%、5.7%.结论 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感染为维持性透析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高龄、高血压、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和左心室肥厚是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透析患者的高血压、贫血,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达到临床预防目的.

66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