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我国马免疫球蛋白制品现状及展望
马免疫球蛋白(equine immunoglobulin)是用目标抗原免疫马匹后,产生抗该种抗原的抗体免疫球蛋白,经胃酶消化、纯化提取制得,分别用于各相应疾病的预防(被动免疫)和治疗. 基本原理是采用无致病性的致病物质多次免疫马匹,待免疫抗体达到较高滴度后,采血提取抗体免疫球蛋白IgG, 利用胃蛋白酶切掉无中和活性的Fc段,仅保留具有中和活性的抗体V形F(ab')2片段,利用其特异性中和致病原的功能进行疾病预防与治疗.
-
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细菌的耐药现状及临床对策
目的 调查当前CAP感染细菌的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归纳和总结国内外新有关CAP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和主要致病细菌耐药的现状.结果 CAP致病原的组成因国家、地区和时间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细菌耐药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高.结论 只有根据目前CAP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和当地细菌耐药的现状,结合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才能有效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减少CAP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降低总死亡率.
-
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治疗体会
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S )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为致病原引发的一组眼部综合征.因其起病急,早期表现隐匿,病情进展迅速,且对视功能损害严重等特点,ARNS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通过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适时的玻璃体手术等手段有望改善疾病的预后.总结我院1994年7月至2003年11月收治的5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
支气管哮喘并肺炎衣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肺炎衣原体(Chiamydia pneumoniae,CP)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原,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临床上不仅可引起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而且是哮喘发生的诱发因素之一,可能是哮喘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1].我们采用肺炎衣原体套式PCR(nested polymetase chain reaction,nPCR)检测方法,对我院2000年10月~2001年4月住院及呼吸专科门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检测,报告如下.
-
急症患者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原则包括:及早确立致病原;熟悉药物特性(抗菌特性、药动学特性、不良反应等);病人状况(生理特点、肝肾功能、免疫状况);避免滥用;正确的给药方案.
-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危害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由于社会人群的老龄化、病原体检测的局限性及对抗生素耐药增高等因素的影响,重症CAP的病死率极高.在美国,感染性疾病中病死率高的是肺炎.每年因肺炎住院的病例大约有50万例,死亡约4.5万例.根据不同的资料,CAP的病死率为2%~3%,CAP至今仍是工业化国家第6位常见的死亡原因[1].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原不仅十分广泛,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霉菌、原生动物等,而且随地区、季节、年龄、人体免疫功能状态而不同.近年来,各国家和地区在制定CAP诊治指南上,对重症CAP的诊断治疗都特别加以阐述.本文就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进展加以简要介绍.
-
肺原衣原体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原衣原体感染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重视,已证明肺原衣原体感染为人体致病原及其与几种慢性病的关系,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结节病、反应性关节炎、哮喘等[1].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个终身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患有COPD的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支气管树的急性细菌感染时非常常见的,其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加速病程的进展[2,3].目前,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仍是被公认的主要病原体,但近年的研究发现,肺炎衣原体感染对某些COPD的急性加重起着重要的作用[4,5].为了探讨肺炎衣原体在COPD及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痰液PCR的检测.
-
双嘧达莫辅助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多种致病原引起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儿科的常见急症.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临床表现76例分析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原之一,近年随着检测手段的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除肺部感染外,尚能引起其它多系统多器官的肺外并发症.本研究对我科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MP肺炎引起肺外并发症患儿76例,回顾分析如下.
-
儿科院内感染的预防性护理
小儿免疫机制不健全,患病小儿的抵抗力更为低下,接触轻微的致病原也能感染.儿科患儿的院内感染,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加重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使原有的疾病加重或复发,甚至招致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因此做好预防性护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的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对控制和减少院内感染有很重要的意义.
-
浅谈新形势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管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医院感染管理已越来越受到管理者及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而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承担着医院各种诊疗器械器具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以及发放工作。长期暴露于致病原、锐器、化学消毒剂、噪声、潮湿等职业环境,这些潜在的危害因素直接威胁着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为此,加强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防护管理是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护理质量的重要前提。
-
绍兴市第一医院2007至2008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调查
目前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初始抗菌药物治疗几乎均为经验性治疗.因此,病原体的检测对于完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调查并分析了我院成人CAP患者病原体的检测状况,旨在了解致病原的耐药情况,为我院的CAP的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
-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及氨溴索佐治小儿重症肺炎效果观察
小儿肺炎是致病微生物侵袭肺部引起的炎症,若致病原毒力强、患儿有高危因素[1]或治疗不当,除肺部炎症外,常累及肺外脏器而出现损害时称重症肺炎.我院近一年来除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外,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及盐酸氨溴索(沐舒坦)注射液雾化吸入佐治小儿重症肺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病毒抗体检测及意义
目的:了解2005年10月~2006年3月我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主要病毒致病原.方法:对19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了台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131例患儿病毒检测抗体阳性.流感病毒抗体阳性68例(51.91%),呼吸道台胞病毒抗体27例(20.610%),副流感病毒抗体26例(19.85%),腺病毒抗体10例(7.63%).病毒抗体阳性类型不同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年龄和病情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流感病毒足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致病原.
-
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
甲型H1N1流感于2009年3月18日首先在墨西哥出现,疫情迅速蔓延,席卷全球~[1].经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鉴定,致病原为同时含入、禽和猪流感病毒核酸序列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2-4]).
-
临床医生应如何看待病原微生物的培养与药敏测定
尽快明确致病原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关键,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因而,病原微生物培养与药敏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是医生采用合适的抗感染治疗策略的依据.
-
一组易误诊的感染性疾病的骨髓形态特征及鉴别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黑热病(leishmaniasis)、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新型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及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是一类少见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长期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等病症,常被误诊.多数病例是通过骨髓穿刺检查找到相应的致病原,并结合病原学检查终得以确诊.
-
应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策略
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疗工作中,现有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很难在第一时间提供可靠的病原学资料,因此,初始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了解致病原的构成情况和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特性是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保证经验性治疗成功的关键.因此,欧美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定期开展下呼吸道感染致病原构成情况的调查及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性监测,并据此制订了适合本国、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诊疗指南.学习这些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我国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疗水平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从近的一些调查结果看,我国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特性和耐药机制与欧美国家有显著区别,完全照搬这些国家的诊治指南并不恰当.
-
动物源性疾病日益威胁人类健康
据统计,在已知的1415种人类致病原中,61%是属于动物源性;而在新发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原中,75%具有人畜共患性(可以由动物传染给人类).
-
流行性感冒的危害及防治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病程具有自限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致病原为流感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3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对人类的威胁大,容易形成大流行,20世纪发生的4次世界性的流感大流行都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除感染人类外,甲型流感病毒也可感染鸟类、猪、马及海洋哺乳动物等.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其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流感流行的规模.如果变异幅度较小,则仅引起局部流行;如果变异幅度较大,则形成新的病毒亚型,往往引起大规模的流感流行.20世纪以来,甲型流感病毒已经历了4次大的抗原性转变:1918~1946年为HoN1(甲0),1 946~1 957年为H1N1(甲1),1957~1968年为H2N2(甲2),1968年以后为H3N2(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