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呼吸道合胞病毒激活靶细胞NF-κB的机制及途径研究进展
NF-κB是一个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调控许多生物活性介质基因的转录和表达.静息时,NF-κB与IκB结合以非活性异寡聚体的形式存在于胞浆中,胞外刺激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激活NF-κB.本文主要介绍了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于靶细胞通过蛋白激酶C、磷脂酰肌醇激酶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及蛋白磷酸酶2A等介导的信号级联反应活化NF-κB的机制及途径的研究进展.
-
二硝基甲苯的毒性研究
二硝基甲苯(dinitrotoluene, DNT)是制造三硝基甲苯(TNT)的中间物和制造聚氨基甲酸酯泡沫塑料的重要原料.为了解DNT对哺乳动物毒作用的危害,观察其毒效应的剂量水平,进行了此项研究.
-
随机效应Logistic回归模型在致畸研究中的应用
1.问题的提出在致畸试验研究资料中,传统的统计方法是以各处理组中孕鼠的仔鼠为观察单位,用统计学中两个率的u检验或χ2检验分析各组胎鼠死亡率或致畸率等有无差别,评价受试物有无毒作用.这种统计处理忽视了一个可能的影响因素,即窝别效应(litermata effects).由于窝别效应的存在,各比较组仔鼠间发生毒作用的概率不完全相互独立.从统计学角度认为,这类资料的数据不服从二项分布(该分布要求各个观察单位是否发生某事件应相互独立).由于窝别效应作用和用仔鼠作为观察单位,人为增大样本例数,会低估两率差的标准误(率的U检验),得到较大的u值或χ2值,增大了犯1型误差(即假阳性)的概率.因此,近年来一些统计学家和毒理学家认为对类似资料作统计学处理时,应考虑窝别效应对结果的影响[1,2],在扣除窝别效应的前提下,比较组间的差别,才能更真实的反映受试物的毒作用.随机效应(random effect) logistic回归模型可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适用于结果变量为两分类且以窝别(litter)为处理单位的资料.
-
2,6-二叔丁基对甲酚对大鼠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在我国生产历史十分短暂,主要用于合成橡胶、聚乙烯及聚丙烯纤维的稳定剂.此外还用于食品工业中的氧化剂.
-
个体对毒作用敏感性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环境中某些毒物在相同剂量及接触条件下作用于人群,其中个体之间的反应会有很大的差异.对有些人可无任何作用,但对有些人则出现严重损害以至死亡.那些出现超乎常人反应的人被认为对毒作用有敏感性又称为高危个体.以吸烟的损害为例,可从对呼吸道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以至出现肺癌.而出现肺癌的人约为吸烟人数的10%左右.这些人被看作是吸烟引致肺癌的高危个体.在预防工作中,若能及早发现这些敏感者的存在,有针对性地给予适当的保护措施,比之对整个人群采取全面无差别的保护,可能更为节省人力、物力,并得到更好的效果.近年对于高危个体出现的原因,检出方法的研究已有不少的进展.这方面探讨的深入,对于中毒机理的认识以及实际防治工作的发展都将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毒作用敏感性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这一领域的概况我们已作过归纳[1].近年又有了新的发展,本人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
室内挥发性有机物对小鼠精子形态的影响
近年,室内挥发性有机物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受到广泛的关注,国内外对挥发性有机物定性、定量分析及膜刺激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对挥发性有机物的特殊毒作用研究甚少.我们通过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探讨室内挥发性有机物对生殖能力的影响,为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特殊毒性提供理论基础.
-
3-09 转基因T5线辣椒30 d喂养试验
目的评价转基因T5线辣椒的毒性.方法大鼠30 d喂养实验.结果受试动物连续灌胃转基因T5线辣椒30 d后,各组动物健康状况良好,实验组与对照组体重基本同步增长,各剂量组体重、脏器系数、血液学检查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生化指标实验组和对照组检查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各剂量组和对照组的被检脏器均未见病理改变.结论转基因T5线辣椒对大鼠30 d喂养试验未见毒作用和不良影响.
-
沙尘暴细颗粒物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体外毒作用
目的探寻沙尘暴细颗粒物(PM2.5)不同成分对肺泡巨噬细胞(AM)的毒作用机制.
-
我国时间毒理学研究现状
时间毒理学(Chronotoxicology)[1]是时间生物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是探讨外源性有害因素与内源性生物节律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时间毒理学一般研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应用时间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有机体的内在生物节律对毒物作用或体内过程的影响,二是研究毒物对机体生物节律的损害作用,特别是毒物的时间毒性以及毒作用的各种时间-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国外早关于动物对毒物有时间耐受性的文献见于50年代[2],而我国则从80年代起开始出现相关的报道,主要的研究集中在药物时间毒理学和农药时间毒理学两个方面.
-
都市女性掀起喝花茶美容热
大部分的花茶如玫瑰、薰衣草、洋甘菊和薄荷等都具有养颜、抗衰老及滋润肌肤的美容功效,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美白肌肤,同时有很好的排毒作用,对保持身材纤瘦非常有益.
-
59例胞二磷胆碱治疗链霉素引起的眩晕、耳鸣的临床观察
链霉素是治疗结核病重要药物,但其耳毒作用较常见,且产生不良反应持续时间长,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影响.1994~1998年5年间用胞二磷胆碱治疗链霉素引起眩晕、耳鸣的耳毒副作用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
医疗用品中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环氧乙烷在室温、常压下为元色气体,具有芳香的醚味,其气体可被某些固体(如橡胶、塑料等)所吸收.环氧乙烷液体和气体均有较强的杀微生物作用,具有穿透性强、不损坏消毒物品、杀菌光谱、消毒效果可靠的特点.少量环氧乙烷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急性中毒,环氧乙烷是一种烷基化剂,有致癌及细胞原浆毒作用.国家标准规定:一次性使用医疗用消毒后的环氧乙烷残留量≤10μg/g.为了准确检测环氧乙烷残留量,我们采用分离度高的毛细管色谱柱对实验方法进行了探讨.
-
剂量-效应关系在毒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剂量-效应(反应)关系的研究是毒理学一项重要的应用基础研究.传统的基础毒理学首先要树立一个剂量-效应关系的概念,因为物质产生毒性是有条件的,是可以控制的,首要条件是剂量."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已是一句名言,而判断引起毒性大小的剂量,则是依据毒作用生物学效应谱的观察.
-
中药解酒知多少
酒可人药,《黄帝内经》早有记载.少量饮之,能通经络,活血脉,解疲乏,对身体有益;多饮则会"酒醉"、"中酒毒",现代医学称为酒精中毒,对身体十分有害.祖国医学浩瀚的药海中,能治疗酒精中毒的方药不胜枚举.今将常用药物中,具有解酒毒作用的部分中药简介如下;
-
热毒净在体外对EB病毒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儿童期常见EB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院儿科长期以来应用中药热毒净(RDJ)治疗EB引起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1,2].本实验研究了热毒净对Raji细胞EB病毒早期抗原表达的影响,为热毒净的抗EB病毒作用提供新的依据.
-
扶正抑瘤法在大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属中医"锁肛痔"、"脏毒"、" 瘕"、"积聚"等范畴.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这与中老年人身体虚弱,免疫机能下降,应激能力低下有关.因此,对于大肠癌的治疗历来都以扶正祛邪法,扶正则补气血阴阳不足,祛邪则除气血痰食结聚.但验之临床,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大肠癌的病邪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气血痰食结聚,而是人体内具有致癌作用的瘤毒.只有体内气血痰食结聚,没有致癌的特殊毒邪,是不会患大肠癌的.因此在治疗大肠癌时必须高度重视致癌毒邪的特殊性,采用有明显抑制瘤毒作用的药物,方能取得较好疗效.笔者览历代治瘤法方,究数载临床体验,以扶正抑瘤为原则,视具体情况分别以调中抑瘤、温阳抑瘤、益阴抑瘤、散结抑瘤法治疗大肠癌数百例,取得了较好效果.兹介绍于次,供同道参酌.
-
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
荔枝核是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成熟种子,又名荔仁或荔核,味甘、微苦,归肝、肾经.功效行气散结、祛寒止痛.荔枝核的化学成分有甾类、皂苷、挥发油、鞣质、脂肪酸、聚合花色素、糖类、蛋白质以及无机盐[1,2].有文献报道荔枝核有降血糖、调血脂和抗氧化、保肝作用,水提取物及黄酮类化合物体外实验对乙肝病毒HBsAg,HBeAg,HBV-D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4].为了探讨荔枝核是否具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进行了荔枝核黄酮化合物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
-
中华眼镜蛇毒诱导人类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凋亡报告
我们尝试应用近年发展起来的对恶性实体肿瘤有较高可评估率的新方法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肿瘤化疗药物敏感试验法(ATP-TCA法),测定眼镜蛇毒对人类小涎腺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测定眼镜蛇毒与癌细胞存活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应用HE染色观察眼镜蛇毒作用NACC细胞后其细胞形态学的改变,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眼镜蛇毒作用后的NACC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实验,为眼镜蛇毒的抗肿瘤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
CPG-ODN介导活化的人免疫细胞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目的:探讨CpG-ODN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对HBV复制和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CpG-ODN体外刺激PBMC,ELISA测培养液IFN-α及IFN-γ的分泌;将CpG-ODN介导活化的PBMC与HepG2.2.15细胞按一定比例共孵育1d、2d和3d后,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分泌,荧光定量PCR检测HepG2.2.15细胞内HBV DNA和HBV mRNA的含量;并以MTT和酶学检测活化的PBMC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CpG-ODN有效诱导PBMC分泌IFN-α和IFN-γ;CpG-ODN本身虽不能直接抑制HBV的复制,但由CpGODN介导活化的PBMC却能显著减少HepG2.2.15细胞对HBsAg、HBeAg的分泌,同时对HBV DNA和HBV mRNA的抑制作用亦明显增强;CpG-ODN介导活化的PBMC对HepG2.2.15的杀伤作用增强.结论:CpG-ODN可通过活化机体免疫细胞,而具有明显的抗HBV复制和表达作用.
-
氟达拉滨化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及相关机会性感染
氟达拉滨是一种具有淋巴毒作用的抗代谢类药物,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及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