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周细胞在肾脏纤维化形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静;刘必成

    周细胞是一种血管壁细胞,位于微血管系统(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前微动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和集合细静脉)的内皮细胞基底膜侧。肾脏周细胞不完全包埋于毛细血管基底膜样物质中,与内皮细胞间存在榫-穴样接触。周细胞有多种起源,且它的体内识别还存在困难。研究表明周细胞和血管周围成纤维细胞是肌成纤维细胞的主要前体细胞,在肾脏纤维化形成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周细胞与内皮细胞间存在许多信号传导通路,包括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受体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受体信号通路、Ang/Tie信号通路等。这些信号通路的提出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 血管发生及其与神经发生之间联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伯凯;陈建伟;郑雅媛;李佳盈;翁颖盛

    神经细胞和血管细胞在结构上互相联系,在发育中共同接受一些信号系统的调控,以此建立正确的联系和网络系统.虽然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表面上相互独立,但是很多研究表明,神经血管系统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明确神经血管系统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深入了解许多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且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作者对血管发生及其与神经发生之间联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肾纤维化络病实质及辨治探讨

    作者:钟建;赵宁博

    对肾纤维化络病实质进行论述,并探讨相应的中医治疗策略.认为周细胞-内皮细胞对话失控致肾脏纤维化(RIF)机制与中医久病入络致癥积形成的病机存在关联性,二者具有同样的生物学基础;提出扶助正气和祛邪通络是中医药治疗RIF久病入络的重要策略.

  • 吲哚-2,3双加氧酶(IDO)调节免疫的新进展

    作者:贺继刚;严丹(综述);王平;李洪荣(审校)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一种含血红素限速酶,其催化色氨酸转化为犬尿氨酸,而犬尿氨酸是色氨酸主要代谢产物。IDO已经在非肝细胞中被发现,主要表达于滋养层细胞,树突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IDO的表达与T细胞的免疫调节相关,其主要通过降解外周细胞中的色氨酸发挥调节作用。色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是所有生命合成蛋白的一种重要原料并参与其它重要的代谢功能。本文将对IDO的免疫调节的机制新进展做一综述。

  • 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选择性培养

    作者:陈百华;姜德咏;唐罗生

    目的:选择性分离、培养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方法:采用有限的胶原酶消化和筛网过滤,辅以细胞的克隆分离和除杂,培养近乎纯净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结果:原代培养时,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形态不规则,呈现出典型的非接触性抑制重叠融合生长;传代培养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第3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10天进入平台期.培养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对单克隆抗体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染色显阳性,而对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抗GFAP抗原抗体染色显阴性.结论:此方法能简单、经济、有效地获得了较纯净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纯净度>98%),并能连续传代,为研究与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有关的各种正常生理或病理过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 糖尿病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凋亡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波;张学东

    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的进展,已证实糖尿病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丧失是由细胞凋亡所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水平的增加使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内氧自由基产生增加,导致DNA修复酶聚ADP核糖多聚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激活、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的释放激活半胱天冬酶(caspase)家族、周细胞内Ca2+浓度增加、激活核转录因子-κB(the nuclear factor-κB,NF-κB),从而引起细胞凋亡.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多等原因,视网膜长期处于低氧状态.低氧则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DNA损伤、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加、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低表达,导致细胞凋亡.糖尿病患者体内高血糖水平和继发形成的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都能够使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Bax基因高表达与Bcl-2基因的表达减少,引起促凋亡、抗凋亡基因比例失衡,导致细胞凋亡.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DEF)可以增加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内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mRNA转录水平,阻止高糖引起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内氧自由基的增加,因而具有细胞凋亡作用.糖尿病患者体内PDEF水平的降低,导致了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凋亡的发生.

  • 星形细胞肿瘤微血管组织芯片的构建和微血管壁组成细胞研究

    作者:王清良;卞修武;章容;蒋雪峰

    目的 初步探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新生微血管的管壁组成成分与微血管构筑异质性(tumor microvascular architecture phenotype heterogeneity,T-MAPH)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45例人脑星形细胞肿瘤标本,选择其新生微血管形态不同的"热点区域"制备组织芯片;在此基础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别进行GFAP、CD34和α-SMA标记,观察微血管管壁组成细胞的免疫表型与其不同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幼稚微血管、厚壁微血管、肾小球样微血管及薄壁、蛇行状微血管等各种形态特征的153点组织芯片;各种形态的微血管中均可检测到呈单层排列、位于微血管内层的CD34阳性的内皮细胞;α-SMA阳性反应可见于内皮细胞外相当于周细胞处,其阳性表达范围及数目在不同形态的微血管中呈现多样性:幼稚微血管仅见少量表达,而在厚壁和"肾小球样"微血管中α-SMA阳性细胞多呈活跃增生的单层或多层.结论 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形态构筑的多样性(异质性)是由内皮细胞和α-SMA阳性周细胞共同参与形成的,而后者的作用可能更为突出和重要.

  • 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血管新生和肿瘤进展的影响

    作者:王璐;李玉林;张丽红;高旭兰;吴珊;寇伯君;朱桂彬;李岩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对血管新生和肿瘤进展的影响.方法:收集74例胃癌标本,采用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技术,观察MMP-9、CD34、α-SMA、Ⅳ型胶原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MMP-9的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MVD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MMP-9阳性组MVD值高于阴性组(P<0.05);MMP-9阳性的周细胞数(PN)与MVD值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9055);Ⅳ型胶原与MMP-9染色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9可促进血管新生并对肿瘤的浸润、转移具有正相关作用.

  • 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

    作者:黄文斌;刘晓红;周晓军;周航波

    患者男,43岁,因鼻塞5个月入院.入院后检查发现鼻腔内可见一大小约3 cm×2 cm的肿块,表面黏膜完整.CT检查发现鼻腔内有一占位性病变,直径3 cm.临床诊断:血管纤维瘤,遂经鼻腔行肿块切除术.

  • 血管周细胞及其肿瘤

    作者:纪小龙;申明识;尹彤

    近5年来,病理学领域中的一个新的概念血管周细胞正逐渐被认识,而其相应的实际应用却越来越广泛.现将血管周细胞及其肿瘤的关系介绍如下.

    关键词: 肿瘤 周细胞
  •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

    作者:查雨锋;傅晓钟;张顺;罗敏;欧瑜;董永喜;王爱民;王永林

    目的:应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microvessel endothelial cells,BMECs )与脑微血管周细胞(brain-microvessel pericytes,BMPC )、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共培养建立可模拟在体状态的体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模型。方法原代分离、纯化和培养大鼠BMECs、BMPC和AS,通过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定原代培养的细胞,应用Millicell细胞培养插(孔径0.4μm)建立5种不同类型的体外BBB模型,经跨内皮电阻值(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荧光素钠通透性(sodium fluorescent,Na-FLU )、碱性磷酸酶(AK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1)的表达测定以及阳性药在体内和体外BBB通透量的相似性,比较评价其屏障功能。结果原代培养的BMECs呈典型的铺路卵石样结构,BMPC胞体较大且呈分枝状,AS 有细长突触,胞质较浅;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实原代细胞为目标细胞;BMECs与BMPC、AS共培养后TEER值可达(478±25)Ω·cm2,Na-FLU 的表观渗透系数为[(8.23±0.78)×10-6]cm·s-1,AKP和γ-GT1表达分别为(6.90±0.27)金氏单位· g-1 Pro,(4.39±0.32)μg·g-1 Pro;阳性药在体外BBB的表观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app )与在体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2)。结论原代培养的大鼠BMECs与BMPC、AS共培养建立的体外BBB模型在形态、结构及屏障功能方面具备BBB的基本特征,为研究BBB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筛选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有用工具。

  • 糖尿病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脑周细胞的变化

    作者:谈启松;陈二峰;卞尔保;马春春;熊志刚;赵兵

    目的 探讨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脑周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1型糖尿病高血糖C57BL/6小鼠模型,以线栓法为基础使大脑中动脉缺血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使用行为学、组织化学、qRT-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对比观察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组)、糖尿病高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高糖并缺血组)大脑皮质区周细胞数量改变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及TTC染色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血组缺血1h再灌注24 h后脑组织中α-SMA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梗死脑组织水肿明显(P<0.05);高糖并缺血组再灌注24 h,α-SMA阳性细胞数目较同期缺血组更多,梗死区域水肿极严重(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显示高糖并缺血组α-SMA蛋白对应基因、α-SM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缺血组(P<0.05).结论 糖尿病高血糖与缺血再灌注两种损伤机制同时作用于脑组织时,使脑组织损伤更严重,损伤区域α-SMA的表达增强,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 婴幼儿型血管瘤细胞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家红;张新月;叶晓星;肖海;徐仙赟;刘潜

    婴幼儿型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良性肿瘤.探讨IH的组织形态特点对阐明其增生和消退的机制有重要作用.肿瘤的组织学成分包括肿瘤细胞和间质成分,目前研究显示血管瘤干细胞、血管瘤内皮细胞、周细胞、脂肪细胞及肥大细胞是构成IH的主要细胞成分.本文将总结这些细胞在IH中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IH中可能的变化和作用,为深入研究IH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周细胞与肾间质纤维化关系综述

    作者:黄伟;沈金峰;谢娟;晏子友;黄勇

    追本溯源, 内外致病因素引起的肾组织损伤及损伤后的修复失控是产生肾脏纤维化的原因,其中包括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 二者相互影响,协同进展,使有效的肾单位减少,肾小球滤过下降. 在肾脏损伤过程中,肾间质肌成纤维细胞增殖, 细胞外胶原分泌增多,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增加,而另一方面ECM的降解减少,破坏了细胞外基质降解与合成之间的平衡,ECM在肾间质不断增多,导致肾间质纤维化,进而发展至终末期慢性肾衰竭. 传统观念认为, 致纤维化的肌成纤维细胞主要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而近的研究表明,血管周细胞在许多器官组织中的纤维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也包括肾脏[1]. 目前研究表明,肾脏周细胞能够对肾间质纤维化产生影响.

  •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表达与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学的改变

    作者:刘宁宁;才娜;陈蕾

    目的 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 mRNA在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模型视网膜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1个月组( DMl)、3个月组(DM3)和6个月组(DM6)与正常对照1个月组(CON1)、3个月组(CON3)、6个月组(CON6),每组各8只.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行视网膜血管铺片和PEDF mRNA的原位杂交,观察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的改变和PEDF mRNA表达情况.结果 (1)DM3和DM6组可见毛细血管迂曲,走形不规则,管腔粗细不均,以DM6组病变重,可见无细胞毛细血管.(2)周细胞数量:DM1组与CON1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N1组6.45±0.64,DM1组6.52±0.75,P>0.05),DM3及DM6组均较CON3组、CON6组明显减少(CON3组6.51±0.70、DM3组6.06±0.65,CON6组6.47 ±0.60、DM6组5.45±0.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 CON1和DM1组PEDF mRNA在节细胞层、内核层及RPE层均有阳性细胞表达,CON1组64±10、DM1组53 ±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N3组和DM3组PDEF mRNA在节细胞层、内核层、RPE层阳性反应细胞表达减少,CON3组68 ±11、DM3组4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6组和DM6组PEDF mRNA仅在内核层和节细胞层表达,RPE层只见极少阳性细胞,CON6组58 ±8、DM6组34±1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与周细胞数量减少、PEDF mRNA表达降低密切相关,两者的表达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存在时效和空间关系.

  • 高糖及不同幅度高糖波动下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增生与凋亡的研究

    作者:匡洪宇;段鹏;马丽丽;朱雪磊;江红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下的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增生、细胞周期改变及凋亡与葡萄糖浓度及高糖波动幅度的相关性,并对比同一水平下恒定高糖与高糖波动对周细胞作用的强度.方法 以体外培养3代近融合的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为对象,分别在不同浓度高糖(15 mmol·L-1、25 mmol·L-1、35 mmol·L-1)、不同幅度的高糖波动(5.5/15 mmol·L-1、5.5/25 mmol·L-1、5.5/35 mmol·L-1)及对照组(5.5 mmol·L-1)下孵育7 d,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周细胞增生情况;流式细胞术观察周细胞细胞周期变化情况;TUNEL法检测培养后周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1)高糖及高糖波动抑制周细胞增生,与葡萄糖浓度及高糖波动幅度呈正相关(P<0.01),同一水平下持续高糖组作用强于高糖波动组(P<0.05);(2)高糖及高糖波动阻滞周细胞周期,使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G2/M细胞比例无明显改变;(3)高糖及高糖波动诱导周细胞凋亡,高糖各组凋亡率分别为23.78%、37.22%、48.73%,而高糖波动组分别为15.53%、28.73%、39.14%,与对照组的4.2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周细胞凋亡率与高糖的浓度呈正相关(P<0.01);与高糖波动幅度呈正相关(P<0.01);同一水平下持续高糖组作用强于高糖波动组(P<0.05).结论 同一水平下恒定高糖较高糖波动可能具有更强的周细胞增生抑制、周期阻滞及诱导凋亡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葡萄糖浓度及波动的幅度正相关.

  • 免疫磁珠法原代分离培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

    作者:王应利;郭斌;惠延年;张晓光;陈立军;马吉献

    目的建立免疫磁珠法原代分离纯化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并确定其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免疫磁珠法结合传统的胶原酶消化及筛网过滤法分离出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采用含有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通过周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方式初步鉴别,再进行细胞α-SMA,vWF,GFAP抗体免疫组织化学特征鉴定,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行周细胞PDGFR-β和desmin抗体荧光双标观察.周细胞生长曲线通过MTT法测定.结果本法获得的周细胞纯度可达98%,并能连续传代.原代周细胞约2~3周融合,传代后生长和融合速度加快,细胞形态不规则,胞内可见丝状结构,无接触性抑制.免疫组化证实周细胞胞浆内α-SMA蛋白表达阳性,内皮细胞特异性vWF因子表达阴性,胶质细胞特异性GFAP表达阴性.激光共聚焦显示周细胞PDGFR-β和desmin抗原表达均为阳性.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应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培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获得高度纯化的周细胞具有明确的免疫组化特征,可用于相关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进一步研究.

  • 选择性培养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

    作者:罗静;姜德咏;唐罗生

    目的建立选择性培养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的简要方法.方法采用机械除杂法或等密度沉降分离法,培养皿用不同的基质成分包埋,培养液中加入有利于细胞生长的添加物.结果原代培养的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纯净度>95%,能连续传代.周细胞在传代后不规则形状及细胞内微丝更明显.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融合后呈"铺路石"样改变.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对Ⅷ因子相关抗体染色阳性.视网膜周细胞对单克隆抗体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染色阳性.结论用明胶包被培养皿,在培养液中加入肝素、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高浓度的胎牛血清可获得较纯的内皮细胞.而周细胞适合的培养液为DMEM加入20g·L-1胎牛血清.利用Percoll分离液也可分离培养出较纯的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

  • 周细胞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陈百华;姜德咏

    随着对周细胞生理、生化的研究进展,研究者们发现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通过对周细胞的研究有助于阐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从而为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的选择性培养

    作者:刘光辉;孟春;徐朝阳;刘安;黄以鹏;黄陈稳

    背景 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RMP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视为潜在的治疗靶点.然而因组织材料来源受限及细胞分离纯化不易,RMPs体外研究工作的开展受到了限制. 目的 建立简便的大鼠RMPs分离、培养和纯化方法.方法 摘取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的眼球,置于体积分数75%乙醇中浸泡1 min,用眼科显微手术器械分离获取视网膜并将其剪成碎片,依次用2.5 g/L胰蛋白酶和2 g/L Ⅰ型胶原酶各消化15 min,消化后分别过直径100 μm和55 μm滤网,收集视网膜消化后的微血管片段,用含有体积分数20%胎牛血清的低糖型DMEM接种于6孔板,至培养14 ~ 16 d细胞达到80%~90%融合时进行消化传代,培养和传代期间通过换液法及差异消化法去除杂质细胞.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态,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von Willebrand因子(vW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以鉴定RMPs. 结果 RMPs在接种后24 ~ 48 h自微血管片段中迁移出,7d后形成中等大的细胞集落,14~ 16 d后达到80% ~ 90%融合状态.RMPs传代后生长速度加快,至12~14 d达到融合.形态学鉴定显示,培养的细胞呈宽大、扁平、不规则形并伴多个突起的典型周细胞形态特征,且传代至第9代形态特征无明显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所培养的细胞均不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vWF,约96%的细胞对周细胞标志物α-SMA或PDGFR-β抗体呈阳性反应,极少量细胞对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GFAP抗体呈阳性表达. 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经济的大鼠RMPs分离、纯化、培养方法,可以获得理想的高纯度RMPs.

205 条记录 6/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