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临床分离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及毒力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肖肖;马传玲;刘海洋;毕文姿;卢鸿;周铁丽

    目的 了解本院临床分离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以及其与毒力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临床分离的肠球菌348株,其中粪肠球菌156株,屎肠球菌192株.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PCR方法筛查4种常见的肠球菌毒力基因esp、gelE、agg和ace的存在情况,统计分析肠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与毒力基因的关系.结果 348株肠球菌毒力基因esp、gelE、agg和ace的检出率分别为80.5%、46.0%、46.6%和44.3%,除esp基因外(P=0.078),粪肠球菌中的其他3种毒力基因的携带率均显著高于屎肠球菌(P<0.01);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阳性率为54.6%(190/348),其中粪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阳性率为75.6%(118/156),屎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阳性率为37.5%(72/192);粪肠球菌esp、gelE和agg基因的携带与其生物膜形成阳性率密切相关,而屎肠球菌中,只有esp基因的携带与其生物膜形成阳性率密切相关(P<0.01).结论 本院分离的肠球菌具有较高的毒力基因携带率和生物膜形成能力,肠球菌毒力基因esp、gel和agg的携带与其生物膜形成密切相关.

  • 宁夏地区福氏4c志贺菌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研究

    作者:郭邦成;闫立群;郝琼;刘翔;谢明英;景怀琦;王鑫

    目的 掌握宁夏地区福氏4c志贺菌(S.F4c)毒力基因的流行模式、分子分型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为本地区S.F4c志贺菌防控提供资料.方法 应用PCR方法对34株S.F4c志贺菌的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志贺肠毒素2基因(sen)、志贺肠毒素1基因(setlA)以及侵袭相关位点基因(invasion associated locus,ial)进行检测;采用Kirby-Bauer法检测其对10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参考美国CDC的PulseNet实验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PFGE分型,使用BioNumerics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4株S.F4c型志贺菌ipaH、sen、setlA和ial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100%、94.11%、94.11%、88.24%;所有菌株均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其中氨苄西林(AMP)、四环素(TE)、奈啶酸(NA)、阿莫西林(AML)的耐药率高,达到100%,其次是复方新诺明(SXT),耐药率为90.62%,对庆大霉素(CN)、头孢噻肟(CTX)、利福平(RD)完全敏感;34株S.F4c菌株分为9个带型,其中NX0001型11株,为宁夏省的优势带型,占32.35%,其次是NX0005、NX0003型,分别为8株(23.53%)和7(20.59%)株.结论 S.F4c具有很强的毒性作用;该菌株目前已对临床常用抗生素产生较高的耐药性,且多重耐药严重;不同地区分离菌株的同源性较高.

  • 利用基因芯片对赖型钩体毒力基因差异表达与致病相关性的探讨

    作者:余德立;鲍朗

    目的 通过对连续动物传代和试管培养的赖型钩端螺旋体部分致病基因表达差异性的检测,分析赖型钩端螺旋体特异性基因表达与毒力改变之间的联系,了解赖型钩端螺旋体致病过程和发病机制.方法 将27只豚鼠分为3组(n=9),分别经腹部皮下接种1 mL体内培养钩体(体内培养组)、体外培养钩体(体外培养组)或钩体培养基(培养基组),接种钩体浓度为108/mL并处于对数生长期.在接种后15d内观察其发病和死亡状况,测量其体温体质量变化情况,并于接种后第15d将存活豚鼠处死,测量脏器系数,了解经不同环境培养的钩体的毒力情况;以赖型钩端螺旋体标准株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出所选特定基因作为探针,使用点样仪进行芯片点样.分别提取经豚鼠体内连续数代培养的钩端螺旋体RNA与EMJH培养基中培养的钩端螺旋体RNA,逆转录后分别使用Cy5和Cy3进行荧光标记,并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扫描后通过分析两种荧光强度的比值,了解赖型钩端螺旋体相关毒力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 接种后,体内培养组豚鼠存活率为0%,体外培养组豚鼠存活率为88.9%,培养基组豚鼠全部存活;体内培养组豚鼠较其余两组豚鼠体温升高(P<0.05)、体质量下降(P<0.05);体内培养组豚鼠心、肺、肾的脏器系数较体外培养组及培养基组豚鼠更大(P<0.05);解剖后,体内培养组豚鼠肺部出血情况较其余两组更为严重;通过基因芯片,检测到溶血素基因以及其他与钩体生存致病能力相关的基因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变,溶血素基因LA1027、LA1029、LA4004、LA3050、LA3540、LA0327、LA0378、LA1650、LA3937、O抗原连接酶基因LA2089、鞭毛动力蛋白基因LA3576、外膜蛋白基因LA0011及Loa22基因上调.结论 赖型钩体经连续体内培养后毒力增高,钩体毒力变化与其基因表达差异存在联系,了解这些基因的变化意义对阐明钩体的致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 贵阳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菌株毒力基因cagA和vacA的表达情况以及与抗生素耐药之间的关系

    作者:秦丹;朱莉;龙梅;熊妍;刘文莉;全小丽

    目的分析贵阳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cagA和vacA的表达情况 ,以及探讨其和幽门螺杆菌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儿的的胃窦粘膜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31株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agA和vacA的分布情况.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结果本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的cagA基因的阳性率为83 .87% .vacA基因亚型s1a、s1b、s1c、m1和m2的检出率分别为83 .87% (26/31)、0% (0/31)、19 .35% (6/31)、12 .90% (4/31)和74 .19% (23/31).优势基因为vacAs1am2型.毒力基因与不同的疾病之间无相关性.cagA基因和vacA基因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及左氧氟沙星耐药无相关性(P>0 .05).结论贵阳地区儿童的毒力基因cagA+和vacAs1m2型为主.毒力基因与抗生素的耐药性之间无相关性.

  • 深圳地区人群B群链球菌血清学分布和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江凡;王飞玲;路瑞静;周喜友;邹建话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B群链球菌(GBS)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方法 来自深圳4家医院515例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分离株(其中108例侵袭性,112例非侵袭性和295例定植株).所有GBS分离株采用常规血清方法和分子方法进行血清型分型;PCR方法检测GBS分离株的scpB,lmb,hylB,cylE,bac,bca和rib毒力基因;纸片扩散法检测GBS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的敏感度;青霉素的低抑菌浓度(MICs)用E实验检测.结果 分子分型(8个血清型Ⅰa,Ⅰb,Ⅱ~Ⅵ,Ⅸ)与血清分型相符.结合分子分型与血清学分型,血清型Ⅲ是常见的荚膜型(56.5%),然后依次为Ⅰb(17.5%),Ⅰ a(12.6%),V(7.4%),Ⅱ(2.7%),Ⅵ(1.4%),Ⅳ(1.0%)和Ⅸ(1.0%).在不同的人群中Ⅲ型为主要血清型.除Ⅲ型外,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感染人群中,血清型Ⅰa也较为常见(11.1%和29.5%),Ⅰb在定植人群中较为常见(19.3%).PCR检测毒力基因表明在几乎所有分离株中含cylE,lmb,scpB和hylB基因,在515例分离株中发现rib,bca和bac基因分别为29.1%,14.6%和9.7%.此外,一些毒力基因显著与特定的血清型相关,如rib与血清型Ⅲ,Ⅰa和Ⅰb主要相关;bca和bac与血清型Ⅲ和Ⅰb主要相关.药敏结果显示,GBS对β内酰胺酶100%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性分别为67.0%,61.9%和86.0%.结论 GBS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和耐药性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流行病学研究和疫苗设计方面提供重要依据.

  • 深圳地区不同来源空肠弯曲菌毒力基因分布及分子分型研究

    作者:李博;陈辉;鞠长燕;胡鹏威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市售禽类食品和腹泻病人中分离的空肠弯曲菌毒力基因分布及其分子分型情况。方法根据特异性引物,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空肠弯曲菌4种毒力基因(cdtB,cadF,flaA,virB11),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PFGE)对空肠弯曲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3种毒力基因在禽类食品分离株(5株)和腹泻病人分离株(5株)的分布情况一致,均携带 cdtB和 cadF,但均未检出virB11,两种来源菌株 flaA的检出情况分别为3/5和2/5;PFGE聚类分析图谱显示,10株空肠弯曲菌经 Sam I 酶切后可分别产生5~9条 DNA条带的 PFGE带型,其中食品株与病人株之间部分存在高度同源,同源性达到85%以上,但高度同源的菌株之间携带 flaA毒力基因的分布不同。结论深圳地区空肠弯曲菌存在cadF,cdtB,flaA等3种毒力基因,不同来源菌株之间同时具备多样性和同源性,提示空肠弯曲菌腹泻病人的感染来源可能与受污染的禽类食品密切相关,为该地区食源性空肠弯曲菌腹泻病提供基础性资料和依据。

  • 尿培养产CTX-M大肠埃希菌的种系分型及耐药和毒力特点分析

    作者:陈菲;曹小利;程莉;张之烽;徐学静;宁明哲;沈瀚

    目的 分析尿培养产CTX-M大肠埃希菌的种系分型,耐药及毒力特点,指导尿路感染的临床用药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收集鼓楼医院2012年尿培养大肠埃希菌,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双纸片法确定细菌产ESBLs的情况;PCR扩增CTX-M编码基因和毒力基因iutA,ompT,fyuA,fdeC,fimH,traT,cvaC,kpsMT,pap,pAI,usp和chuA;多重PCR分析产CTX-M大肠埃希菌的种系分型;采用肠杆菌属重复基因间隔共有序列-PCR(ERIC-PCR)对细菌进行遗传相关性分析;对比分析产CTX-M组和非产CTX-M组菌株在抗菌药物耐药性和毒力基因之间的差异.结果 162株尿培养大肠埃希菌没有遗传相关性;126株ESBLs阳性菌株中,91株细菌产CTX-M,其中,57株产CTX-M大肠埃希菌属于D型,16株属于B2型.统计学分析发现,ESBLs阳性菌株中,产CTX-M组细菌的耐药率显著高于不产CTX-M组细菌(除亚胺培南外),毒力基因iutA,chuA和traT在产CTX-M细菌组中的流行显著高于非产CTX-M组,P值依次为:0.001,0.006和0.000.结论 产CTX-M大肠埃希菌是鼓楼医院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大多属于D型,其耐药率显著增高,且与毒力基因iutA,chuA和traT密切相关,是尿路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的一个潜在威胁.

  • 江苏省建湖地区大肠埃希菌O157:H7毒力基因分析

    作者:朱根忠;吴芹

    目的 对检测出的17份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阳性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分析.方法 收集江苏省建湖地区2008年5月~9月监测出的17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阳性菌株,利用单一和多重PCR法检测不同来源菌株O157抗原编码(rfbE)、H7鞭毛抗原编码(fliC)、志贺样毒素(stx1和stx2)、溶血素(hly)和黏附抹平因子(eaeA).结果 通过血清学方法确定的17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阳性菌株,再通过PCR法检测,其中15株大肠埃希菌rfbE和fliC基因检测为阳性,确认为EHEC O157:H7,其中9株菌株扩增出全部毒力基因,5株菌株扩增出除stx1外其它全部毒力基因,1株仅检出stx2,hly毒力基因;2株大肠埃希菌rfbE基因检测阳性、fliC基因检测为阴性,确认为O157:H7-大肠埃希菌,无毒力基因检出.结论 该地区存在O157:H7大肠埃希菌强毒株污染,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具潜在的流行性危险,当地疾控部门应加强O157:H7的综合监测.

  • 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非淋病奈瑟菌的毒力相关基因检测

    作者:王涛;王和;佘晓玲;叶长芸

    目的 检测男性泌尿生殖道分离的非淋病奈瑟菌毒力相关基因,探讨非淋病奈瑟菌的致病机理.方法 采用PCR扩增和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检测从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生殖道分离的6个菌种12株非淋病奈瑟菌的毒力相关基因orf1,nspA,PIA,PIB,opa,iga,pilE.结果 12个分离菌株中8株(检出率66.67%)检出毒力相关基因,其中orf1的阳性率为25.00%( 3/12),opa为25.00%( 3/12),PIB为16.67% (2/12),nspA为8.33%(1/12),各菌株均未检出PIA,pilE与iga.结论 感染男性泌尿生殖道的部分非淋病奈瑟菌具有淋病奈瑟菌的毒力相关基因.但这些毒力相关基因并不是非淋病奈瑟菌引起男性生殖道感染的唯一致病因素,非淋病奈瑟菌的男性生殖道致病性可能与其黏膜寄生性等生物学特性有关.

  • 粪肠球菌毒力基因与生物膜形成关系的研究

    作者:程璐;王肖;招洛丹;彭志翔

    目的:探讨粪肠球菌毒力基因gelE、ebpR、srtA、srtC对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结构的影响.方法:用革兰染色和镜检观察粪肠球菌野生株和gelE突变株、ebpR突变株、srtA突变株、srtC突变株菌落形态及镜下形态;分光光度计检测粪肠球菌野生株OG1RF与各毒力基因突变株细菌的生长状况;将粪肠球菌野生株和各毒力基因突变株接种于BHI培养基,厌氧培养4、8、12、16、20、24、36 h形成生物膜,结晶紫染色后在酶标仪595 nm波长下测其吸光度(OD)值,比较各菌株生物膜的形成量;将粪肠球菌野生株和各毒力基因突变株接种于牙本质片,用BHI厌氧培养16h时形成生物膜,扫描电镜观察各菌株生物膜的形态和结构.结果:除粪肠球菌毒力基因gelE突变株细胞链长与野生株有差异外,各毒力突变株与野生株形态上无差异,且其生长速度相似;12h至20 h间,4种突变株生物膜形成量均明显低于野生株(P<0.05);各突变株生物膜形成量以srtA突变株高,geIE、ebpR突变株次之,srtC突变株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野生株形成密集、多层融合成片的生物膜结构,而突变株仅可见堆积的微菌落,未形成网络状结构.结论:毒力基因gelE、ebpR、srtA、srtC均能不同程度影响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成量及其空间结构.

  • 微生物与龋病(三)龋病学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之二

    作者:岳松龄

    本期重点回顾了关于变形链球菌毒力因子的遗传学研究状况,这方面的研究正是当前的热门课题.对变形链球菌的表面蛋白质、糖基转移酶、葡聚糖结合蛋白质、细菌产酸和耐酸众多因子的研究,作了全面而扼要的回顾,其次对与龋病有关的其他细菌的致龋性也作了介绍.

  • 肺炎链球菌流行基因型的细菌毒力及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机制

    作者:周志敏;何群力

    目的 研究分离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IPD)的流行血清基因型、致病毒力基因、大环内酯类耐药机制及与细菌毒力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6月~2016年6月分离鉴定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共12株(观察组),同时收集10株携带肺炎链球菌(对照组);采用多重PCR扩增法进行血清基因型分型,PCR扩增6个致病毒力基因,包括荚膜(cps2A)、细菌素(bacteriocin)、表面黏附素A(psa A)、B组链球菌细胞壁分离蛋白(pcs B)、溶血素(ply)和酪蛋白水解蛋白酶P(clp P),分析其碱基序列的突变情况;采用MIC法测定青霉素、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性和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 基因型14、6A/6B和19F在2组中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A、6C和17F在观察组中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青霉素和红霉素不敏感率和MI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离的IPD血清型主要有19A、6C和17F,共有6种致病毒力基因,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

  • 肺炎链球菌comX基因可影响细菌毒力基因表达

    作者:张雪梅;尹一兵;孟江萍;许颂霄;王虹;黄远帅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相关基因comX与其毒力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插入失活的方法制备肺炎链球菌的相关基因缺陷菌株,通过小鼠毒力实验观察它们毒力的变化,并应用RT-PCR测定肺炎链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透明质酸酶(phd),分泌型IgA结合蛋白(sIgA),肺炎链球菌自溶酶(lytA),肺炎链球菌神经氨酸酶A (nanA)和肺炎链球菌溶血素(ply)在细菌感受态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并比较其在野生和缺陷菌株中的表达的异同.结果:野生菌株的毒力基因受感受态刺激因子(CSP)诱导表达增加;虽comX基因缺陷菌株与野生菌株感染小鼠的能力无显著差异,但其ply基因的表达与comE基因缺陷菌株一样显著低于野生菌株的表达.结论:comX可通过细菌转化的通路影响细菌毒力基因的表达.

  • 葡萄球菌属连续分离株毒力、耐药基因检测与分析

    作者:赵志军;贾伟;杨晓燕;肖月琴;魏军

    0 引言 了解本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连续分离株携带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耐消毒剂基因与pvl毒力基因状况,我们收集了157株SAU菌和187株CNS菌进行mecA,qacA/B,pvl基因检测,报道如下.

  • 志贺菌中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与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关系

    作者:王颖芳;王鹏飞;詹煜慧;张晓萌;段广才;郗园林

    目的 探索志贺菌中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与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关系.方法 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志贺菌的基因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序列,通过多序列比对等方法获得志贺菌中CRISPR1、CRISPR2和CRISPR-Q1的分布情况、重复序列和间隔序列信息,通过BLAST方法获得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在志贺菌中的分布情况,SPSS 21.0软件分析CRISPR与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关系.结果 志贺菌中的CRISPR1和CRISPR2在不同菌株中的间隔序列差别较大,CRISPR-Q1分布更为广泛(超过99%).毒力基因在志贺菌中分布比较广泛(均超过56%),耐药基因中的blaOXA-1、camr、Sul2、tetB分布也比较广(超过50%).CRISPR1/CRISPR2与是否携带9种毒力基因、4种耐药基因有关(P<0.05),CRISPR-Q1与是否携带3种毒力基因、4种耐药基因有关(P<0.05).CRISPR1/CRISPR2和CRISPR-Q1均与志贺菌中存在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个数间有统计学关联(P<0.05).CRISPR1/CRISPR2与CRISPR-Q1的间隔序列数目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χ2=61.6,P<0.001).结论 志贺菌中不同CRISPR的分布差异比较大,存在的间隔序列数目不等;志贺菌CRISPR与部分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之间存在负相关;CRISPR1/CRISPR2与CRISPR-Q1的间隔序列数目存在正相关.

  • 缺失编码 tRNA 修饰酶 GidA 和 MnmE 的基因后沙门菌的毒力特性

    作者:卓晓琴(摘);江丽君(校)

    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引起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我们之前的研究已显示,在体内和体外感染模型中,葡萄糖抑制性分隔基因的缺失显著地改变了沙门菌的毒力。在大肠杆菌中,GidA和MnmE通过一种后转录机制修改tR-NA而改变了某些细菌因子。因此,我们假设,在沙门菌中GidA和MnmE通过一种相似的机制共同调节毒力基因。为了验证我们的假设,并且检验GidA和MnmE在调节沙门菌毒力方面的相对作用,我们构建了沙门菌的gidA和mnmE单突变株和gidA和mnmE双突变株。体外试验数据显示,和野生株相比,突变株在生长特性、动力性、胞内复制和侵入T84肠上皮细胞等方面都有所降低。体内试验数据表明,和感染野生株的小鼠比较,突变株的炎症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明显减少,而且肝脏和脾脏的组织病变严重程度明显降低。同样,在突变株感染的小鼠中观察到LD50明显增高,用突变株免疫过的小鼠可免受致死剂量的沙门菌野生株的攻击。HPLC分析揭示了gidA和/或mnnE 的缺失改变了tRNA的修饰。总的来说,数据说明GidA和MnmE结合在一起并且通过一种后转录机制修饰tRNA从而调解沙门菌的致病机制。

  • 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白耀霞;余佳佳;徐杰

    肠球菌作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群,可引起菌血症、尿道感染、外科伤口感染等各种感染.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已出现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肠球菌,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挑战.本文就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基因、毒力基因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作一综述,为肠球感染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 兰州市志贺菌相关毒力基因

    作者:郗宁;韩俭;吴玲;李宁荫

    目的 调查兰州市分离志贺菌株的毒力基因型.方法 常规分离志贺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志贺菌肠毒素1基因(set1A和set1B)、志贺菌肠毒素2基因(sen)、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侵袭相关位点基因(ial)和多重调控基因(virA).结果 兰州市志贺菌毒力基因virA、set1A阳性率为100%;ipaH阳性率为93.7%;ial、sell、set1B阳性率分别为56.2%、62.5%、25.0%,set1B仅在福氏志贺菌Ⅳ型中检出.结论 兰州市志贺菌中携带的毒力基因存在差异,virA、set1A和ipaH较稳定,可作为靶基因用于兰州市志贺菌的检验,set1B可用于筛选福氏志贺菌Ⅳ型菌株.

  • 银川市水产品副溶血弧菌病原学特征分析

    作者:闫立群;郭邦成;郝琼;刘翔;魏琼;沈梅;王鑫;景怀琦

    目的 探讨副溶血弧菌(VP)在银川市的流行特点和变异变迁规律,了解该菌是否伴随着沿海地区的变化而呈动态变化,为副溶血弧菌引起疾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食品卫生学检验方法GB/T4789.7进行分离、鉴定;应用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TDH)、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TRH)基因检测.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对分离、鉴定的副溶血弧菌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 166份水产品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4株,检出率14.46%,其中海产品116份,检出23株,阳性检出率为19.83%,淡水产品50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株,阳性检出率为2%;所有菌株几乎不携带毒力基因;通过PFGE分子分型,24株菌共分为14个带型,呈现型别多样性.结论 银川市海产品副溶血弧菌污染状况较为严重.

  • 2011年宁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生物学特性分析

    作者:闫立群;郭邦成;郝琼;谢明英;刘翔;景怀琦;王鑫;薛向阳

    目的 调查宁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人群及动物感染现状,生物型别的分布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的方法分离鉴定菌株,对确认的阳性分离株进行血清学鉴定、生物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猪为宁夏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主要宿主,带菌率较高,检出率为7.02%(34/484);2011年分离的3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以0∶3血清型为主,占分离菌株的71.05%(27/38),其中该型菌株均为生物3型;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为ail+ 、ystA+ 、ystB- 、virF+、yadA+基因型占分离菌株的65.79%(25/38);26株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共分为4个带型,K6GN11C30021 为主要型别,占所有分型菌株的36.00%(9/25).结论 2011年分离到的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以0∶3血清型为主,为生物3型;所有致病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587 条记录 29/30 页 « 12...2223242526272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