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不同疗程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童婷婷;姜政;刘畅;曹国栋;胡丹

    目的 对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7、10、14 d疗效进行Meta分析,以客观评价其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PubMed数据库,查找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不同疗程三联疗法治疗H.pylori感染的相关文献,运用Review Manager5.2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在H.pylori根除率方面,10 d和14 d疗程效果优于7d疗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 d vs.10 d OR=0.72,95%CI:0.53~0.96,P=0.030;7 d vs.14 d OR=0.49,95%CI:0.31~0.79,P=0.003),但10 d和14 d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9,95%CI:0.47~1.34,P=0.390);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7、10、14d3个疗程分别两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dvs.10 d OR=1.05,95%CI:0.75~1.47,P=0.780;7 d vs.14 d OR=0.80,95%CI:0.32~2.00,P=0.630;10 dvs.14 d OR=0.82,95%CI:0.45~1.50,P=0.530);在临床症状缓解率方面,上述各组间对比亦无统计学证据支持何种疗程更加有效(7 d vs.10 d;OR=0.79,95%CI:0.31~2.04,P=0.630;7 d vs.14 d:OR=0.72,95%CI:0.26~2.00,P=0.530;10 d vs.14 d:OR=0.92,95%CI:0.32~2.63,P=0.870).结论 在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治疗H.pylori感染时,结合患者经济负担及依从性考虑,建议用药10 d则可达到治疗目的.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与抑郁症关系研究

    作者:陈美珍;黄永健;张民乐

    目的 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与抑郁症的关联性进行探讨,并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11 年12月至 2013 年3月明确诊断为慢性胃炎伴抑郁症的100例患者分为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各50例,再将Hp感染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试验组患者进行Hp根除治疗,所有患者进行抗抑郁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比较Hp感染组与非Hp感染组治疗前HAMD评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结果 Hp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治疗前HAMD评分分别为(26.54±5.93)、(17.89±5.64)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84,P=0.000);治疗后试验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9,P=0.005).结论 Hp相关性胃炎与抑郁症相关,抗抑郁治疗可明显改善Hp相关性胃炎患者的病情,对提高Hp相关性胃炎与抑郁症的治愈率、降低患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社会卫生保健水平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老年人胃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陶纲;谈小明;陈英;许跃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胃炎患者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该院接受胃镜检查的60岁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499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黄色瘤组186例和非黄色瘤组313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胃黏膜Hp感染、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萎缩、淋巴滤泡等病理表现.结果 黄色瘤组与非黄色瘤组比较,Hp感染率(52.7%、37.3%)、中性粒细胞浸润率(35.5%、24.0%)、腺体萎缩率(36.6%、3.5%)均明显升高(x210.677、7.641、95.606,P<0.01);两组淋巴滤泡检出率(21.0%、2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3,P=0.957).Hp 感染者中性粒细胞浸润(45.8%)、淋巴滤泡检出率(42.6%)均高于Hp阴性者(14.8%、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胃黄色瘤与Hp感染、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萎缩相关,淋巴滤泡形成与Hp感染密切相关,应加强对老年慢性胃炎患者Hp的根治.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铁和维生素B12及叶酸的关系

    作者:鞠丽英;冯玉光;张小茜;李蕾;仲华;谢海;白红霞;王西艳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清铁、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的关系;明确Hp感染导致微量营养素(血清铁、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的复合模式.方法 选择该院门诊患者120例,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Hp阳性胃炎组及Hp阴性胃炎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铁、维生素B12、叶酸的水平.结果 Hp阳性胃炎组患者血清铁、维生素B12和叶酸明显低于Hp阴性胃炎组分别为[(10.891±2.980)μmol/L与(19.232±4.298)μmol/L、(443.865±79.183)μg/L与(602.419±83.860)μg/L、(5.329±1.710)ng/L与(9.033±1.93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感染能够造成血清铁、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下降,从而导致微量营养素(血清铁、维生素B12、叶酸)的缺乏.

  • 氩离子凝固术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观察

    作者:李素玉

    目的 观察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各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对120例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采用APC联合抗HP治疗(雷贝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半月后行胃镜复查.结果 经APC及抗HP治疗后行胃镜复查隆起性病变消退,HP阴性.结论 APC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确切.

  • 细菌与消化道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邢雪峰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性因子,并且是胃腺癌与胃淋巴瘤的诱发因素之一,自从1983年Hp被分离培养成功以来,其与胃部疾患的关系就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被认为是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重要病因和促成因素,与胃腺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瘤(MALT)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特别是Hp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日益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 抗Hp治疗在伴Hp感染胃癌化疗前的应用

    作者:满莉;朴瑛

    目的 探讨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癌患者化疗前应用抗Hp治疗对降低化疗导致呕吐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14C呼气试验检查证实为Hp感染并需要进行化疗的3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B组,每组18例.A组患者化疗前1周口服抗HP三联用药: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g,每天2次,替硝唑500 mg,每天1次,共7d,化疗开始同时应用5-HT3拮抗剂联合激素治疗.B组患者化疗前不予任何治疗,化疗开始用药同A组.每21天为1个治疗周期,疗程共2个周期.结果 A组患者呕吐减轻总有效率为72.22%(13/18),明显高于B组的44.44%(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P<0.05).两组平均完成化疗周期数比较,A组(平均5.2周期)长于B组(平均3.7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前使用抗Hp三联药物可以明显减轻伴Hp感染胃癌患者化疗所致呕吐反应,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

  • 健康教育对提高无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治疗依从性探讨

    作者:许祯;颜冰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无症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健康体检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根除率的影响.方法 从2017年1—6月健康体检人群中抽取无症状Hp感染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体检月份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在该院门诊按常规治疗方案进行除菌治疗.观察组在治疗前进行健康教育,于治疗第7天和停药1个月后进行电话回访;对照组只进行跟踪观察.两组均在停药1个月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Hp根除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Hp根除率达到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无症状Hp感染健康体检人群除菌治疗依从性和Hp根除率,值得临床推广.

  • 某院2010-2011年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莫菊英

    目的 了解某院2010-2011年幽门螺杆菌(Hp)现症感染率.方法 对3 841例患者的Hp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3 841例患者Hp感染阳性1 467 例,阳性率为44%;患者年龄小于或等于20岁,Hp感染阳性204 例;患者年龄大于20岁,Hp感染阳性 1 389 例;其中检查苗族患者2 616 例,侗族患者696例,苗族患者中Hp感染阳性1 181例,侗族患者Hp感染阳性275例,其他族别患者27 例,Hp感染阳性11例.结论 Hp的感染随经济条件,医疗条件,生活方式不同,人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感染率也不相同.调查随年龄增大感染率也明显增高.

  • 13C-尿素呼气试验药物过敏1例处理

    作者:刘春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阴性螺旋形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结肠性癌性息肉等疾病息息相关[1-2],WHO 已将其定义为Ⅰ类致癌源。通过根除Hp可治愈上述疾病或延缓疾病进程[3]。据文献报道,全世界有超过50%的人感染Hp,其中西方国家Hp感染率为25%~50%,发展中国家高达90%[4]。作者前期研究显示,重庆地区人群Hp感染率为30%左右[5]。因此,Hp感染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Hp感染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及阻断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三七柴桂汤治疗消化性溃疡41例疗效观察

    作者:林中

    目的:观察三七柴桂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采用三七柴桂汤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麦滋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总有效率、治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7.6%、85.4%,对照组分别为94.1%、58.8%,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幽门螺杆菌阴转率治疗组为88.2%,对照组为57.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溃疡半年复发率治疗组为10.O%,对照组为43.8%;1年复发率治疗组为13.3%,对照组为56.3%.两组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三七柴桂汤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显著疗效.

  • 贵阳市1 638名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戴自强;周力;杨敏贞;孙岚;江映红;夏贤慧;宋莲香

    目的:调查贵阳市1 638名青少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抽取静脉血2 ml,用同一批试剂盒.检测敏感性>95%,特异性>85%,符合普查要求.结果:贵阳市1 638名青少年Hp感染率85.23%,抗Hp-IgG、抗Hp-IgM阳性率分别为78.39%和40.29%.结论:贵阳市青少年Hp感染率居高,应引起重视.改善社会经济状况,提高人群的文化素质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有效控制HP感染的重要途径.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生长迟缓

    作者:陈晓冰;林希;吴斌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否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国外研究十分活跃.研究表明H.pylori感染儿童较未感染儿童身材矮小,H.pylori感染可能是婴幼儿反复腹泻、营养不良和生长停滞的关键原因,还可能影响青春期生长发育,但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对H.pylori感染与儿童生长迟缓之间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心血管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脂、一氧化氮水平的关系

    作者:陈良海;李刚;李代渝;刘远厚;罗兴林;薛莉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脂、一氧化氮(NO)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心血管疾病患者192例的血清HPIg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结果:HP感染108例,HP感染组的血清TG,ApoB,NOs,NO浓度较未感染组明显升高(P<0.05),TC,Lp(a),LDL-C有增高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结论:HP感染可明显升高血清TG,ApoB,NOS,NO的含量.

  • 40岁以下青年胃癌182例分析

    作者:宫卫东;斯晓明;白俊;金兰;任军

    0 引言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消化道肿瘤死亡的第一位.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多数发生于中年以后,一般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以50~70岁多见,发病高峰为50~60岁. 男性75岁以后,女性80岁以后有所降低[1]. 男女发病之比为2.3~3.6∶1[1].但40岁以下的胃癌患者并不少见,且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 HP相关性胃癌组织中COX-2和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王海鹏;田小林;冉福林;钟漓;庞凌坤;戴凌

    目的:探讨HP相关性胃癌组织中COX-2和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68例胃癌组织为实验对象,各对应的癌旁组织为对照组,并选取20例正常胃组织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样本的COX-2和Bcl-2蛋白,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X-2及Bcl-2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8%和70.6%,25.0%和27.9%,15.0%和30.0%.COX-2及Bcl-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胃癌组织中COX-2与Bcl-2表达显著正相关.HP感染的胃癌组织中COX-2及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无HP感染的胃癌组织.结论:胃癌组织中,HP的感染率较高,HP相关性胃癌中,COX-2与Bcl-2均高度表达且密切相关.HP感染可能通过COX-2的过度表达,诱导细胞增殖并刺激Bcl-2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使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

  • 疣状胃炎160例临床分析

    作者:任喜德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和结果:160例疣状胃炎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腹胀;胃镜下显示成熟型120例病变呈圆形或球形隆起,表面光滑,轮廓清楚;未成熟型40例隆起部形态不规则,高度较低;中央凹陷较浅而大,随隆起形状而异,糜烂面覆盖血痂或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病变位于胃窦部137例,胃体及胃窦部14例,胃体部9例.69例为单发病变,91例多发.采用H2受体拮抗剂治疗治愈率18.33%,单服洛赛克治愈率46.34%,洛赛克+HP清除剂治愈率80.65%,内镜下微波+药物治疗治愈率85.71%.结论:HP感染、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是疣状胃炎发生的易患因素,其内镜下特点是再发性或持续性胃粘膜多发疣状隆起病灶,圆形或不规则形,多数散布于胃窦部.再生性腺体增生是疣状胃炎常见的组织病理学标志.根除HP感染,给予胃粘膜保护剂、抑制胃酸分泌,结合微波等综合治疗,疗效较好.

  • 胆汁反流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分析

    作者:毛美绒;杨红武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胆汁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胃粘膜与之接触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成因是由于胃肠运动功能不协调所致[1].胆汁反流性胃炎可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并存,但感染是否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起作用还不太明确[2].本文为此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检查分别对胆囊炎患者和非胆囊炎患者进行HP检测,以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胆囊炎与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性下.

  • 以埃索美拉唑为核心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35例临床观察

    作者:杨柳青;陈建婷

    我院消化科采用口服以埃索美拉唑为核心的四联疗法根除HP根除率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研究对象 70例为本院2009 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就诊消化科患者 ,男36例,女34例 ,年龄21~51岁.治疗前3d内经本院胃镜检查确诊 ,溃疡大小 4~10 mm ,无出血、幽门梗阻等并发症.胃镜检查时 ,胃窦部取一块胃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 阳性(RUT 检测试剂:广州贝思琪诊断试剂有限公司).所有患者治疗前 1 个月内未使用过羟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者 ,不伴严重疾病、恶性疾病和滥用药物者 .

  •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返流病关系的探讨

    作者:高宁汉;于桂萍

    胃食管返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损伤.

276 条记录 13/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