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创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骺分离一例
同侧创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骺分离是十分罕见的复合损伤,本文报告1例并复习文献3例[1,2],探讨了形成这种损伤的机理和预防。1 典型病例××,男性,8岁,左髋部汽车撞伤后1小时在他院以髋脱位行手法复位治疗失败。伤后24小时入院。查体:左下肢屈曲内收短缩畸形,髋关节弹性固定,左下肢间接测量(髂前上棘至内踝尖距离)较健侧短缩3cm。X线示:左股骨头骨骺分离,骨骺位于髋臼后上方。皮牵引2周手术,术中见股骨头骨骼完全分离,骨骺在髋臼后上方被臀大肌包埋,关节囊后侧撕裂,圆韧带断裂,关节腔充填血凝块。复位后直径1.5mm克氏针2枚内固定。术后6周X线示愈合良好,术后4月髋关节屈伸近正常,内旋外旋受限,X线示股骨头骨骺变小、高度减少。同位素骨扫描示左股骨头骨骺同位素分布不均,右侧分布均匀,提示左侧股骨头缺血坏死。
-
探讨初诊前列腺癌骨转移风险的预测指标
目的 探讨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SA)、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P)以及Gleason评分对骨扫描阳性(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地研究212名初次诊断前列腺癌患者的骨扫描结果和其PSA、ALP、BAP以及Gleason评分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血清PSA、ALP、BAP以及病理Gleason能独立得预测骨扫描转移的阳性结果.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提示血清PSA> 50ng/mL,血清ALP> 1000μg/L,血清BAP >20.1μg/L以及Gleason病理评分7~10分都是骨扫描阳性骨转移结局的危险因素,即具有预测价值.而PSA< 15ng/mL,血清ALP< 130μg/L,血清BAP< 20μg/L以及Gleason病理评分<7的患者骨扫描阳性的可能性很低,可以结合临床情况再考虑做骨扫描检查.结论 除了PSA和Gleason评分两个指标外,血清ALP特别是BAP也可以考虑做为衡量初诊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风险的预测指标.
-
血清PSA结合病理分级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
探讨血清PSA结合前列腺癌病理分级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价值.对202例新诊断的前列腺癌患者, 以同位素全身骨扫描为金标准分为骨转移和非骨转移组, 分析血清PSA水平、病理分级和同位素骨扫描结果的关系.PSA RIA检测结果: 血清PSA<10μg/L和PSA<20μg/L病理分级中、高度分化者骨转移的发生率为7%和6%, 两者无统计学差异; PSA<20μg/L病理分级低度分化者和血清20μg/L<PSA<100μg/L者,骨转移的发生率为33%和39%, 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PSA>100μg/L者骨转移发生率为80%.建议排除对没有骨痛、血清PSA<10μg/L和PSA<20μg/L病理分级中、高度分化者和PSA>100μg/L者行同位素骨扫描.
-
脑实质内恶性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
患者男,50岁,因头痛、头晕伴左侧肢体活动不便1年,加重并伴有恶心、呕吐及视物模糊2个月入院。体检:右眼外展活动障碍,左鼻唇沟变浅,口角右歪,伸舌偏右,左侧肢体肌力Ⅲ级,病理征阳性。CT平扫:右额、颞叶深部见5.9cm×5.5cm×6.0cm大小占位病变,CT值21~40HU,中央密度较低,边缘不规则,左前缘见点状致密钙化灶,瘤周见大片低密度水肿区,右侧脑室前角及第三脑室受压变窄(图1)。CT诊断:右额颞叶恶性胶质瘤,不除外转移瘤。全身同位素骨扫描及胸片未见异常,腹、盆腔B超未见异常。手术所见:肿瘤位于右额颞叶深部,质韧,和周围脑组织黏连紧,血供丰富,主要供血来自大脑中动脉额颞支,肿瘤内含有黏稠黄色液状物。病理:瘤组织大部分坏死,残存瘤组织呈乳头状及腺样排列,乳头中央纤维组织及血管增生,乳头表面被覆立方和柱状上皮细胞,有明显异型性。手术病理诊断:右额颞叶脑实质内恶性脉络丛乳头状瘤。
-
肺癌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K-ras基因是与肺癌密切相关的原癌基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对它的研究主要局限于术后石蜡标本的回顾性研究.我们从肺癌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检测 K-ras基因点突变的情况,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 1.材料:我们检测了100份标本,其中40份为组织标本,包括纤支镜活检组织及术后蜡块(表1);60份为灌洗液标本,来自我院1998~2000年住院及门诊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的患者,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6±12)岁.60例患者中肺癌44例,均为周围型肺癌,其中40例终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活检、手术或经皮肺穿刺等取得病理学确诊,另4例为临床诊断肺癌患者.有16例患者同时具有BALF及组织标本,其中鳞癌7例,腺癌3例,小细胞癌3例,肺泡细胞癌1例,炎症1例,结核1例.16例肺部良性疾病作为实验的阴性对照(表2).所有肺癌患者经胸部CT、腹部B超及同位素骨扫描等检查后,据198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标准进行TNM分期:Ⅰ期5例,Ⅱ期8例,Ⅲa期24例,Ⅲb期20例,Ⅳ期 5例.依据病理标本明确细胞分化程度.
-
外周血PSA mRNA早期诊断前列腺癌转移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前列腺癌(PCa)患者外周血PSA mRNA,以早期诊断前列腺癌转移,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PCa患者14例。年龄50~80岁,平均67岁。JWP分期:A 期2例,B期5例,C期3例,D期4例。对照组包括:BPH患者15例,年龄55~83岁,平均65岁;非癌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28~55岁,平均37岁。PCa患者通过血清PSA测定、直肠指诊、CT、同位素骨扫描进行诊断,并在术前1周、指诊后2周采血。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
-
颈胸椎管内多发性血管外皮细胞瘤一例
患者男性,48岁.因颈后及胸背部疼痛伴左侧肢体麻木及无力入院.查体: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增高,踝震挛(+),左霍夫曼氏征(+),左巴彬氏征(+).MRI检查示颈C6-7及T4-5椎管内硬膜外分别3cm×4cm×5cm和2.5cm×2.5cm×3cm肿瘤,边界清楚,短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明显强化,其中C7处病灶中心有斑块坏死.胸片、B超、血化验及全身同位素骨扫描均未见异常改变.诊断为C6-7、T4-5椎管内多发性肿瘤.手术在全麻下行C6-7、T4-5椎管探查,术中见C6-7、T4-5部位分别有3cm×4cm×5cm和2.5cm×2.5cm×3cm肿瘤,血运十分丰富、质地脆软、无包膜、外观呈灰红色"鱼肉状",肿瘤对局部椎板有侵袭,而肿瘤与硬脊膜无粘连,手术全切肿瘤.术后1周疼痛症状消失,肌力恢复正常.给予局部放射治疗后出院.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血管外皮细胞瘤.光镜下:短梭形瘤细胞,核大小不一,密集排列成编织状,可见核分裂相.瘤组织内血管丰富.免疫组化:瘤细胞Vim(+),EMA(+),S-100(-),VPI(-),CK(-),瘤内血管CD34和SMA阳性.
-
颅骨黄色瘤病一例
患者女性,23岁.1990年起出现多饮、多尿,每日尿量达7000~8000ml.1992年4月在外院检测尿比重为1.002~1.003,注射垂体后叶素后症状好转且尿比重为1.022.后改用双氢克尿塞(DCT)25mg每日三次口服,尿量控制在每日4000ml左右.出院后一直服用DCT,近两年来患者出现头晕,头痛,且左顶部扪及一包块.2000年6月收入我科,头颅CT平扫显示顶枕骨及额骨地图样缺损,CT冠状平扫示垂体柄结节状增生.体检发现身高仅1.47米,左侧颈部可摸及一1cm×2cm大小活动性肿块,边缘光滑、质韧无压痛.同位素骨扫描显示右侧第6、7后肋点状放射性浓集.局麻下行切除术,术中见肿块呈橙黄色,质软,肿块处颅骨缺损.病理诊断为黄色瘤,术后一般情况稳定,七天拆线后出院行放疗.
-
三相同位素骨扫描诊断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的临床意义
背景:由于全髋关节置换后的假体无菌性松动与感染存在相似的临床表现,两种并发症的鉴别诊断很困难.目前没有一种常规检查手段对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具有理想的可靠性,临床上缺乏感染诊断的"金标准".目的:探讨应用99锝m标记的三相同位素骨扫描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1例全髋关节置换后感染患者,均表现为持续性患髋疼痛伴假体松动和血清学指标异常;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63.8(53~74)岁,假体使用时19 14.5(0.5~30)年.以99锝m标记的三相同位素骨扫描观察患者感染区域在血流灌注相、血池相和平衡相放射性核素浓度变化,并且与健侧相同区域对照,采用随机自带软件换算成时间-放射性摄取量梯度曲线,根据曲线差异程度得出诊断结果.同时结合术中组织冰冻切片病理结果(10个高倍视野下中性白细胞计数<5个,提示未感染)分析三相同位素扫描诊断的可靠性.结果与结论:11例患者中2例三相同位索扫描结果阴性,同时术中冰冻病理结果中性白细胞计数<5个,一期假体翻修;8例患者三相同位素扫描结果阳性,冰冻病理切片白细胞计数>5个,骨水泥间隔植入,两期翻修;1例三相同位素扫描结果阴性但病理结果阳性,两期翻修.结果显示三相同位素骨扫描阳性检出率同假体周围感染的确诊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翻修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血清PSA、PSAD结合病理分级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PCa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新的诊断技术的应用,近年来我国PCa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由于PCa早期症状不太典型,故在首次就诊时约有2/3患者已有远处转移,尤其是骨转移[1].而准确的临床分期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骨转移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同位素骨扫描 -
表现为块状影的不典型结核三例误诊分析
病例资料 例1:男,51岁,因高热消瘦20余天入院。体温37.8~39.8℃,血沉90~120mm/h。胸片示右侧肺门增大,胸部CT示右肺门2cm×2cm大小之肿块,MRI报告右肺中央型肺癌。因病灶位于肺门未能行纤支镜活检,加之患者拒绝开胸肺活检。入院后第3周予抗结核治疗,2周后体温、血沉逐渐降至正常,2个月后X线示肺门肿块消失,体重增加。 例2:男,45岁,因高热、消瘦半月入院。体温39.5℃,腰部皮肤呈黑褐色。血沉76~126mm/h。胸片示右上肺陈旧性结核,B超、CT示双肾上腺肿块,右2cm×2.5cm,左1.5cm×1cm,同位素骨扫描示骨转移性肿瘤。诊断:肾上腺肿瘤。因患者拒绝手术探查而行抗结核试验治疗,2周后体温、血沉渐至正常,1个月后左肾上腺肿块消失,右肾上腺肿块明显缩小,3个月后复查肿块消失,血沉正常,体重增加。 例3:女,18岁,因发热、咳嗽、胸闷2个月入院。体温37.4~38.2℃,慢性面容,血沉80~110mm/h。胸片示纵隔增宽及左肺门肿块,CT示左肺门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部分融合。初诊:淋巴瘤。纤支镜见左肺上叶开口处菜花样肉芽肿,病理证实结核。抗结核治疗后肺门肿块及肿大淋巴结消失。讨论 结核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自有效抗结核药使用于临床以来,一段时间结核病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由于用药不规范及结核菌变异,结核发病率又上升,问题严峻,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全球的结核病状态将会迅速恶化。典型部位、典型表现的结核病诊断较易,但非典型部位、非典型表现的结核病易误诊,本文结合文献、分析误诊之原因及对策。
-
肺孤立性纤维肉瘤1例
1病案摘要患者男,17岁.无明显诱因频繁刺激性干咳、胸部隐痛不适4周.胸透示右肺阴影,抗炎治疗效果不明显,2周后症状加重、咳少量白痰,行胸部正侧位片、胸部CT扫描、MRI检查示右肺上叶占位性病变.肺穿刺活检报告为小细胞恶性肿瘤、倾向小细胞癌.头颅CT扫描、同位素骨扫描均未见异常.患者自发病以来无畏寒、发热、盗汗、咯血及浓痰,体重无明显变化.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血、尿、粪常规和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B超及心电图检查无异常发现.
-
警惕肿瘤转移引起的骨痛
王老太今年65岁,平时身体没啥毛病,一直积极参加晨练、登山等老年体育活动.近半年来发现右小腿疼痛,X线拍片检查没发现什么,就按照骨质疏松、退行性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给予药物治疗.但疼痛越来越重,尤其是夜间痛得非常厉害.经过放射性同位素骨扫描(ECT),在胸椎、腰椎和腿部发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病灶,原来是乳腺癌晚期发生了骨转移,小腿痛是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
-
机械性压力与股骨头骨骺坏死关系的动物实验研究
本文模拟先天性髋脱位复位后股骨头受髋臼压迫的情形,将30只幼犬分为四组分别承受不同的压力,并于加压后1、2、3周进行骨内压测定、同位素骨扫描和组织学检查等.结果表明,随着股骨头与髋臼之间压力的增加,头坏死率增加,加压时间延长,坏死程度加重.
-
罕见的肺癌右腹股沟癌转移结节一例
患者男,71岁,因体检时胸部X线片和CT发现右上叶团块状阴影于2001年4月25日入院.胸部X线片及CT检查显示右肺上叶后段有一约4?cm大小团块状阴影,密度均匀,有分叶及毛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右上叶支气管后段粘膜充血,未见新生物.头颅和腹部CT以及全身同位素骨扫描均未发现癌转移灶.入院查体,双侧锁骨上及腋下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诊断为右肺上叶支气管肺癌,行右肺上叶切除术.
-
新兵应力性骨折诊断效能的比较和评价
目的评价和比较临床诊断、X线摄片、超声波诱痛试验、红外线热成像等方法对基础训练期间新兵应力性骨折的诊断效能.方法以同位素骨扫描为金标准,分别对288例可疑应力性骨折患者4种诊断方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指标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临床诊断、X线摄片、超声波诱痛试验、红外线热成像的敏感度分别为97.2%、56.2%、73.1%、9.7%,特异度为84.1%、66.5%、43.5%、100%,准确度为89.7%、61.6%、59.2%、61.3%,Youden 指数为0.81、0.23、0.17、0.10.两名临床医师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94.4%,Kappa值为0.88.经比数积检验,临床诊断方法显著优于其它三种检查方法(P<0.01).红外线热成像与超声波诱痛试验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诊断方法的效能显著优于其它方法,宜在基层部队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