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腰部脊神经根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田欣;朱芳华;耿左军;池琛;李英;黄勃源;刘怀军;池波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评价脊神经根病变中的作用。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膨出导致脊神经根病变的患者和60例健康志愿者,均行磁共振矢状位T1WI、T2WI,轴位T2WI和DTI检查。结果60例患者中,右侧神经根病变者26例,左侧神经根病变者21例,两侧神经根病变者13例。轴位T2 WI示椎间盘突出/膨出导致椎间孔变窄,相应脊神经根病变。 DTI纤维示踪图像显示病变神经根纤维束特征与正常者有显著差异( P <0 f.05),病变者纤维束面积减小,神经根形态聚拢或中断,不显示周围分支。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能够对神经根进行功能成像,定量评价神经根病变,对常规磁共振序列是很好的补充,有望利用DTI所示神经根纤维束面积及形态对神经根病变进行诊断。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膀胱脱细胞基质的标记与归巢

    作者:程诚;易发现

    目前间充质干细胞的示踪与归巢技术在多个临床学科已进入临床治疗阶段,同时膀胱组织工程及生物材料科学的进展也为膀胱的损伤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故本文就BMSCs的示踪及归巢在膀胱组织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铅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宏顺;孟聪申;孙承业

    铅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是通过测定各种介质中4种铅稳定同位素(204pb、206Pb、207Pb和208Pb)的比值,来追踪含铅物质来源的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于考古、地质勘探、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以及医学等专业研究领域,是进行铅污染暴露来源解析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进行阐述.

  • 病案示踪管理系统的设计

    作者:林琳

    本文提出实时记载"病案流通状态",有助于了解每份归档病案的保存状态.保存状态细分为:(1)在库;(2)室内阅览;(3)复印;(4)外借;(5)超期外借;(6)丢失;(7)其他.对每一次病案的流通,要求登记借阅目的.借阅的目的总体分为两类:Ⅰ、院内人员的借阅目的:(1)复诊病人的病案参阅;(2)撰写科研论文;(3)死亡病历讨论;(4)病案资料不完整返修;(5)医疗纠纷的病案使用;(6)晋升职称材料准备.Ⅱ、社会人员的借阅目的:(1)社会调查;(2)流行病学调查;(3)公检法办案取证;(4)社会医疗保险的赔付取证;(5)人口出生证;(6)交通事故;(7)医疗纠纷;(8)伤残证等.

  • 以CM-Dil作为骨髓干细胞移植示踪剂的可行性术

    作者:陈曦;王楚怀;丰岩清;汤其强;李洵桦;梁秀龄

    背景:供体细胞的示踪始终是干细胞移植研究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用于干细胞移植的示踪技术主要有核素、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绿色荧光蛋白、Hoechst和荧光原位杂交等.目的:探讨CM-Dil作为骨髓干细胞移植示踪剂的可行性和示踪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观察,于2004-10/2007-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四五周龄雄性DL小鼠80只为供体,2月龄遗传性肝功能障碍模型TX小鼠40只为受体,均由澳大利亚Dean教授馈赠.CM-Dil为Molecular Probes公司产品.方法:全骨髓法体外分离培养供体鼠骨髓干细胞,加入CM-Dil行荧光标记,无菌条件下经尾静脉注入已放疗的受体鼠体内,注射悬液量为0.2 mL/只,细胞数1.2×107个/只,于移植后不同时间取肝脏标本制备切片.主要观察指标: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CM-Dil标记细胞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荧光标记率.供体细胞移植后在受体鼠肝脏的示踪.PCR半定量分析供体细胞在受体鼠肝脏中的比例.结果:荧光显微镜下CM-Dil标记的骨髓干细胞呈红色荧光,CM-Dil标记率为99.9%.在受体鼠肝脏组织内,CM-Dil的荧光在移植后第1天即可看到,渐增多,第4周达高峰,后渐下降.移植后第7天可检测到Sry基因,随后其变化趋势同CM-Dil荧光.结论:CM-Dil是良好的骨髓干细胞移植示踪剂,第4周时示踪效果为显著.

  • 氯甲基苯甲酰氨荧光染料标记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体内示踪

    作者:钟跃思;林楠;潘楚芝;邓美海;汤照峰;项鹏;许瑞云

    背景:目前广泛应用丁骨髓间质干细胞的标记方法主要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法,但标记与固定程序复杂,操作繁琐,易出现偏差.氯甲基苯甲酰氨(Chloromethyl-benzamidodialkylearbocyanine.CM-Dil)是亲脂性膜荧光染料,能够与含有肽和蛋白质的硫氧基结合进而标记整个细胞.目的:探讨CM-Dil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内示踪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内外细胞学观察,于2007-05/12在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SPF级Wistar大鼠40只,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CM-Dil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方法:在体外,以标记CM-Dil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作为实验组,以未标记CM-Dil的骨髓问质干细胞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细胞生长与增殖情况,MTT法检测细胞牛长增殖情况.在体内,分别将标记CM-Dil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经门静脉移植及肝内培养,于移植后第7,15,21,30天制备肝脏切片.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质干细胞CM-Dil标记率,标记细胞在肝内定植、生长与分布.结果:体外培养结果显示,两组骨髓间质干细胞在细胞生长、增殖、分裂以及形态学上均基本相似,在绿色光激发下,CM-Dil发出红色荧光,24 h后细胞标记率为100%,21 d后CM-Dil标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荧光开始淬灭.体内实验中.经门静脉移植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在肝脏内主要位于间质,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分化细胞;肝内培养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在培养孔内呈"贴壁牛长",为椭圆形分化细胞,未发现骨髓间质干细胞进入并定植于肝组织内:CM-Dil标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荧光开始淬灭的时间亦为21 d.结论:CM-Dil染色简单、方便、稳定,荧光开始淬灭时间较长,可望成为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内示踪的新方法.

  • PKH26荧光标记大鼠内皮祖细胞在慢性损伤肝内迁移示踪

    作者:刘峰;刘志达;武楠;从旭;费然;陈红松;魏来

    背景:课题组早期研究发现门静脉回输内皮祖细胞可以改善肝纤维化,但是将其应用于临床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回输路径、细胞的分布情况等.目的:探讨PKH26荧光标记的大鼠内皮祖细胞在慢性肝损伤肝内迁移过程中的示踪.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8-08/2009-02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完成.材料:SPF级健康成年SD大鼠100只,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红色荧光染料PKH26为SIGMA公司产品.方法:取16只大鼠,贴壁法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并行PKH26体外标记.实验设立3组:正常对照组4只大鼠,不进行任何干预;二甲基亚硝胺组40只大鼠,通过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10 mg/kg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四氯化碳组40只大鼠,通过四氯化碳/橄榄油灌胃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二甲基亚硝胺组、四氯化碳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入1 mL PKH26标记的内皮祖细胞悬液(1×106个细胞).主要观察指标:PKH26标记率和细胞存活率,通过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大鼠损伤肝内内皮祖细胞的迁移及CD31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PKH26标记的内皮祖细胞阳性率为99%,荧光显微观察发现锥虫蓝染色后PKH26标记细胞存活率均>90%.输注1 d后,两种慢性肝损伤模型中的肝内均可见PKH26标记阳性的细胞出现在肝小叶内,并且随时间延长阳性细胞数增加.PKH26标记阳性的细胞主要存在于沿纤维分布的血管内皮和肝小叶内的窦内皮,且血管内皮可见CD31/PK26双阳性细胞.结论:PKH26可以在体外成功标记大鼠内皮祖细胞,并在损伤肝内示踪.

  • 不同方式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染矽尘大鼠体内的归巢

    作者:黄明;周永梅;燕玲;李斌;吴奇峰;梁伟辉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染矽尘大鼠体内能归巢到受损肺部,但何种植入途径在体内的归巢效果更好尚不清楚。
      目的:动态比较观察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染矽尘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
      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供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Lv-eGFP)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受体大鼠用气管内注入法染尘,再随机分为经静脉组和经气管组,将转染Lv-eGFP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经静脉、气管途径注入大鼠体内,在移植后的第1,2,3,4周处死大鼠,取心、肝、脾、肺、肾、脑组织进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图文分析软件计算荧光强度。
      结果与结论:两组大鼠肺组织均可见强烈、分布广泛且持续的绿色荧光,尤以气管、血管周围明显;两组荧光强度均随时间延长呈轻度减低趋势,但两组每周的荧光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大鼠其余各脏器早期也均可见荧光,其中肝、脾、心脏组织荧光强、分布广,肾、脑组织荧光相对较弱、分布较稀疏;随时间推移,各组织荧光均逐渐减弱,面积逐渐减少,到后期仅肝、脾组织可见到较弱、散在荧光分布,脑组织荧光几乎不可见。在同一时间点,两组除第1周脑组织荧光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静脉和气管两种途径植入染矽尘大鼠体内归巢至受损肺部的效率相当。

  • 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对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体外分化的影响

    作者:谢青松;单钰栋;傅小君;许信龙;华杰;闻路通

    背景: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技术是一种经典的干细胞活体无创示踪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干细胞移植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是目前有潜力用于细胞移植治疗的种子细胞之一,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技术是否也能够用于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无创示踪,关键看该材料标记后是否严重影响细胞的分化,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探究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对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体外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用高效重组载体和病毒包装含有目的基因(Oct4,Sox2,Klf4和c-Myc)的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和生产.使用包装有目的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感染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得到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实验分2组:实验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采用超顺磁性氧化铁体外标记后行神经诱导分化,对照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未用超顺磁性氧化铁体外标记)直接行神经诱导分化.对磁标记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进行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诱导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胶质样细胞的比例.结果与结论:①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标记后普鲁士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胞胞浆内含致密铁颗粒;②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进行神经诱导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呈阳性表达;③实验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胶质样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结果表明,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标记对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无明显影响,合理应用这种新型细胞标记术将促进对再生医学种子细胞的研究.

  • 专利蓝示踪预防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的体会

    作者:何建军;任予;刘德纯;王珂;陈武科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淋巴漏.淋巴漏导致皮下积液,因而影响伤口的愈合甚至导致伤口感染.在临床上尽管采用了许多方法,比如加压包扎、加强引流等方法,其效果仍不甚明显.我们受文献[1]介绍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方法的启示,对8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人,在清扫结束后,应用专利蓝示踪结扎淋巴管断端预防腹股沟渗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放射性核素检查在儿童肾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曾纪骅

    儿科核医学泌尿系检查除能提供肾脏及集尿系解剖结构信息外,还能获得重要生理功能参数,其中对肾功能测定尤有价值.这主要归因于有符合肾功能测定要求的放射性药物及放射性核素(核素)示踪、成像技术.核素方法检测儿童肾功能主要有肾小球滤过率(GFR)、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和肾图测定.现就这些检查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作一简述.

  • 神经干内注射Neuro-DiI示踪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维彦;路来金;孙明宇;刘军;邱旭东

    目的 探讨Neuro-DiI在周围神经干内的运输机制及其示踪神经损伤与再生情况.方法 Wistar大鼠30只,分为2组,一组为神经内运输机制的研究,实验组神经离断后远侧断端内注入示踪剂(无轴浆流的运输).对照组为连续性完整神经.进行Neuro-DiI主动运输及被动扩散研究.另一组为神经损伤与再生的示踪研究,实验组为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周围神经干内注射Neuro-DiI,在注射2 d(损伤神经)、3个月(再生神经)后,每组各取10只,观测神经的形态改变、示踪剂运输的速度.结果 ①周围神经干内注射Neuro-DiI,早期在神经干内分布不均匀,但能沿神经轴突主动运输,反映神经轴浆流的活动.在损伤神经不能主动地运输,可以短距离被动扩散.3个月后Neuro-DiI仍在体内存在,在神经干内均匀分布,能较好地反映神经纤维的形态改变.②注射Neuro-DiI后,正常神经轴突内主动运输的速度为(5.8±0.3)mm/d,离断神经被动扩散的速度为(1.2±0.4)mm/d,且被动运输以神经外膜的运输为主.结论 周围神经干内注射Neuro-DiI作示踪,可快速、准确、持久地标记周围神经,且具有轴突特异性,能在形态上准确反映神经损伤及再生情况,Neuro-DiI在周围神经内运输机制主要沿着轴浆流主动运输,也有部分沿着神经外膜进行被动扩散.

  • CM-Dil体外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烧伤大鼠模型肠组织内的示踪

    作者:尹飞;郭丽;孟春阳;周煜博;张晗;王冬耀;杨小玉

    目的:探讨氯甲基苯甲酰胺(CM-Dil)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标记及其在烧伤大鼠模型肠组织内的示踪能力.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扩增BMS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维甲酸(RA)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表面标志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的表达.4、6和8 mg·L-1 CM-Dil标记BMSCs,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CM-Dil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标记率.选用成年雄性Wistar 大鼠,制备烧伤大鼠模型,经球后静脉注射1×107个CM-Dil标记的BMSCs.大鼠烧伤2周及6个月后取肠组织,制备冰冻切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MSCs在大鼠肠组织内的定植情况.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表明,BMSCs诱导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表达NeuN和MAP-2.CCK-8法结果表明,8 mg·L-1CM-Dil组细胞毒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和6 ng·L-1 CM-Di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mg- L-1CM-Dil标记BMSCs对细胞无毒性,标记率达93.9%,细胞形态无改变.冰冻切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M-Dil标记的BMSCs在大鼠烧伤后2周及6个月的肠组织内定植.结论:CM-Dil可以体外标记BMSCs,可以用于BMSCs在烧伤大鼠模型肠组织组织内的示踪研究.

  • 假狂犬病毒(PRV)跨神经元的束路追踪研究(续)

    作者:张敬东;宋薇薇;张向颖;俞兴

    5 PRV在示踪应用中需注意的具体问题5.1病毒株的选择:在设计跨突触研究中,研究者应选择对病毒各种特性熟悉的毒株.PRV-Bartha接近这一标准.然而,使病毒力减弱的基因改变影响了它的趋性,把PRV-Bartha注射到玻璃体内,相对于毒力强的PRV-Becker株,会引起一个有限的感染模式[49].病毒株选择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关于病毒跨突触感染的方向.许多研究在CNS外周投射器官接种,以产生CNS的逆行感染.近观察两种PRV株注入鼠额叶前部皮质后,在运输方向上不同.PRV-Becker既可顺行又可逆行运输,而PRV-Bartha从注射部位只进行一致的逆行运输,不同PRV株在方向选择上的机制还没有被解释.

  • 技术组合创新与检验医学

    作者:迟学芹;孙淑娴;魏雪艳;刘明霞

    所谓组合创新法是研究人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的技术原理通过巧妙地结合或重组,从而获得一个具有完整统一功能的新技术发明.1958年的医学诺贝尔奖得者YEIONT和BESON就是将放射性核素高度灵敏示踪和免疫学抗原、抗体相结合的高度特异性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完全新型的检验技术-放射免疫,它有几个明显的优点(1)有人类历史创造的无数现成技术作为物质基础.(2)以现成的技术为基础,没有原理突破型发明那样的知识难度,有助于开展群众性的发明创造活动.3组合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得当代检验医学科技的面貌焕然一新.

  • 量子点的荧光特性在生物标记成像中的应用及展望

    作者:郑少鸾;朱立新;许小亮;王本忠

    与传统的荧光染料相比,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机荧光纳米材料,具有激发光谱宽而连续、发射光谱窄而对称、光稳定性好、荧光寿命长、量子产率高和生物毒性小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其在细胞标记(固定细胞和离体活细胞)和活体示踪成像领域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它突破了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在荧光性能及生物毒性等方面的不可克服的缺陷.它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生命体系高灵敏、原位、实时、动态示踪成像研究的发展.该文综述了量子点的荧光性质及其在细胞标记(固定细胞和离体活细胞)和活体实时动态示踪成像中的应用,并对其在荧光原位杂交,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量子点 标记 示踪 成像
  • 放射外科装置示踪随呼吸而动的肿瘤

    作者:金子

  • 大鼠松果体血脑屏障的电镜细胞化学实验观察

    作者:钟秀容;吴翊钦;陈文列;林曦;赵小贞

    目的:观察SD大鼠松果体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方法:采用硝酸镧示踪电镜细胞化学结合常规电镜技术观察SD大鼠松果体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结果:(1)松果体毛细血管为有孔型,未见紧密连接,内皮细胞外围有周细胞,并存在较宽的、疏松的絮状基膜样物质,其中散在分布松果体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突起.(2)硝酸镧颗粒广泛分布在毛细血管腔内及其周围基膜样物质中,血管周隙处也有颗粒分布,而内皮细胞、周细胞及其突起内未见颗粒分布.结论:SD大鼠松果体缺乏血脑屏障结构,大分子物质容易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管周隙.

  • 胰腺癌淋巴转移示踪的研究进展

    作者:方莉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报道胰头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可达73%[1]. 理论上,手术切除有肿瘤转移的淋巴结是直接有效的方法,但由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发生早,且发生率高,使得手术根治时难以确定清扫范围和程度. 一味扩大手术清扫范围势必增加手术创伤,并不能提高疗效. 如何在术中示踪淋巴结转移范围,对开展精确、有效、合理的淋巴结清扫意义重大,是目前胰腺外科手术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本文就目前胰腺癌淋巴示踪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骨髓基质细胞修复山羊髁突软骨缺失的绿色荧光蛋白示踪

    作者:黄跃;王旭东;沈国芳;叶冬霞;杨辛;张秀丽;蒋欣泉

    目的: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对骨髓基质细胞体内修复髁突软骨全层缺失进行示踪观察.方法:扩增PG13细胞株,获得大量含GFP基因的假病毒液,并直接转染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将含有GFP基因转染标记的BMSCs和少量软骨细胞与生物可降解材料复合后,植入山羊髁突软骨全层缺失处,1个月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修复组织中GFP标记的BMSCs的分布.结果:标记的BMSCs植入关节软骨缺损1个月后,修复组织仍能高效表达GFP.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显示:多数新生软骨陷窝内有GFP标记的细胞.结论:标记的BMSCs可在髁突软骨全层缺失区分化为成熟的软骨细胞,并在髁突软骨缺失的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136 条记录 3/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