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EBV相关恶性肿瘤的新病毒靶向性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樊世杰;熊小龙;郑毅雄;黄凌娜;昂健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被证明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相关,如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Burkitt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症(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PTLD)、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s,NHL)以及胃癌(gastric cancer,GC)等.在大部分EBV相关性恶性肿瘤中,几乎所有的癌细胞内都包含病毒基因组,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以EBV基因组作为靶点,治疗EBV相关恶性肿瘤的潜在可能.本综述主要描述EBV相关恶性肿瘤的病毒新靶向治疗的新研究进展,并深入探讨了药物诱导病毒活化作为肿瘤治疗手段的可能性及其相关信号通路.

  • 原发性肝癌系统性化疗的临床进展

    作者:杨葛亮;翟笑枫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早期诊断率低,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至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机会.目前,提倡综合治疗来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近年来,随着新一代化疗药物的上市及靶向治疗的推出,系统性化疗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性化疗治疗肝癌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控制疾病发展以及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就目前原发性肝癌系统性化疗的临床治疗进展及存在问题等进行综述.

  • CD70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瑗

    CD7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具有调控T细胞和B细胞活化、增殖及分化的能力,在维持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CD70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水平表达,使其可能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有效的靶点分子.本文就CD70的生物学作用、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CD70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一些有利的参考和研究依据.

  • 非小细胞肺癌中EML4-ALK融合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

    作者:杨彦卓;潘乐康;安广宇

    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已发现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EML4)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的融合基因.在不吸烟的NSCLC患者中大多可检测出EML4-ALK,其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征.EML4-ALK在体内外均有致癌性.ALK抑制剂(crizotinib)在EML4-ALK阳性的NSCLC患者中已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综述重点阐述NSCLC中EML4-ALK的生物学特性、临床特征和治疗.

  • Notch信号通路与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旭辉;焦志军

    Notch信号是一种遗传进化上高度保守,反映相邻细胞间通信作用的一种信号通路,其不仅在细胞正常发育、分化增殖和凋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相关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常伴随Notch-1的低表达,但食管腺癌的发生却与Notch信号的高表达相关,且高表达的Notch信号对胃癌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其表达量提高的程度预示胃癌形成风险的高低.结肠癌中Notch-1表达的升高与病理分级、淋巴转移和病程相关,而Nctch配体Dll-4可促进结肠癌中新生血管的生成有助于癌细胞的转移和远端浸润,与之相反的是Notch-2却可能起到抑制结肠癌生长的作用.总之,目前Notch信号多被视为致癌因素,可促进肿瘤的生长,但在某些肿瘤中也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表现为致癌与抑癌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应用γ-分泌酶抑制剂(γ-secretase inhibitor,GSI)、小RNA干扰技术和单克隆抗体等方法阻断Notch信号通路,将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方向.

  • 贝伐单抗在部分实体肿瘤中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玉;方明治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抗体的靶向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贝伐单抗( bevacizumab,BV)成为关注的焦点,并于今年2010年5月在中国成功上市.本文就BV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及转移性肾细胞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的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Dickkopf(DKK1)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中的作用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蒙珊;周芙玲;白改改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骨髓瘤骨病(myeloma bone disease,MBD),其以进行性溶骨为特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种与胚胎发生及肿瘤发展密切相关的糖蛋白Dickkopf (DKK1)能够抑制Wnt信号转导通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成骨细胞、激活破骨细胞,从而在MBD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基于此机制的MBD靶向治疗措施正在探索中,DKK1的中和抗体、蛋白酶体抑制剂、疫苗以及调节因子等治疗己初显疗效.

  • 肺鳞状细胞癌的再认识

    作者:毛锋;申屠阳

    肺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肺鳞癌)曾是肺癌中发病率高的类型之一,男性尤为多见,但近年来其流行状况有了明显变化.随着临床实践的发展,在肺鳞癌的病因、病理、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均涌现出了许多新的观念和方法,因此有必要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这一重要类型更新认识.

  • 手足综合征在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HER2阴性局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中的预测作用

    作者:刘金鹏;贾奇;罗璐;江静;魏丹;魏辉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capecitabine,CAP)联合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BEV)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局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locally recurrent/metastatic breast cancer,LR/mBC)时,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HFS)的出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100例HER2阴性LR/mBC患者接受CAP-BEV一线治疗,根据患者是否出现HFS分为HFS组和非HFS组,分析HFS与患者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相关因素.结果:绝经状态和转移器官数目在HFS组和非HFS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HFS组中位PFS(10.7个月)明显长于非HFS组(5.8个月,P=0.007),HFS组中位OS(22.8个月)明显长于非HFS组(14.9个月,P<0.001).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Oncology Group,ECOG)活动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激素受体状态、首诊转移情况、转移部位、转移器官数目和HFS与PFS有关(P值均< 0.05).ECOG PS评分、激素受体状态、首诊转移情况、转移部位和HFS均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绝经状态、ECOG PS评分、激素受体状态、首诊转移情况、转移器官数目和HFS与OS有关(P值均<0.05).绝经状态、激素受体状态、首诊转移情况和HFS均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CAP-BEV治疗HER2阴性LR/mBC患者时,出现HFS的患者预后优于非HFS患者,HFS可以作为该治疗的一项疗效预测指标.

  • 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3周重复方案用于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郁皓;王腾;华东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和亚叶酸钙(leucovorin,CF)3周重复方案用于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98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接受OXA联合5-FU/CF 3周重复方案辅助化疗,共化疗6个周期.患者化疗结束后每3个月进行1次全面复查,观察无病生存期及1和2年的无病生存率.结果:本组患者总的2年无病生存率为74.5%,其中Ⅱ和Ⅲ期患者的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0%和63.5%.化疗期间的主要不良反应为Ⅰ~Ⅱ度外周神经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腹泻,Ⅲ~Ⅳ度不良反应少见.结论:OXA联合5-FU/CF 3周重复方案用于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明确,患者耐受性好,是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理想选择.

  • 2009年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新进展

    作者:陆舜;陈佳艺;吴向华;程文俊;阎骅;薛蔚;宋正波;虞永峰;黄文华;廖美琳

    本文综述了2009年临床肿瘤治疗领域的一系列值得关注的研究结果,包括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治疗在肺癌、胃癌、肾癌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中的令人瞩目的进展.此外,有关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的数项肿瘤治疗新标准的提出同样令人关注.通过重新检视常规的肿瘤筛查、检测和预防策略,发现了存在于其中的局限.大样本量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解答了乳腺癌领域的一些争论.总之,2009年的恶性肿瘤治疗进展值得令人关注.

  • 从肝癌看癌症临床研究

    作者:汤钊猷

    不同的癌症固然有其个性,但癌症的共性可能更为重要,肝癌研究与其他许多实体肿瘤研究具有共通性.为此,本文从临床医师角度出发,从重视癌症研究背景的转变、重视癌症是全身性疾病、重视癌症本质的问题--转移、重视癌生物学特性的可逆性、重视癌的个体化治疗以及重视癌症研究必须坚持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等方面,讨论肝癌的临床研究,反思癌症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 2007年恶性肿瘤治疗新进展

    作者:王杰军;陆舜;陆劲松;万小平;王理伟

    告别充满汗水和收获的2007年,迎来了崭新的2008年.回顾和总结过去一年临床肿瘤学研究所取得的进展,特别是那些改变了或可能改变临床实践的重要进展,对于准确把握当前临床肿瘤学的前进方向,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努力征服肿瘤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已超过62.6万/年,居于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接近60万/年,位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3位.

  • 含非甲基化胞苷-磷酸盐-鸟苷寡脱氧核苷酸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胡炜科;任涛

    非甲基化胞苷-磷酸盐-鸟苷(CpG)寡脱氧核苷酸(ODN)属于Toll样受体9(TLR9)激动剂,其功能主要通过TLR9信号系统来体现.根据构效关系,共鉴别出K型、D型、C型和P型4个类别的CpG ODN,分别对B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状突细胞产生不同刺激作用.无论单独应用CpG ODN,抑或联合化疗、放疗,还是联合靶向药物或疫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均有一定的增效作用.该文也简述了CpG ODN的安全性.

  • 纳米银生物法合成及在癌症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风萍;沈丽霞;刘靓靓;赵丽艳

    纳米科学的迅速发展为癌症诊疗提供了新的可能.纳米银作为纳米材料家族中非常重要的一员,具有独特的光电特性和生物学效应,有应用于癌症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的潜能.生物法是一种环境友好、简便高效的纳米银合成方法,制备得到的纳米银生物相容性好,更加适用于生物医学领域.该文以纳米银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为出发点,重点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法合成纳米银及其在癌症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凋亡抑制蛋白及其拮抗剂研发进展

    作者:范应仙;张继虹;张宽仁

    凋亡抑制蛋白(IAPs)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内凋亡调节蛋白,与肿瘤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及耐药性密切相关.线粒体释放的蛋白smac是一种抗凋亡拮抗蛋白,通过其N端四肽序列(Ala-Val-Pro-Ile,AVPI)与IAPs的杆状病毒IAP重复序列(BIRs)结合,从而释放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s),促进细胞的凋亡.近年来以IAPs为靶点,研制有抗癌特异性的小分子IAP拮抗剂,寻找高效低毒的smac拟态物(smac-mimics)的治疗策略倍受关注.Smac-mimics的研发是近几年研究用于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思路.本文主要介绍IAPs作用机制及抗凋亡拮抗剂smac-mimics研发进展.

  • 靶向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秀华;林莉萍;丁健

    随着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及其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在抗肿瘤作用中研究的深入,通过阻断PDGF/PDGFR信号转导通路来抑制肿瘤的生长,为治疗肿瘤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策略.本文对进入临床研究的PDGFR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单克隆抗体类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作者:杨春娥;石小鹏

    将化疗药物、放射性物质以及生物毒素等与单克隆抗体偶联就得到单克隆类药物.由于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这些偶联的药物被单克隆抗体导向表达相应抗原的细胞并发挥抗肿瘤效应.单克隆抗体类抗肿瘤药物有效地降低了传统肿瘤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的精确性.

  • 乙丙昔罗对肿瘤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及机制

    作者:张红梅;王唯红

    增加肿瘤缺氧部位的氧,提高肿瘤的氧合作用,增强肿瘤细胞对放射治疗(放疗)的敏感性,提高疗效,一直是肿瘤治疗中不断关注和探索的问题.乙丙昔罗(efaproxiral,RSR13)是一种合成的血红蛋白变构修饰剂,通过增加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的释放,提高缺血组织中的氧,可作为肿瘤治疗的放疗增敏剂.本文对其临床研究进展、作用机制、药理学及药动学研究等作一综述.

233 条记录 9/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