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乏氧状况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文曙;尚建伟;高岩;郭传瑸

    目的 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乏氧程度,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乏氧影响因素,认识和利用肿瘤乏氧区域的特性,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石蜡标本42例,建立口腔鳞状细胞癌动物移植瘤模型,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SPECT)乏氧显像技术检测癌组织的乏氧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乏氧标志物(hypoxia inducible factorla,HIF-1α)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分布,并分析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乏氧显像剂在动物模型鳞状细胞癌组织内高浓度聚集,与肿瘤体积呈线性相关,相关指数为0.926(P<0.05),呈全层乏氧;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IF-1α蛋白高表达,且在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及高临床分期组中的表达较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及低临床分期组高(P<0.05);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巾HIF-1α无表达.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乏氧区域分布广泛.HIF-1α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黎;梁后杰

    异常表达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引起的细胞信号通路持续活化在维持细胞恶件表型和肿瘤进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靶向EGFR抑制剂治疗肿瘤提供了依据.

  • 靶向细胞周期检验点的肿瘤治疗

    作者:潘宇;邵荣光

    目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是直接损伤细胞DNA的化疗药物,而细胞中存在的细胞周期检验点(cell cycle checkpoints)以及DNA修复机制是影响DNA损伤药物疗效和造成肿瘤细胞耐药的主要因素.深入了解肿瘤细胞周期检验点的调控机制,不仅有助于阐明肿瘤的发生机制,还可为以该机制为基础的靶向肿瘤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细胞周期检验点在肿瘤发生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目前关注较多的几个重要靶分子.

  • HSP90抑制剂靶向治疗癌症研究进展

    作者:王绯;杨永平

    1 HSP90结构和功能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根据分子量大可分为HSP100、HSP90、HSP70、HSP60和小HSP五大家族,尤以HSP90和HSP70与信号分子如v-Sro、Raf-l、AKT、类固醇激素受体关系密切,在细胞恶性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HSP90在多肽的重新折叠中不发挥主要作用,而在调节构象不稳定的底物或受体蛋白转导后成熟中起关键作用.

  • 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的应用

    作者:贺克武;高斌

    放射线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组织间近距离放疗始于20世纪初,但由于当时生产的放射性核素均释放高能光子,难以进行防护,加之没有精确的立体定位系统、治疗计划系统和质量验证系统,临床应用受到了极大限制.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新型放射性125I粒子的研制成功,以及B超、CT导引下精确定位系统和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肿瘤得到了迅速推广.现就这一技术加以综述.

  • 肿瘤学专业现状与发展设想

    作者:陈正堂;朱波

    目的 总结国内外肿瘤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现状,结合我军肿瘤学优势提出本专业"十二五"学科发展设想.方法 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复习近5年国内外肿瘤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论文和综述,分析该学科的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总结我军"十一五"期间肿瘤学取得的新成果.结果 在肿瘤学基础研究方面,肿瘤干细胞、miRNA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临床治疗方面,分子靶向治疗和高精度放射治疗进展迅速.我军肿瘤领域在基金项目、论文发表及科技成果等方面成绩卓然.结论 "十二五"期间我军肿瘤学应以肺癌、消化道肿瘤和乳腺癌等我国高发肿瘤为重点,加强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努力开展临床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争取使我军肿瘤学科整体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

  • 肿瘤放射治疗学新进展与发展设想

    作者:石梅

    目的 综述国内外肿瘤放射治疗学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提出未来我军放射治疗专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方法 检索近10年来国内外放射治疗领域的相关论文、综述和会议资料,分析该学科领域的新进展.结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放射治疗全面进入三维立体"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的新时代,充分显示了大限度杀伤肿瘤、提高肿瘤控制率,大限度保护肿瘤周围正常器官、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的技术优势.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作为精确放疗的技术保证,其研究与发展已成为当前的热点.结论 未来肿瘤放射治疗将在全面推进精确放疗发展进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与新技术相伴随的放射物理学及放射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同时,精确放疗与化疗、热疗、介入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以及重离子治疗癌症等新技术的开展,将使癌症患者显著受益于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

  • 内分泌治疗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脂肪肝患病情况的临床研究

    作者:初玉平;樊翠珍

    乳腺癌是目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女性各类肿瘤的首位[1-2].随着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推广,临床观察发现脂肪肝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故脂肪肝与乳腺癌治疗的相关性已引起医学界的关注[3-4].本文通过对219例雌激素受体(ER)阳性,孕激素受体(PR)阳性和阴性乳腺癌患者的B超及血生化检测结果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探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引起脂肪肝的情况,旨在为临床诊治乳腺癌提供参考.

  • 2014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内科治疗进展

    作者:宋勇;杨雯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发病率逐年增高,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全球,都已成为致死率高的肿瘤.数十年前,由于肺癌治疗手段单一,导致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短,生存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近年来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克唑替尼等分子靶向药物先后进入临床应用,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都得到了质的飞越.201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及欧洲肿瘤内科协会(ESMO)年会上均有大量关于非小细胞肺癌诊治进展的重要报道.本文结合这两次大型会议的报告,分别从化疗、分子靶向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耐药对策、免疫治疗等方面对2014年非小细胞肺癌内科治疗的进展进行梳理和述评.

  • 肿瘤治疗的若干进展

    作者:王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临床肿瘤学正处于一个重大的变革时期.生命基础科学、循证医学的发展和各学科交叉研究使肿瘤的治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简述肿瘤治疗进展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肿瘤治疗方案 进展
  • 三维立体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附830例报告)

    作者:侯友贤;石卫民;李工;李志强;贾峻嵩;陈海

    目的 探讨三维立体适形放疗(3D-CRT)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7月~2006年10月采用德国Leibinger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设备、美国Varian 600C/D 6MeV X线直线加速器+多叶光栅对830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非共面多野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单次剂量4~8Gy,隔日1次,总照射剂量50~82Gy.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显示完全缓解(CR)率20.7%(172/830),部分缓解(PR)率68.7%(570/830),无变化(NC)率10.2%(85/830),进展(PD)率0.3%(3/830),总有效率(CR+PR)89.4%(742/83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有内科禁忌证或由于其他情况不能手术的恶性肿瘤病人,3D-CRT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提高肿瘤的治疗剂量,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有助于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

  • ~(131)I-美妥昔单抗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马骏;王建华;刘嵘;钱晟;陈颐;石洪成;顾宇参

    目的 探讨~(131)I-美妥昔单抗联合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15例肝癌患者巴塞罗纳临床肝癌分期(BCLC、B期7例、C期8例),经肝动脉注入~(131)I-美妥昔单抗(27.75 MBq/kg),间隔20 min后再注入混合化疗药物的碘化油乳剂.γ计数仪测量注射药物后5 min和0.5、2.0、4.0、24.0、48.0、72.0、120.0、168.0 h血清和尿液的放射性浓度,拟合血液药物放射性-时间曲线,残数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和尿液药物清除速率.用SPECT行4次不同时间的全身扫描,使用ROI图像处理法计算肝肿瘤与非肿瘤组织放射性比值(T/NT),依据医学内照射辐射剂量学方法计算器官的内照射吸收剂量,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患者体内不同时间各组织器官之间的~(131)I-美妥昔单抗分布以及T/NT值进行统计检验.结果 ~(131)I-美妥昔单抗联合TACE治疗HCC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药物体内吸收半衰期(t_(1/2)α)为(1.96±1.65)h,分布半衰期(t_(1/2)α)为(19.07±5.91)h,消除半衰期(t_(1/2)β)为(57.09±10.92)h,血药峰值浓度(C_(max)为2.113×10~9min~(-1)·L~(-1),血液药物放射性-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为1.302×10~(11)h·min~(-1)·L~(-1).用药1周累积尿排泄放射性占注入剂量的52.2%.患者体内不同时间各组织器官之间的~(131)I-美妥昔单抗分布以及T/N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6.583、3.546,P值均<0.01);器官放射性分布主要浓聚于肝区肿瘤组织,心脏和脾脏等其他组织分布少.肝脏T/NT值呈逐渐减少趋势,3 h为2.88±1.02,至168 h为1.64±0.40.器官吸收剂量分别为肝脏(3.19±1.01)Gy,红骨髓(0.55±0.09)Gy.结论 ~(131)I-美妥昔单抗联合TACE治疗HCC可提高~(131)I-美妥昔单抗的肿瘤靶向性,保证患者的辐射安全.

  •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前后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的变化特点及临床价值

    作者:乔鹏岗;盛复庚;陆虹;郭万峰;李明;邢旭东;周娟;李功杰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前后MS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的变化特点,与传统评价标准进行比较,找出能及时、客观评价靶向治疗效果的参数.方法 搜集21例行靶向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在治疗前后行CT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动态增强各时相的CT值,根据CT值绘出动态增强曲线,记录强化峰值(PH)、肿块强化达到峰值时间(Tp),计算肿块与主动脉强化峰值之比(M/A)、灌注值.分别以治疗后PH减小、Tp延长、M/A值减小、灌注值减小为好转标准评价疗效,与病灶大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进行比较.复查前后参数值的变化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不同参数评价疗效结果的比较采用Kappa检验.结果 21例患者靶向治疗后共CT复查33次,以灌注值变化评价疗效结果(17例次好转,6例次稳定,10例次进展)与以病灶大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19例次好转,7例次稳定,7例次进展)一致(U=8.761,P<0.01);靶向治疗后好转患者灌注值有降低趋势[治疗前(0.28 ±0.11) ml·min-1·m1-1,治疗后(0.18 ±0.09) ml· min-1·ml-1,t=-3.2722,P=0.0042],进展患者灌注值有增大趋势[治疗前(0.21±0.08) ml·min-1·rnl-1,治疗后(0.34±0.11) ml·min-1·ml-1,t =2.6064,P=0.0403],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后,动态增强扫描灌注值的变化与肿瘤大径的变化一致;通过灌注值的变化可以评价靶向治疗效果.

  • 经兔肝动脉灌注131I标记CD147单克隆抗体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牛焕章;王瑞华;程敬亮;刘保平;杜廷伟

    目的 评价经兔肝动脉灌注131I标记CD147单克隆抗体(131I-anti-CD147-McAb)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荷VX2肝癌的实验兔45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均在全身麻醉下行经肝动脉灌注术.A组: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B组:单纯131I组,灌注Na131I溶液.C组:131I-anti-CD147-McAb组,灌注131I-anti-CD147-McAb溶液.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7、14、21 d抽取3组实验兔静脉血约2 ml检测肝、肾、甲状腺功能及血常规.分别于术后1、7、14、21 d,对B、C组实验兔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CT扫描,监测其体内核素分布情况及肿瘤大小.于术后14 d,每组随机数字表法抽取5只兔,处死行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各组剩余兔继续饲养,用于生存期分析.组间、组内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率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生存期以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进行评估.结果 B、C组兔:术后1 d,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恢复至术前水平;其他肝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术后1周,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持续下降,同时血清促甲状腺素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白细胞计数略有下降,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示:术后1 d,B组兔核素显像大部分聚集于甲状腺及胃肠道,肝肿瘤内较少;C组兔核素显像主要聚集于VX2肿瘤内;14 d后,B、C两组实验兔体内各脏器均无核素显像.在治疗后,A、B组兔VX2肝肿瘤逐渐增大,C组肿瘤则逐渐缩小,3组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残瘤内微血管密度、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较A、B两组少(P均<0.05),细胞凋亡明显较A、B组多,A、B、C组实验兔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2、26和54 d,C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 利用介入技术将放射免疫药物131I-anti-CD147-McAb经肝动脉灌注治疗肝癌,可明显抑制肝癌的生长和转移,延长实验动物的生存期,此方法安全有效.

  • 分子靶点和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研究进展

    作者:方家椿

    抗肿瘤药物研究是肿瘤防治研究活跃的领域之一.自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临床使用过的抗肿瘤药已近六百种,其中西药三百多种,中药二百多种.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有七十种左右,已进入临床试验的抗肿瘤新药有四百多种.抗肿瘤药物的数量虽多,但理想的药物数量却很少.为了寻找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抗肿瘤药,研究人员一直在不懈地努力.

  • 14例Ⅲ型胃类癌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刘星宇;王向东;梁浩;温静;卢忠生;闫斌;赵坡;王珏磊

    目的:探讨Ⅲ型胃类癌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征、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以提高Ⅲ型胃类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根据Modlin等的分型标准,对2006年1月-2013年4月本院确诊的Ⅲ型胃类癌1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Ⅲ型胃类癌患者以消化系统症状和肿瘤相关症状(出血或转移)为主要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为半球形或息肉样黏膜下肿物,孤立存在,表面常伴有充血、糜烂,触之质韧或硬,有滑动感,当病变累及肌层时不易推动。3例行内镜下治疗,2例内镜下治疗后再行外科手术治疗,3例行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治疗,4例行外科开腹胃部分切除治疗(其中1例术后辅以化疗),1例发生肝转移采取化疗姑息治疗,1例死于类癌广泛转移。随访13例,平均随访时间11.7(3~79)个月。结论Ⅲ型胃类癌无特异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及病理免疫组化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早期正确判断胃类癌类型,有助于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提高生存率。

  • γδT细胞与肿瘤免疫治疗

    作者:赵雨薇;武雄飞;邹丽娟;徐晓颖

    γδ T细胞是一类在人体先天性和过继性免疫反应中均起重要作用的独特免疫细胞亚群.它们识别抗原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限制,具有显著的肿瘤细胞杀伤作用,因此利用γδ T细胞作为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效应细胞已引起了广泛关注.现对近年γδ 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在几种常见妇科肿瘤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 "瘤苗"细胞因子基因转导人肝癌和胃癌细胞的研究

    作者:陈诗书;钱关祥

    国际上获准进行临床实验的人类疾病基因治疗方案已达596个,我国通过国家批准的基因治疗方案仅5项,3项是肿瘤治疗方案,绝大部分临床试验方案只处在工期试验和Ⅱ期试验阶段,其中处在工期试验占66.3%,处在Ⅰ/Ⅱ期阶段的有21%,处在Ⅱ阶段11.4%,进入Ⅱ/Ⅲ期和Ⅳ期的试验方案只占1.4%.可见,目前基因治疗尚处于早期治疗阶段.

  • 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虹麟;娄晋宁

    随着肿瘤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肿瘤治疗后的高转移及高复发仍是肿瘤临床治疗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分子机制仍然像一个"迷"吸引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近年来,"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的提出及其在这一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推动肿瘤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大量的证据表明,肿瘤干细胞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深入了解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对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机制,对于建立新的肿瘤诊断及肿瘤治疗方案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 儿童青少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行志;洪亚然

    儿童青少年淋巴瘤通常定义为年龄≤18岁的淋巴瘤患者.儿童青少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点与成年人不同,是典型的中度到高度恶性的肿瘤,临床上以起病急、肿瘤增长迅速、侵袭性强、有全身广泛播散倾向、预后差等为特点.目前儿童青少年NHL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未来的目标是通过减少儿童青少年早期NHL患者治疗的持续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以及通过认识儿童青少年晚期NHL患者的治疗新途径,进一步提高治疗疗效.

233 条记录 4/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