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活血通督汤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神经营养机制

    作者:范筱;汪今朝;刘宇;张俐

    目的:观察活血通督汤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与脊髓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表达调控的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通督汤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模型组和活血通督汤组均采用NYU脊髓打击器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术后第1、3、5、7天行BBB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造模后7d取材,采用尼氏染色光镜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检测BDNF阳性细胞、NGF阳性细胞和NT-3阳性细胞,Western Blot检测BDNF蛋白、NGF蛋白和N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活血通督汤可改善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给药第3天起,活血通督汤组BBB评分优于模型组(P<0.05,P<0.01);②尼氏染色提示活血通督汤组瘀血面积较小,神经细胞水肿较轻,神经细胞形态较好,空泡样改变较少,损伤神经细胞恢复中,部分神经细胞细胞核肿大,核仁消失.与模型组比较,活血通督汤可增加脊髓损伤后脊髓前角部位BDNF、NGF和NT-3阳性细胞数(P<0.05);与模型组比较,活血通督汤可促进BDNF、NGF和NT-3蛋白表达(P<0.05).结论:活血通督汤促进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可能与其上调脊髓灰质前角部位神经营养因子分泌,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存活、再生和轴突再生、再髓鞘化有关.

  • 督脉、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蒋松鹤;林海燕;何蓉;高丽萍;屠文展;廖维靖

    目的:探讨督脉、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SCI)慢性期大鼠的功能康复作用及机制是否有差异。方法采用脊髓打击器(MASCIS Impactor)计算机程控下精确打击制作大鼠 SCI 模型,选取两组不同配穴的电针(大椎命门组、夹脊组)干预大鼠 SCI 慢性期,通过 BBB 评分观察行为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以观察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 mRNA 及蛋白的表达变化,分析大椎命门组和夹脊组的电针干预对 SCI 慢性期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方差齐时用 LSD-t 法,方差不齐时用 Dunnett 法。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电针治疗后,BBB 评分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两组电针治疗组在造模后各时段运动能力均逐步提高(P<0.05),夹脊组评分高于大椎命门组(P<0.05)。造模后7周,各组间的 BDNF mRNA 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1.8,P<0.05);大椎命门组、夹脊组的 BDNF mRNA 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对照组(t=15.2,t=26.8,均 P<0.05);夹脊组高于大椎命门组(t=11.6, P<0.05)。各组间的 NT-3 mRNA 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4,P<0.05),大椎命门组、夹脊组的 NT-3 mRNA 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对照组(t=14.7,t=21.2,均 P<0.05);且夹脊组高于大椎命门组(t=6.6,P<0.05)。各组间的 BDNF 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P<0.05);大椎命门组、夹脊组的 BDNF 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t=0.4,t=0.8,均 P<0.05);夹脊组高于大椎命门组(t=3.6,P<0.05)。各组间的 NT-3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P<0.05);大椎命门组、夹脊组的 NT-3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t=3.8,t=6.9,均P<0.05),且夹脊组高于大椎命门组(t=3.1, P<0.05)。结论对 SCI 慢性期大鼠,督脉、夹脊电针治疗均通过增加损伤局部脊髓的 BDNF、NT-3的表达,促进的神经修复和功能康复;夹脊组作用强于大椎命门组。

  • 人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的分子克隆、表达及其产物的生物活性鉴定

    作者:王爱坤;高凯;张霆;刘哲伟

    以正常中国人血淋巴细胞染色体DNA为模板,PCR扩增出神经营养因子3(NT3)编码基因。将所得基因片段重组于M13噬菌体载体,筛选得到含中国人NT3基因的克隆。采用单链末端终止法测出其全部的核苷酸序列,该序列与国外文献所报道的完全一致。将NT3编码基因亚克隆于杆状病毒表达载体,以在大肠杆菌内转座后的重组Bacmid大分子DNA转染悬浮培养的昆虫细胞后,在培养上清中检测到大量成熟型的NT3,后者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T3具有较强的促进神经突起生长的作用,其生物学效应可被抗人NT3多克隆抗体所阻断。

  • 不同微泡浓度对NT-3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作者:陈芸;宫琳;万圣祥;江长青;谭文;严飞;郑海荣

    目的 探讨低频超声下体外介导神经营养因子3(NT-3)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的适宜超声微泡浓度.方法 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在24孔板中加入200μl不同浓度(分别为10%、20%和30%)微泡和20μl pEGFP-NT-3基因重组质粒(1 μg/μl)混合静置30 min.将500 μl神经干细胞悬液(3×105/ml)加入微泡和质粒混合液中,固定声强1.5 W/cm2,照射时间60 s,占空比10%,用1 MHz超声探头辐照.转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神经干细胞存活率.空白对照组为质粒与神经干细胞的混合物,不经超声辐照.结果 微泡浓度为10%时,细胞存活率>80.00%,但细胞转染率只有(6.26±0.58)%;微泡浓度为30%时,细胞存活率<40.00%,同时转染率低;而当微泡浓度为20%时,细胞存活率较高[(69.66±2.08)%],且细胞转染率高[(14.39±1.79)%].结论 在一定超声辐照参数条件下,微泡浓度20%的细胞转染率较高,且对细胞损伤较小,可作为神经干细胞基因转染的适宜条件.

  • 神经营养因子3-壳聚糖载体对大鼠运动皮层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发生和运动功能的效果

    作者:杨飞祥;张皑峰;郝鹏;尚俊奎;段红梅;杨朝阳;李晓光

    目的 观察神经营养因子3(NT3)-壳聚糖载体对大鼠运动皮层损伤后的前肢行为学功能恢复的效果,并检测其对损伤区及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NSCs)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65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7)、单纯损伤组(n=29)和NT3-壳聚糖组(n=29).制作大鼠运动皮层吸除损伤性脑损伤模型.NT3-壳聚糖组于手术后立即植入NT3-壳聚糖载体,单纯损伤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措施.分别于术后3d、7d、14d、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应用食物球抓取实验观察大鼠前肢功能恢复情况,应用HE染色观察损伤区的空腔体积,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评价NSCs的增殖和分化.结果 NT3-壳聚糖组右侧前肢抓取成功率高于单纯损伤组右侧(F>6.00,P≤0.05).NT3-壳聚糖组空腔体积均显著小于单纯损伤组(F>629.5,P<0.001).在NSCs分化实验中,NT3-壳聚糖组各时间点损伤区BrdU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单纯损伤组(F>171.43,P<0.001).在NSCs增殖实验中,NT3-壳聚糖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损伤组(F>155.06,P<0.001),术后7 d损伤同侧Dcx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纯损伤组(F=62.367,P<0.001),BrdU/Dcx双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33.527,P<0.001).结论 NT3-壳聚糖载体可增加脑损伤所致的侧脑室下区NSCs的增殖,促进损伤区新生神经元的发生以及大鼠前肢运动功能恢复.

  •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和神经营养因子3对噪声暴露下豚鼠耳蜗的保护作用

    作者:刁明芳;高文元;孙建军;刘娅;陈东兰;姜伟;赵晶;陈曦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 3,NT3)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保护作用.方法 80只雄性杂色豚鼠按区组随机分为非噪声组(n=20)和噪声暴露组(n=60),噪声暴露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组(n=20)、L-NAME组(n=20)、L-NAME+NT3组(n=20).L-NAME组和L-NAME+NT3组动物在噪声暴露(4 kHz倍频程、声压级115 dB,5 h)之前2 d和噪声暴露前30 min给予L-NAME10 mg/k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动物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NT3(10μg/ml)在噪声暴露前4 d经微量渗透泵(200 μl,0.5 μl/h)输入到L-NAME+NT3组动物的右侧耳蜗鼓阶,持续到噪声暴露后10 d.噪声暴露前和暴露后10 d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暴露后3 d测试耳蜗组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后一次ABR测试后计数耳蜗毛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无噪声暴露组动物无明显的听力改变和毛细胞缺失;生理盐水组动物的ABR阈移、毛细胞缺失率及耳蜗组织NO水平均高于L-NAME组和L-NAME+NT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与L-NAME组相比,L-NAME+NT3组豚鼠的ABR阈移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耳蜗组织NO水平和毛细胞缺失率差异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197及P=0.095).结论 与单独给予L-NAME相比,联合使用NT3可以更大程度减轻噪声对豚鼠耳蜗的损伤.

  • 食物硬度对离乳后大鼠咬肌神经营养因子3及其受体TrkC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马军利;刘洪臣;王冠超;鄂玲玲;王东胜;吕燕

    目的:检测不同硬度食物喂养下,大鼠在离乳后不同发育阶段咬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C(Tyrosinekinase C,TrkC)的表达变化.方法:对出生后18d刚离乳的大鼠分别喂养固体、粉状鼠粮,于大鼠3w、4w、6w、9w龄时取表层咬肌,利用RT-PCR方法检测NT-3及其受体TrkC 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在出生后3-9w内,粉、固体组大鼠咬肌NT-3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粉食组NT-3 mRNA在6w时表达低于固体组(P<0.05); TrkC mRNA在3-9w内持续下降,但粉、固体组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粉食喂养能够降低离乳后大鼠咬肌NT-3 mRNA的表达,但对TrkC mRNA影响不大.

  • 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在电针刺激治疗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刘芬;张军明;张禅;王旭阳;廖敏;任艳华;屠文展;雷亚宁

    目的 探讨内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3(NT-3)在成年猫脊髓去传人损伤后电针刺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猫25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左侧L1-L5、L7-S2背根去传人手术组(手术组,保留L6为备用背根)、手术+电针刺组(电针组)、手术+电针刺+NT-3抗体封闭组(抗体封闭组),2个月后对相应脊髓节段和备用背根节进行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CB-HRP)形态学示踪及免疫组化、酶组化观察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各组背根节感觉神经元中枢投射轴突终末集中分布在脊髓后角Ⅲ、Ⅳ、Ⅴ板层内侧,且电针组感觉神经元突起标记点密度(171.5±12.1/100μm2)明显高于手术组(101.2±6.S/100μm2)及抗体封闭组(142.3±12.3/100μm2,P<0.05).结论 电针刺可能通过上调NT-3的表达促进损伤脊髓和感觉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修复而参与脊髓可塑性过程.

  • 利用GSP逆转录结合巢式PCR技术鉴定剪接变体的新方法及其在小鼠TrkC基因变体发现中的应用

    作者:张艳春;严瑞芬;吴永红;张成岗

    目的 利用基因特异性引物(gene specific primer,GSP)逆转录结合巢式PCR(nPCR)技术,建立鉴定剪接变体的新方法.方法 以小鼠TrkC基因为例,参考其已知变体1和变体2的序列分别设计GSP和nPCR引物,以逆转录产物为模板进行nPCR反应,扩增产物采用1.5%琼脂糖凝胶分离并回收具有递减趋势的DNA片段,利用T/A克隆技术亚克隆到载体pMD19-T进行直接测序,并与小鼠RefSeq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 利用GSP逆转录结合nPCR技术不仅可鉴定出TrkC基因的已知剪接变体,而且还能够筛选到TrkC基因的新剪接变体并命名为变体3,与变体1相比属于盒式外显子剪接模式,缺失了变体1的520~2188位共1669 bp.结论 利用GSP结合nPCR技术建立了一种鉴定剪接变体的方法,为新剪接变体的挖掘与功能研究以及理解异常剪接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 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对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

    作者:施新革;宗海斌;董玉珍;侯文根;梁秋冬

    目的 探讨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c factor-3,NT-3)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对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阳离子脂质体将NT-3基因转入经贴壁法培养、纯化、传代的SC中,S-100染色检测NT-3质粒转入前后SC的纯度.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80只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按桥接物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细胞外基质(ECM)凝胶及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管(PLGA)桥接组;B组:SC-ECM凝胶PLGA管桥接组;C组:NT-3基因-ECM凝胶PLGA管桥接组;D组:NT-3基因修饰的SC-ECM凝胶PLGA管桥接组.于术后不同时间进行神经传导速度、组织形态学观察以及计量学分析.结果 NT-3转染前后SC纯度分别为(92.7±2.1)%及(95.6±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轴突数、髓鞘的厚度、神经纤维的直径、神经组织面积的百分比等,D组均优于B、C组(P<0.05),B、C组均优于A组(P<0.05),而B、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转染NT-3基因的SC移植于损伤的周围神经,有促进神经生长、髓鞘再生的作用,能弥补单纯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不足.

  • 慢性应激与去睾丸减少成年小鼠脑中NT-3和BDNF的蛋白表达

    作者:连晓媛;张岩;周长满;张均田

    研究了慢性应激对小鼠脑中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并探讨了性激素降低是否参与此过程. 性成熟完整雄性小鼠和去睾丸小鼠接受慢性应激60 d,完整动物海马和大脑皮层中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而且NT-3在海马齿状回的降低呈现某种程度的特异性,此外,齿状回颗粒细胞的形态退化在整个脑中也为明显;去睾丸应激动物海马和大脑皮层中BDNF和NT-3蛋白水平较完整动物进一步降低,尤其是海马齿状回NT-3蛋白水平的降低与其他脑区相比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同样,慢性应激引起的大脑皮层和海马特别是齿状回的神经元退化进一步被去睾丸恶化. 结果表明,慢性应激可抑制脑中NT-3和BDNF蛋白表达,去睾丸可使这种变化进一步加剧,海马齿状回对应激神经毒性较为敏感,提示:脑中BDNF和NT-3蛋白水平降低与慢性应激过程中大脑形态退化密切相关; 性激素降低在应激诱导的大脑退化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

  • 17β-雌二醇对卵巢切除小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3表达的影响

    作者:聂伟;张永祥;周文霞

    目的为确定雌激素可能具有的神经营养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卵巢未切除对照组相比,小鼠卵巢切除10周后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给予17β-雌二醇(2.4或4.8 μg*d-1, sc, 连续12周)替代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 0.01).但卵巢切除及17β-雌二醇替代对海马内神经营养因子3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海马内BDNF表达水平的改变与雌激素缺乏具有密切关系.雌激素对调节海马内BDNF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神经营养因子-3在大鼠雪旺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施新革;宗海斌;董玉珍;侯文根;梁秋冬

    目的 观察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基因在大鼠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的表达和提高SC细胞分泌NT-3的能力.方法 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入法,将脂质体转染酶介导的NT-3转染至SC细胞,以转染后及未转染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于转染后1、2、4、8周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NT-3蛋白的表达,采用DNA酶切鉴定转染后NT-3的DNA,免疫组化S-100染色法检测转染前后SC纯度.电镜下观察转染后SC细胞结构.结果 转染后2、4、8周NT-3蛋白表达量与转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NT-3的DNA酶切鉴定结果与NT-3基因片段相符.转染前后SC纯度分别为(94.1±2.3)%及(95.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3基因可转染培养的SC并高效表达.SC作为受体细胞易于获取并能在体外大量培养繁殖,能较长时间稳定大量表达所携带基因而不衰减.

  • 神经营养因子3在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赵红星;马世江;董玉珍

    目的 分析神经营养因子3在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方法 将80只大鼠采用Allen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电刺激治疗组)40只和观察组(电刺激联合神经营养因子3治疗组)40只,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7、14、28 d对两组大鼠Tarlov评分、皮质运动和体感诱发电位及脊髓组织巢蛋白(Nestin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5-羟色胺(5-HT)阳性细胞数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 两组大鼠干预前Tarlov评分、皮质运动和体感诱发电位及脊髓组织Nestine、GFAP、5-HT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干预后7、14、28 d观察组Tarlov评分0、1级比例分别为60%、50%和40%,皮质运动诱发电位峰峰值和潜伏期分别为(172.08±15.56)、(221.46±18.63)、(255.56±20.43)μV和(2.97±0.25)、(2.89±0.22)、(2.78±0.20)ms,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峰峰值和潜伏期分别为(229.19±19.69)、(280.73±23.07)、(312.48±27.85)μV和(2.91±0.22)、(2.80±0.19)、(2.65±0.15)m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脊髓组织Nestine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7.26±1.98)、(21.33±2.68)及(18.78±2.53)个/HP,GFAP为(36.27±4.83)、(44.18±6.37)及(41.26±5.94)个/HP,5-HT为(26.83±1.78)、(33.27±2.38)及(30.68±2.07)个/H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干预后7、14、28 d均优于同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神经营养因子3在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较高,对于运动及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均更为明显,且改善作用也较为持久.

  • Dok6促进神经营养因子3诱导的过表达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C的PC12细胞突起生长

    作者:李玮琦;尤元刚;阴彬;彭小忠

    目的 探讨胞浆接头蛋白Dok6对PC12细胞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Dok6的不同功能模体片段构建至TrkC/Y516F突变体中形成融合克隆.利用Western blot法验证各个融合克隆在细胞内是否稳定表达.利用瞬时转染的方法将融合克隆导入PC12细胞进行过表达,之后用NT-3刺激PC12细胞突起生长,检测不同Dok6片段的效应.结果 各个融合克隆均能在细胞内稳定表达.融合了Dok6 PTB结构域+C末端以及单纯C末端的融合克隆均可以挽救由于TrkC受体516位酪氨酸突变导致的PC12细胞突起生长减少,而融合单纯的Dok6 PTB结构域则无此效应.结论 Dok6可以促进NT-3诱导的过表达TrkC的PC12细胞突起生长,并且此效应与其C末端密切相关.

  • 神经营养因子-3和胶质细胞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共转导对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晓巍;李红;曹克利;魏朝刚;金昕

    目的探讨新型的病毒载体(HSV-Amplicon)介导的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胶质细胞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共同表达,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GNC)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能够在独自的转录控制条件下,同时表达NT-3和GDNF的HSV-Amplicon重组体(HSVnt-3myc/gdnf).包装后,转导体外培养的内耳细胞(MOI=1),48 h后分别测定培养基中NT-3和GDNF的含量.建立顺铂(DDP)致聋的小鼠动物模型,24只实验小鼠被分成3组,经鼠尾静脉隔日注射DDP两次,8 mg/kg,48 h后再分别经圆窗将10 μl HSVnt-3myc/gdnf、HSVnt-3myc/lac和HSVlac病毒悬液注入鼓阶,饲养4周后,取出耳蜗,采用NIH软件分析系统,定量分析耳蜗内SGNC的总数.结果 ELISA显示 HSVnt-3myc/gdnf 转导的内耳细胞培养基中,NT-3的含量达11.44 μg/ml,而GDNF的含量达1.79 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在DDP致聋的小鼠模型中,定向转染HSVnt-3myc/gdnf 、HSVnt-3myc/lac和HSVlac 的耳蜗平均SGNC存活率分别为88%、77%和22%,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HSV-Amplicon介导的NT-3/GDNF共同表达,可以刺激SGNC分泌NT-3和GDNF,有效拮抗耳毒性药物所致的SGNC损伤,提高SGNC的残留数量,促进SGNC突起的再生.

  • NT-3基因修饰的嗅鞘细胞移植对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神经修复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郭守刚;汪春娟;董泗芹;丛琳;刘光云

    目的 探讨神经营养因子-3(NT-3)基因修饰的嗅鞘细胞(OECs)对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神经修复及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构建Lewis大鼠EAE模型,采用完全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OECs组及OECs-NT-3组,每组20只,分别将生理盐水、OECs、OECs-NT-3移植入大鼠侧脑室内,每日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估大鼠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对EAE神经纤维修复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细胞移植后,OECs-NT-3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OE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大鼠体内OECs-NT-3存活数量较多,可向病灶远端扩散、迁徙;OECs-NT-3组单位面积内的神经纤维数目[第28天,(38.8±3.4)个]明显高于OECs组[第28天,(32.5±2.8)个](P<0.05);OECs-NT-3组HRP标记的神经元数目多于OE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T-3基因修饰的OECs可在EAE大鼠体内存活、迁移,并可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减轻皮质神经元的逆行性损伤,改善EAE大鼠的运动功能.

  • 生长因子在脊髓损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旭;刘宝虎;王晶;江继鹏;陈江龙;张赛

    近年来,脊髓损伤发病率逐年增加,越来越受到重视.生长因子可促进神经纤维及突触的再生,在治疗脊髓损伤和恢复神经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长因子本身半衰期短,因此需要利用生长因子基因载体转染干细胞、纳米微粒包裹生长因子或生长因子结合生物相容性支架等方法治疗脊髓损伤.随着对生长因子研究的深入,应用单一的生长因子难以满足治疗脊髓损伤的需要,因此,探索多种生长因子的协同作用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神经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应用及生长因子协同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高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后的治疗效果.

  • 加味金匮肾气丸对糖尿病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营养因子-3表达的影响

    作者:石镇东;毛军民;张尊祥;任天荣

    目的 探讨加味金匮肾气丸对糖尿病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营养因子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 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后以免疫组化法观察加味金匮肾气丸对大鼠脑海马CA1区NT-3表达的影响.结果 加味金匮肾气丸治疗组比糖尿病组大鼠脑海马CA1区NT-3表达增加.结论 加味金匮肾气丸可以有效防治糖尿病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元退行性变化.

  • 神经营养因子-3对罗哌卡因致大鼠脊髓神经毒性时Akt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志华;郭曲练;许小萍;张重;宋宗斌

    目的 评价神经营养因子-3(NT-3)对罗哌卡因致大鼠脊髓神经毒性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2月龄,体重280~320 g,取L5、6间隙行鞘内置管.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10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6):对照组(C组)、1%罗哌卡因组(R组)和1%罗哌卡因+ NT-3组(NT组).C组鞘内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R组和NT组分别鞘内注射1%罗哌卡因0.12 ml/kg,间隔1.5h给药1次,共8次;NT组同时鞘内注射NT-30.1mg/kg.分别于给药结束后1、3、5、7、14和28 d(T1-6)时,每组处死6只大鼠,取脊髓腰膨大,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Akt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R组T1-4时脊髓神经元凋亡率升高,T1-3时脊髓Akt表达上调,NT组T1-3时脊髓神经元凋亡率升高,Akt表达上调(P<0.05);与R组比较,NT组T3,4时脊髓神经元凋亡率降低,T2.3时Akt表达下调(P<0.05).结论 NT-3减轻罗哌卡因致大鼠脊髓神经毒性的机制可能与下调Akt的表达有关.

6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